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依荷听雨

[听雨阁♡] 甘美的游戏(未编辑好,勿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5 13: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2-10-20 08:36 编辑

归 乡 —— 致亲人
|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译 | 陈宁/ Dasha


阿尔卑斯的夜依然晴澈,浮云,
凝聚着喜悦,将空谷深锁。
轻嬉的山风,飘忽无定,啸傲着,
一缕幽光,从冷杉垂落,倏然隐没。
喜极而颤的混沌,渐急渐骤,
稚幼却强壮,为云崖间情人的争斗
欢呼着,在永世的隔阂中酝酿、翻涌,
只因为晨光于其中不羁地绽露熹微。
只因为年华无边踵增,那神圣的
光阴,那岁月,被恣肆地重排、组合。
惟有雷鸟省察着时序,在山间、
在风里,翱翔着,呼唤着白昼。
此际雷鸟依然警醒,无畏地俯视深渊里的
荒村,志存高远,凌越巅峰。
早已预感到萌生,古老的泉,疾光电影般
陨落,溅落中,大地氤氲,
回声四野响彻,冥冥中有作坊
不舍昼夜,寄送着馈赠。

玉峰在高天闪着静穆的光,
皑皑的积雪上遍开着玫瑰。
更在光芒之上,高洁至福的
神,意兴盎然地舞动神奇的光。
这上界的灵,卓然幽处,神色皎然,
似乎乐于赠予生命,乐于
与我们一道,创造喜悦,时常地,这神灵
深谙尺度,深谙呼吸,也曾犹疑地、审慎地,
将极乐至福,恩赐给千城万户,慷慨地
开启大地,遮天的彤云,还有你们,
最可信赖的风,你们,温煦的春日,
用舒缓的手再次抚平伤痛,
这个造物之主,更新着时间,将
老去的人类止水般的心振作、激动,
在深渊里,将之开敞,将之澄明,
仿佛他热中于此,于是一个生命再次开始,
妩媚如花,仿佛,昔日的神灵今朝回归,
喜悦再一次涨满双翼。

我曾向他倾诉千言万语,因为,无论诗人怎样
冥思吟哦,都与神祇和他息息相关;
我曾向亲爱的故乡,千呼万唤,以免,,
神灵不期然地骤然将我们袭攫;
也曾为你们,忧虑着的故乡的亲人,
圣洁的谢忱含笑为你们带回无数流浪的人,
父老乡亲!为你们,当湖水轻摇着我,①
舟子陶然闲坐,喟叹我的航程。
潮平如镜,喜悦满盈归路,
如花绽放,城郭在晨光中
形影渐渐分明,缘沿葱郁的阿尔卑斯
顺流而下,归舟静泊在津渡。
堤岸温暖,山谷多情开敞,
香径晴翠,掩映着我的衣衾。
园囿相伴而立,蓓蕾晶莹地吐绽芳蕊,
莺歌婉转,迎迓着倦归的旅人。
一切都似曾相识,甚至擦肩而过的问候
也充满情谊,每一张笑靥都充满亲缘。

勿庸置疑,这里就是生身之地,你找寻的
故乡泥土,近在咫尺,已然与你相遇。
行歌的羁旅,赤子般,并未徒然凝立
在惊涛拍击的城门,而是在为你
探寻着敬爱的名讳,天眷的林道!②
大地殷切的垭口,
诱引我远行在对远方的期待中,
那里,钟灵毓秀,那里,灵兽莱茵河
在平原上奔涌出卤莽的道路,
从云崖间冲出欢腾的山谷,
在那里,莱茵河穿越阳光灿烂的山坡,流向科摩,③
或者,如昼夜徜徉,在坦荡的湖。④
神圣的垭口!你更诱引着我
归乡;踏上开满鲜花的旧路,
我要去追寻大地和美丽的内卡河谷,
还有青苍神圣的林莽,橡树
欣喜地与白桦和山毛榉相亲而居,
青山深处,正待我魂销神迷。

他们在那里将我迎接,哦故城的声音,母亲之声!
哦你感动着我,唤起我久违的往事!
而他们依然如故!哦我至爱的人们!阳光与喜悦
依然焕发你们的容颜,你们的目光依然明澈。
呀,一切依然如昨!成长着成熟着,在此
活着爱着的一切,依然挚诚不改。
而世间至善之物,横陈在神圣和平
的彩虹下,被白发老人与垂髫少年珍存。
我迂阔妄语。喜悦满怀。而明天与未来,
当我们走过看过花树下生机盎然的田野,
我爱着的人们,我将在阳春的佳日里,
与你们一道倾谈、憧憬。
我曾听闻许多关于我们伟大天父的事迹,
曾因他而长久地缄默,他在巅峰之上
重振易逝的流光,宰制着崇山峻岭,
他应许我们上天的恩典,呼召
铿锵的歌咏,遣派众多良善的神灵。哦,别在犹豫,
来吧,永生的你们!岁月之神!你们,

故园之神,来吧!进入所有生命的血脉,
让普天同庆!分享上苍的恩典!
高贵我们!年轻我们!没有人性良知,
无时无刻不满盈喜悦,
这样的喜悦,一如此刻,情人久别重逢,
请将一切相宜地神化,如为他们造设。
当我们赞美饮食,我当呼谁的名?当我们
日落而息,告诉我,我该如何表达谢忱?
我可否称之为至尊?神不中意不相宜之物,
领会他,于我们的喜悦而言近乎微茫。
难道我们不得不时刻缄默;因匮乏神圣的名,
心在狂跳,话语却滞留在口?
时刻奏响的琴声,
或许会感动将临的上灵。
万事俱备,喜悦背后的忧虑,
也已经几乎得到纾解。
而这样的忧虑,无论情愿与否,歌者
必得在心灵中时时承受,别无选择。

译注:
① 指博登湖(Bodensee)。
②④ 林道(Lindau),博登湖畔、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古城。
③ 科摩(Como),阿尔卑斯山南麓意大利古城。
附原文:

HEIMKUNFT
An die Verwandten

1
Drinn in den Alpen ists noch helle Nacht und die Wolke,
Freudiges dichtend, sie dekt drinnen das gähnende Thal.
Dahin, dorthin toset und stürzt die scherzende Bergluft,
Schroff durch Tannen herab glänzet und schwindet ein Stral.
Langsam eilt und kämpft das freudigschauernde Chaos,
Jung an Gestalt, doch stark, feiert es Liebenden Streit
Unter den Felsen, es gährt und wankt in den ewigen Schranken,
Denn bacchantischer zieht drinnen der Morgen herauf.
Denn es wächst unendlicher dort das Jahr und die heilgen
Stunden, die Tage, sie sind kühner geordnet, gemischt.
Dennoch merket die Zeit der Gewittervogel und zwischen
Bergen, hoch in der Luft weilt er und rufet den Tag.
Jezt auch wachet und schaut in der Tiefe drinnen das Dörflein
Furchtlos, Hohem vertraut, unter den Gipfeln hinauf.
Wachstum ahnend, denn schon, wie Blize, fallen die alten
Wasserquellen, der Grund unter den Stürzenden dampft,
Echo tönet umher, und die unermeßliche Werkstatt
Reget bei Tag und Nacht, Gaaben versendend, den Arm.

2
Ruhig glänzen indeß die silbernen Höhen darüber,
Voll mit Rosen ist schon droben der leuchtende Schnee.
Und noch höher hinauf wohnt über dem Lichte der reine
Seelige Gott vom Spiel heiliger Stralen erfreut.
Stille wohnt er allein und hell erscheinet sein Antliz,
Der ätherische scheint Leben zu geben geneigt,
Freude zu schaffen, mit uns, wie oft, wenn, kundig des Maases,
Kundig der Athmenden auch zögernd und schonend der Gott
Wohlgediegenes Glük den Städten und Häußern und milde
Reegen, zu öffnen das Land, brütende Wolken, und euch,
Trauteste Lüfte dann, euch, sanfte Frühlinge, sendet,
Und mit langsamer Hand Traurige wieder erfreut,
Wenn er die Zeiten erneut, der Schöpferische, die stillen
Herzen der alternden Menschen erfrischt und ergreifft,
Und hinab in die Tiefe wirkt, und öffnet und aufhellt,
Wie ers liebet, und jezt wieder ein Leben beginnt,
Anmuth blühet, wie einst, und gegenwärtiger Geist kömmt,
Und ein freudiger Muth wieder die Fittige schwellt.

3
Vieles sprach ich zu ihm, denn, was auch Dichtende sinnen
Oder singen, es gilt meistens den Engeln und ihm;
Vieles bat ich, zu lieb dem Vaterlande, damit nicht
Ungebeten uns einst plözlich befiele der Geist;
Vieles für euch auch, die im Vaterlande besorgt sind,
Denen der heilige Dank lächelnd die Flüchtlinge bringt,
Landesleute! für euch, indessen wiegte der See mich,
Und der Ruderer saß ruhig und lobte die Fahrt.
Weit in des Sees Ebene wars Ein freudiges Wallen
Unter den Seegeln und jezt blühet und hellet die Stadt
Dort in der Frühe sich auf, wohl her von schattigen Alpen
Kommt geleitet und ruht nun in dem Hafen das Schiff.
Warm ist das Ufer hier und freundlich offene Thale,
Schön von Pfaden erhellt grünen und schimmern mich an.
Gärten stehen gesellt und die glänzende Knospe beginnt schon,
Und des Vogels Gesang ladet den Wanderer ein.
Alles scheinet vertraut, der vorübereilende Gruß auch
Scheint von Freunden, es scheint jegliche Miene verwandt.

4
Freilich wohl! das Geburtsland ists, der Boden der Heimath,
Was du suchest, es ist nahe, begegnet dir schon.
Und umsonst nicht steht, wie ein Sohn, am wellenumrauschten
Thor' und siehet und sucht liebende Nahmen für dich,
Mit Gesang ein wandernder Mann, glükseeliges Lindau!
Eine der gastlichen Pforten des Landes ist diß,
Reizend hinauszugehn in die vielversprechende Ferne,
Dort, wo die Wunder sind, dort, wo das göttliche Wild
Hoch in die Ebnen herab der Rhein die verwegene Bahn bricht,
Und aus Felsen hervor ziehet das jauchzende Thal,
Dort hinein, durchs helle Gebirg, nach Komo zu wandern,
Oder hinab, wie der Tag wandelt, den offenen See;
Aber reizender mir bist du, geweihete Pforte!
Heimzugehn; wo bekannt blühende Wege mir sind,
Dort zu besuchen das Land und die schönen Thale des Nekars,
Und die Wälder, das Grün heiliger Bäume, wo gern
Sich die Eiche gesellt mit stillen Birken und Buchen,
Und in Bergen ein Ort freundlich gefangen mich nimmt.

5
Dort empfangen sie mich. O Stimme der Stadt, der Mutter!
O du triffest, du regst Langegelerntes mir auf!
Dennoch sind sie es noch! Noch blühet die Sonn' und die Freud' euch,
O ihr Liebsten! Und fast heller im Auge, wie sonst.
Ja! Das Alte noch ists! Es gedeihet und reifet, doch keines
Was da lebet und liebt, lässet die Treue zurük.
Aber das Beste, der Fund, der unter des heiligen Friedens
Bogen lieget, er ist Jungen und Alten gespart.
Thörig red ich. Es ist die Freude. Doch morgen und künftig
Wenn wir gehen und schaun draußen das lebende Feld
Unter den Blüthen des Baums, in den Feiertagen des Frühlings
Red' und hoff' ich mit euch vieles, ihr Lieben! davon.
Vieles hab' ich gehöre vom großen Vater und habe
Lange geschwiegen von ihm, welcher die wandernde Zeit
Droben in Höhen erfrischt, und waltet über Gebirgen
Der gewähret uns bald himmlische Gaaben und ruft
Hellern Gesang und schikt viel gute Geister. O säumt nicht,
Kommt, Erhaltenden ihr! Engel des Jahres! Und ihr,


6
Engel des Haußes, kommt! in die Adern alle des Lebens,
Alle freuend zugleich, theile das Himmlische sich!
Adle! verjünge! damit nichts Menschlichgutes, damit nicht
Eine Stunde des Tags ohne die Frohen und auch
Solche Freude, wie jezt, wenn Liebende wieder sich finden,
Wie es gehört für sie, schiklich geheiliget sei.
Wenn wir seegnen das Mahl, wen darf ich nennen und wenn wir
Ruhn vom Leben des Tags, saget, wie bring' ich den Dank?
Nenn' ich den Hohen dabei? Unschikliches liebet ein Gott nicht,
Ihn zu fassen, ist fast unsere Freude zu klein.
Schweigen müssen wir oft; es fehlen heilige Nahmen,
Herzen schlagen und doch bleibet die Rede zurük?
Aber ein Saitenspiel leiht jeder Stunde die Töne,
Und erfreuet vieleicht Himmlische, welche sich nahn.
Das bereitet und so ist auch beinahe die Sorge
Schon befriediget, die unter das Freudige kam.
Sorgen, wie diese, muß, gern oder nicht, in der Seele
Tragen ein Sänger und oft, aber die anderen nicht.

在你心中我最陌生
| 佚名
| 陈宁/ Dasha

小心地以沉稳的素手
以时时伴着我的双眸,
你已将我琴弦的震颤
紧紧张在木质的弦轴。

诱我唱出心曲的琴弓,
我久已无法将它引控,
我被紧栓在你的身上,
只有你让我依然颤动。

琴弦是我银亮的渴望,
为你鸣响——莫让弦断啊!
却可以将它不断拉长!

不幸地我怀有这贪欲,
放弃令我深感到恐惧。
啊!你心中我如此陌生。

Dasha试译:曾经我在双手之间捧着(译诗)
| 佚名
| 陈宁/ Dasha
   
曾经我在双手之间捧着
你的脸。月光落在了上面。
对象中最不可捉摸者
在盈溢着的泪流里。

它就像一个甘愿的,静静
存在的事物,险些可以持握。
但是寒冷的黑夜里,没有一个
生物,能更无尽地逃离我。

啊此时我们涌向这个地方,
挤入这微小表面的,
是我们的心一切的波澜,
是欲愿与偏爱,
而向谁我们最终将它们递出?

唉向那陌生者,那误解我们的人,
唉向着其他人,我们从未遇见的,
向着仆人,他们束缚了我们,
向着春风,它们因此消失,
向着寂静,向着若有所失的女人。
2010年10月19日11时33分12秒

我爱你,你至柔的法度
|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 陈宁/ Dasha

我爱你,你至柔的法度,
与你角力中,我们得以成熟;
你,我们挥之不去的乡愁,
你,我们从未走出的森林,
你,我们用每一次沉默唱出的歌曲,
你,黑暗的网,
情感在逃遁中坠入。
在你开始我们的那一日,
你无限伟大地开始自己,
我们成熟在你的阳光下,
广布四野,落地生根,
于是你在人、天使和圣母之中
得以静静地成就自己。
且让你的手止息在天国之陂,
且默默承受,我们暗中对你的作为。


Da neigt sich die stunde und ruhrt mich  an
时间俯下身躯,轻抚我
诗 |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 | 陈宁/ Dasha

上帝,我将如何领受你的时刻,
声音,先你而来,被视为你,
在天地间自我圆满,
虚无仿佛是你的一道伤口,
你用众生将之抚平,
此刻虚无悄然愈合在我们之中。
往事从病人身上,
吸吮了无数热量,
我们在温柔的摇曳中感觉到
背景上平静的脉搏。
松弛的躺在虚无之上,
我们掩盖了所有的裂痕,
而你变得更加无凭,
在你面孔的阴影。

玫瑰窗
诗 |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 陈宁/ Dasha

那时那里:它的爪傭的踏动
制造出了一丝寂静,几乎让你迷惘;
然后何其突然地,猫中的一只
以时而迷路的目光抓住了它,

强有力地抓住了它大大的眼睛,——
目光,仿佛被一个旋转的圆捉住,
游动了一小片刻,然后沉没,
不再知道自己的什么,

眼睛,显然在休憩,
此时张开,呼啸着一- 一击,
将目光一一直拖入红的血——

从前就这样从幽暗中探出手,
大教堂巨大的玫瑰花窗
握住一颗心,将之拖入上帝。

陈宁/ Dasha 译诗集
https://readfree.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99456&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5 15: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2-10-20 08:51 编辑

散文


                                     荆轲的歌声
                                      ■ Dasha
荆轲刺秦王,是司马迁听来的故事。荆轲作为战国时代最后一名带剑者,也因此游走于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之中(《太史公自序》)。荆轲的歌声作为与暗杀暴力截然相反的浪漫诗性,标志着荆轲这一失败的政治暗杀行为的最高境界——英雄悲剧。荆轲作为悲剧英雄被司马迁称为“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刺客列传》)。透过神勇、重诺、正义、牺牲……种种外在的虚妄价值观念所湮没的事件的真相,拂去蒙蔽在荆轲行刺的本真意图上的岁月的风尘,荆轲的歌声中所秉有的悲剧英雄美凸现在秋风萧瑟的易水河畔。

                英雄的意义

乱世出英雄

      国家是一个很奇特的历史概念,国家的标志——铜鼎象征着生命的依据:锅灶和食物。国家的建立是一类人(阶级)幸福生活的天堂。当另一类人也试图进入天堂时,刀光和鲜血开始出现。夏商周的更迭就是由于另一类人的强力而迅速达成的。当争夺者的暴力不分彼此之际,乱世从此降临。春秋战国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争夺鼎器而互相撕杀的黑暗岁月。在这个岁月里,肉食者指挥着刀斧的去向,弱小者挣扎在鲜血之中。其中,失去束缚的人们(史称氓)分化成两个集团:一种用思想和舌头生存;一种用肉体和刀剑生存。韩非在《五蠹》中称前者为儒,后者为侠。荆轲作为侠游荡在魏国、赵国、燕国。

带剑者、四公子和苦难的人民

      儒者的行为使本来就混乱的世界更加动荡,十人十义的思想使肉食者莫衷一是,苏秦张仪更摆布得争夺者刀斧四向,苦难的人民更加苦难。荆轲一类的带剑者则因其以弱抗强的意义给这些挣扎于苦难之中的人民以微芒与幻想。侠作为代表人民正义的暴傲之民,完成自身功名,是由于与有养士之风的四公子达成了默契。“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孝”(《太史公自序》)是信陵孟尝之流垂名的手段,侠也因之获得尊严、珍宝、车骑、美女以及暗杀后的名誉。荆轲便是在燕太子丹那里获得了侠所需要的一切。英雄的称谓也因此在贵族与平民之间流传。

曹沫是谁?

      复仇与报恩是侠的根本动机和意义,复仇与报恩的行动是以死为结局的。如果没有曹沫这个人物的出现,侠极有可能隐藏在韩非的法制阴影之下。曹沫的成功赋予侠功名与生命兼得的可能(否则,不知又有多少贪生者退出侠的身份),曹沫近乎完美的政治绑架为侠开辟了新的道路——带剑者可以不流血,完成刺杀行为,英雄不死可以成就英名。

荆轲的处境

      燕太子丹指给荆轲两条道路,两条都能成为英雄的道路。一条是曹沫的道路,一条是聂政的道路。曹沫使荆轲成为英雄变成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荆轲动身刺杀嬴政之前的情节却却并不美妙——荆轲自己道明了这一点:提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刺客列传》)。曹沫的行为变成假想,聂政的身影在不远处招手,所以面对“勇士”秦舞阳、远方失约的朋友和全身缟素的送行者,荆轲只能在高渐离的筑声中唱出赴死的心愿。

谁是英雄

      专诸、聂政的事迹中鲜明表露出的是报恩的主题,他们的目的仅仅在于刺死目标,决无其他附加意义。他们充满感性的行动多少带有鹰犬的意味。而豫让、高渐离的行为则是为知己而赴死的侠义行为,除了前者略带奴才性质。他们没有承诺,是临义让生的侠客。专诸、聂政是冲动重诺感情用事的杀人机器,豫让、高渐离是用侠义之心完成自己理想的感性英雄。而荆轲则是这四个刺客闪光点折合而成的理性悲剧英雄。

       司马迁激烈的文字作了如下表述:“荆卿好读书击剑……”“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深沉好书”。荆轲深刻地了解,六国的大局将颓,以及刺杀暴秦的毫无意义,也正因为他深知杀死暴君并不能阻挡侵略者的步伐,所以才力图效法曹沫不做无谓死而导致失手,这一点我们可以考察他临死前的笑骂——“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所以,荆轲的赴死更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气慨,是理性中绝望的英雄悲剧。

           悲剧的诞生

三不朽的阴影

     《左传•襄公廿四年》中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作为与死亡对抗的价值规范,是古代中国特有的悲剧意识。雅斯贝尔斯说,在这种文明里,所有的痛苦、不幸和罪恶都只是暂时的、毫无必要出现的扰乱。世界的运行没有恐怖、拒绝或辩护——没有控诉,只有哀叹。雅斯贝尔斯因此断定中国人舒缓宁静的面孔上“没有挣扎,没有挑战”,没有悲剧感……但这是异族人的误解。中国人这种肯定人生悲剧的悲剧意识是道德价值意义上的悲剧超越。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意识在荆轲的歌声里得到完美的体现。荆轲的赴死是用死亡对抗死亡,获得永生的绝望行动。

关于盖聂的目光和鲁句践的私语

      盖聂和鲁句践,因荆轲而留名的两个人物,其人其事不得而知。《刺客列传》中记载荆轲“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二人大约不贤不豪。盖聂与荆轲论剑时“怒而目之”,鲁句践与荆轲博奕时“怒而叱之”,这两个人的“怒”实在莫明其妙,特别是后者,在荆轲死后私下里的惋惜更令人费解。研究人员因此推论荆轲剑术不佳也是一种误解。田光作为处士,应该是一个很知人的智者,燕太子丹也总不会用一个必败的劣等剑客去触摸嬴政的屁股。盖聂的目光和鲁句践的怒叱大约更包含的是“卫庄公不用”的荆轲的再度被遗弃。好读书击剑而不被赏识任用,谋求富贵达成功名以至不朽的企图被悬置,生命的价值不被肯定,这是荆轲作为带剑者的最初的悲剧。所以,荆轲最终流落在燕市街头,与艺人高渐离和杀狗的屠夫为伍,在酒中寻得片刻慰籍。然而作为理性英雄的荆轲当然不能在酒中寻得人生意义的凭据,所以荆轲哭。这种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剧也最终导致流民荆轲在田光先生和燕丹太子的温暖中进一步走入死亡悲剧。

田光和燕丹的温暖

      处士是敬意的称谓,是指有才能有地位而等待参予政治活动的人,一如处女。田光是这样的一个人。田光是荆轲在诸侯列国中交结的贤豪长者之一,田光的温暖标志着荆已接近侯门。终于,在太傅鞠武的推荐下,田光承担了燕丹的重托,并用自己的性命为荆轲打开了功名的大门。门里是权势与富贵的占有者燕丹。

      燕丹的温暖是一种奇异的温暖,这种温暖既包涵着所有尘世最奢华的欲望,更包涵着燕国做为弱小者对抗强秦所产生的正义话语所带来的有关不朽和生命终结的最后黑暗。面对这种温暖,荆轲犹豫很久。但是作为假想中的侠义英雄,荆轲最终还是拥抱了这种交织着人生辉煌和死亡黑暗的温暖——一幕英雄悲剧也因此进入了高潮。

勇士秦舞阳

      如果抛开荆轲所等待的那个失约的远方朋友的可能作用,勇士秦舞阳则决定了这次政治暗杀行动的最终结局。

      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面对“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的嬴政,勇士秦舞阳色变震恐。暗杀小组的每一个行动细节因此被瞬间改写,荆轲只能在暴君的警觉中孤注一掷。

     悲剧的结尾,是荆轲面对暴君与死亡的笑声、秦舞阳被剁烂的肉体还有远方若隐若现的高渐离的筑声……


               悲剧英雄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

      英雄的意义往往被规定为:自愿对正义的承诺和牺牲换取自我的确证及荣誉。这种外在规定性的本质是虚妄的。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曾引庄周的话:“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司马迁对善恶无凭的探问最终消解了英雄的价值意义。而荆轲的歌声却使荆轲在价值意义之外获得生命。

燕市中的歌声

    (荆轲既之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易水畔的歌声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视,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歌声的意义

      风萧萧兮易水寒——秋风,万物凋零;流水,逝者如斯。
悲秋、流水,这两个哀叹生命的意象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特质。
侠,身体的暴力;儒,语言的暴力。无论是侠还是儒,只要互相逾越,便产生了虚妄的意义以及悲剧,荆柯的歌声与赴死因此照亮了后世的侠,但所有的原因却皆缘于儒。

刺客列传
[last edited by dasha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6 0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2-10-20 08:53 编辑

《广陵散》非“杀伐之声”

《广陵散》非“杀伐之声”
                  ■ Dasha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
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予少好雅琴,因颇留心其故实。昔年杨时百先生,见案上有说嵇叔夜广陵散者,叩以此曲情致,先生曰:‘此杀伐之声也。’……”(戴明扬校注 《嵇康集校注》 , 第444页:《广陵散考》)由于戴没有问出究竟,便在《嵇康集校注》中作《广陵散考》,云:叔夜之于此曲,但托其忧愤之怀……

然而陈宁小子愚顿,仍以为“小说家之妄言”。而目下查先生金庸《笑傲江湖》极为流行,其间亦涉及《广陵散》,谓黑木崖曲长老凌风窃于蔡邕墓,佐以时人喧哗之曲调,于是不堪之声(“沧海一声笑”)尽入耳目。小子实为喜好Heavy Metal之徒,然于此,仍不敢放肆。盖学问之事,不得草率。“小说家之妄言”,当得澄清。于是,尽一己之心,考古人之实。

1.蔡邕《琴操》中有“聂政刺韩王曲”但没有提及“广陵散”;嵇康直至唐以前的《广陵散》也从未提及聂政的事迹。史家考证,聂政刺杀的是韩相侠累,而不是韩王。所以蔡邕记载的“聂政刺韩王曲”明显为民间乐曲,该是嵇康所说的“俗谣”,而不是与《东武》、《太山》、《飞龙》、《鹿鸣》等并列的古曲《广陵散》。而且,嵇康《答二郭三首》有“豫子匿梁侧,聂政变其形。顾此怀怛惕。虑在苟自宁”句,据此可知嵇康对聂政实无崇敬之心,而有鹰犬之贬义。称嵇康所珍爱之至的《广陵散》为“聂政刺韩王曲”是极不合情理的。
2.《广陵散》谱最早出现于唐朝(见《新唐书•艺文志》),按戴明扬先生考证,嵇康死后《广陵散》流传于袁孝尼、戴顒、贺思令和王绩。其中有关袁、戴、贺三人的《广陵散》记载实为“神怪”之论,不足为凭。而且据宋人朱长文《琴史》记载,戴顒为《竹林七贤论》的著者戴逵之子,戴顒从父司琴,《广陵散》更有戴逵作伪之嫌。至于王绩的《古意》诗,考究起来似为吊嵇康诗,且王绩也别有吊嵇康的诗。综而论之,《广陵散》上述传闻应是我国大团圆结局民族心理的产物。

3.据应璩《与刘孔才书》曰:“听广陵之清散”, 傅玄《琴赋》曰:“马融覃思于止息”,可知广陵、止息为二曲。而《新唐书•艺文志》载“吕谓广陵止息谱一卷”今谱《广陵散》开指后小序的标题为止息,广陵、止息合为一曲(后人亦有广陵、止息、游弦为一曲之说),大有后人误读嵇康《琴赋》而附会曲名之嫌。

4.针对唐朝时流传的《广陵散》,唐人李善在《文选》注中称:“广陵等曲,今并犹存,未详所起”。可知唐之《广陵散》是极为可疑的。

5.由于记谱法等方面的局限性,中国传统乐曲的流传方式是口耳相授、亲手相传式的。于是,乐师的死亡也必定导致某些乐曲的失传,建国后华彦钧(瞎子阿炳)就是一例。所以戴明扬教授也不得不说:“从实论之,即谓绝可矣。”

6.嵇康《琴赋》称“《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鸡》、《游弦》,更唱迭奏,声若自然,流楚窈窕,惩躁雪烦”,而现今的《广陵散》为歌颂刺客的“杀伐之声”,可知此《广陵散》不是“声若自然”、“惩躁雪烦”的嵇康所弹的《广陵散》。

7.宋人郑樵《通志•艺文略》琴操五十七曲《广陵散》注云:“嵇康死后,此曲遂绝,往往后人本旧名而别出新声也。”

8.今人辑录的嵇康集中,鲁迅先生没有相关考证,而叶渭清先生的《校记》(仅存北大图书馆)本人未见,不作叙述。戴明扬先生则因其人爱琴又景仰嵇康的人格而情绪化地把今天的《广陵散》视为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所以他说:“虽多别出新声,然未必全违原意也”“叔夜之于此曲,但托其忧愤之怀……”(《广陵散考》),殷翔、郭全芝《嵇康集注》中的结论则是“亦非其旧”(P130),至于《嵇康集译注》,其中把《琴赋》中“宫徵相证”误为“宫征相证(P231、233),可知夏明钊不太通晓琴理,只是在转引戴先生的结论而已。

由是观之,《广陵散》今绝,而亦非“杀伐之声”。叔夜本儒,以儒家“中庸”考,《广陵散》为“平和清正之音”;康好老庄,以道家“弃世逍遥”考,亦为“宁静清正之音”。嵇康《琴赋》云:“《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鸡》、《游弦》,更唱迭奏,声若自然,流楚窈窕,惩躁雪烦”,是之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6 19: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2-10-20 08:54 编辑

                          呈哲人王陛下 :廖化时代
                                     ■ Dasha

       文字是一种垃圾、是无聊人的玩具。文字为我们虚构的世界只能使我们更加自我逃避,更加与世俗格格不入。Dasha如今在这里舞文弄墨,是无聊、也是无奈。如此这般,不为安身立命,亦无什么“宠”可取,只是许多东西如鲠在喉而已。Dasha也曾经有梦,也曾经奋斗过,直至今日才发现,那些他们说的“丧失了英雄主义的年代”原来就注定了经典文化的黄昏与精英分子的穷途末路。不含有任何政治色彩,1949年对于中国文人来说也许是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在后来经历的“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到如今“商品经济”的冲击,中国文人终于在一派喧嚣声中载浮载沉,没有尊严也没有自尊。他们没有因为浅薄与无知而保持沉默,也没有因为耐不住寂寞与尘世浮华的诱惑而自耻,而是在没有了“老虎”的时刻弹冠相庆,在没有了章太炎、胡适、鲁迅的阴影下粉墨登场,喜形于色。远远望去,一个“廖化时代”掩盖了所有的贫乏与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0 08: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Dasha致前辈及超星诸友公开信
            ■ Dasha


      想人生不过百年,花开不过一季,吾辈诚天地之过客,万物之羁旅;所欲所求,无非云烟;金钱名利,无异粪土。Dasha蛰居塞外白山黑水之间,放浪Internet之上,不求闻达于世俗尘表,但求尽心于一己之欢。昔晋人访友,乘兴星夜扁舟而往,兴尽过门不入而返,真豁达士人也。大傻今心怀效尤之心,不惮被效颦之讥。于是,治学也罢,论坛也罢,英雄无敌也罢,汉语里尔克也罢,兴之所至而为,意兴阑珊辄止。不想做高深之状,不欲行欺心之举。然Dasha边鄙之人,身在草野,人微而言轻,于超星读书笔记之上出语无忌,善也罢,恶也罢,谦也罢,傲也罢,不会减损谁人现实之声望,亦不会增华诸君俗世之资奉,只不过泻一时之块垒,添方家之笑谈,

   Dasha自得其乐,贤者不亦乐乎。读书,我所欲也,游戏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取游戏。人生得意须尽欢。漆园柱下之文字,不唯诵吟,更应身体力行,而前辈对Dasha苦苦相逼,所欲者何?功利与目的掺杂于所谓学问之中,自然是不免虚假。

   韦兄罗池挑战文楚安,自称于外语一无所知,唯认真耳。而Dasha读书、游戏,亦认真二字,认真游戏,认真读书。而Dasha之认真,不为汲取功名,只求尽心,如此而已。

   超星读书笔记之诸君,喜大傻者,恨大傻者,何必呢,大傻不过是你们身边的过客,忘了吧。

在真理中歌唱,是另一种呼吸,
是无所欲求的呼吸,是神的呼吸,是风。

——《致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第一部•第三首》

Game Ov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0 08: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Dasha与CX的“七年之痒”
        ■ Dasha


        往事:风总是从昨天吹来

   回忆,总是一件痛苦的事。伤心事重新伤心,甜蜜事已成往事。Dasha前夜赤身翻检光盘,蓦然发现一张D版《海外文摘(1984.11-1997.12)》(双CD),制作者:北京市超星电子技术公司;ISBN:7-98004-44-2/G.36,定价:98元,出版日期:1998年1月……想来,这是Dasha接触并拥有的CX的最初记忆吧。Dasha翻检光盘,是为了找寻当年弃之如敝履的正版《二十五史》2CD,找“二十五史”,是为了找寻“元史”,找“元史”,是为了“花剌子模”(Khorazm),找“花剌子模”,是为了“花拉子模”,满大陆当代学者皆谓“花拉子模”出自“元史”,Dasha有关“元史”的知识,仅仅来自于查大侠的《射雕英雄传》(Condoman Hero Legend)和龚钺先生所译的格鲁塞的《蒙古帝国史》(L'empire Mongol),而此二书皆云“花剌子模”,而如果诸位到CX自称与己风马牛不相及的“读秀”(http://www.duxiu.com)里选“全部字段”检索一下“花拉子模”,看到那浩瀚的检索结果,Dasha傻啦。《四库全书》中的“元史”乃“御製改譯”,将“花剌子模”译成“和拉扎木”,于是Dasha欲寻影像版“百衲本”,超星有,但无法下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于是乎,诸君当理解Dasha为何夜半赤身翻检光盘了吧:-( 当Dasha满手灰尘找到那2张被打入冷宫的《二十五史》光盘时,Dasha讶异地发现,那是CX制作的,ISBN:7-900313-13-3。Dasha当初抛弃的原因:一是无法全文检索;二是诸如《史记》就仅有本纪和部分列传、遑论书表,“节本”也;三,今日观之,乃知其原始版本是中州古籍出版的标点本,主编耿相新,康华,Dasha揜陋,不知其何许人也;据称前二十四史所据乃“殿本”。但是,《史记》却是根本没有丝毫注解的“洁本”,让Dasha读没有“三家注”的“史记”,实在心有余悸。

   Dasha正式进入CX读者行列,当是2001年末。起因仍是D版。记不得在哪个德语论坛了,Dasha下载了若干德语语法的PDG格式电子书,于是重新知道了CX,于是上了CX的“贼船”,于是在那时名为“读书笔记”的论坛上首先遭遇了时任板猪的JB909大兄和萨达姆总板猪,CX的文件名也从当初的*.00X(颇类昔年需藉“冷雨浏览器”来阅读的电子漫画的文件名)进化到了*.pdg,时至今日,似乎仍有人抱怨CX将图书分页存档而没有制作成CEB之类的一个文件,Dasha却以为,这样更易于修补脱漏、错讹,虽然Windows对文件夹下众多的文件管理不力,但那当是盖茨大哥的事。

   时维2003年,“超星图书馆,染瘟疫似的撤架,一个馆接一个馆蓦地消失,整个论坛兵荒马乱,遍地哀鸿……”JB909大兄如是说,Dasha也在CX这疯狂的图书撤架中疯狂下载……那时候,CX的书不是很多,承诺会上架的书始终没有上架,比如Dasha一直寻觅的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版,读秀上SS号为10870278的第一版,Dasha也是其它途径求得的),叶廷芳、李永平编的《上帝的故事:里尔克散文随笔集》……而涉嫌剽窃嘉锡先生的徐震堮所著的《世说新语校箋》当时却赫然可读(如今当然亦了无踪迹)。而此两种书,Dasha却下载得了国家图书馆的nlc,可惜,nlc的清晰度十分差,却又是与pdg一样的图片扫描,无法全文检索、无法复制……国家的电子图书化的资金,也真的如网友所言:“不知道国图都用来作甚了?”不过,Dasha更愿相信,国图只是没有将其电子文本公开。那时候,时名“读书笔记”的CX之论坛,老JB909大兄所谓“兵荒马乱,遍地哀鸿”,Dasha倒以为未必与CX图书撤架有什么因果关系,只不过,此后,“读书笔记”里论书的“书友”更少了,只不过,如今“读书笔记”已更名为“读书社区”,已经是“我们不谈读书”了。

   2004年末,“读秀”凌空出世,对Dasha这等不求甚解的人真是莫大的喜讯。通过“读秀”的“全部字段”检索,很容易找到Dasha没有读过而又无法望“书名”生义而痛下决心去读的书,比如,Dasha一直想找杨业治先生的论文《荷尔德林的古典格律诗》,历经四年,多方打探,打探包括北大相关人士,尽皆无果。如今有了“读秀”,在http://www.duxiu.com页上输入“杨业治”,就出现了“找到与 杨业治 相关的图书 6 种,用时 0.0344 秒”的字样,于是,在《西方诗苑揽胜》一书中寻得:“啊,给我们翅翼”——荷尔德林的古典格律诗(杨业治) 。《西方诗苑揽胜》是超星多年前就在架上而Dasha一直熟视无睹的书,编者王秋荣、翁长浩在此行当也藉藉无名,因此,作为西方文学爱好者的Dasha就如此忽略了。通过“关键词”,就这般容易地搜集散见在各种书籍里的相关资料,岂不快哉!然而,快哉之后,却又是深深的失望与渴望。许多书,眼睁睁看到CX已经将其电子化,却无权去阅读,谁不失望?许多CX已经电子化的书,何时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呢?Dasha渴望ing。


        阅读:超星是我永远的痛

   Dasha一直以为CX是一种“鸡肋”电子书。CX从Dasha最初抱怨辞书无法全文检索、在PDG里查找一个词如跋山涉水,到如今可资使用的辞书荡然无存、到如今有了全文检索的标志:Dasha曾尝试在若干版本的PDG《庄子》中检索“悬解”(或者“县解”)一词,搜索引擎却告知Dasha结果为“0”%¥#※◎#……CX的援引文字功能就是需要我辈使用SSReader提供的简陋的OCR模块去重复识别文字(天知道一本书被多少人反复OCR过),所以,这种OCR后拷贝文字,至少对Dasha而言,不亚于去享受满清十大酷刑。于是,Dasha下载、阅读CX的PDG,基本态度是:一些古籍的影印本(主要是四库不刊之书、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甲骨金石简帛类书籍、今人值得珍藏的著作、一些偶尔一翻的大部头工具书、资料书、一些新书先行一睹以便确定是否值得购买纸本。CX的PDG,保持了图书的原貌,至少不像似网络流行的txt、chm、exe格式的电子书,错讹无从考据,出处无从探究;CX的PDG保持图书的原貌,比如保持那些甲骨金石简帛的原貌,是很值得圈点的格式,那些甲骨金石简帛,原本就似乎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OCR的。

   然而,Dasha隔岸观火,只有望洋兴叹:CX的新书PDG总令Dasha郁闷,Dasha新闻从业者,至少知道现在的图书制版已经全部电子化,那种PS格式的文件,又称印前文件,是可以轻易转化为PDF(不是PDG)之类既可以保持图书原貌、又可以全文检索、复制、标注的电子文本的,Dasha手中就有网上流传的免费转换软件。新出版的图书,CX从纸本扫描成图片、再OCR制作成“文本PDG”或者最近新推出的所谓“全息文本”,是不是应了“脱裤子放屁”的俗俚呢?北大方正的阿帕比阅读软件(方正Apabi Reader)支持的ceb格式文件,青苹果、创世卓越、卓群数码、新华世纪……制作的PDF,哪一种都有如今CX所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可惜,这些制作基本都是新书,都是与CX“每日上架50本2002~2004年清晰版新书”一样的时尚与垃圾,当然一些垃圾食品Dasha也喜欢,比如可口可乐……,唉,凡此种种,CX作为业内“头羊”,想必都心知肚明,想必是因为与Dasha只有露水之情而不足与Dasha道也。

   当然,CX最令Dasha痛心的是众所周知的图书疯狂撤架。在这以德治国的年代里,据称CX为严格遵守版权保护法律而不得不以万计的规模将已经电子化的图书藏诸深山,即或如此,去年仍有一位其小说遗留在Dasha少年记忆中的著名作家因版权问题从天涯的闲闲书话闹到了CX论坛……Dasha不知道传统图书馆为什么不受这种责难,Dasha更不知道那些著者已经死后500年的作品为什么CX也撤得一塌糊涂。版权保护法的国际惯例是保护到作者死后50年,自从进入WTO的怀抱以后,祖国大陆凡事都标榜与国际接轨,Dasha倒是最梦想何时Dasha的薪水也能与国际接轨啊。Dasha更不明白,前面Dasha所列举的北大方正、青苹果、创世卓越……它们是如何解决版权问题的呢?政府三令五申要“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http://note.ssreader.com/show_to ... 7387&forumid=10),政府要如何解决版权问题,CX要如何应付版权问题呢?我辈别无所长只会读书者何时能够方便地借阅到自己梦寻的电子图书呢?

   Dasha成为CX正式用户后,迄今一直在年年续费。但是,续费归续费,CX疯狂撤架、加密图书后,Dasha却是在使用其它手段“窃书”,然后以正式用户的身份用SSReader阅读……Dasha自己都觉得自己仿佛红杏出墙的怨妇。


          眺望:斜晖脉脉水悠悠

   粗略观之,CX应该已经占据了汉语电子图书广大的版图,“书生”在苟延残喘、“国图”似乎已无疾而终,但“方正”一方面瞄准图书的借阅、却又一方面窥视着电子图书的销售,新兴的“中文电子书网”(http://ebook.chinesebook.com.cn/main/index.asp),虽尚在襁褓中,却足具虎狼之心,若干网上书店纷纷在销售纸本图书的同时打出了“方正电子书”的招牌……CNKI、VIP、万方、维普……的期刊与CX的期刊竞争,Dasha并不感兴趣,也就不做讨论了。

   但是,无论是方正的ceb、还是那些些流行的PDF,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古籍电子化的问题。比如方正的《尔雅》、《永乐大典》,许多目前GBK字库里的冷僻字或者根本没有的字,就无法正确显示;比如“北京卓群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精心策划并倾力制作”的声称集百衲本而成的“二十六史”、青苹果的《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曲》……简体字横文排版,一看就是重新制的版,错讹应该在意料之中,校订毫无权威,因此,这样的电子书根本不足采信,只可作为平日检索的参考而已。Dasha陋见,彼等此举,徒然添增烦扰。校勘不严,是Dasha使用电子图书的心理障碍。想来,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其如此制作的电子图书也不免讹误脱漏,例如Directmedia Publishing GmbH制作的Digitale bibliothek系列中的CD4,歌德的诗“Der Wandrer”就脱落了第一句“Gott segne dich, junge Frau”……而这些XX数码公司的图书外行整理制作的书籍,其结果就在情理之中了,青苹果的《全宋词》里“鬥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这样简繁体字混杂在一起的现象比比皆是。希望CX不会在“全息文本”中也如此。至于我们的专家学者为什么不介入电子图书的制作与校订,Dasha一直不解。因为王永民同志的汉字书写基础极其幼稚,是以Dasha说死也不学什么“五笔字型”,而微软的拼音也罢、或者其它什么输入法,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却任其一错再错,看来,Dasha只有哀叹的份啦。

   七年啦,Dasha与CX相遇已经七年,婚姻学里有“七年之痒”一说,Dasha夫妇与许多百年修得同船渡的夫妻一样安然渡过了这一劫,因此,Dasha这般泪眼婆娑地眺望着CX: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0 08: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2-10-21 00:00 编辑

东北二人转

Dasha曾在以前的贴子里多次说过:感动于街边唱东北二人转的疯女人http://note.ssreader.com/showthr... 89089&forumid=1)近日得闲看了一遍赵本山的《刘老根》(对此电视剧的艺术批评不在此次讨论范畴),终于在其中老翟头的《雷劈刘一》(老母亲不堪逆子毒打哭坟)一场唱中找到了那个疯女人的唱腔——“大悲调大悲调,多好的名字啊。Dasha身为东北人,多少年的耳濡目染,竟然对自己血脉里最动人的艺术一无所知,惭愧啊,Dasha,残酷啊,二人转。记得去年本山大哥曾在辽宁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二人转大赛,收了翟波(《刘老根》里的老翟头儿)、王小宝、王小力、张小飞、唐鉴君五个徒弟,雄心勃勃意欲重振二人转,他说,“‘二人转是我的根。二人转也是Dasha的根啊。对于赵本山其人的现实生活,东北人身边光屁股长大的熟人自然有褒有贬;但对赵本山的表演技艺与艺术良知,至少Dasha是心悦诚服。赵本山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东北地方语言(也许黄河以南的同胞理解起来有些吃力),充满了急智与生活;赵本山的表演,是东北农村淳朴农人的喜怒哀乐;赵本山拎着一串甲鱼蛋开骂扯蛋(淡),扯蛋,原来就这么来的,那是一个人民艺术家的良心。
  Dasha
此举并非欲力捧二人转而贬低其它民间艺术,而是希望浮躁的心灵有平静的一刻去倾听父老乡亲的声音、先祖的声音。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亦称蹦蹦,是东北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的二人转,是民间艺人在农闲季节,邀集成班,多数是唱屯场,在夜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三五日后,请当地乡绅当齐头,向各家各户齐钱齐粮(即收钱或收粮)。少数是到城镇串店门子,在大车店中演唱,在演唱中向观众(多为旅客)齐钱。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二人转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

二人转唱腔曲牌

  
二人转的唱腔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其结构为曲牌联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三百多支,比较常见的有五十六支,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大救驾、小翻车、哭糜子、大悲调、五字锦、压巴生、靠山调等。
  
二人转的传统曲目很多,计有三百多个。艺人有四梁四柱之说。四梁指的是大四套曲目,有《钢鉴》、《清律》、《浔阳楼》和《铁冠图》。四柱指的是小四套曲目,有《西厢》、《兰桥》、《阴魂阵》和《李翠莲盘道》。这也是二人转艺人的拿手曲目。

二人转表演手段与表现方法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讲究以虚代实;而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
三场舞”   看二人转的舞蹈,主要是看三场舞。艺诀说头场看手,二场看扭,末场功夫全看走,道出了三场舞的动态特征。三场舞的头场叫清场,属慢板节奏;描写姑娘出门之前的梳洗打扮,如理青丝,按鬓角,提耳环,提脖领,结扣,抻袖,整襟掸身,提鞋等,主要表现舞者的腕子功夫,以稳中浪见长。二场的秧歌动作较多,故称秧歌场,属中板节奏;表现姑娘走出家门,所走场图有马分鬃蛇脱皮扑虎掏灯花滚席筒卧鱼8等。也有在此加入抢手绢夺扇子扑蝴蝶等小情节来挑情趣,所以又称该场为逗场;其动态以为特征。三场是小快板的节奏的旱船场,又叫圆场;以女跑男追为线索,场图有8龙摆尾剪子股搭手转挎头转摆尾推磨转靠肩转,等;说末场工夫全看走看的是中之

  
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二人转形成了许多程式化的舞段,如梳洗篇夸奖篇路途景观城景观花报菜名开药方对对联猜谜等。这些舞段一方面有助于观众进入特定情境而便于理解,一方面也使舞蹈形成相对稳定的表演风格。二人转舞蹈表演风格可概括为稳、浪、俏、哏”4个字。是二人转舞蹈基础,艺诀说安心浪,别连根晃要想稳,脚下准,说的是为基础,脚下准为前提。所以艺诀又说只要脚下稳,才能唱得稳,站得稳,扭得稳。作为二人转舞蹈美特征的,实际上指的是,舞者要腕活,扇活,膝活,腰活,肘活。因此,要求舞者腕儿会压、翻、甩、绕、推、抖、掏;肩会提、供、晃、斗;腰能顺、顶、晃。有才有,没有就没有二人转的舞蹈美,如观众所言,三场不见浪,不如回家睡凉坑指的是二人转舞中的灵巧别致,动作优美,指的表演中的滑稽幽默。
 
参见:
王肯等著《东北俗文化史》第四章  东北二人转艺术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7月第1 SS号:10306356
《长春文史资料 总第55 美在关东(李青山口述二人转史料)》
作者:长春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页数:250 出版日期: SS号:10210703
网站:本山之家
推荐:十八集电视剧《刘老根》
   
《刘老根》片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0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池子里的鱼
                    ■ Dasha
   事情的缘起是数年前在免费空间上做个人主页玩,闲的,嫌的。那时候认识了一个叫Siegfried Shiva的家伙(今年春夏之交曾在超星出没,Dasha闭关,没有遇到——他是“亿唐”的板猪),这个家伙,竟将德国史诗《尼伯龙根》(Nibelungen)中的悲剧英雄齐格菲和印度神话里的始祖湿婆弄到了一起,想来不会被善类接受。当初Dasha是在自贡169上做了一个东西,这家伙就不知怎么找到了我的主页,于是就发妹儿要求链接……说实话,我现在埋头读里尔克,他当初的妹儿肯定起了作用,尽管我“懒”了许久。

   一直,Dasha喜欢电脑游戏,一直坚信电脑游戏终有一天会成为人类新艺术,有一天在上班的路上买了本《大众软件》(现在不看了,越办越没有意思),忽然发现里面有片文章提及“海市蜃楼”(Dasha曾经个人主页的Title啦)并Dasha的芳名,要知道,Dasha这个名字网上常见,“海市蜃楼”也不少,但二者合一,我知道那是在说我。然而,文中提到的Dasha放在国外免费主页的“海市蜃楼”http://victorian.fortunecity.com/bronte/707/ 却一直令Dasha气结:去年Dasha由于工作需要时常上BBC中文查资料,不久WWW.BBC.CO.UK被封杀,于是Dasha找来代理服务器……于是有一天又莫名其妙地联接上了自以为被老外“干掉”许久的http://victorian.fortunecity.com/bronte/707/,于是知道自己是池子里的鱼。

   说心里话,超星的资料少得可怜,当然,真实图书馆里资料也没有几家多的,多的只不过是文字垃圾。于是,Dasha查德文资料自然少不了用“狗狗”,上个月的风波已经过去,但最近“狗狗”还是有问题,许多资料找到后联不上,比如里尔克一组首诗里的片断涉及到Ilija,俄、英语是“Ilya”,汉语译名标准应该是“伊里亚”。真不明白,和“苏联老大哥”曾经那么莫逆,超星的藏书里查不到,前些日子Dasha特意去了省图书馆,还是找不到相关资料(只有一本200多页的俄罗斯诗歌史有200多字的记载),而GOOGLE上有,许多Dasha又联不上,情急之下,再次动用PROXY……又再次能见到Dasha的“海市蜃楼”。
Dasha讨厌代理服务器。

附一:Dasha的“海市蜃楼”首页
Surf to url


月旦人物 臧否文章
手挥五弦 目送归鸿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月旦人物 臧否文章
(Scholarism & Culture) 经典人物、经典文章:《世说新语》、里尔克(Rilke)诗译(部分);海子诗选(天才也有败笔,只有选择);刘晓枫《诗化哲学》、朱大可《流亡与栖居》(重写中国文化史的一部不可不读的作品)……
Dasha文章:《飞鸟与琴声》(嵇康的评论一篇,附相关书目)、《荆柯的歌声》(由史迁刺客列传论中国史上的侠文化)、《吹作梅花遍界香》(日本战国武士的诗性人生)、《廖化时代》、《刘晓枫的末路》、《印度神话谱系》、《全天88星座的神性》、《龙的崇拜与禁忌》……
手挥五弦 目送归鸿
(Music & Arts) 依靠general midi soundfont制作不general的midi应该说是电脑音乐人的一项最基本的功夫,这里辑录的mid文件足以说明这一点,Dasha在此首先讨论的便是如何运用128种general midi音色。
general midi soundfont的音色毕竟有限,不可能尽善尽美地表达独特的个性与思想,因此,soundfont的制作是电脑音乐人的必由之路。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Requisite Software) 不是最新的而是最有用的音乐、网络软件,本次主要推介midi制作中常用的Soundfont、Cakewalk软件中的CAL、免费上网软件与技术。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Resource & Links) 此处介绍的不是广告性质的交换链接,而是我们用大量的精力、心血、时间以及金钱为自己收集的网络资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索性拿出来与同道者共享。
概含有文化(文学、历史、哲学)、音乐制作(软件介绍与素材,不含娱乐资源诸如mp3、realaudio等)、黑客(应该称为互联网技术)……

Copyrigh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0 08: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Dasha的“汉语里尔克”初具规模,请大家赏光
            
            ■ Dasha

   沈阳五月的雨,在我的窗外淅淅沥沥,度过一个不眠的夜,我的手指落在键盘上,不知道将敲击出什么样的文字。经过一年的洒扫,Dasha的“汉语里尔克”网站终于初具规模、可以示人了。Dasha的这个网站,无所欲求,是里尔克的呼吸,是风。为了完善里氏的汉语文本,恳请诸位同道提出意见建议、提供可信赖参考资料。

Dasha此时的心情,就用里尔克的一首诗来表达吧:

我的灵魂是你面前的一个女人。
像拿俄米的儿妇,像路得。
白天她围着你的麦堆走动,
像一个婢女,做着下等的活计。
而傍晚她下到河里,
沐浴抹膏,换上盛装,
向你走来,那时万籁俱寂,
她掀开你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
到了夜半你问她,她非常纯真地
回答说:我是路得,你的婢女。
求你用你的羽翼遮盖我。
你是继承人……
于是我的灵魂睡去,在你的脚下
直到天将晓,因你的血而温暖。
是你面前的一个女人。像路得。

Dasha顿首
2003年5月29日
汉语里尔克

里尔克中文网 □ 德语诗人里尔克的汉译与研究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15/08/274785_567882895.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0 09: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刘小枫
             ■ Dasha
   
在现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和思想界中,刘小枫的倡导的“汉语神学”的影响力颇深,超过了正统教会的影响力(注意是在思想学术界)。举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在google搜索引擎中,你输入“刘小枫”可以搜到2120条相关链接,而输入“唐崇荣”则可以搜到1400条相关链接。

   在刘小枫的神学思想中走的路线很有意思,从奥古斯丁开始,稍微提到马丁.路德,绕过了加尔文以及后期的许多清教徒领袖,然后进入祁克果(Soren Kierkegaard),接下来是士来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巴特(Karl Barth),田立克(Paul Tillich),布特曼(Rudolf Bultmann),孔汉思(Hans Kung,也翻译成汉斯.昆),拉奈卡尔(Karl Rahner,也翻译成卡尔.拉纳),另外他对许多俄罗斯许多著名东正教思想家也是情有独钟,比如舍斯托夫(Lev Shestov),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而我遇到的好几个海外知名神学院毕业的,持福音立场的神学生却对刘小枫的反应是不屑一顾,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全部看过刘小枫本人的书和由他主持翻译的许多神学书籍,或者只是看过介绍。他们觉得刘小枫的神学思想根本算不了什么,有着一大堆错误的神学观念,包括自由主义神学,新正统神学,还有改良的天主教神学等等。
   另外一个现象是,在新华书店里,你不能够买到《圣经》,以及许多伟大的改革宗神学家所写的系统神学、护教学、圣经注释类书籍,但是刘小枫本人的书和由他主持翻译的许多神学书籍却是那么多被摆在书架上。当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什么原因。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个人觉得不懈一顾或沉默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对这些书籍以及所倡导的神学思想所起的福音预工作用不可以低估,相信许多seeker会因此而改变一部分对以前基督教“断裂琐碎”或歪曲的了解,一方面建立真正的合神心意的“汉语神学”却也是很迫切的一件事情。在大陆通过思想对话来实现也许是一条较可行的方法。
http://sharer.myrice.com/articles/20011210.htm

Dasha语录:
留学瑞士归来的刘小枫神学博士尚不能正确区分二者,而现实生活中两教又壁垒森严,重译圣经显然不是现在。思高本与和合本《圣经》的修订,也正是在阿九兄所言的在“新的发现和解经”中修订讹误、在自我完善。
http://www.poemlife.com.cn/forum ... 47483349&page=1
刘小枫博士是Dasha少年时的偶像,否定他也是对Dasha少年时光的否定,确实艰难了些;……而刘小枫博士在他自己的文章里从未区分过这些,他主编的丛书里各种术语混用也不加解释、甚至把天主教徒与基督徒混为一谈。http://www.poemlife.com.cn/forum ... 47483232&page=1
不愿还是不能?——与阿九兄(罗池与瓒、白二版主等诸贤亦请)

   鉴于诸位与Dasha皆属同代人,刘小枫的影响大概都抹不去,夏某某更有《新潮学案》大肆对刘小枫误读,Dasha的主页瓒君看过,必定有刘小枫的肥胖的身影……于是,在此说些题外话,看看我们的心灵。还请阿九兄客观对待Dasha的言论。

   关于刘小枫。瓒君不去看“肉身”而白君说“遗憾”,诚然。“肉身”是刘的世俗乐趣,刘在做电影批评,很煽情但很到位。而刘的皈依,Dasha完全同意白君的评价:“西方哲学自己从事的是毁神的工作,造神的时代早已过去。刘小枫终于躲进了基督的怀抱。”在这样的理性时代和摧毁一切的后现代思潮中,能够走入一个信仰,Dasha以为,他是有福的。估计韦白兄与Dasha一样,现在还是惶惶一丧家犬,无处栖身。但是,对刘的心路历程,Dasha一直怀疑,宗白华没有尽师道么?刘从我国古代最关注生命的魏晋切入德国浪漫派哲学,在《拯救与逍遥》中却已经流露出了对基督的渴慕,而他神学毕业后,进入经学,Dasha却怎么也看不到探寻生命的昔日才俊的睿智了,可能他已经在神光中悟得了“不可言说的神秘”。叔本华的思想归于印度的佛,海德格尔的思想归于中国的“道”,我却不知道刘小枫出发时是否带上这两样东方的智慧锦囊。我不是欲用东方的神秘去解决西方哲学的当代困境,我是想知道刘博士找到了什么?复又失去了什么?从瑞士回来,他的每一本书上都要属上“博士”的名,Dasha却不知道他此为为何?这个名能加增他思想的深刻?难道陈嘉映就不是博士么?天何言哉。
http://www.poemlife.com.cn/forum ... 47483217&page=1
关于刘小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0 09: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之外的阅读
            ■ Dasha   

   刻在岩石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一枚戒指上的拉丁铭文、隐士们口中的谶语……无一不显示着先人对文字的敬畏,无一不暗示着我们对文字的无奈,无一不预示着文字就是樊篱,将我们囚禁,将我们彼此阻隔……笔画之间的缝隙,想必就是我们藉由窥视远方的可能。

   得蒙前辈马瑞江先生的开悟与勉励,Dasha阅读德语里尔克,已经习惯于字字训诂:寻找单词在词源学上的历史轨迹;寻找捷克、奥地利德语与德国德语的语义差异;寻找近义词之间摇曳的意蕴变迁;寻找同一语词在里尔克文本中各个位置的功能;寻找同一语词在不同作者笔下彰显的不同个性;寻找一行诗句与古希腊、拉丁文本、路德德译圣经……曾在BnF里广泛阅读的里尔克所有可能阅读的文本的关联;甚至,也不忘请教刘志侠先生20世纪初巴黎可能的时文、流行语……Dasha这一切的努力,却依然无法穿越文字让心灵远飏!

   沮丧。给予Dasha迎头痛击的一本书,名为“Modern German Literature 1880-1950”,作者Jethro Bithell。说来惭愧,多年来,Dasha一直没有弄清“Ist einer, der nimmt alle in die Hand”是省略主语的陈述句还是一般疑问句。因为问题低级,一直不好意思开口。昨天,想在Google Books找一找C. F. MacIntyre和Edward Snow以外的英译本参考一下,没有结果,却蓦然发现Jethro Bithell这本书“There is the same medieval note in Strophen, where death is an artificer of cathedral beauty : /// einer, der nimmt alle in die Hand, dass sie wie Sand ...”此书Google Books上,换了美国的IP,也是“Snippet view”,不期然,却找到了全书下载:http://www.archive.org/details/ModernGermanLiterature18801950。“the same medieval note in Strophen”,Jethro Bithell指称的是“Es ist ein Schnitter, heisst der Tod”,于是,在网络上游荡,最终找到“Des Knaben Wunderhorn”。“Des Knaben Wunderhorn”想必在德国至少曾经家喻户晓,所以,KA(Kommentierte Ausgabe)里丝毫没有提及也变得不足为奇。因此,Dasha曾说过KA对Dasha阅读里尔克帮助并不大,许多Dasha习以为常的文化渊源,KA里却不厌其烦,许多Dasha没有丝毫感觉却极有文化渊源,却因为其乃德国人的骨血,KA里却毫无蛛丝马迹。

“Modern German Literature 1880-1950”里的另一处解析也引起了Dasha的好奇“Was wirst du tun, Gott, wenn ich sterbe?”这首诗绿原的译本曾被秀陶嘲笑得体无完肤,其实依然是众多汉语译者一直无知无觉的根源极深的一首诗(依然在KA里毫无迹象):

Ich weiss, dass ohne mich
Gott nicht ein Nu kann leben:
Werd ich zu nicht — er muss
Von Noth den Geist aufgeben.

作者是Angelus Silesius。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UUIaAAAAYAAJ第15页里有这段文字的模样。如果绿原知道这个源头,读到“ohne mich / Gott nicht ein Nu kann leben”,就不会将“mit mir verlierst du deinen Sinn”一度译得那般滑稽,第二版才改得顺当。但是,脚注里依然是从某英译本里搬过来的不知所云的东西,“赤裸的渎神言词”,恐怕与17世纪的Angelus Silesius(Johann Scheffler)、与里尔克本人此诗毫无干系。

“Modern German Literature 1880-1950”第169页的脚注“In the Volkslied (as in Goethe's R鰏lein rot) red roses signify the loss of virginity. ”,也引起了Dasha极大的兴趣。《植物的象征》(Symbolik der Pflanzen. von Marianne Beuchert)的汉译本之类的书籍Dasha也从超星搜集了不少,却找不到此种说法(http://books.google.com/books?lr ... 2%E5%9B%BE%E4%B9%A6,关于玫瑰只有Jethro Bithell一家,待考)。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105801/,就是此书“玫瑰”全文。看来,还是像当初一样,一个简单的德语单词“Falte”(衣褶),在德国大大姐Barbara Maag读来,却是女性贞洁与否的象征:

Es gibt in diesem Zusammenhang noch eine (veraltete) Metapher über Falten, n鋗lich "keine Falte des Kleides knittern oder durcheinanderbringen", was so viel bedeutet wie: die Frau wurde von keinem Mann berührt. Denn dabei würde das Kleid einer Frau natürlich zerknittert. Wenn die Falten des Kleides aber noch so genau und grade h鋘gen wie zuvor, ist das ein Zeichen, dass die Frau noch "unberührt", also Jungfrau ist.

唉。
原文出处:http://readfree.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60417&keyw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0 09: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鸟与琴声

              —— 论嵇康的生命意识
                  ■ Dasha


生命意识的提出,不是为哗众取宠,用现代的观点来肢解古代的思想,也不是趋从于当前学界对终极关怀的热情和对人文精神的反思,更无意于把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同魏晋作一次文化比较。我只想透过曾经困惑过激动过魏晋士人的、也困惑着激动着我的生命意识,重新翻检我心中的历史与历史人物,寻找我血液中不曾忘怀的古老传统;我只想在这次严谨的精神修炼中为自己安身立命,我只想突出重围。

对生命的感悟是魏晋之际的最高命题,是魏晋思想文化的内在动因。从王弼到张湛,从古诗十九首到陶潜,从何晏到葛洪……魏晋士人的玄学、清谈、药酒、风度和艺术精神中无不流露出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拒斥,无不体现着找寻生命意义与超越死亡宿命的努力。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言:“这是强烈、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美学散步》)。

本世纪上半叶,由于某种原因,前辈学者们纷纷把目光投注到这个“世说新语时代”(宗白华语)。章太炎、鲁迅;刘师培、刘大杰、罗根泽;胡适、汤用彤、冯友兰;宗白华;陈寅恪、贺昌群、钱穆……这些大家用他们的智慧和心血把魏晋六朝的时光详尽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晋书》云:“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嵇康是这个时代别具风采而又颇有争议的人物。从坚决否定儒家伦理到为儒家式的人格理想而赴死,从希企隐逸追求养生到越名任心死于非命,嵇康给历史留下了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无奈。嵇康时代那场浩大的玄风,当今学者誉为“人的觉醒”。这场“人的觉醒”被定义为魏晋人对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强烈感受。就是在这种感受中,嵇康把自己的思想引向齐物逍遥、飘然世外的庄子以及庄子背后长生不死羽化飞升的神仙。而他太多的盛世理想,却最终使他在他所无法逃避的政治漩涡中用死完成了他的永生。

嵇康的生死悖论是现时代生命个体无法回避的悖论,对这个悖论的感悟与思索现代汉语称之为生命意识(Life Consciousness)①。本文将生命意识定义为生命之为生命、人之为人的觉悟(生命达到自身存在的企图)。依据这个颇为现代的语词, 穿过真实与不真实的史官文字,深入嵇康散乱的篇章,飞鸟与琴声的意象便成为本文的焦点。


(一)

《颜氏家训•养生》有云:“嵇康著养生之论,而以傲物受刑; 石崇冀服饵之征,而以贪溺取祸,往世之所迷也。”抛开颜之推的腐儒偏见与历经四朝的迟暮沧桑,嵇康的养生求仙与从容赴死确实很令人迷惑。子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似乎可以在嵇康临刑前的话语“广陵散于今绝矣”中找到端倪。《广陵散》是嵇康“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向秀《思旧赋•序》)的绝响,是嵇康最后思想的凝结,也是我们了解嵇康生命意识的关键。目前流行的琴曲《广陵散》由管平湖根据明代皇子朱长文的《神奇秘谱》打谱而成,乐曲表述的是古代刺客聂政刺韩傀的故事,演奏起来颇有杨时百先生所言的“杀伐之声”,众多学者因此把《广陵散》视为嵇康壮志未酬、遗恨千载的代名词。然而,细细品味,此种“杀伐之声”似与主张“声无哀乐”的嵇康不尽相符,究其实质,今之《广陵散》非嵇康所弹之《广陵散》也②。

嵇康临刑前叹息的《广陵散》应该是比《诗经•小雅•鹿鸣》更为平和的琴曲,是一种“感天地以致和”的音乐。这种音乐,体现的是一种超越哀乐的道,一种“临死而歌”(《庄子•大宗师》)的庄子情怀。也许,对常人来说, 嵇康面对死亡的平静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嵇康正是在这个生命绝境中“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养生论》)。没有道德伦理上的价值束缚,没有世俗的留恋与恐惧。生而为人时,优游容与地生活;死亡来临时,淡泊无感地离去。一句“广陵散于今绝矣”,死生不萦于怀抱,忧喜不留于意,只是淡淡地挥挥手,与“永服御而不厌”的雅音轻松作别。毕竟,琴或者说音乐,曾给他一生的欢乐、希望,是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家。
因为,琴声对于嵇康来说,曾经凝聚着“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的神仙情结。嵇康深信,在抱中守一,同乎大顺之后, “蒸以灵液,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便可以“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这种对生命的执著,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豪情,如何不使我们今天有限的关于自然与生命的科技理性黯然失色。我们究竟对我们所置身的这个世界和我们的肉身了解多少?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毁灭所有我们所钟爱的美的死亡?

琴声对于嵇康来说,更是超越人生困境的诗性境界。“八音无情,纯出于律吕之节奏;自然运行,全如音乐之和谐。”(汤用彤语)嵇康因此“徘徊戏灵岳,弹琴咏泰真”,因此“操缦清商,游心大象”。这是怎样一种不滞于物,不粘于心,超然象外,游心虚无的浪漫人生境界。有人说,嵇康“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③。


(二)

由于琴声的空灵,不可捉摸,嵇康的诗化人生境界更多地寓于他诗里的飞鸟形象。飞鸟,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个意象。从《诗经》(第一首便是《关雎》)、《楚辞》到古诗十九首以及建安诗人们的笔下,飞鸟的意象多为双鸟或离群孤鸟形象,主要用以比喻别离或者欢爱相亲。而到了嵇康那里,飞鸟则被赋予了新的意蕴(林田慎之助、兴膳宏)。

嵇康诗中的飞鸟,是一种不受羁绊、超然高举的自由生命的象征。“眇眇翔鸾,舒翼太清。俯眺紫辰,仰看素庭。凌蹑玄虚,浮沉无形。”这种玄远,勘破鸿濛,突入虚空,告别世俗乡原,心灵与无限合而为一。这是庄子的“抟扶摇而直上者九万里”的鹏的超拔,是对“斥鷃”的一种鄙弃。而“焦明振六翮,罗者安所羁”,网罗做为与飞鸟尖锐冲突的意象与之紧紧相随,更凸现了对现世束缚的反抗的张力与物化在飞鸟形象中的精神境界的弥足珍贵。

嵇康诗中的飞鸟还有一种被褐怀玉的隐者风范,嵇康寄托深情与肉体的鸾,本是凤凰属的俊鸟,《楚辞•九章》王逸注云:“君有德则来,无德则去。 ”鸾乃是“采薇山阿,散发岩岫”的隐者的象征。隐逸者做为以德抗权,蔑视礼法,含道独善的人格象征,融合了道家高蹈精神与儒家狷者气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的良知与尊严。

嵇康诗中的飞鸟,更是羽化飞升,齐物逍遥的生命超越的符号,嵇康甚至把自己想象成飞鸟,“轻举翔区外,濯翼扶桑津”。这种幻想,飘渺如梦,却安慰着一颗颗脆弱的心。这种梦想,却也是我们人类失去“上帝”后全部的美丽与希望。

如果说琴声是嵇康生命意识的言,飞鸟则是嵇康生命意识的象。于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便阐释了嵇康全部的生命意识。所谓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便有“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便有超形质而重精神,弃尘世而取内心的不可言说。这种不可言说,代表了嵇康生命的美与终极理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追求。所以,顾长康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所以,王导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所以,晋人称嵇康为“方中之美范、人伦之胜业”。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其中蕴涵着嵇康超越人生困境的思索与行为,蕴涵着嵇康空濛玄远的诗化人生境界,也蕴涵着嵇康为自己设定的合乎道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这些,虽然虚妄,却实在是生命个体在生命有限的前提下的“不得不”的抉择。面对不可言说的道,老子写下了五千言,而面对不可言说的嵇康的生命意识,我们也只能在飞鸟与琴声的意象中体悟这不可言说的言说。

① 目前流行的看法是把生命意识用作与死亡意识同义的生命观的代名词。本文则是因循康德对时间意识、空间意识的使用方法广义地定义生命意识,其中包含对人生困境的超越(生死、个体与社会、自我)、生存方式的选择以及理想人格(人生价值)的构想与追求。
② 《广陵散》非“杀伐之声”
③ 罗宗强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P103

补注:此贴是缘ruthzhangsm01君日前的《人类存活到底是什么?读《人类的性质》有感》的文贴有感而翻检旧作以答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1 21:52 , Processed in 0.1426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