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地理》也拍美剧了,第一部叫《天才》,基于Walter Isaacson写的爱因斯坦传记,讲述爱因斯坦从小到大的经历。一个多月前,我就在街头广告牌看到电视剧的海报了:
大体思路不错:描绘爱因斯坦普通人的一面,把他的风流史搬上屏幕。老爱的书信和散文精选我翻过一些,在人文领域的见解,我认为也就普通吃瓜群众水平,随便一个相关领域的大学老师可以秒杀老爱。这很正常,智商再高也不可能全能全知。品性方面,我感觉爱因斯坦和大部分普通男人差不了多少,有猥琐也有可爱的一面:有时略虚伪、偶尔稍矫情、一直很多情;他的书信总体透露出率真,没有太多故弄玄虚,对花心之类的缺点,也大方的承认。经历方面,爱因斯坦可能就比一般群众丰富多了,反叛性格加所处动荡年代,让他一生经历坎坷,充满故事。
本来是非常好的题材,但是最后拍成了情节剧(melodrama)。什么是melodrama呢?就是太过戏剧化的片子。Ben Singer总结了情节剧的几个特点,我看《天才》是占全了:
1.煽情(Pathos),尤其是爱因斯坦在苏黎世理工和他第一任妻子交往那段,各种倒叙童年时光,各种音效,强力把 Mileva打造成一个催人泪下的女权主义英雄;
2. 过分渲染气氛(Overwrought emotion),一开场就枪声砰砰砰,生怕观众觉得不够紧张想换台;
3.性格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Moral polarization),老爱物理天才之外也就是个普通人,换句话说,是个优点缺点兼具的正常人,但编剧硬是要把他包装成Sheldon Cooper那样的逗比,似乎天才就一定是超高智商+超低情商的结合体 —— 爱因斯坦确实在晚年书信里阐述过他对一夫一妻制的看法,也非常无耻地偷偷写信给他秘书建议她和自己和妻子三个人一起住,但是编剧硬是要让他把这些想法在和秘书一边做爱一边说。编剧大哥,你当他是脑残吗?
4.强行制造出各种冲突(Sensationalism),人物之间对抗、人物和社会洪流对抗、人物和自己对抗。。实在找不出对抗元素了,就让爱因斯坦过个马路和迎面而来的马车相撞,也能让观众心跳加快几次
5.搬出上帝妙手化冲突(Deus ex machina),剧情如果太过狗血,难收场,这时就强塞个百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让一切圆满化解。比如爱因斯坦第二次考苏黎世理工,文史哲成绩都过关了,但编剧非要在法语考试那边增加点起伏,似乎最后是一个爱才的老师特地放行让他通过的一样,其实人家考了3分(满分6分),达到及格线了,不需要编剧安排的救世主帮忙。
爱同学的传记我很多年前也看过,这次借看美剧,一边回去翻看对照,同时查了一些书信,感觉《天才》在故事大构架上还是比较忠于传记的。但史料无法提供的具体情节细节就充满了编辑的激情想象。把史料搬上屏幕,最表层的叙述执行部分(台词、表演、灯光、音乐等)肯定需要编辑靠想象去完成,但我觉得可以处理的更自然,更含蓄些。爱因斯坦一生就是一部戏剧,不需要添加更戏剧化处理。如同他自己说的:如果每个人都有着和我一样的经历,人世间便不需要小说("Wenn alle Leute so lebten (so wie ich), wahrlich, die Romanschriftstellerei wäre dann niemals auf die Welt gekommen. ")。当诗歌已经充满色彩斑斓的画面,完全可以抛弃诗化语言,用朴实的话说出来("I hate the poetry-voice; the poetry should speak for itself.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