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依荷听雨 于 2023-7-9 13:37 编辑
给朋友的资料 永红的心 喜欢回乡,喜欢听家乡人亲热地喊我的本名,随着那熟悉又陌生的呼叫,心即刻回到纯真的童年。说熟悉是因为那个名字从我出生后就被亲友和邻里乡亲一直使用着,后来,认真学着写这两字,知道这两字就代表是我。说陌生是我丢弃它有许多年了,以至于身份证、个人档案等资料上都找不到这两字的痕迹,能记得这两字的除了自己外就是从小看我长大的乡亲和小学同学。 这两个对我有特别意义的字是“永红”,父母给我取的名字。从无意识地记忆到确认这两字是我的代号,从喜欢到舍弃,这过程其实也不短,有十年光阴。“红”字太普通,太女性化,读小学三年级的我开始不喜欢这名字。在小小的新华字典里找出自己喜欢的字,然后自作主张将名字改了,那时改名字太容易,不像现在。一直使用着自己取的名字,同样是普通的字,隐藏着我的小小秘密,开心的同时还有点得意。偶然的机会,我听父亲谈给我取名的原由,心里很后悔。 触动父亲记忆畅谈往事是外婆六十岁生日那天,为庆祝外婆生日,亲友都各显神通,孝敬她老人家,最令人难忘的是七叔外公那三声清脆的枪声。七叔外公是县公安局局长,威严的制服,神秘的枪套,总是令我们这些小辈想入非非。记不清是谁的提议,总之,那天七叔外公掏出了他的宝贝,用三声枪声给外婆祝寿。那三声枪声清晰地印在我的心上,说准确点,是那三声枪声引出的话题,影响了我的人生,决定我以后从事的职业。清晰记得父亲那天的激动,那天,父亲从枪声谈起,告诉我们七叔外公使用的枪是中国制造的六四式手枪。六四式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种手枪,定型后主要装备部队指挥员和公安部门。那天,我记住了一些与兵器相关的名词,如初速、射程等;那天,我记住了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在紫禁城的“阅兵”,炫耀他们武力的强大,羞辱大清帝国,那屈辱的时刻永远凝固在国人心中;那天,我记住了开国大典上的飞机、坦克、大炮和“万国牌”,还有那寓意二十八年党史的二十八声礼炮;那天,我记住了一九五九年的阅兵,北京工学院学子组成的方阵中,第一排第五十七个身背六零炮筒的学子自豪地走过天安门广场,那个学子是我的父亲;那天,我记住了一九八四年阅兵式中走过的反坦克导弹、火箭炮海军、首次露面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还有那清一色的“中国制造”;那天,我记住了父亲为不荒废专业一直学习,忍辱负重直到重拾旧业,研制新弹…… 那天,父亲解说了我的名字,我出生第一天,父亲被抓去批斗,母亲在我身上拧了下,哇哇大哭的我仍没留住父亲。父亲在批斗时想了很多,用哲学的三大定律来解说中国当前现状,他痛惜地看着那些承受不了压力而自杀的同志,也宽容地看着那些狂热的人群,心中坚信共产党。他说,一九二一年七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的声音,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之火。当前现状只是部分人对共产主义理解的错误,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之一,他相信共产党会再次拔开了人们心头的迷雾,带领大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不管什么处境,他都用一颗红亮的心,向着共产党。因了这些思索,他给我取名“永红”,以表白他那颗红亮的心,也希望子女承继这颗红心。 那时,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心,但记住了他那些话,也忏悔似地提出将名字改回去。父亲告诉我名字只是一种符号,没必要改来改去,关键是承传那颗红心。人不能选择时代,也无法脱逃时代的留在人身上的印记,但能在时代进程中用生活足迹彰显自己的品味。比如同样的名字,你用心不同,涵义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关键在于人心。顺从父亲的意思,不再改名字,心却开始关注兵器知识,关注国防建设,直到进入军工厂,成为一名军工。
从铣工到磨工到化学分析到机加检验,工种变换了好几次。第一次工种变换是车间培养“多面手”,我服从车间调配兼职学技术。第二次工种变动是化学分析需要文化程度高的工人,我服从分配到对身体不利的理化室(理化室是“吃保健”的单位)。第三次工种变动是工厂搬迁新地方,又是新产品试制,产品要严格把关,我服从工厂调配,又到生产第一线上做检验。工作调动我基本上能服从领导,不过也提了一点小小要求,希望不管如何变动,不变的是让我能为军品服务。我不能像父亲那样走进北京求学去接他的班研制新弹,那么,让我亲手把关他研制的产品,也算完成了我的理想。或许就是这种理想,让我放弃了很多改变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工厂破产,党为照顾军工为国防所做的贡献,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其中有一条就是年满四十周岁的女工可退养,四十五岁正式退休。在选择时,我也犹豫过,也去民营企业面试过,早早进入社保,领着养老金,再兼做一份两三千元薪金的工作或者创业自谋发展,确实极具诱惑力。最终,我还是选择做一名军工。我的选择是受父亲的影响,生活,不光是物质需要,不光是享受,总还有一些别的,比如理想、责任,一直记着父亲的那句“强大的国防,永远是国家的盾牌!”
在建党九十年的日子里,重温父亲的话,试着理解他的心,我想起了许多许多。“弱国无外交,外交必须以武力为后盾。”这是左宗棠在肃州用一口南方特有的黑色棺材和清军最新式的武器、铁骑、将旗、营旗联合打造的。“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一回不可!”这是蔡锷将军用他的壮举所诠释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周恩来在东京书写的……高山仰止,不再一一举出,是他们铸造了民族之魂,是民族的脊梁。脊梁?“铁脊梁啊钢脊梁军人脊梁最坚强……”这是《脊梁》电视剧主题曲中的歌词,从《脊梁》电视剧到展现中国共产党八十五周年光辉历程的电影《脊梁》再到娄底总工会的《脊梁》杂志……猛然醒悟,不论什么时代,不论什么身份,不论贡献大小,能成为脊梁人物的,都拥有一颗红亮的心!一切皆由心造!每个时代都有值得敬佩的“红亮的心”,一代又一代传递下来并随时代进步而进步。
顺应时代进步,将自己平凡而真实的生活融入时代地进步中,平凡的人也“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不管时代赋予红亮的心什么定义,我认为爱国敬业之心是不会改变的,再赋予理想,用共产主义这面伟大旗帜引导我们去追求去为之奋斗,并一代代传递下去,一颗永红的心向着党,直到共产主义实现!这应该是父亲让我承继的心,有理想有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能做到的。想到这里,用Google搜索“永红”,共获得一千四百一十万条结果,翻看着那些人名、公司名、地名,猜测他人如何解读永红这两个字,这两字具有时代烙印,不管起名的人是简单的从众心理还是像父亲那样赋予深意,都源自于对党的一颗忠心。对党的忠心用名字来表达只是一种方式而已,还有更多的方式和行动来表达忠于党的心。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到成为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靠的就是一颗颗红亮的心!
如竹人生
父亲在他上七十岁后才宣布“正式”退休,除了继续养花弄草、潇洒跳舞外还报了老年大学,学习国画。一年多的学习,画室的墙上,挂满了他的习作。父亲学习的热情和绘画技巧的提高之快让我们后辈惊讶。
父亲的画作大多以花鸟为主。在众多习作中,我最关注的还是父亲画的竹子。我喜欢他的《墨竹》,画面上竹竿枝节错落,新笋初发,自然生动,流露出一股蓬勃生机,引人遐思。盯着那破土而出的新笋,看它迎着阳光,直向蓝天,让我仿佛看到父亲少年时的身影,他手握拳头,暗暗发誓:我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那是建国初期,他到离家三十公里外的学校读书,因家境贫寒,读不起寄宿,就寄居在一个远方亲戚家,自己做饭洗衣服,没有足够的粮食,就一天只吃两顿还想法用野菜充饥。这样艰苦的环境,他没有抱怨。他很感激那些穿着军装的解放军,年少的他也许不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但他知道那些解放军要是没来,他连读书的机会都不会有。土改后,家里的条件慢慢好起来,奶奶才决定继续送他读书。中学阶段,他完全依赖国家助学金才完成学业,也就是在那时,他决定献身国防,保卫祖国。他发誓一定要到北京去读大学。他如愿考进北京的大学,大学五年,父亲家里总共只花了四十三元钱,其它费用来源于国家资助和他自己的勤工俭学,国家对人才的爱惜和培养,让他如愿完成了学业。
父亲的《菊竹》让我感觉温情脉脉,菊花旁依修竹,竹梢低垂,与菊花遥相呼应。越看越觉得那就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大学毕业后两年才经人介绍认识我的母亲,沟通后就定下终身。父亲拒绝身边倾情于他的佳丽,选中身在离老家不远又是农村户口的母亲,他认为爷爷早逝,年老的奶奶需要供养,找一个农村的姑娘可以代为侍奉奶奶。母亲不嫌父亲的贫寒,倾慕父亲的才学,也赞赏父亲的孝顺,母亲如侍奉亲娘一样地侍奉奶奶。父亲很感激母亲的付出,俩人相敬如宾,相濡以沐,正像这画面上的菊竹那样相依相守。
父亲的《纡竹》则令我心有被震慑的感应。画面上竹竿曲屈而劲挺,似竹生于悬崖而挣扎向上的姿态。综观全图,竿、节、枝、叶,笔笔相应,一气呵成。只有身处逆境而又顽强向上的人才会对纡竹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吧。想起父亲因为爷爷的冤案被清理出国防企业,冤案在“四清”运动中被澄清后,父亲才调到一个“小三线”的工厂,想起父亲胸前挂着牌子被人批斗……尽管父亲承受了莫名的冤屈和沉重的打击,但父亲没有被冤屈、误解、批斗所折服所压垮,而是百折不挠昂首挺立地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记得在那疯狂的年代晚期,工厂搞了一个“红宿舍”活动,动员职工读“老三篇、红四卷”,其它一概禁读。父亲在旧书摊上淘到《资本论》、《马恩选集》时如获至宝。没想到他读这些书时被点名批评,说他“离经叛道”。更可笑的是父亲在宿舍里张贴的:“一分为二地看待一切,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被人发现,他们问父亲,“这一切包不包括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父亲毫不犹豫地说了三个“当然”,这下可惹祸了,父亲被打成反革命。事过几年,父亲的好友回忆此事时责怪父亲太胆大,父亲却笑着说:“这不是胆大不胆大的问题,‘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这种掌握就在于学习!”。这种不倦的学习,竟使一个工科大学生,后来在电大讲授哲学课程时,从不拿讲稿,既生动又深邃。
疯狂年代终于过去,经济建设时期终于到来。父亲重操旧业时已年过四十。父亲担任科研所所长的第一年,他有二百天在全国各地调研。这一年中,他提交了十八份可行性报告,经再三论证,选了一个汽车空调压缩机作为主攻方向。在与日方的合作谈判中,父亲又一次展示了他的谈判天才,终于使这个项目成功上马,并在日后的发展中为工厂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另一个新产品的开发圆了父亲的梦,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的同学得知国家一个重点武器系统急需开发,研制了五年进展不大。这个同学就是轻武器设计制造专家,有“枪魂”之称的朱德林,他找到了我父亲。他俩一见如故,一拍即合,竟大胆揽下了这个科研任务,接下来,父亲担任这个系统副总设计师,用八年时间潜心研究。这个项目成功后还获得了国家三等发明奖。再看父亲画的纡竹,屈而不折,摧而弥坚,这不正是纡竹的可贵吗?
父亲的《风竹》尽显竹之神韵,竹竿刚劲,竹叶随风,摇荡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让我感悟出一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这又让我想到了父亲的人生,父亲的优秀业绩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曾多届被聘为涟源市政协委员和政协常委,两届被聘为湖南省政协委员,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也作出过不少贡献。一九八九年,娄底地委统战部、组织部找到我父亲,拟商调去某市当工业副市长,父亲放弃这个一般人求之不得的机会,继续坚守在军品科研的岗位上磨砺耕耘。退休后又被三一集团聘为首届人力资源部长,为之网罗了很多优秀人才,使一个不到十九人的科研所发展成为一百多人的三一研究院。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中也成为了一个诸多企事业单位争相聘任的管理顾问。国家经济建设的腾飞,国家对知识分子的重视、重用和国家善用民主党派人士,这才有机会让父亲在退休前后获得如此的成就,让父亲有机会回报祖国。父亲对自己的一生并不满意,他用一首“自嘲”打油诗这样嘲笑自己:“年少凌云志,中年运不行;三十何曾立?四十拨疑云;五十充牛犊,六十紧耕耘;真相还原日,到老一顽童。”
从父亲一生的坎坷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露来有清光,雪停有清趣”是需要何等高雅情怀,何等博大心境,何等深邃睿智才能造就成呵。父亲一生平淡如竹、清雅如竹、虚怀如竹、坚韧如竹、奋进如竹、质朴如竹。父亲晚年的画作,不正是他人生的写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