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52|回复: 3

[影视媒体♡] 纪录片--大三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5 1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三峡》 第1集 强国之梦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55106615203887

《大三峡》 第2集 西江石壁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55108678555880

《大三峡》 第3集 生命盾牌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55110668552886

《大三峡》 第4集 水电变奏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55114314669882

《大三峡》 第5集 直通巴渝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55116139910882

《大三峡》 第6集 神女无恙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55117868783884

《大三峡》 第7集 百万移民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55087903557882

《大三峡》 第8集 当惊世界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55172489316881



《大三峡》开播


























张海

中国人喜欢用“亘古不变”形容山川河流,1994年,随着一项巨型工程的开工,山川真的变了,改变的不仅仅是山川。

这项巨型工程就是以三峡大坝为主体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2009年,三峡工程主体完工。这项工程的建设历经15个年头,然而它却被被称为百年工程、世纪工程。

航天工程、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是我国新世纪的三大工程,中央电视台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这三大工程留下珍贵的影像。几年前,作为主创导演我参加了航天工程、青藏铁路的文献纪录片的创作,那时我隐约感觉到等三峡工程竣工的时候,我还会参与其中。

2006年底,当我们几位来自社教中心各部门的导演被科技部专题部刘民朝主任和制片人李亚玮召集在一起的时候,我知道此后的3年时间我就和这项工程、和三峡、和长江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我在新疆出生、长大,那是我的故乡,非常巧合的是,在《大三峡》的主创团队了,竟然有一半都曾经出生在新疆,彼此不认识却因为《大三峡》而聚在了一起,也算是有缘吧。

新疆,高远而辽阔。蓝天、白云、雪山、草原、大漠和戈壁,多种民族文化在那里交融,从小在那长大的人,其实对于依水而生的那种文化很陌生。我们常开玩笑说,一群对长江“毫无感情”的人却在做《大三峡》,能行吗?要知道,从长江上游的重庆一直到湖南洞庭湖上千公里的长江流域将是《大三峡》采访和拍摄的地方;我们又聊以自慰,也许感知的距离会让我们的创作更加有趣和具有挑战性。

说起三峡工程,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它是一个政治工程、形象工程、影响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让上百万人移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家园…….总之,带有一种情绪和看法。因为没有认识和感知,我脑子也一片空白,我要自己去思考,去判断,希望能将真实、客观的事实告诉观众。

在2008年6月正式开拍前的一年多时间,我们不断地看和三峡及三峡工程的有关的片子和资料。

同名的《大三峡》这是第三版了,社教中心的魏斌副主任是该片的创作总监。十多年前,1993年他主创了第一版《大三峡》,片中有个细节:为了2000多亩耕地和1500万人口,每年冬春季节,长江中下游荆江两岸的几十万人都要用双手和肩膀运来石土加固荆江大堤,几十万人啊,密密麻麻,肩挑手抬,那个场面悲壮而无奈。一位叫舒连生的老人,从解放前的12岁就开始挑堤,1992年,他60多岁了,还在挑堤,荆江大堤是他们“生命的盾牌,也是肩上的负担”。还有1998年夏季那场令国人记忆犹新的洪灾…….今天,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已让荆江两岸的人们卸下了肩上的负担,1000多万人从此不再忌惮养育他们也带给他们创痛的长江水。

历史的画面震撼着我们,历史不会再重演,时间流转和一项工程的诞生,终结了历史。同一个地方、甚至同一个人,时间的跨度让影像也具有了张力。

在筹备准备阶段,我们认识了一个人和一本书,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卢跃刚,《以人民的名义》是卢跃刚撰写的关于三峡工程及中国政治、社会和治水的关系的报告文学集。长期以来,他关注着三峡工程、关注着三峡,我觉得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三峡工程最客观的一本论著。在三峡工程开始之前,他一个人去三峡采风,他说,“当船进入夔门拉响汽笛,笛声在峡谷中回响的时候,我一下就明白了我想要做什么了”。书中的理性和思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也想建议那些对于三峡工程有点看法的人们看看这本书,也许会多一些深思。

从上个世纪初中国民主主义的先行者孙中山的构想开始到工程竣工,跨过了一个世纪。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的中国,近百年里,围绕着这项工程的上马,多少决策者为它审时度势,多少参与者为它呕心沥血,三峡工程的历史是中国人自近代以来追求强国之梦的一个缩影。                     

三峡,长江最奇峻、壮丽的一段,也是充满险滩、恶水、沉船、死亡、抗争的地方。三峡工程的矗立,一切由险峻雄奇而来的故事都将戛然而止,这项工程对于长江航运的利变和对清洁能源的创造重新勾画了长江流域乃至中国的经济版图。

三峡工程是人类创造文明以来,对自然的一次最大规模的、绝无仅有的改变。这项工程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项工程对于长江三峡生态环境的一些改变,备受世界关注,中国正迅速向工业化迈进,但不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经济增长。
  三峡工程的蓄水,漫过了人们曾经的家园、土地,但漫不过历史的记忆。长江曾有的性情,几千年来人们和长江相伴的朝朝暮暮、生生死死,这一切我们无法忘却和抛弃。三峡工程而起的考古抢救行动,使三峡一些将要淹没的人文景观得以重生。三峡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考古现场,考古学家已经找出三峡人类活动的一个大致轮廓,三峡很可能就是人类诞生、成长、长大的温暖的家,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三峡工程除了工程本身是巨大的,还有另一项“巨大工程”---移民。工程建成后,整个三峡库区将动迁人口突破130多万人。这是世界工程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令人动容和值得尊敬的,是那些平凡而朴实的三峡移民所表现出的坚强,他们抹去离别乡土和亲人的眼泪,走向他乡延续自己新的生活。对于有深深乡土观念的中国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人生的位移,更是一次观念的变化。这是一次为了未来的告别。

以上就是我们经过一年多拍摄、近半年编辑制作呈献给观众的内容。最后我想说,三峡的未来,世人可以推测,也可以预言,但是8集文献纪录片《大三峡》呈现的是时间的重量带给三峡的变迁,这种变迁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2009年,新中国60周年之际,世人会通过我们的镜头,去触摸去感受这项世纪工程的雄姿以及它衍生的故事。

当我抬头仰望三峡大坝,当我航行在长江上,当我行走在峡江两岸,我看到的是一条生生不息的大江和无数努力创造生活的人们。10月1日,作为一个公民,我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盛大的国庆阅兵;10月2日,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大三峡》。

这个十月,我很自豪。祝福祖国和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11: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找个时间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6 21: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7 2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以后的历史会铭记这项伟大的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8:10 , Processed in 0.14671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