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77|回复: 5

[【原创】] 无聊的随想与一本无聊之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 07: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论坛里转悠总是会看到一些人和事情,会联想到无聊。当我多发了两个帖子,也会被认为是不是无聊。

于是想聊聊无聊。
我倾向存在主义,所以难以避免会首先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待无聊,无聊是对无意义的一种体验,也是通向虚无的入口。只是很多人过门而不入,也无法因此地达到存在者的存在,也无法实现此在的展开。这个部分不想多谈。毕竟不属于我们日常层面的无聊。
一般来说,无聊类型学通常围绕着假定的原因(反应性的与内源性的) 、 持续时间(临时的与慢性的) 、 集中性(对特定事物的无聊情绪与一般的无聊心情) 和病理程度(正常的与疾病的) 。这些因素无疑是重叠的。 有类型学研究认为有两种无聊——“ 情景性” 和“ 存在性” 。 情景性无聊的特点是反应性的、 临时的、 集中的和正常的, 而存在性无聊是内源性的、 慢性的、 不集中的和病理性的(Svendsen, 2005) 。
也有另外一种分类,就是状态型无聊和特质型无聊。就是说经常处于无聊变成个人的一种常见特质的叫特质型无聊,那种只是偶尔在某种具体情景下出现的教状态型无聊。
或者说有些人天生更容易无聊,有些人则相反。
人的一生中从小时候开始逐渐变得无聊,上升到十六到十八岁的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比较平稳的水平。到六七十岁之后又开始上升(来自国外的数据)。
这里有部分可以解释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搞破坏,充满攻击性,部分和无聊有关。很多研究都表面,当青少年更无聊的情况下会选择寻求刺激,也更暴力和破坏。为了对抗无聊,来寻求强刺激,特别聚集地青少年的群体感染的情况下会更加严重。而老年人的无聊,与认知能力下降,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人际关系减少,能力与现实环境不匹配等也会导致跟容易无聊。
关于什么是无聊,接下来发一部分《我们为何无聊》书摘。
无聊是痛苦地困在此时此地,失去了任何自主决定的能力, 却又被驱使着去寻找一些我们能够参与其中的东西。
无聊是一种想要——却无法——参与到令人满足的活动中的不适感。
那么, 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我们的头脑中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认为, 有两种潜在的机制在发挥作用。 首先, 当被困在一个欲望迷局, 即想要做些什么又不想随便什么都做时, 我们便会感到无聊。我们一时无法激起想做点什么的欲望。 我们可能希望换个环境, 因此感到沮丧, 但关键是我们心中无法生发出对当前可及的事物的欲望, 于是我们觉得无聊。 其次, 当我们的认知能力、我们的技能和天赋不得其用时, 也就是说当我们头脑空空时, 我们也会感到无聊。 如果这两种机制同时出现,无聊便浮现了, 如果它们不出现, 无聊也不会出现。这两种机制相互加固。 需要明确的是, 这些机制并不是无聊的诱因, 它们就是无聊本身。实际上, 正如我们有意不把无聊当作一种情绪, 我们也有意不从原因来定义无聊。
除了不安感,还有四个迹象可以表明我们遭遇了无聊。  我们可能注意到的第一个迹象是,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时间变得漫长。 如果没有什么占据我们的头脑,那么我们只能关注唯一剩下的事——追踪时间的流逝。
无聊的第二个迹象是难以集中精力。 面对单调乏味、 让人提不起兴趣的选择, 我们的注意力开始衰减,我们的大脑开始神游, 无聊产生了。
第三个迹象是, 当我们感到无聊时, 手上做的任何事都变得没有意义。 简单来说, 那些我们不想做或者不能占据我们心智的活动是没有价值的。
第四个迹象是, 无聊是没精打采和焦躁不安的结合体。 当我们感到无聊时, 我们的精力水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上一秒你还偃旗息鼓地躺倒在沙发上, 不愿意移动哪怕一寸,下一秒你就紧张起来, 在客厅里焦虑地踱步, 想找些什么事做, 但没有什么能满足你躁动的心。 每次想到一件事, 你就会告诉自己: “还是算了,不值得。
无聊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与空虚的心灵和我们所说的欲望迷局都有关联。 无聊的人肩负着脑子里空无一物的重担。 不论他们做什么, 想什么, 感觉什么, 或者想象什么, 都不能充分调动认知资源。同时, 无聊的人想做些什么, 却没法开始做任何事——就好像启动失败。 这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束缚——虽然想要做些什么, 却无法将这种欲望和当下可以做的任何事联系在一起。因此, 无聊是一种没有含义、 没有方向的渴求——正如托尔斯泰所言, “对欲望的渴望”。 在某些方面, 无聊有点像“欲言难吐”现象——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
这种感觉由两股力量交织而成:缺了什么, 以及想要填补空缺的欲望。 但是, 在“欲言难吐”现象中, 至少你会觉得那个人的名字已经到了嘴边了, 你总会想起来的。 无聊这件事可没这么乐观。 恰恰相反, 你会发狂般地搜寻能够填补空虚、缓解压力的东西。 这就好像我们为了找到一件合适的夹克, 而不停试穿不同的款式, 无聊的人试图从解脱的感觉中回过头来寻找可行的欲望。 无聊时的我们追问这个世界,期待这个世界(或其他人, 就像央求父母为自己解闷的小孩子一样)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如果我们始终没有为自己的技能和天赋找到可用之处, 无聊便会持续下去。
当这种情况发生,无聊的机制之一就被激发了——那就是欲望迷局, 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机制——头脑空空。 当两个机制都发挥作用时, 我们就会无聊。这些情形下的我们,既为不能随心所欲而感到沮丧, 又为不能投入当下可做的事情中而感到无聊。
无聊并不等同于沮丧。当我们不能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我们会感到沮丧: 我们想要出海, 却必须上班。当我们最迫切的目标就是找到一个目标, 而我们却找不到, 这时我们才会无聊。 无聊的人被一种欲望所折磨, 却不知道满足这种欲望的条件是什么。
无聊带来一个棘手的困境。我们想要做些什么, 我们想要沉浸在一件事情里, 但是目之所及, 并没有什么能够满足这个愿望。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欲望迷局。
外部因素的确是无聊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 有四大外部因素会引起无聊: 单调、 没有目的、 约束, 以及我们的技能与当下的任务不匹配。
在我们看来,引起无聊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五种: 情绪, 即当下的感觉; 生理, 即对环境的觉察和反应能力; 认知, 即对周遭世界的专注力和思考力; 动机, 即投入某事的动力;以及意志力或自控力, 即建立并执行计划的能力。 这五个内在领域的任何弱点都将把我们推向无聊的边缘。
在最深的层面,无聊告诉我们, 我们正在浪费自己的才华, 我们没有与世界连接, 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或者, 如罗伯特·怀特所言, 没有满足表现和发展自己能力的需求。所以, 当我们无聊时,我们收到的信息并不仅仅是要我们尽快摆脱这种不适感, 而是要我们找到一个与世界连接的更好的方式, 以表达我们的愿望, 施展我们的能力。 为了让无聊对行动的召唤发挥作用,我们必须牢记, 在改变这个动力背后, 无聊最终的驱动力在于让我们变成控制自身选择的施动者。 归根结底, 无聊是不会放过我们的, 直到我们承担起自己的代理权, 发现自己的愿望,并培养与世界的互动。
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无聊倾向与冲动行为倾向之间的联系。我们已经在其他地方提到过, 无聊易感性与刺激寻求密切相关, 这里所说的刺激寻求不是寻求新的知识信息, 而是寻求一些新的感觉, 以驱赶无聊的枯燥感。 从这个角度来看,暴饮暴食、 赌博、 药物滥用或者酗酒都可以被认为是为了缓解无聊而做出的一种冲动的尝试。

摘抄就到这里。后面的部分有兴趣的坛友可以自行阅读。
我觉得这是一本很棒的书,系统而深入解读了无聊,也提供了应对无聊的种种途径(我这里没谈到)。某种程度,终结了我对这个话题的意犹未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 11: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3-12-2 12:02 编辑

我飞速地一扫而过。
不同的人依据不同的哲学理论和妄想推测,就会得到不同的“无聊”理论,不是什么知识或科学。这种工作纯是为建构学说的主观臆测,只可以充作论文和著作以应付学位通过和职称评定而已。而其他无关的人,单是阅读理解就会引入烦恼,这比无聊要严重的多。唯有实证主义能带来真知灼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 12: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春梅 发表于 2023-12-2 11:57
我飞速地一扫而过。
不同的人依据不同的哲学理论和妄想推测,就会得到不同的“无聊”理论,不是什么知识或 ...

或许你在望文生义。这本书挺实证的

点评

实验不是实证。要研究别人,你必须具备“他心通”。  发表于 2023-12-2 12:20
比量现量的概念可以搜百度。  发表于 2023-12-2 12:15
实证不是推测,而是直接体验。一个是比量,一个是现量。只有戒定慧一途。  发表于 2023-12-2 1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6 01:31 , Processed in 0.12922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