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75|回复: 0

[影视媒体♡] 爱因斯坦与时间胶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30 22: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宝贵影像:http://jilu.cntv.cn/shibomingren ... 100409/100545.shtml

    2005年4月19日晚上,一束光电信号从爱因斯坦曾经工作过的美国普林斯顿发出,通过大洋光缆在24小时内周游地球,穿越了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经过全球数十万人的24小时“光接力”,最后返回普林斯顿。所有光电信号经过的城市都会收到一封来自普林斯顿的电子邮件,打开邮件,是爱因斯坦永恒的笑容。
  这一天,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纪念日。人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并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巨人致敬。
  1938年8月的一天,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接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打来的电话,希望他给5000年后的人类写一封信,作为即将在第二年开幕的纽约世博会的礼物。于是,这封写给未来的信,将爱因斯坦与世博会紧密联结在了一起。
  当时的欧洲世界已经是战云密布,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侵占捷克的阴谋也在酝酿之中。刚刚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来的美国民众以为战争还很遥远,但是敏锐的爱因斯坦还是嗅到了战争的火药味。
  1938年8月10日,爱因斯坦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致后人书》,在信中,他回顾了人类取得的重要科学技术成果,他写道:“我们利用电能横渡大洋,使用电能来减轻人类的繁重的体力劳动,我们学会了飞行,利用电波很容易地把消息发到全球各地去。”同时,爱因斯坦也道出了对战争的担忧,他说:“生活在不同国家中的人们每隔一个长短不等的时间就要进行互相杀戮,因此,每一个想到未来的人必然都生活在经常的忧虑中。”
  胡大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爱因斯坦写了这封信,对战争的担忧,是非常明显的。战争也提出这种问题: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应用是为人类造福还是给人类带来灾难?
  爱因斯坦的这封信是用特制的墨水和纸写成,1938年9月23日,它被放入了一个称作“时间胶囊”的特制容器中,与它一起放入这个容器的,还有电动剃须刀、电话等35件日常用品,人造纤维等75种纺织品,以及各种书籍、杂志、图片和缩微胶片。这些凝聚着二十世纪人类智慧的器物,被浪漫而庄严地埋入了纽约弗拉兴草坪下15米深的花岗岩洞内,而这里就将是半年后纽约世博会举办的地方,埋下“时间囊”为1939年的世博会完成了一个精神的奠基。5000年后,即公元6938年,“时间囊”内的物品才能被一一取出。
  肯尼思•杰克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在时间胶囊中包含着一种既悲哀又乐观的东西。悲哀的地方是,当时间胶囊再度开启时,当初将资料放入其中的人恐怕早已不在了。但它同时还包含着某种乐观的东西,因为时间胶囊这个想法说明我们对于自身以及我们取得的成就怀有一种自豪感,说明我们相信一百年或五千年之后人类依然会存在,并且依然希望了解有关我们的事情。
  在时间胶囊被埋入地下半年后,1939年4月30日,纽约世界博览会开幕。爱因斯坦应邀来到会场,并以科学为主题进行演讲,他以严谨的态度对科学本身进行深刻反思。
  爱因斯坦
  如同艺术一样,科学如果想真正、充分地完成它的使命,那么人们对于科学成就,就不应只是肤浅的理解,而必须认识它的深刻内涵。
  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后,埋下“时间胶囊”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创意,从此成为世博会的一个传统。1964年纽约世博会,1970年大阪世博会等相继埋下“时间囊”,在这些“时间囊”,包括了诸如信用卡、避孕药、人造心脏瓣膜、披头士的唱片等。
  当然,今天的人们无法等到几千年后时间胶囊开启的时刻,但是在陈列在匹兹堡博物馆中的复制品中,我们依然可以读到爱因斯坦的这封《致后人书》。埋下“时间胶囊”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创意,多少带着些许人类由于自身文明高度发展而产生的自豪感,然而,当爱因斯坦在“时间胶囊”中放入那封充满忧虑的信件的时候,人类文明也走到了一个需要细细思考的时刻。爱因斯坦的《致后人书》不仅是给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礼物,更是以此作为与未来沟通的工具,给今天的人们以警示和启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4:59 , Processed in 0.1179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