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13|回复: 0

[【文史类】] 书讯 | 张帆《近代中国“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歧变(1896-19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6 18: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讯 | 张帆《近代中国“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歧变(1896-1919)》

本书寻绎了19世纪末来自日本汉语借词“科学”由外而内地生成中国“科学”概念的全过程,爬梳了近代中国的学术转型与社会变革之间发生的复杂深刻的纠葛,由此揭示一路走来“科学”泛化为信仰的缘由。研究表明,自然科学与分科治学是“科学”概念的基本含义,自然科学提供了一整套西方价值体系,分科是“科学”的基本学术形态,因标准模糊,留下格义空间。在晚清民初的语境中,“科学”一词作为学术进步的表征,引申为负载历史进化主义的概念工具参与了学术转型、政治变革、价值重构等重大历史事件。又因国人的理想不同,各循进路,“科学”语义在格义曲解中泛化生歧,呈现中国特色,且权威性日益增强,整体性地嵌入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延续至今。
作者:张帆,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出版时间: 2018年8月
目     录
导     论   近代中国“科学”概念溯源
第一章  从“格致”到“科学”的过渡(1896~1905)
第一节  晚清“格致学”意义的流变
第二节  从“格致学”到日本“理学”
第三节  从“格致学”到“科学”

第二章  从“分科之学”到教科之“科学”的歧出(1901~1905)
第一节  从科举到分科教育的观念转换(1900年以前)
第二节  从分科之“科学”到教科之“科学”
第三节  晚清“科学”教育的构想与困境

第三章  从“分科之学”到“科学”的观念转化
第一节  “科学”概念的学术特征
第二节  “有学”“无学”之辨
第三节  “科学”的维度与政治考量

第四章  中学“科学化”的路径与流变
第一节  中学“科学化”的尝试:以史学为例
第二节  走向形而上的“科学”
第三节  “科学”的限度与道德调适
第四节  “常识”与“科学”

第五章  从分科治学到整体性“科学”的过渡(1912~1919)
第一节  道德救国论中的多元“科学”视角
第二节  欧洲战争与中国“科学”概念的新走向
第三节  民初国学研究范式的变迁

结     语   未完成的正名
参考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1 19:46 , Processed in 0.1409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