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3-7-16 11:31 编辑
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先作说明:只有假定孔子没有寻常人的过失缺点,例如言行不一致、心口不一致以及心胸狭隘而多嫉恨等,讨论孔子的言论和思想才有意义。不能总是把少正卯出来说事。真有那些过失的话,别说他是什么圣人哲人,说是现代意义上的小人,也差离不远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语出《论语.述而》。先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典型的理解有2种断句:
1.子不语怪、力、乱、神。
2.子不语(怪)力(乱)神。
不管取哪种都不影响我们讨论本帖主题。我们将其意义按现代人习惯理解为“孔子不谈论超自然的特异功能和鬼神”。但为简化,我们的讨论将集中在不语鬼神上。因为只要指出其一,因为其它的可以归入同一类。
首先要指出的是,“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其弟子的总结,不是其言论。不能理解为孔子不承认有语怪力乱神之事实.实际上,他都语过了.儒家经典关于古代传说并不少见。故朱熹注解为不轻语.笔者认为,不语怪力乱神反映的是其教育特色。不语是不宣说其内容细节。
为何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呢?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孔子是无神论者,不承认有鬼神之事实。前帖已经驳斥过了。
2.孔子是教育家,不语是因为其专业或职责分工不同,
3.孔子注重现实人生,认为谈论怪力乱神无济于人事。
4.孔子认为宣扬怪力乱神会助长迷信活动,使人精神上受制于鬼神。
5.孔子对怪力乱神缺乏了解,没有相关知识,不足以谈论。
先来说第2个,教育家的问题。专业分工或社会分工是就社会发展史规律而论的普遍现象,并不适用于具体的每个人。春秋时期,社会分工程度很低,不像现在的学校和职能机构这样细。就是在现在,边远而经济又落后的乡村,一个老师教多门功课不算什么稀奇事。假如孔子时代已经有了明确分工,孔子拒绝宣说就由理由了。好比现在有学生向体育老师请教化学问题,体育老师是不会给说答案的。
接着说注重现实人生的问题。观孔子事迹和言论,孔子一生的抱负是在政治上,的确有注重现实人生的倾向。怪力卷神多为宗教所摄。政治着眼于地域内群体的生计,而宗教则是用于个人的修行解脱,但也不是完全地脱离现实的(主要时淡化对现实的执著)。这是两者的不同。笔者认为不语有现实人生这方面的原因,但是并不充分。大多数人持无神论态度,人生都没有问题。而有问题的情况并不多。同样是在《述而》篇,有一句:“孔子之所慎:斋,战,疾”。斋不用说了,跟鬼神密切。而在孔子时代,医巫是不分的。部分疾病被认为同鬼神有关。而不语容易被误解为是不信,或者难使学人认真对待。
接着来谈助长迷信活动的问题。春秋时代及前后,社会上迷信活动都极盛。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不谈怪力乱神确有少许纠偏的作用。但是谈论一下,不会造成恶劣影响。事实上,他都谈了(如中庸里的鬼神章)。后来的所有宗教都谈鬼神的。孔子是儒家圣人,他应当清楚知道宗教的作用不可替代,尽管当时中国社会还没有一个接近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出现。忽略这点,孔子就无法配得上“万世师表”之荣。
谈了上面两点之后,为了帮助理解,我们再谈一点佛教关于怪力乱神的态度以供参考。佛教经典有宣说六道轮回和三世因果及六神通之事,这些毫无疑问地可以归入孔子所说的怪力乱神之列(漏尽通除外)。佛教虽承认有其事实,但六道轮回和三世因果学说是帮助止恶向善和导向出离或解脱的,而神通为修行的末边之事,属于副产品。神通还可能成为障道
因缘。成就不成就神通与解脱无关。因此,佛教反对追求神通,并严格限制信众显示神通。佛陀教导信众: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最后来说孔子对怪力乱神缺乏了解的问题。孔子作为一个读书人,属于世俗学者,其知识都是靠读书和向人学习而累思考抉择而得。他没有经过如佛道一类的修行实践而得以自
证宇宙人生真理,也没有象西洋宗教和回教宗教家那样受到“神启”,故无法获得世俗典籍以外的关于鬼神等的知识。这也是儒学未能成为宗教的原因。晋代嵇康在《卜疑》一文
中提到孔子自称是中等智力的人,故不足以言神怪之事。宋代周密在《齐东野语.雷书》(卷十二)中说:“非不语也,盖有未易语者耳”。一语道破。麒麟、神龙负河图、神龟驮洛书,皆易语者也。一般说来,宗教家有能力演
说世间法,而世俗学者无法讲述出世间法。上圣方能显密双说。假如孔子本人了解超自然或鬼神的事,而在学生提问请教他又拒绝宣说的话,不但“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
与二三子”是妄语,“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都成了妄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因除了因为注重现实人生外(怪力乱神与政治无关),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其知识体系本来就局限在世俗方面。孔子不太可能具备现代人所谓“人本”和“神本”的超前理念。至于孔子“圣人”之称,只属于儒家内部,好比张仲景之“医圣“仅存于中医界一样。因迷信而将孔子神化而认为其无所不知或根据需要将其现代化,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