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谱,即皇帝宝玺印谱。此《清代宝谱》由清末民初陶湘辑编。此辑包含:清乾隆十三年定本《乾隆宝谱》(内收清乾隆帝钦定御宝玺印二十五枚,后附匣衍记)、清内府藏古玉印(附汉玉十印)、金轮精舍藏古玉印。此为民国时期陶氏涉园刊朱墨套印本。
从秦始皇一直到秦、汉、魏、晋,都是六玺。后来逐渐增多,到南北朝时的北齐曾经出现一个大的木印,压在公文等文书上,这方印进入御用宝玺的范围,使皇帝御用宝玺成为七方。到唐代是八方,明代的时候是二十四方。
在清朝初期,御用宝玺数量较少,也没有明确的规定。随着清朝的发展和皇权的逐渐壮大,御用宝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了康熙、雍正时期,御用宝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十多方。清乾隆十一年,乾隆帝根据《周易》中的「天數二十有五」的记载,将御用宝玺数量钦定为二十五种,希望清王朝至少能传至二十五世。这二十五种印章被后人称为 “清二十五宝”。
这二十五种御用宝玺的排列顺序为:
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之寶、皇帝之寶 (满文))、皇帝之寶、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欽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咧畬歔/font]
除了一枚「皇帝之寶」为满文外,其余的御用宝玺均为满汉合璧。这二十五方宝玺到晚清一直没有变,一直放在交泰殿里,不管是谁继位,这二十五枚宝玺就是国家和皇权的象征。
乾隆宝谱(清乾隆十三年敕辑):御制序、目录
宝谱:二十五枚
附录:匣衍记
清内府藏古玉印(清乾隆时期敕辑)
附:汉玉十印
金轮精舍藏古玉印(民国 陶祖光辑)
《金轮精舍藏古玉印》前署:庚午九月玻璃版印 涉園
陶湘,字兰泉,号涉园,江苏武进人。近代实业家、古籍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以刊印古籍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