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82|回复: 4

[【释惑亭】] 杏花与落第者的心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6 15: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唐诗里,多出现杏花意象的描写,这些描写多抒发及第后的喜悦,宴会中的畅快,或者落第后的悲慨,杏花因其开放的时节与科举放榜时间的重合,成为举子们抒发科场心态的媒介,寄托着举子们的功名情结。
  在唐代,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多达数百人,甚至数千人,能够真正鲤鱼跳龙门,进士及第的人不到三十人,等待举子们的不是及第的欣喜,而是落第后的悲伤。
  及第者们在尽情地欣赏代表幸运的满城杏花时,落第者只能自顾自怜地感叹自己命运的凄苦,及第者与落第者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落第的诗人则借杏花来抒发自己的辛酸与惆怅。
  吴融在其诗作《途中见杏花》载:“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唉莺先到,春浅香寒蛛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诗人漂泊在外,偶遇一枝杏花,触动诗人的哀思愁怨,使得诗人浮想联翩。
   在诗人的笔下,杏花在还带有料峭寒意的早春时节独自开放,只有黄莺陪伴着这枝孤独的红杏,此景何其凄凉,不正像诗人自身一样,功业未成,独自飘零,长安城内那些千树万树齐开放的盛景,那些象征科举等第的杏花是不属于自己的。在这里,杏花成了落第者功业未成,漂泊无依的情感载体。
   温庭筠在其诗作《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中载有“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逢。三春月照千山道,十日花开一夜风。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科举放榜后,诗人为友人及第贺喜的同时,看到长安城遍布的杏花却无法真正地开心起来,因为诗人自己落榜了,此时盛开的杏花并不是为诗人而开放的,只能更添愁绪。
   郑谷《同志顾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中载:“凤策联华是国华,春来偶未上仙槎。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吟聒暮莺归庙院,睡消迟日寄僧家。一般情绪应相信,门静莎深树影斜。”顾云落第,诗人在诗中安慰友人,并猜到顾云归家途中见到杏花便会落泪的情景,可见,在落第举子的眼中,杏花只能惹人伤心。
   科举考试年复一年地进行,而落第的举子勤学不辍,他们之中不少人家境贫寒,只能倚靠科举进士来改变自身及家庭的处境,一旦落第后,则会发现多年来自己的辛苦完全归零,光阴逝去,年华老去,一事无成,家境丝毫未曾改变,不免因眼前的杏花发出一番光阴负我的感慨。
   吴融在其《渡淮作》中题有“红杏花时辞汉苑,黄梅雨里上淮船。雨迎花送长如此,辜负东风十四年”,在红杏开放正茂盛的时候,诗人落第回到家乡,此时诗人才惊觉十多年来一心参加科举考试,到头来是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张蠙《下第述怀》中也记有:“十载长安迹未安,杏花还是看人看。名人进事方知险,诗到穷玄更觉难。世薄不惭云路晚,家贫唯怯草堂寒。如何直道为身累,坐月眠霜思枉干。”张蠙家境贫寒,对于他来说,科举是改变贫寒、改变命运的最佳出路,然而造化弄人,他累累落第。再次落第,长安城的杏花让他不禁想起了家庭的贫寒及如今功业不成的挫败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2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小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 19: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价值不在于别人制定的标准,而是为自己而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4 10: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杏花就开在清明节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科学家竺可桢老爷子观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5 18: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 《下第 述怀》诗云:“十载长安迹未安,杏花还是看人看。名 赴长安应举十载,仍然是看人登第赏杏花,方知求名路险,青云难上。此文巧妙引用诸诗,落第者的心绪跃然纸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21:51 , Processed in 0.1003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