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82|回复: 6

[【学术茶座】] 聊聊语言市场:从long time no see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31 21: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ongqi 于 2023-5-31 21:25 编辑

听一个播客节目,说美国人也说long time no see,而且可能是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美国人。

有人可能立刻就high了,文化反向输出之类的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不过我倒想到了语言的发展。对于语言,我一直认为语言是市场经济。我也一向讨厌语文老师的那种计划经济思维,比如某个字的读音,一定字典是正确的,你跟字典不一定你就是白字。殊不知字典不过是对语言市场的记录,而且这记录是变化的是可变的。古往今来,汉字和汉字的读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古人都是计划经济,那就不会有变化了。现在字典里的很多正字读音,在古代就是白字读音。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语言都是市场经济。比如long time no see,这种典型的Chinglish,肯定会被语文老师认为是错误的英语。但是它进入美国的语言市场后,因为种种原因,先是有些跟中国人有关系的美国人觉得好玩开始说,然后慢慢影响了更多的人。如果其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份额,它就会成为“正确英语”的一部分。这就是语言的市场经济。

一种语言成分,无论是字词句还是发音语法,被语言市场选择,都有很多原因。正如被淘汰的语言成分一样。至于被选择或被淘汰的详细过程和结果规律,其实可以参考生物进化中的自然选择。

说回long time no see,今天它基本可以算是进入了英语,但也可能明天它又出来了。语言市场和其它商品市场一样,今天市场卖的东西,不能保证卖一辈子。比如shanghai这个源于汉语的词是昨天进入英语的,意思是拐骗。但显然这已经是昨日黄花了,今天再说shanghai,无论是美国人英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不会再想到拐骗了,除非去查老一点的字典。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31 21: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5-31 21:43 编辑

根据某基百科,这个表达法的出处有两种说法
The expression might be derived from Native American Pidgin English, as close variations of the expression appear in at least two novels from 1900, both attributed to Native American characters.

Alternatively, it might be a calque of the Mandarin Chinese phrase 好久不见 (pinyin: hǎojiǔbùjiàn; simplified Chinese: 好久不见; traditional Chinese: 好久不見).[4]

另外,貌似语法和词典也经历了从规定性到描述性的变化,这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不好简单地说哪个对哪个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0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 15: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5-31 21:40
根据某基百科,这个表达法的出处有两种说法
The expression might be derived from Native American Pidgi ...

以我的经验,这话美国有,听得懂,但最好不要说,因为摆明了不合语法,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其实它不一定是中国来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 17: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5-31 21:40
根据某基百科,这个表达法的出处有两种说法
The expression might be derived from Native American Pidgi ...

嗯,听说过。好像是与西进和印第安人有关。不过懒得查了。

至于“规定性到描述性”,如果放到语言学史里,看看各学派的特点,再加一个滞后量,其实更容易理解。

总的来说,现代语言学从索绪尔开始,对于语言的态度和人类学家是一样的,当然这个时间上也是一致的。人类学家不会干预原始部落的发展进程,语言学家同样不会干涉语言的发展进程。至于规定性,好像从古至今就没什么靠谱的语言学家试图去规定语言。试图去规定语言的,不是秦始皇那样的暴君,就是语文老师那样不懂语言学的教书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 10: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ngqi 于 2023-6-2 10:04 编辑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3-6-1 15:53
以我的经验,这话美国有,听得懂,但最好不要说,因为摆明了不合语法,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其实它不一 ...

从语言的基本功能看,只要能听懂没有歧义,就可以说。语法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communication。所谓不合语法,通常是过气的语文老师的余毒。

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看,你说的话不仅需要被听懂,而且应该有利于你的社会地位,后者有时候可能更重要。所以如果你要想在一个过气语文老师余毒弥漫的人群中维护你的社会地位,那你当然就要尽量“合语法”,以便在这个人群中让“所有人都喜欢”。

那么什么人群会弥漫过气语文老师的余毒呢?社会语言学对此有很多研究。大致来说,截止到上个世纪,这个余毒在中上层中比较泛滥,尤其是中层,因为他们所受教育中包含过气语文老师,而中层需要借此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但是新世纪以来,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来自下层的新贵越来越多,互联网带来的社会扁平化,追求娱乐而不是墨守成规的社会潮流,余毒在社会各层普遍消散,中上层的消散速度尤其比较快。

总体来说,因为整个社会要提高communication的效率并降低其浪费,追求“合语法”的语文老师越来越过气,这也是语言市场的普遍趋势。在中国也是这样,互联网的新语言不断在突破语文老师的陈规陋俗,语委这样的守旧机构也挡不住这个潮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 15: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是“明日黄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15: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jardinp 发表于 2023-6-2 15:52
我猜是“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习惯用典的人来说,显然只有“明日”是正确的,“昨日”则是错误的,相当于白字。

但在今天的语言市场上,很多人都说“昨日”,这就是语言的发展。二者意思相同,但“昨日”更直接,大步跨过苏轼的老店。类似的梗还有好多,一时想不起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08:42 , Processed in 0.3644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