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权衡度量实验考》由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澂撰。全书内容以古器物(玉圭、璧、琮、律琯、权、量、兵器、钱币等)考证历代权衡度量制度。原定分尺、权、量三类,实仅成尺、权二类。所录器物均有图。其中对黄钟律琯和历代尺度的考证极为缜密。此本为手书上板,民国时期刊本。
中国的度量衡史源远流长,自夏、商、周时期,中国的度量衡体系开始逐步建立,到秦统一六国,发布统一度量衡的政令,及至汉朝形成了完整的度量衡制度和理论体系。此后的历朝历代虽有变化,但基本沿袭了汉代的度量衡理论和制度。清代以前,度量衡多记载于律书、历书以及食货志之中,一直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直到清代西学东渐以来,传教士将西方近代计量带到中国来以后,清末民国的学者逐步建立了中国的近代度量衡体系。(介绍参考:《权衡度量实验考》成书考)
吴大澂初因读《汉书·律历志》,于古代度量衡制度沿革莫明其理,于是取所藏周、秦、汉、唐历代玉圭、璧、琮、律琯、权、量、兵器、钱币等古器物,相互比勘实验,以考证古度量衡之因革变迁,撰为是书。此书,并首次以实物全面考证度量衡,在度量衡知识从传统向近代转变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承上启下作用。
卷首总论前题:頭品頂戴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南巡撫呉大澂撰
吴大澂[url=][1][/url](1835 年—1902 年),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
刊印信息
民国初期刊本
行款版式
框 22x 14.5 厘米(开本 26.9×18.5 厘米),半叶八行,十五字不等。白口,四周单边。
序跋信息
此本前无序跋
总论:頭品頂戴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南巡撫呉大澂撰
收藏来源
内容修订
如果你发现此页介绍的不足之处并愿意帮助我们完善,您可以
修订此页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