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92|回复: 35

[【心情日记】] 重温朱自清的《匆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3 11: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11: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这一派的文学家,以内容和思考为胜,风格化则是弱项。比如朱自清的诗,风格化就不如新月派的讲究和有追求。

不过朱自清的散文则是异峰突起,被公认为顶级的美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19: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时,最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后来,更喜欢周作人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3 19: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3 19:42
少年时,最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后来,更喜欢周作人的作品

我生活的年代是校园里读的朱自清,出了校门,也就无书可读了,没接触过周作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19: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X_ping 发表于 2023-9-3 19:50
我生活的年代是校园里读的朱自清,出了校门,也就无书可读了,没接触过周作人。

课本上不只有朱自清吧,少说也得有鲁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9-3 20:03 编辑

想起关于朱自清的一件事。朱自清的《背影》是公认的名文,但有人说他老爹穿越铁路,危险,查了一下,搜到:

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丁启阵教授曾在网络上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抨击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经典散文《背影》,称其负面影响太过恶劣,应该要移出教科书之中,以免误导学生。

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铁道,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示范。
朱自清的父亲品行不端,因纳姨太太闹出丑闻丢掉工作,气坏母亲,妨碍学生正确树立婚姻观。
朱自清父亲外在描写具有旧社会落后面貌。
文中朱自清曾先后有过四次落泪的行为,太过柔弱,没有男子气概。

上述四点,为丁启阵教授最早抨击的《背影》的内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0: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3 20:01
想起关于朱自清的一件事。朱自清的《背影》是公认的名文,但有人说他老爹穿越铁路,危险,查了一下,搜到: ...

我记得这个人还亲自去了文中提到的月台测量,所以应该不是想出名哗众取宠,是真的疯了。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9-3 20:02
我记得这个人还亲自去了文中提到的月台测量,所以应该不是想出名哗众取宠,是真的疯了。

还有人支持他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8URLSIM05533MSO.html



仅仅因为违反交通规则恐怕不足以支撑论点,关键在于朱自清的父亲的为人。

朱自清父亲曾是徐州榷运局局长,后来因为纳妾导致家庭不和,母亲去世,自己也失去局长的职位。后来父亲通过关系把儿子送进学校教书,在家失业的父亲竟然每个月从儿子手里索要薪水。

简而言之,在丁启阵眼里,朱自清父亲是一个贪婪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而朱自清则是一个写文章全靠编完全脱离了真实生活的文字堆砌者。

结合这些背景,再来看朱自清的这篇《背影》,他笔下的父亲形象竟然能够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的楷模,确实是一种讽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0: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3 20:06
还有人支持他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8URLSIM05533MSO.html

他并非不学无术,但有点不正常,一般来说这种老文字没必要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0: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起匆匆,最早接触的朱自清文章是小学课文,梅雨潭,当时都是背诵课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1: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9-3 21:08 编辑
欧阳静茹 发表于 2023-9-3 20:49
比起匆匆,最早接触的朱自清文章是小学课文,梅雨潭,当时都是背诵课文,

一望而知是节选而非全文。查了下 ,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说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 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最前面删了一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后面的两段也删了,大概“少妇”,“”什么的,编者觉得少儿不宜。用心良苦,但是阉割名著,精华都丢了,我觉得做法不可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1: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3 21:06
一望而知是节选而非全文。查了下 ,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荷塘月色也是这么删的,但有些版本有,大概是因为少儿不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1: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9-3 21:07
荷塘月色也是这么删的,但有些版本有,大概是因为少儿不宜。

语文课本里的删节现象很常见,有些删节,确实更精炼,提高了可读性,比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但有些则是阉割名著,甚至丢失了精华。这个值得一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1: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3 21:10
语文课本里的删节现象很常见,有些删节,确实更精炼,提高了可读性,比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澜 ...

课本自己都改了好多次,所以列出来单位删减有些也可能是过去式了,另外不同地方的课本以前还不太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1: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9-3 21:12
课本自己都改了好多次,所以列出来单位删减有些也可能是过去式了,另外不同地方的课本以前还不太一样。

另外记得的是巴金《香港的夜》,查了下,网上能找到的,绝大多数都只是节选:

我们搭小火轮去广州。晚上10点钟船离开了香港。
开船的时候,朋友洪在舱外唤我。我走出舱去,便听见洪说:“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
我站在舱外,身子靠着栏杆,望着渐渐退去的香港。
海是黑的,天也是黑的。天上有些星星,但大半都不明亮。只有对面的香港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
山上有灯,街上有灯,建筑物上有灯。每一盏就像一颗星,在我的肉眼里它比星星更亮。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像是一座星的山,放射着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夜是静寂的,柔和的。从对面我听不见一点声音。香港似乎闭上了它的大口。但是当我注意到那座光芒万丈的星的山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了那无数的灯光的私语。船在移动,灯光也跟着在移动起来。而且电车汽车上的灯也在飞跑。我看见它们时明时暗,就像人在眨眼,或者像它们在追逐,在说话。我的视觉和听觉混合起来。我仿佛在用眼睛听了。那一座星的山并不是沉默的,在那里正奏着出色的交响乐。
我差不多到了忘我的境界……
船似乎在转弯。星的山愈来愈窄小了。但是我的眼里还留着一片金光,还响着动人的乐曲。
----------------------------------------

记得读书的时候在一本作文之类的教辅杂志里读到的,甚至只节选到“我差不多到了忘我的境界”。光看这段节选,当时大概只会觉得写景很出色。不料多年后读到原文,才知道后面还有:

后来船驶进群山的中间(我不知道是山还是岛屿),香港完全给遮住了。海上没有灯,浓密的黑暗包围着我们的船。星的山成了一个渺茫的梦景。

我还呆呆地站在那里,我想找回那座星的山。但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外面的空气很凉爽,风吹得我的头有点受不住了,我便回到舱里去。舱里人声嘈杂,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把脚踏进舱里的时候,我不禁疑惑地问自己:我先前看见的难道只是一个幻景?

-------------------------------------
哎呀,我看到全文的时候,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原来以为只是一篇不错的写景的文章,没想到结尾还有这么动人的抒情!这两段才是文章的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1: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3 21:39
另外记得的是巴金《香港的夜》,查了下,网上能找到的,绝大多数都只是节选:

我们搭小火轮去广州。晚 ...

你知道陈涉世家吗?很多选本也没选后来的内容。

不过我查过以前北京的课本,是有后面的内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2: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来周作人有首短诗,表达了和朱自清的《匆匆》差不多的意境,可以相映成趣,虽然没有朱自清细腻:

过去的生命

这过去的我的三个月的生命,那里去了?

没有了,永远的走过去了!

我坐起来,拿了一枝笔,在纸上乱点,

我仍是睡在床上,

我亲自听见他沉沉的缓缓的一步一步的,

想将他按在纸上,留下一些痕迹,——

在我床头走过去了。

但是一行也不能写,

亲自听见他沉沉的他缓缓的,一步一步的,

一行也不能写。

在我床头走过去了。

四月四日在病院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2: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下,朱自清的《踪迹》即《温州的踪迹》,共分四篇,《绿》(即《梅雨潭》)是第2篇,其实第一篇也很有光彩: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二。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
  我拚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采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1924年2月1日,温州作。

-------------------------------
这篇当初读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 两个“这样”居然可以连用,当时感觉很震撼。好像某教辅书里把这篇归类为“说明文”,但是说明文哪有这么抒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2: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9-3 22:08
查了下,朱自清的《踪迹》即《温州的踪迹》,共分四篇,《绿》(即《梅雨潭》)是第2篇,其实第一篇也很有 ...

第四篇才是震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3 22: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9-3 22:10
第四篇才是震撼的

第四篇是写社会,内容很震撼,不过,我觉得写社会的文字,还是鲁迅来的犀利,这不是朱自清的长项。我曾比较了多位作家写的关于段祺瑞开枪事件的文章,如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周作人《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叶绍钧《致死伤的同胞》等,必须承认是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最为淋漓痛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9 00:35 , Processed in 0.2713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