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40|回复: 30

[【其它】] 难得看到一篇批判《实践论》的贴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9 20: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bs.gmw.cn/thread-834718-1-1.html

《实践论》的三大错误

发表于 2012-8-2 11:18:43

《实践论》中有一句名言:“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尝梨子”。这句话集中概括了“实践论”的中心意思:“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产生”。然而,毛的这一主张,却存在三大严重错误:

1。人的认识是学习、探索、思考、验证、实行等多个环节共同组成的有机过程。各个环节交替互动,逐步深入,一个都不能缺少。毛的说法,则是把认识的各个环节互相割裂开来,抽出其中的一个环节来,说人的正确认识就是从这个环节来的。这在理论上无疑是很错误的。

2。鄙视甚至否定学习和思考的极端重要性。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学习和思考。动物天天都在“实践”,但是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学习和思考,所以永远都是动物。人则无时无刻不在探索、学习、思考,所以知识和技能可以传承积累,日积月累,历经数百万年成就出人类文明来。

3。认识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有机过程,不可以说哪个更重要,只能说哪个是当前的薄弱环节。薄弱环节是当前的重点和关键,同时薄弱环节又是不断随机变动的。学习是短板时,加强学习;理论是短板时,加强理论;实践是短板时,加强实践。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有害的。

其实,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看,人的认识(无论个人的或者群体的认识),都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其中包含学习、探索、思考、验证、实行等内容,缺一不可。这本是不言自明,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只是被毛的理论搞混乱了。

马列毛强调实行(或称为实践)的重要性,目的是为了让人只管埋头做事,少思考少乱说;就是要思考,也应该是思考怎样做好该你做的事情上;以利其指挥和控制。但是,为了这一功利目的,就把实行(实践)夸大成“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让人鄙视学习和思考,对国家民族的智力和思维能力造成极大伤害,可以说是为一时之便利,而断送了民族之命脉。中国要靠科技创新强国,就必须进一步解放人的思想,突出学习、思考、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纠正《实践论》中包含的错误认识。

下面还有一段回帖:

《实践论》原文是:“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主帖的引文虽不准确,但没有脱离其原意。

在这段话中,毛承认人的知识多数为“间接知识”,但绝口不提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极力去论证“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承认理论的重要意义,但绝口不提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而是极力去论证“实践”的重要性。

通观全篇,毛虽然承认人的认识是一个“过程”,但他主张这只是“实践”的过程,而不是“学习、探索、思考、验证、实行”等的交替互动过程。显然在他的主张中,实践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其它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他不理解,认识各环节的作用,在认识过程中是随机变动的,不可以说哪个最重要,只能说哪个是当前的薄弱环节。

毛拔高实践的重要性,贬抑理论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践论》中还有一定保留。到发表《人的正确思想是出哪里来的》一文时,主张“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就完全毫无保留了。
----------------------------------------------------------------------------------------------------------------------------------
见到针对性批判《实践论》的贴子真是非常少,我只见过另外一处就是王凡西《毛泽东思想论稿》的第七章《理论与实践》,王凡西的分析比较理论化,显得有些枯燥。其中第2条是关键。

王凡西、之前的王明都一针见血地指出《实践论》还有“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之类是一种先行后知的“狭隘的经验主义”思维。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开头就说这句话是核心,就是明摆着混淆感性的味觉和理性的知识的界限,就是这种经验主义的最大暴露,如果不是梨子,是氰化钾呢??要知道吃下去会怎么样也要找点氰化钾亲口吃一吃吗??要知道从高楼跳下去会怎么样,也要推开窗户亲自跳一跳吗??要知道朝心脏捅上一刀会怎么样,也要找把刀子亲自捅一捅吗???

王凡西分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只是历史幼年期开始积累知识时的公式,到了文明史发达了起来,到了成年期,就不是从实践开始,而是从认识开始。高级的公式就应该是相反“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贴中也提到学习思考的重要,有现成的学科知识理论成果,就可以直接学过来,而不必重新重复“实践”从感性认识摸索一遍,说到底,学习思考的过程,就是王凡西说的从认识开始的高级公式。

席泽宗的《科学史十论》里就认为《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一种科学方法,其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是王凡西说的先从认识开始的认识过程。

毛泽东这种“狭隘的经验主义”要求“亲口吃一吃”,不仅像贴中说的拔高实践,而且一定是要自己的实践,别人试出来编成书在学校里讲的都不承认,自然就会成为鄙视学校书本知识这些直接来源于自己“实践”的认识,歧视知识分子和脑子劳动,停办学校、下乡知青这一连串荒谬胡折腾的思维根源。

可是一个人发疯的愚蠢思维,怎么会传染全国呢??这除了满清“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式的从延安整风“统一思想”开始后来登峰造极的“万万岁加句句真理”的政教合一的制度层面的原因以外,肯定还有一些社会心理思潮根源。

这个社会心理思潮的根源是什么呢??见过秦晖和受秦晖观点影响的人认为来自“法家”和沙俄末期的民粹派。秦晖毕竟是在学校公开讲课和公开出版的书中发表观点,有些话不能说得太直来直去,需要用一些这样的指桑骂槐的影射手法。如果真看不穿这些必要的影射手段把这些观点当真,就会出偏差了。

俄国民粹派思想家,也都是一流的大思想家,比如杜勃罗留波夫的“人民性”观点,影响了中国半个多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警察民粹主义”观点,秦晖自己就经常引用,现在有些人鼓吹的“中性政府”就是这种标准的“警察民粹主义”。中国的法家,显不说名声早就已经被搞臭了,不会有那么大社会影响。而且杨兆龙曾从法学角度分析,法家的“法”只是法律的一部分,刑法。儒家的“礼”内容包括包括宪法、行政法和私法的内容。按这种分析,所谓的“阳儒阴法”实际上是宪法、行政法、私法和刑法整个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且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悝、韩非、李斯等都有儒家的师承,也是春秋时重要的思想流派。把歧视知识分子反智倾向套上这么“高大上”的师承渊源也太抬举了。

这种歧视知识分子的反智倾向的社会心理根源我觉得非常简单,就是以前一句俗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只是到毛泽东手里,“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当然就不管男人女人,统统“无才便是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00: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就叫秀才遇着兵,有理也说不清。

用这种脑残的方式来“批判”《实践论》,只能贻笑大方。

我们常看到的一些民科,今天批牛顿,明天批爱因斯坦,都挺振振有词的,其实也就是这种套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06: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注重本质而不是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07: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muntzer于2016-06-20 00:41发表的 :
哈哈,这就叫秀才遇着兵,有理也说不清。

用这种脑残的方式来“批判”《实践论》,只能贻笑大方。

我们常看到的一些民科,今天批牛顿,明天批爱因斯坦,都挺振振有词的,其实也就是这种套路。
拿毛泽东和牛顿、爱因斯坦比,太滑稽了吧??现在还有这么多秉笔太监。

毛泽东要是真有一些民科的水平,就不会有这些滑稽的扯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07: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能给我解释清楚什么是梨子的味道,我的财富全给你,绝不食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oliven于2016-06-20 07:55发表的 :
楼主你能给我解释清楚什么是梨子的味道,我的财富全给你,绝不食言。
梨子本无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09: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oliven于2016-06-20 07:55发表的 :
楼主你能给我解释清楚什么是梨子的味道,我的财富全给你,绝不食言。
酸甜苦辣,形容任何味道的词都有。

只不过感性上视觉、听觉都代替不了味觉。可是理性的知识和感性的味觉是两回事,不是混淆。

贴子里就讲了,把梨子换成氰化钾呢??要知道吃下去会怎么样也要找点氰化钾亲口吃一吃吗??

要知道从高楼跳下去会怎么样,也要推开窗户亲自跳一跳吗??

要知道朝心脏捅上一刀会怎么样,也要找把刀子亲自捅一捅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09: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这篇文章分析的有道理。我们往往就是缺乏思考,过于看重实践了,脑洞大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09: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暴风影音于2016-06-20 09:04发表的 :

酸甜苦辣,形容任何味道的词都有。

酸甜苦辣,形容任何味道的词都有。

只不过感性上视觉、听觉都代替不了味觉。可是理性的知识和感性的味觉是两回事,不是混淆。

贴子里就讲了,把梨子换成氰化钾呢??要知道吃下去会怎么样也要找点氰化钾亲口吃一吃吗??

要知道从高楼跳下去会怎么样,也要推开窗户亲自跳一跳吗??

要知道朝心脏捅上一刀会怎么样,也要找把刀子亲自捅一捅吗???.


《实践论》中不是还有这么一段话吗:

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
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09: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楼主阁下,读过实践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09: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梨的味道这么简单的具体的事情都很难讲明白,象实践、思想、正确……等等这些更抽象而不具体的能说明白更是痴心妄想!――――所以说说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09: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不只是经验,还有纯粹的理论,物理数学逻辑上纯粹理论的东西多了。还有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时间、地点、人名等等。

转这一个贴子是比较通俗,贴子里提到的以前唯一一个分析王凡西的《毛泽东思想论稿》的《理论与实践》一章分析其实更专业,属于李逵打李鬼的。只是他的分析比较偏向理论论,有一些枯燥。

其他这个问题上,最早最有先见之明的是王明,一开始就作出了准确的定性:狭隘的经验主义。

刚刚百度了一下,看到韦大林也有一篇辨析《实践论》的文章,不过几十年秉笔太监思维下来,水平不可能比得上专业级的人物。

复制一几段王凡西的分析吧,能不能看懂就看造化了:

毛泽东从来不公然说理论可以看轻。他主张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实践论》中,也像在别的地方一样,他非常称道了斯大林的那两句话:“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可是这个“二元论”不曾回答了我们的问题,我们所问的是: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了的理论,跟那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到底是何者为先?何者更重要?难分先后,同样重要,是一种回答,不算错。在某种具体的历史情况中,理论重于实践;在另一种不同的具体条件中,实践又会重于理论,这又是一种回答,更加站得住。可是这种回答都难完全免于“二元”之病。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一步实际运动胜过一打纲领”。这句话,一直是种种式式的“实际工作者”或”事务主义者”的护身符。凭此,他们想证明马克思肯定地认为实践高出于并重要于理论。然而这是曲解。列宁曾经很清楚地解释过这句名言的真意。他说:“在这封信里(按:指给威廉·勃拉克的信——王凡西),马克思严厉斥责了人们在说明原则时所抱的折衷态度:如果要联合的话,“马克思当时向党的领袖们写道,——那末为达到运动的实际目的起见,尽可缔结条约,但决不要拿原则来讲交易,决不要作理论上的让步。”原来马克思说的这句名言是一句反话,其真意在要强调理论原则的重要性。所以在《怎么办?》中,紧接着这段解释,列宁便提出了他自己的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便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这句话当然也不是凭空说的,他针对着当时国际社会民主运动的实际情形,即“当醉心于最狭隘实际活动的偏向与机会主义的时髦宣传打成一片的时候”,这种“没有革命理论便没有革命运动”的思想是“必须始终极力坚持的”。就俄国的特殊情况言,理论重要性的必须强调,他又指出了三个原因:1.党在奠定初期,“还远没有同革命思想界中的其它各种会使运动离开正确道路的派别算清账目”;2.为了要善于用批评的态度来看待别国社会主义斗争的经验,独立地检查他们的决议;3.为了俄国社会民主党担负着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党都还没有担负过的民族任务。上引列宁所举的具体条件,对当时俄国说诚然是特殊的条件,可是对以后在东方陆续成立起来的各个共产党或社会党说,却变做共通的条件了。因此,列宁在彼时彼地提出的关于革命理论先于与重于革命运动的断语,对于此时此地的东方各工人党无疑是完全适合的。又因为“其它各种会使运动离开正确道路的派别算清账目”的工作并不限于“奠定党的初期”;历史证明,随着社会主义势力的增加,资本主义危机的加深,世界各国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形形式式的可使与已使革命运动离开正确道路的思想派别不断发生,以致所有真正的革命者必须善于用批评态度来看待它们,检查它们——因此,列宁的那句名言,在今日,其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了。这意思就是说,对于一个现代社会主义的(或称共产主义的)革命党说,以及对于这类政党中的个别党员说,学习与精通马列主义的理论这个要求,应该置于积极行动之先与之上。理论是方向。不先确定方向,越积极的行动也许会在错路上走得越远。

  毛泽东提到了列宁重视理论的名言,但跟着却说:“然而马克思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彷佛列宁会在重视理论的名义下提倡清谈的!接下去他就特别称赞斯大林“说得好”,引述了斯氏的“好话”来对消列宁的“空话”,以四平八稳的因而近乎废话的所谓理论实践并重论,对消了列宁那个似有所偏的,但是切实深刻的理论先于运动说。

  四平八稳的并重说,在哲学上多半是折衷主义的表现,在社会科学中则常常是以轻为重的一种遮眼术。斯大林的半斤八两说其实是他本人惯于行而不长于知的缺点的掩饰,而毛泽东之所以会欣赏这个“二元论”,因为它有两种好处:一方面可以替他摆脱“经验主义者””实行家”这些名字,另方面却给他保持了重实干而轻理论的实质。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正确的唯物论的认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之一。这里,毛泽东是正确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立场的。可是接下来的那句话:“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却属于机械的引伸,而且是错误的引伸了。人类一般的认识的过程,诚如毛泽东所描写,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但这并不是说,每一群特殊的人,甚至于每一个个别的人,在任何时候,也不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按步就班地走上这个过程,并走完这个过程。人类实践和认识的经验长期累积,它们不断地进行着纵的传递与横的交换,因此,今天许多人(个别与群体)的认识不是从自己感性的摸索开始,而是从学习、接受并消化前人和同辈的理性的产物开始的。试问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者,难道一定凭自己经验,先行捣毁机器,试走各种反抗道路,再做形形式式乌托邦社会主义者做过的调查研究,最后才以“自己的道路”走到马列主义吗?当然不,他们可以、而且必须越早越好地,一开始就去接受目前人类已经到达的最高的认识——即马列主义了。因此今天一切社会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的革命实践,应该从认识开始,应该从竭力取得革命理论的已有成就开始,然后才可以事半功倍地进行革命运动。——革命的实践。他们不应该浪费时间精力,先去“感性地”进行革命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在今天的条件下,不先有“理性的”革命理论作指导,鲜有不大败亏输的。

  然则毛泽东为什么要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公式定为革命党人应该遵循的标准呢?原因很简单:这里无意地反映着他自己的认识过程,并有意地为此过程作了辩护。

  其实,“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公式,应该说是属于人类和个人认识的幼年时期。等到人类(包括个别人的生命与一个人群的历史)进入到成年时期,这个实践和认识的往复循环,不应该,也不会再以实践作起点,而以认识作起点了。如果毛泽东所规定的是一般的与低级的认识公式,那末特殊的与高级的公式应该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后一公式并不否定前一公式;后者却是前者的补充与发展。没有后者,前者作为一般的认识公式是可以成立的。但若以之作为特殊的,比如作为革命党人的成长规律,那就十分错误了。这里暗藏着经验主义者与实干家的“哲学基础”,这里否定了“没有革命理论便没有革命运动”的真理。

  可惜的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就其根本思想与主要意图说,恰恰就是这样的哲学基础,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对于理论首要性的否定。
---------------------------------------------------------------------------------------------------------------------
邓小平的思维也没有突破毛的程度,否则他也不必还用毛的思维当拐棍了。

现在先行后知经验主义跌跌撞撞几十年下来,已经开始有一些清醒了,流行起了“顶层设计”这个词,一百年兜了一圈,“问题与主义”又兜回来了。

当年胡适、蓝公武、李大钊争论这个问题的原文网上可以搜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0 09: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来,毛的思维确实与注重“经验事实”的杜威、胡适那一路数有很大相似,根本不考虑“经验事实”完全有可能是偶然的,守株待兔也是来源于经验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1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哲学关键词:语言,逻辑、语词、分析、诠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1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muntzer于2016-06-20 00:41发表的 :
哈哈,这就叫秀才遇着兵,有理也说不清。

用这种脑残的方式来“批判”《实践论》,只能贻笑大方。

我们常看到的一些民科,今天批牛顿,明天批爱因斯坦,都挺振振有词的,其实也就是这种套路。

我非常怀疑你是否读懂了楼主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10: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不懂哲学,但是有些观点个人感觉有点强词夺理了,“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尝梨子”只是一个比方,让人更好地理解,测毒性不能只靠理论,还需要实践,但这个实践不一定是当神农氏,只要找动物测试就行了;不知道跳楼怎么样,你可以看看别的人跳楼是啥结果,残忍一点,扔只宠物也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10: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批判而批判,也就是纯粹的批判,毫无用处,就这一点上,还是毛老人家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12: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10楼oliven于2016-06-20 09:52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19: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暴风影音于2016-06-20 09:04发表的 :

酸甜苦辣,形容任何味道的词都有。

只不过感性上视觉、听觉都代替不了味觉。可是理性的知识和感性的味觉是两回事,不是混淆。

.......
诡辩论是没有前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0 19: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暴风影音于2016-06-20 09:55发表的 :
说起来,毛的思维确实与注重“经验事实”的杜威、胡适那一路数有很大相似,根本不考虑“经验事实”完全有可能是偶然的,守株待兔也是来源于经验事实。
感觉楼主甚至不知道“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这两个词。
楼主,要不你抽空去宁波大学蹭蹭课吧,补一补你那四面漏风的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2 12:27 , Processed in 0.20381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