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ellspringli 于 2023-12-28 09:21 编辑
最近和老婆的闲聊中谈起前些年一些感受,她一直不相信如果她生病了,我会一直守护和照顾她。即使我和她表达过,如有意外我肯定竭尽所能。同时她又希望我能做到不管发生什么,我都能无条件的爱她。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挺痛苦的,一方面渴望无条件的被爱,另外一方面又不相信会被如此对待。不过,最近两年,她似乎能获得一些确定感和现实感了。也不纠结无条件的爱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听上去就很美好。然而,有人说——除了父母,没有人会无条件爱你。还有人说——世界上根本没有无条件的爱,即使是父母的爱,也是有条件的。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总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条件的关系。 有人总结无条件的爱的特点包括:不索取,即去爱本身就能让自身感受到幸福,而不在乎能从这份爱中得到什么;爱ta本身的样子,即只因为ta是ta而爱,而不是想改变他或者将他塑造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包容差异,即认识到环境、经历等对人造成的影响并接纳彼此的不同;注重行为,不在意结果的为对方付出。 根据多数人的直觉经验无条件的爱来源于母爱,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母爱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这意味着,父爱可以靠争取得来,比如子女家庭中,某个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父爱;然而,母爱是无法靠个体的努力去获得,无论其存在于否,均是无条件的。当然,这里有点理想化了母爱,也在伦理上预设了母爱。当然,我承认无论在 生理上,文化上,还是现实层面上,母爱的确是更具有无条件性的。从我切身的经历上来看,母亲是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无论发生什么,都会永远支持你,相信你,接纳你。 母爱的无条件性是不是来自演化,基因,文化以及伦理的发展?我并不笃定。不过,母亲不被无条件的爱所困住,一要成为牺牲和付出者,这点我是确定的。虽然无条件的母爱我是无比赞美的。
在我的直觉经验里,中国文化里有另外一种无条件的爱,就是对父母的爱,用一个通俗的词就是孝。或许早期中国属于农业文明,长期比较封闭的环境和固定的熟人社会,以及大一统的政治传统,以及儒家伦理文化,发育出了一个尊老的传统 。从而从伦理上固定了对父母的无条件的爱。 以我有限的咨询经验来看,如何帮助来访者发育出来一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对于ta的康复非常重要。某种程度上看,这种对自身的接纳,理解和包括更容易实现。自己既作为主体也是客体,没有那么多外部关系的限制。平等独立的关系必然是有很多条件的。个体的主体性与差异,资源的有限性导致无条件无从实现。承认关系的有限性和冲突性,尊重差异,利益的妥协也是现实关系的常态,有条件的爱才是普遍。 如果从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看,如果一个孩子早年被无条件的爱着,那么更容易获得内在的安全感和健康的亲密关系,从而能更好的无条件的爱自己,成年之后会可能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 相反早年被条件化养育,很容易陷入要么一直渴望无条件的爱而不得,要么不相信有无条件的爱或爱本身都不相信有。很容易陷入创伤或操控关系的模式里去。 总而言之,从现实层面来看,我相信有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是生活和关系里的常态。作为个体我们能在有条件的爱得到快乐和幸福,同时也在条件限制下,实现对他人的无条件的爱。比如对父母,孩子,伴侣,以及咨询室里的来访者。也就是说这个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实永恒的,也可以是断断续续的,阶段性的。 如周星驰大话西游那个提问一样,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我们希望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渴望爱的无条件,现实是我们爱上一个人需要很多条件。包括对母爱之爱,对子女之爱,对伴侣之爱。在爱上之后,我们的确可以实现爱的无条件,抵达到那种我们所渴望的至高无上的爱。所以大话西游里这个提问,可以这样回答。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在爱上之前需要很多条件,爱上之后,我们可以不需要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