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8|回复: 0

[【其它】] 《倭寇图卷》(旧题《明仇十洲台湾奏凯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1 12: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s.shuge.org/mwktj

此《倭寇图卷》(旧题《明仇十洲台湾奏凯图》)。其描绘内容是明代靠海的长江沿岸的官军抗击倭寇的历史。全卷从右至左依次描绘:倭寇的船队出现、登岸、观望形势、掠夺防火、平民逃难、倭寇和明军士兵水上激战、倭寇被歼、明军出阵等内容。此卷现藏于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
东京大学所藏的《倭寇图卷》(此卷)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抗倭图卷》和都是明代的佚名作品,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藏的时代稍晚。所画是明代靠海的长江沿岸的明代官军抗击倭寇的历史,全画从倭寇来犯到烧杀抢掠,当地民众的流离失舍,官军抗击倭寇到得胜班师。是表现时代重大政治事件的历史画卷。此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藏此晚明的《倭寇图卷》(此卷)与国博藏明初的《抗倭图卷》具有相同的内在结构,且诸多细节相似。可是,它们的风格迥异。《倭寇图卷》上有未名人士的题笺,言《仇十洲台湾奏凯图》,不仅不合该画的主题,而且其典型的晚明风格亦不可能是出于仇英之手。[url=][1][/url]

倭寇,是东亚地区对东亚日本人的贬称。一般是指 13 至 16 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沿岸的海盗,这些海盗一般为日本人,故此又叫日本海盗。历史上倭寇来源众多,成分复杂。元朝早期以日本人为主,明朝中晚期则以沿海的南方汉人为主体,《明史日本传》有云:“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中国明代画家,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生年不详,考订约生于弘治甲寅,卒于嘉靖壬子秋冬之际。吴门四家之一。

  • [size=1.1em]

    [size=1.1em]评论引用

    李夏恩:东大所藏《倭寇图卷》虽然与国博所藏《抗倭图卷》是同一主题的画作,但无论画风还是形式都差别极大,确系并非摹本的关系。须田牧子女史在《再考》中考证了这幅画传入日本的过程,1923 年此图以《倭寇图》之名在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举办的史料展览会上展示,始为学界所知,1930 年黑白照片由古兵书图录刊行会刊行,著名史学家辻善之助先生为其撰写解说文,在文中称此图由东京文求堂主从中国带来日本。辻先生也指出 “该图卷是明代人为纪念惨遭受倭寇之害而所绘之物……台湾奏凯,盖后人妄题,固非得其实……寇民多带日本刀,中有著甲胄者一人,其风姿明示乃画倭寇之物”,1974 年,此画以彩色版进行复制,由史家田中健夫先生(即《倭寇》一书作者)撰写解说文字。在下手头儿收藏的即是这个版本。须田女史通过红外线摄影技术发现,《倭寇图卷》中由远及近驶来的倭寇船上飘扬的旗帜上有 “弘治四年” 字样,即 1558 年,相当于中国嘉靖三十七年。但是仍未能解释这幅画绘制的究竟是哪场战斗。在下个人的考证是从图中 “海防新堡” 这几个字出发,揆诸目前所见史料,比较吻合的是浙江永嘉场(今温州龙湾区永强)抗倭之战。根据《永嘉县志》记载,嘉靖三十七年,倭寇三次入侵永嘉场,均被打退,同年十月,广东按察副使王叔果回乡扫墓,闻听倭寇作乱,又见老城永兴堡破旧不堪,于是上疏请迁建新堡,名为 “永昌堡”。这可能就是海防新堡的来源。当然,是否是此地,还需进一步考证。但此画历史意义之重要,已经自不待言了。

    • 文件夹
      倭寇图卷. 旧题. 明. 仇英绘. 绢本着色

    • 文件格式
      PDF 高清 [url=][2][/url]
      JPG 高清 [url=][3][/url]

    • 原色版文件大小:81.2M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4:25 , Processed in 0.1978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