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1|回复: 0

[【心情日记】] 依娃也有三部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3 22: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密时刻》里的资料最让我关注的是李江琳的三部曲,求到两部,看一些视频李江琳还在写第四部,关于红军长征时间在藏区发生的事情,她说长征三分之二是在藏区。

今天看《历史明镜》看到依娃一次访谈,她在研究大饥荒时逃荒的口述历史,她自己就是一个逃荒的家庭里出来的,只是说她四十岁以前不知道他母亲是当年逃荒到陕西的,不知道从心生活的外祖父不是他母亲的亲生父亲,后来知道了,采访了一些当事人,还有儿童独自逃荒的,网上一查,她也有三部曲:她先后走访了甘、陕地区二十多个县,二百五十多名幸存者。历时五年,采访、整理、删改、编写、出版了口述历史《寻找大饥荒幸存者》(明镜出版社,2013年), 《寻找逃荒妇女娃娃》(明镜出版社,2014年),《寻找人吃人见证》为大饥荒三部曲的第三本。即将由明镜出版社出版。

依娃的三部曲,口述历史当然很珍贵。但是从社会学角度,我觉得还是李江琳的课题意义更大。

秦晖讲土改问题说49年以前土改是为了战争动员,49年以后土改还有摧毁农民组织加强社会控制的作用,公社化时在中国的苏联专家都是反对的,原因是俄罗斯有村社集体经济统治,可是28年开始只是集体化农民反抗规模就巨大,卷入农民达两百万,最多的一次出动三万正规军镇压,还造成了多次军队哗变。认为中国没有苏联那样的村社传统,阻力会更大,可是几个月里五亿农民进了公社,最大一次反抗也就是三千多人砸了县公安局,可是还没有到出动正规军的地步,原因就是在土改中农民的基层组织被摧毁,农民已经没有力量反抗了。

李江琳对藏区的研究其实相当程度印证了秦晖的观点,藏区土改和集体化是“两步并作一步”,没有先分后收的过程,直接进入公社化,也就是土改和公社化不是分成两个阶段,先摧毁反抗能力再公社化,藏区生活习惯(打狼,部族械斗,拥枪作为成人礼等)民间藏有大量枪支,就遇到了激烈反抗,战争持续四年,动用了图4轰炸机(李江琳说现在西藏自治区“平叛”还算是最轻的,最严厉的是在青海)。

李江琳的研究完全可以和秦晖对接起来,据她说回族,彝族也有类似历史现象,完全可以与其他学者合作,分卷研究制作一个同类历史的系列,还与秦晖这样的社会学对接起来。

李江琳还提到58年以后把西藏的问题定性成“阶级斗争”,这里就还涉及一个以阶级为唯一划线标准的史观的问题,实际上阶级以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藏区的问题,首先涉及民族,藏区干的事情,斗争会,土改之类和其他地区一样,但是其他地区没有民族冲突问题,同一个民族干的和不同民族干的伤害情绪不一样,对藏区这样干在藏人眼里除了汉族为主地区同样的伤害更多了类似“剃发易服”感受,藏人我官方指定的班禅为“汉班禅”,对当年进藏区的官员称“汉官”,主要还是民族视角,加上藏传佛教的问题,毁几千所寺院又涉及佛教上“法难”的问题。

阶级是按生产资料多少划分的,民族是按地理气候不同形成文化和生活方式差异形态的,宗教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民族和宗教都和生产资料无关,各有独立的基础。

李江琳目前做的事情大概还是历史的介绍,可是仅仅这样恐怕还不够。国内一些学者杨奎松沈志华以前的高华等史料说话,固然有历史学的学理因素,我觉得也有回避政治风险的因素,李江琳这样在外国的研究者没有这种限制,完全可以对当年对藏区行为的理由作理论上的辨析解构,当然这有难度,但是如果不这样,仅仅是历史的堆积,是无法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的。

所以我觉得李江琳的研究社会学意义更大,可是在深度(藏区当年行为的理由作理解上的辨析解构)和广度(与其他学者相关课题、其他地区类似历史现象课程合作成系统)都可以作进一步拓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9 19:58 , Processed in 0.17322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