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63|回复: 3

[【文史类】] 读《穿越百年中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8 10: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jmnsx 于 2017-4-19 08:34 编辑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奥斯曼帝国也在静静等待它自身命运的终结。一战前的奥斯曼帝国是个疆域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的疆域曾经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直到前南斯拉夫和希腊,再经过伊斯坦布尔进入亚洲,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中东地区:伊拉克、约旦、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以及一部分沙特阿拉伯,然后继续延伸,从西奈半岛进入埃及,并将北非的利比亚、突尼斯等地收入囊中。事实上这个范围与奥斯曼帝国强盛时期的帝国疆域相比已经萎缩了不少,早在一战之前,沙皇俄国已经蚕食了奥斯曼帝国在黑海周边斯拉夫地域的众多领土,奥匈帝国也不断向南吞食奥斯曼帝国的疆域,英国与法国则直接在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内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可以说一战前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只剩下一个帝国的驱壳,而一战中它选边站队又选择了失败的一方——德奥同盟。
    帝国的命运已经注定,一战还没有结束,协约国已制定了《塞克斯–皮科尔协定》计划如何对它进行瓜分。沙俄希望获得整个博斯普鲁斯海峡区域,控制从黑海到地中海的水道,并占据高加索以南的区域,也就是黑海的东南部。法国要求占据如今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地区,并横扫至伊朗边境的三角地带。作为当时世界霸主的英国侵吞剩下的地区,包括整个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外约旦和伊拉克等属于阿拉伯人的地方。意大利希望获得整个小亚细亚的南部地区,这里是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带,也是奥斯曼人的核心区域之一。而曾经的奥斯曼帝国属地,从帝国分离出来还不算久远的希腊也提出要求,希望得到奥斯曼的爱琴海沿岸地区,以及奥斯曼欧洲部分靠近希腊的领土。   
昔日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在自己还没有完全倒下之前已经被作为一块无主的肥肉摆在了各个强权的盘子里(与中华帝国的情形非常相似,清帝国未被肢解的主要理由是各强权无法达成肢解分配的方案)。1919年一战结束,与制定瓜分方案时唯一不同的是沙皇俄国已经覆灭,新兴的苏维埃政权忙于国内战争,未参与奥斯曼帝国的肢解,但作为胜利方的协约国还是准备将奥斯曼帝国完全吃掉,不留下一点点残渣。奥斯曼帝国倒下了,它的疆域被人为的划分成了诸多碎片,于是中东的乱像也正式拉开序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8 10: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耳其

    土耳其算是奥斯曼帝国在历史上的延续,它主要保留了帝国欧亚大陆桥的部分,事实上列强原本是连这一块也准备完全肢解掉的,关键时刻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土耳其走出了被完全肢解的困境,并带来土耳其走向现代化。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被解散,身在伊斯坦布尔的帝国领导层集体失声,帝国处于停滞状态,奥斯曼皇室完全放弃了领导权(一战后的各国封建皇室基本都是这种状态,德皇及各领地的大公放弃的自己的权利,奥匈帝国的皇室也放弃了权利),与此同时,英、法、意、希等国家却随时准备肢解这个帝国。这时出身于中下层社会、经过一战洗礼的前军官凯末尔,在土耳其东部重镇埃尔祖鲁姆竖起了保卫土耳其的大旗。1920年4月,凯末尔在安纳托利亚的小城安卡拉召开了一次大国民会议(安卡拉从此成为土耳其的政治中心,并成为新土耳其的首都),会议的核心内容是:帝国外围阿拉伯人占领的地区可以实行民族自决,脱离土耳其,但是,土耳其核心地区必须保持完整。这个决议与战胜国的瓜分协议完全相悖,英、法、意、希等国家也不准备放弃瓜分土耳其的权力,他们制定了分割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希腊、意大利更是梦想着占领土耳其的本土,扩大自己的领土面积。
    凯末尔敏锐地观察到,这些战胜国之间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法国得到了由阿拉伯人定居的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区后,又吃进了原计划由沙俄吃掉的库尔德地区。凯末尔率军南下,将法国人赶回了阿拉伯地界,并与法国签订了停战协议,保住库尔德地区(现在的库尔德人又要求独立,成为土耳其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东北方向,凯末尔保留了亚美尼亚接壤的卡斯(Kars)地区,并与红色苏联达成协议,放弃亚美尼亚的土地,换取苏联对现有边界的承认。向西,对面占领了奥斯曼的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与希腊,凯末尔采取了不同态度。对意大利,凯末尔展现出强硬的姿态和军事实力后,授予意大利人一定的经济特权,换取了意大利的体面撤离。希腊对土耳其本土有着强烈的领土扩张要求,在欧洲,几乎并吞了土耳其所有的欧洲领土。此时一系列的变局帮助了凯末尔,先是希腊国王亚历山大被自己的宠物猴咬死,他的父亲复位但不受西方列强支持;其次法国与土耳其达成和解并将大量的军事物资送往土耳其;再次英国重新评价事态,决定放弃支持希腊,采取中立态度;此外,土耳其将石油开采权卖给了美国的公司,以压迫英法尽快和解,战胜国之间维持了再平衡。所有这些变化,使得土耳其面前的敌人只剩下了希腊人,1922年下半年,步步紧逼的土耳其人击败了希腊人,迫使其退出伊兹密尔,但将爱琴海和地中海岸边的岛屿都划归了希腊。此时土耳其被瓜分的危机基本结束。1924年,土耳其与各个强权签订了《洛桑条约》,彻底解除了土耳其被分割的危机。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大国民会议宣布,土耳其的政权组织形式为共和国,并选举穆斯塔法·凯末尔为总统。应该说凯末尔是一个拥有了民主外壳的独裁者,但他坚定的推行了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宪政化,社会的世俗化,使土耳其完全走出了伊斯兰教的宗教阴影。在他执政过程中,西化几乎是唯一的主旋律。凯末尔总结他的改革为六大主义,分别是:共和主义、世俗主义、平民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改良主义。
    共和主义,指保留共和国的架构,按照西方观念重写了刑法、民法和商法,打击最了土耳其的宗教势力,保证了国家不会走向君主制或其他乱七八糟的形式。世俗主义,是在生活方式上对伊斯兰宗教势力进行打击,保证不会让宗教保守主义政权上台。平民主义,就是土耳其的平权运动,在经济上减税,教育上普及义务教育,并改革文字。改良主义,就是不断地改革,利用小步慢跑但是不停歇的方法来化解社会矛盾的积累。民族主义,就是有意识地提高土耳其人乃至所有突厥人的优越感,这也引起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如它为世界突厥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理论支撑,不仅土耳其人,包括中亚的许多国家都自认为是突厥国家,包括中亚的五个“斯坦”,都与之有关(我国的东突问题也与此有关)。国家主义,国家在农业上采取倾斜政策,对农业进行鼓励;在工业上,政府建立国有企业,实现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国家主义政策导致了经济对政府主导投资产生了依赖性,由此也引出大量问题。
    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国会向凯末尔赐予“Atatürk”一姓,在土耳其语“Ata”就是父亲,“Atatürk”(阿塔图尔克)就是“土耳其人之父”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8 10: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jmnsx 于 2017-4-18 10:55 编辑

         阿塔图尔克的继承人是伊诺努。他小心翼翼地地避免了土耳其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保持了土耳其战时的经济繁荣。战后,繁荣成为过去,突然间的生产力过剩、大量涌入的外汇,造成了土耳其的经济危机。而此时土耳其察觉到苏联仍有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企图,权衡后,土耳其加入了北约,并向西方靠拢,作为回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将土耳其纳入其中,大量的美援再次支撑起了土耳其经济。
    伊诺努任内结束了一党专政,1950年,民主党总统拜亚尔上台,曼德列斯成为总理。执政过程中曼德列斯显现出了他的民粹主义倾向,对农村的意识流宗教保守主义的管制开始放松,城市的世俗化与农村的宗教保守主义形成对立,与此同时国家的经济出现了问题,政府巨额投资产生的外债和低效投资产生的资产泡沫使得土耳其经济失控,对外出现了货币大贬值,对内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民主党政府无力解决经济问题,但为包住自己的政治地位,采取了讨好农村宗教保守主义的办法,导致社会进一步的分裂,这时军队参与了进来。
    1960年5月27日上午,土耳其军队突然行动,逮捕了总统拜亚尔、总理曼德列斯、全体阁员及民主党议员,发动了军事政变。土耳其军人认为自己是阿塔图尔克精神的维护者,之所以政变,是防止民主党将土耳其带回到中世纪政治之中,保住阿塔图尔克的改革成果。一年后,由大学教授们制定的新宪法获得了通过。前总理曼德列斯等15人被判处死刑,总统拜亚尔等31人被判无期徒刑。当新宪法通过后,整个国家回到了紧锣密鼓的选举活动之中,老政治家伊诺努再次成为总理,继续执政。军人们的政变给土耳其政坛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最大的问题是:军人在政治上给自己留了后门。
    政局貌似得到了稳定,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新成都的正义发展党的政党吸纳了前民主党在农村的拥护者,与执政的共和人民党相抗衡。随着美苏争霸的进行,土耳其国内的政党也出现了左右的分野。土耳其的政治就在左和右的争执中摇摆,逐渐失控,与此同时,土耳其社会也分裂了,库尔德人开始搞分裂,左派动手搞暗杀,右派搞法西斯,暴力冲突不断,人们产生了绝望感。
    1971年,第二次政变发生。军人威胁政府,要求政府如果做不好就下台。政府经过商议后提请辞职。但政变没有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混乱,于是又在1980年发生了另一次政变。这次军人找来名为祖国党的新政治团体来治理国家,将土耳其带出了泥沼。1997年,军方就曾经又发动了一次后现代政变。当时善于处理经济问题的厄扎尔已经去世了,土耳其再次陷入了慢轨道。几度波折后,土耳其进入了埃尔多安领导的时期。可以将埃尔多安看作一个曼德列斯和厄扎尔的合体。在政治上,他讨好宗教保守势力,经济上他主导了土耳其的黄金十年,经济的增长保证了土耳其社会的稳定,使其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
    总体来看,奥斯曼帝国后的土耳其找到了一条折中的发展道路:既满足了经济发展,又向保守势力做出一定的妥协,维持了稳定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5 05: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都有黑暗的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23:24 , Processed in 0.19621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