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4|回复: 7

[【学术茶座】]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是什么情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5 22: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是什么情况?


应该怎么理解?

这时,是否孔子由于专注,忘记了肉的味道,已经不知道肉香了,已经脱离了食色性也的境界,没有欲望了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5 22: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段是在《论语》7.14章。其中的《韶》是孔子心中的第一神曲,在3.25里专门讲过:https://www.readfree.net/bbs/for ... ead&tid=5924639

不知肉味应该是一种形容,或者说是一种标准。拿美食作为标准,可见孔子很重视美食。而孔子也的确很懂美食,而且从《论语》看比音乐更懂,起码《论语》讲美食比讲音乐更清楚。例如10.8章那一大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22: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十位有效参与后,公布我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6 18: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食肉而没有觉知到肉味。当然食到大蒜、韭菜或臭豆腐,也一样不知其味。简单而近似地讲,可以认为这是韶乐(三代时舜王所作)对孔子的深度催眠作用。唯一不同于催眠常识的是这时间长达三月。因为我们知道,在催眠状态下,被试者可以将食盐感受为砂糖的甜味,也能感受为淡味,只要催眠程度足够深。完整而细致地说,则要用佛经佛法。对论语这段的理解,还可以参考《大学》中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一节的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6 18: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禅宗大德虚云禅师的解释:

孔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无分别;无分别,就无障碍,食也不知其味了。鼓山为霖道霈禅师,精究《华严》以《清凉疏抄》和《李长者论》,文字浩繁,不便初学,乃从《疏》、《论)中纂其要者,另辑成书。由于专心致志,不起分别念故,有一次侍者送点心来,置砚侧,师把墨作点心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见师唇黑,而点心犹在案上。这就是心无分别,食而不知其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6 18: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3-26 18:44 编辑

楞严经云:“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佛家所讲返妄归真就是这意思。音乐为“六艺”之一,孔子十分重视。在齐国听到庄严的韶乐,就被吸引住了。由于全神贯注,以至于食肉而无心分辨其味道。舌根不执取味尘,故不知肉味。至于有没有做到六根清净,这是不能说的。因为他耳根还是被声尘感染。只不过非常专注,有禅定之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6 18: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3-26 18:54 编辑

完整地复制《四书藕溢解》中关于《大学》修身正心二小节的解释,这个圆解堪称完美。

18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恍患,则不得其正。 李卓吾云:“‘身’字不必改作‘心’字。首节见身之有关于心,次节见心之有关于身。”

身者,前六识身也。忿憷、恐惧、好乐、忧患,即贪嗔痴等,根随烦恼也。现行熏成种子,故使第八识心,不得其正。


19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第八识体本自无所不在,亦无所在。唯其受染法熏,持染法种,随彼染法所起现行,为视、为听、为食,面见闻知之妙性,遂为彼所覆蔽矣。

盖其光圆满得无增爱者,名之为见;既有所视,便不名见。十方击鼓,十处齐闻者,名之为闻;既有所听,便不名闻。舌根不动,淡性常在者,名为知味;既有所食,便不知味。故前一节深明现行熏种子之失,此一节深明种子生现行之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8 16: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到处一片绿,还肴肉做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6:52 , Processed in 0.1601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