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90|回复: 11

[【其它】] 她走了已有半个世纪--纪念林徽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5 23: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朋友的帖子勾起了我的哀思, 竟不能止. 想起今天是清明, 正是怀念故人的日子. 四天前,05年的4月1日, 那是一位世纪幽兰离去50周年的日子. 她的美清新而隽永, 她的才华横溢, 却无逼人的盛气. 她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 他们之间的故事多少年后已成为了传奇. 在这里,  我们以特有的方式来纪念她.


            《 莲灯》
              林徽因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飘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萧乾的夫人文洁若以为:\"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陪伴梁思成走过最后岁月的林洙女士也慨叹:\"她是我一生中所见识过最有风度的女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谈都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生命、充满了热情。\"\"当你和她接触时,实体的林徽因便消失了,而感受到的则是她带给你的美和强大的生命力。林洙:《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作家陈衡哲之妹陈衡粹至今念念不忘1930年春夏之交在香山上的\"惊鸿一瞥\":
\"有一天同一位朋友上山游览,半山上一顶山轿下来,我看见轿子里坐着一位年轻女士。她的容貌之美,是生平没有见过的。想再看一眼,轿子很快下去了。我心中出现'惊艳';两字。身旁的人告诉我,她是林徽因。用什么现成话赞美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套不上,她不但天生丽质,而且从容貌和眼神里透出她内心深处骨头缝里的文采和书香气息。\"(陈衡粹:《我见过的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


  只有加上了世代的书香,如花容颜才一变而为绝代的风华。在同代人的记忆中,林徽因的美有如传奇。20世纪30年代金岳霖曾题\"梁上君子,林间美人\"的对联赠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冰心提起林徽因,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在众多的赞誉中,颇值回味的是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张邦梅《小脚与西服》)

简单的一句话道尽张幼仪的半生辛酸,却也无意中点破林徽因之所以为人所赞赏的真正原因。 容貌之美并不足以长驻,林徽因的美丽,用文洁若的话来说,是\"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正因为如此,当青春逝去,人也老去,人们眼中的林徽因依然充满了美感。文洁若对此就深有感受。1948年清华学生剧团在大礼堂用英语出演《守望莱茵河》时,文洁若见到了已经44岁的林徽因,文洁若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一会儿,林徽因出现了,坐在头排中间,和她一道进来的还有梁思成和金岳霖。开演前,梁从诫过来了,为了避免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他单膝跪在妈妈面前,低声和妈妈说话。林徽因伸出一只纤柔的手,亲热地抚摸着爱子的头。林徽因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美感\"。文洁若因而感慨说:\"没想到已生了两个孩子,年过40的林徽因,尚能如此打动同性的我。\"(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林徽因到底有多美
                            雷淑容

林徽因的书和陆小曼的画传放在一起卖,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两个出了名的昔日美人,到底谁更美?

自然是林徽因。即便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刘海粟也说她“美艳绝伦,光彩照人”。这似乎有些不公平,因为陆小曼看起来清秀婉约,风情万种,天生的美人胚子。然而,说到底,陆小曼的美是三言两语可以穷尽的,而林徽因却不。金岳霖曾用“极赞欲何词”来形容,林洙则写道:“她给人的是一种完整的美感:是她的神,而不全是貌……”作为继室,林洙对元配夫人也是一概仰视,极尽谦卑。《记忆中的林徽因》收集的都是关于林徽因的美艳赞词,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大师还是鸿儒,都异口同声称道林徽因的美。

林徽因到底有多美?费人思量。只有冰心明确说过林徽因比陆小曼“俏”———言其漂亮。其实从男人的角度看林徽因,陆小曼却更丰满靓丽,更能令男人动心。确实,比林徽因耀目的民国美人多了去,翻翻那时候的明星画报就知道。但她们大都被男人养在深闺,只有林徽因例外———林徽因向来是一群男人的中心,不管是留学英伦还是迁居李庄,无论是她的课堂还是沙龙,我们得到的印像,总是一群男人抬头仰望她,赞美她,显得她眼波流转,顾盼生姿。林徽因虽然被徐志摩的情诗打动,却为选择梁思成还是金岳霖而痛苦。两个优秀的男人都决定拱手相让———在我看来,与其是以爱情的名义,不如说是因为爱的压力。梁思成在和林洙的谈话中也透露这一点:“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令男人仰视,让女人闭嘴———这样的女人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适当的没有侵犯性的美貌,才气纵横的学识,坦坦荡荡的为人以及贤妻良母式的仪范。这些素质林徽因都高调地拥有,且围绕身边的大多是男性朋友,从而堵住了女人切切嘈嘈的口水。李健吾曾说:“林徽因的聪明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距离……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但仇敌归仇敌,除张幼仪发过两句牢骚,冰心忍不住讽刺过“太太的客厅”,女人们对林徽因都保持了有距离的尊敬和得体的缄默。包括陆小曼。包括林洙。这真是少见。

岱峻在《发现李庄》中详细记载了林徽因在逼仄的李庄散发出来的女性光辉:强大的母亲,温柔的妻子,严厉的老师,浪漫的女友,勤奋的学者,犀利的沙龙女主人———一个大写的女人,清清爽爽地从历史深处走出来。林徽因53岁死于肺结核,跟茶花女一样,这病加深了她的风雅。即便生病,在金岳霖眼里,她依然“迷人、活泼、表情生动和光彩照人”,在萧乾看来,“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

在任何时候,她都有一种生气勃勃的活力,高贵完美,“好像随时可以把美洒向人间”。让人想起歌德的那句诗———“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上升”。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在听蔡琴唱的那首歌———《偶然》: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彩,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有谁能穷尽云彩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5 23: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的一生

林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包办婚姻不幸福,林是她生母唯一的孩子。虽然母亲一直被父亲冷落(多妻的家庭矛盾) ,但林仍是父亲的掌上明珠。
童年全家随父迁居北平,林1916年就读培华女中。
1907年, 3 岁。典型闽粤小姑娘样儿



1920年,伦敦。花一样的16岁。

1920年4月,林长民被迫辞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职务,携女儿赴欧洲考察。他们在欧洲大 陆游历后,9月徽以优异成绩考人英国ST MARY’S COLLEGE学习。

林长民24岁的小朋友,已婚的徐志摩在这一年与徽相识。从此他们之间悠长的故事开始了





1920年,父女合影。

请注意徽的项链坠子,它还会出现。她的照片中首饰很少,这个坠子和另一长串珠子反复出现。

相比之下,陆小曼,张爱玲等等其他人,就不同了。



1924年前后,北京西单石虎胡同7号新月社院内。梁思成(前左),徽(右二)。

1922到1925年,徽随父亲住在北京景山后街雪池。从英国回来,她重逢梁启超的长公子梁思成。在两家父亲的首肯之下(梁母不然,此为以后家庭矛盾又一根源),两个年轻人恋爱了。梁经常到雪池看望徽。

徽那时还未曾正式开始文学创作。这张照片应该并不是他们参与新月社的印证。



1924年,北京。左起:梁,???,林长民,恩厚之(泰戈尔秘书),泰戈尔,徽,徐。

1824年4至5月,应梁启超和林长民的邀请,泰戈尔来访。新月社负责接待,徐志摩全程陪同并翻译。徐志摩,徽与父亲等演出泰戈尔诗剧《齐德拉》。




1924年,北京。梁思成,泰戈尔和徽。徐志摩与泰戈尔和徽有一张类似的三人合影,被喻为岁寒三友松竹梅。





1926年5月,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学生证照片。注意:同一个坠子!
1923年5月,梁思成遇车祸左腿骨折,赴美留学建筑(清华官费)被迫推迟一年。其间,徽申请到半官费。
1925年,二人同往宾大。梁入建筑系,徽因建筑系不收女生而改入美术系。
1925年,林长民在军阀混战中死于非命。徽大恸。




1927年,宾大校园。
多么欢畅的笑呀。还有梁对徽的注视!
后左是他们终生的朋友,著名建筑师陈植。




1927年,美国。前为陈植。最左一是梁,左三是徽。

徽左后是吴文藻,后来娶了冰心。



1927年,美国。

显而易见,徽是一群朋友的中心。她和朋友大都概习惯于这种角色分配。

冰心曾比较过徽和陆小曼,形容徽“俏”而陆“不俏”。我揣摩,这“俏”也许是才气?

1927年,梁获建筑硕士,林获美术学士。两人在一个建筑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梁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美术史,徽则入耶鲁大学学习舞台美术



1928年,欧洲。

1928年3月,徽与梁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当时梁的大姐夫在那里任中国总领事。徽穿着自己设计的东方色彩的中式婚纱,还登上了报纸头条。随后,两人到欧洲度蜜月。这次的游历,是两位建筑师的见习旅行,也是徽对欧陆亲切的重访。

1928年8月,梁启超肾病加重,加之他为梁思成联系好了去沈阳东北大学的工作,徽与梁中断欧洲之行,取道西伯利亚回到北平。

1929年1月,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



1929年,沈阳。梁思成放弃清华大学的职务,到沈阳东北大学创立建筑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29年8月,25岁的徽生下女儿梁再冰。"再冰"这个名字是纪念祖父,饮冰室主人。



1929年,沈阳。圣洁的光芒。




1929年,沈阳。伏案。工作着是美丽的。

东北的严寒使徽年轻时一度患过的肺病复发,不得不回京疗养。

1931年4月,日本侵略势力在东北日益猖獗,梁辞职回京,应聘私立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建筑,任法式部主任。徽任校理。两人开始了他们的学术生涯。



1930年,北京。

1931年春,徽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疗养时期,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

毋容置疑,她在文学上受到了徐志摩的影响。

他们在1929年重逢,两个人都比先前成熟沉静。

此时,新月社已接近晚期。

1931年11月,徐志摩在空难中丧生。




1932年, 北平。儿子梁从诫出生。


1932年,北平。梁思成夫妇与费慰梅。 费慰梅(WILMA FAIRBANK),著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 FAIRBANKS)的夫人。梁林的终生挚友。




1934年,北平东城北总布胡同家中。

30年代是林徽因最美好的年代。生活身体,事业创作,样样都如意。

在她“太太的客厅”里,不仅往来有鸿儒,即使是初露头角的新人萧乾或者乡下人沈从文,都如沐春风。




1935年。31岁的风采






1936年,家中。梅影。




病榻上,徽读了大量书籍,没有人交谈,“只好对两只小牛弹她的琴”(儿子梁从诫语),给女儿和儿子讲文学。



1948年,送女儿参军。后排左起:林母,梁思成,张文英(张奚若之女),沈铭谦,金岳霖。前排左起:梁再冰,徽,张文朴(张奚若之子)。
有人劝梁林夫妇“南迁”去台湾,他们断然拒绝了。
1948年12月北平被围,两个月后和平解放。
1949年,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建筑系教授。
她作了三件事,都称得上是大成就:设计国徽,革新景泰蓝工艺,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5 23: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把benysu兄的推荐的蔡琴的《偶然》放到这与大家共赏,^_*

[wmv]http://mp3.baidu.com/u?n=121&u=http://user.hjenglish.com/july/music/oKCWmTU$.mp3[/wm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6 10: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一代才女,诸多文章都能感受到她横溢的才情,非常之仰慕呀。呵呵,可惜不是同处于一个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6 10: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noame于2005-04-06 10:00发表的:
的确是一代才女,诸多文章都能感受到她横溢的才情,非常之仰慕呀。呵呵,可惜不是同处于一个时代。


同处一个时代也许就惨了, 混不好就成了流民.命比纸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6 1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benysu于2005-04-06 10:02发表的:



同处一个时代也许就惨了, 混不好就成了流民.命比纸贱!


呵呵,有道理,那个时代的话,不是一般的出生能够做读书人的,说不定投笔从戎或者混出个许文强也不错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8 11: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走进此帖,又想起了一篇最为动情和绚烂的祭文。。。她与志摩之间不是情人间的那种灵与性的疯狂,不是一般朋友间的那种随意和淡然,他俩之间的感情无法真正言明,既刻骨铭心,又不可捉摸,既浸入骨髓、又超然永恒。。。。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片断 作者:林徽音


   今天是你走脱这世界的四周年!朋友,我们这次拿什么来纪念你?前两次的用香花感伤的围上你的照片,抑住嗓子底下叹息和悲哽,朋友和朋友无聊的对望着,完成一种纪念的形式,俨然是愚蠢的失败。因为那时那种近于伤感,而又不够宗教庄严的举动,除却点明了你和我们中间的距离,生和死的间隔外,实在没有别的成效;几乎完全不能达到任何真实纪念的意义。
  去年今日我意外的由浙南路过你的家乡,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黯的站台,默默的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我想起你的:”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过山,过水,过……”
如果那时候我的眼泪曾不自主的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你应当相信我不会向悲哀投降,什么时候我都相信倔强的忠于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8 13: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年轻的薇的眼睛里,
有一种淡淡的忧郁,
这是美丽才女才有的特质?
命也,运也。
如果随徐一生会如何?
哈哈~~~
后人枉自揣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ook11200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4-23 00: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hao  hao aho aho you yisi  tai ao l  d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host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4-23 16: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看过很有感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4 13: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美感的女子,飘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飘然离去。给人们留下一段传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rriso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4-25 16: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她走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只知道她美貌与智慧并重,美貌的女性并不少见,但有才气的女性,有才气的大师却很难得。她的死,我还是很伤心,为何这样的人死一个少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代有才人出,但我们的却没有,值得大家去想想吗?总说“XX的指引下,我们创造了更辉煌的文化”,大师在哪?算我哭求吧,别再“塑造”人才了!这样的制造机制只能制造更多的次品,人不是原料,需要的发展的自由空间!人民教师也不是“灵魂的工程师”,上帝也没这个资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3:24 , Processed in 0.1528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