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金薤琳琅》由明代都穆撰。全书凡二十卷,其内容仿洪适《隶释》之体例,收集历代金石碑刻,上起周、秦,下至唐穆宗长庆年间共六十三种(周刻二、秦刻六、汉刻二十三、隋刻五、唐刻二十七种),录其全文,系以跋尾,各为辩证,为金石学重要著作。此为清乾隆时期汪荻洲刊本,后有清代宋振誉补遗一卷。
其中碑文中有剥落不完的,就用洪适《隶释》中所录的文字予以补全。都穆作风严谨,不凭一己私见任意属读,所下功夫甚勤,因此其文字相对比较可靠。而且很多碑刻现在已经亡佚或者磨灭残损更多,而《金薤琳琅》所录的全文则保存了相当可信的史料,因此颇受史家重视。
金薤(读音是 jīn xiè) 是倒薤书的美称。喻文字之优美。
书前序:清乾隆四十三年卢文弨序
卷一:周刻二种
卷二:秦刻六种
卷三至卷七:汉刻二十三种 [url=][1][/url]
卷八:隋刻五种
卷九至卷二十:唐刻二十七种
补遗:五种
都穆(1458—1525),明代大臣、金石学家、藏书家。字玄敬,一作元敬,郡人称南濠先生。原籍吴县相城(今苏州市相城区)人,后徙居城区南濠里(今苏州阊门外南浩街)。少与唐寅交好,有说牵涉于唐氏科举之案。弘治十二年第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礼部郎中。主要著作为《金薤琳琅》、《南濠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