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10|回复: 8

[【吟梅轩】] 诸暨的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0 15: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暨的桥 
  
  
  
  诸暨旧城的不少地名正在消亡,很现成的一个例子就是“浮桥下”。
  浮桥下,所指的并非桥的下面,而是现今电力公司背后及西北侧的一方地面。我家如今住宅的地段就属浮桥下。
  至于浮桥,在老诸暨人嘴里,可以说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当时城里唯一的一座大桥,如今的太平桥。
  什么叫浮桥?顾名思义,浮桥应该是浮在水面上的桥。照词典上的解释,浮桥,指用船或浮箱代替桥墩,浮在水面的桥梁。据说,浮桥的历史记载以中国为最早。
  我们小时候,似乎没有太平桥这样的叫法,要么叫浮桥,要么干脆叫大桥。至于大桥附近,特别是桥墩旁边,统称其为浮桥埠头或大桥埠头。
  曾经有人问过我,为什么以前的人把太平桥称作浮桥呢。为此,我查过一些资料,据说这座诸暨第一桥,原名通远桥,也叫浣江桥,最初建于唐代天宝年间(742年至756年),当时就是一座浮桥,虽然不久就废弃不用了,但这个名字却留存了下来。
  如此说来,浮桥这个名字,少说也存在了有1300多年。
  不过,我在想,之后的千百年间,说不定在这个桥的位置,还曾经出现过几回浮桥,最起码,我就见过。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破旧不堪的诸暨大桥重建,为了方便两岸民众通行,当时就在大桥的北侧江面上搭建过一座浮桥。当时的浮桥,就是以十多条木船链接在一起替代桥墩,上面铺设木板,人走在浮桥上,晃晃悠悠,颤颤巍巍的,有胆子小的,经常会突然发出一声尖叫,而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不但把浮桥当玩具,一天到晚在上面跑上个无数次,而且还时不时地故意站在那里扶着栏杆(年代久远,忘了栏杆是绳索还是铁索)摇动,我当然不会这样做,谁叫我乖呢。不过,一般情况下,小孩子的把戏起不到多少破坏作用,因为那用船只支撑着的浮桥还是比较稳固的。
  等正式的大桥建成后,浮桥也便拆除了。
  有资料记载,1960年2月,太平桥重建,为3孔空腹式(大拱中有小拱)石拱桥,改名为诸暨大桥,至1962年4月建成。全桥长90米,每跨净23.5米,面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5米。
  老实说,我很有些怀疑上述资料的准确性。我说的怀疑,是指建造年份。大桥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真的记不清了,但建成的时间,应该不会记错,那是1960年,这一年的国庆节,曾经在桥头举行过隆重的通车典礼。
  那一天,我没有到典礼现场观看,但我相信当时肯定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因为事后,我曾看到过桥头还留有一些没有被完全清理掉的炮杖末屑。
  这座大桥建成之前,桥还是在原地摆着的,无非,走在上面,用诸暨话说,那叫摇凛凛怕兮兮。这是因为,旧大桥分东西两半,西面一半为石桥,而东侧那一半则用木板搭建,木板毕竟没那么结实,人在桥上行走,尚且提心吊胆,汽车之类,自然断断不可上去——这便是当年诸暨城区有两个汽车站的缘由。
  那时候我才六七岁,寒暑假时,大多在下江东的上袁门里租屋住,因此几乎天天都要从桥上经过。每回过桥,有父母陪着,倒也不会觉得害怕。有一次,还胆大包天地想要看看木板与石桥之间的衔接处是怎么样的一道风景,被爸爸狠狠地骂了一通。
  新的诸暨大桥,曾经也算是诸暨人的一份骄傲。比方我们当时就曾写过一篇关于大桥的作文。
  不过,虽然大桥已经完全是石头建筑,但人们还是执拗地称其为浮桥。
  那个时候,还没有西施浣纱暨阳桥等大桥什么事,茅渚埠桥倒是早就在那个地方存在了。
  不知道茅渚埠桥最早建造在哪个年代,我的印象中,很小很小的时候,或者说,等我可以自己从袁家步行去城里时,它就存在了的。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当时我还没有上学,我跟妈妈一起进城。天气不太好,虽然没有下雨,为防万一,带了一把油纸伞。伞由我拿着。走到茅渚埠桥上,大约是出于好玩,我用手里的伞轻轻地在桥栏上一点一拍的,突然,一不小心,伞在桥栏柱上别了一下,脱开我的掌控直往江里掉落。我惊得哇哇大哭。妈妈见状,连忙抱住我,轻声轻语安慰我,显然是怕我一不小心也像雨伞一样掉下桥去。
  桥上过路的人都靠到桥栏边观看雨伞被空气阻力撑开了之后的缓缓降落。
  就在这时,伏在桥栏边的一位叔叔,上身突然朝前一倾,居然跳向江中。不少人都“啊”的一声喊出声来,包括我和我妈。我很快明白过来,叔叔是去替我捞伞。果然,他很快游到了在江面上漂浮的那把雨伞跟前,仿佛很轻松地就把伞抓到了手上。
  叔叔上岸后,把雨伞交给我时,浑身水淋淋的。妈妈连忙掏出两角钱,那叔叔见状,连连后退,妈妈快步追过去,可哪里赶得上。旁边有一位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笑着喊那叔叔的名字,妈妈知道他们是一起的,索性把钱交给了那个人,并一再要他代为转达谢意。
  住在袁家的时候,我们通常一个月回一趟城里,每次都得在茅渚埠桥上走上一个来回。走近桥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四下看看,希望再见到那位替我捞伞的叔叔。
  除了太平桥与茅渚埠桥,那时的城区范围内,应该还有几座桥,只是它们都不是很大,几乎全是单孔的小石桥。
  当然,也有例外。当年,火神庙湖上就有一座钢架桥。我不知道这桥有没有名,反正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叫过它什么。钢架桥的桥面好像用钢筋混凝板块铺设而成,走在上面,有时候能听到板与板之间的咔咔摩擦声。这座桥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前是否在湖上建过同样的样,不得而知。我很不明白,当时有关方面为什么要造这座根本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桥。桥的西边,也就是火神庙湖西岸,如今的人民中路确实可以算是交通要道,桥对面的胜利路却连一般意义上的热闹都算不上;再说,从湖西沿北边到东岸,步行也不过百来米的路程。
  当然,火神庙湖上的这座钢架桥现在早已不见踪影。
  不见踪影的还有不少,或者说,城里的那些小石桥全部人间蒸发。
  据老辈人讲,旧时暨阳城内还五座著名的古桥,它们分别叫桂花桥、登仕桥、采芹桥、三思桥和蟹眼桥。这五座桥,除了最后两座外,其余三桥我都见过。
  桂花桥在万寿街,原先的万寿街小学边上,它连接在曾经的三官殿前湖与黎家祠前湖(该湖如今已大大瘦身)之间,据说是因为其附近有个桂花坊而有此名。
  登仕桥又名众安桥,据说宋代有个姓陆的人曾在此授官而得名。登仕桥在当时的横街,原先的城关镇卫生院门口西侧。
  在城北小学读书时,中午放学去爸爸单位吃饭,几乎天天从采芹桥上走。采芹桥还有个名字叫下湖桥,它建在火神庙前湖与琵琶湖之间,如今的暨阳街道办事处大门西侧的红旗路上。据说,古代考中秀才后入学宫为生员称“采芹”,这桥就在旧时的学宫旁边,故名。
  前面三座小桥,后来均在旧城改造时被先后拆除。
  据资料记载,蟹眼桥是在1960年被拆除的。后来听说,蟹眼桥在雪耻路(光明路)上,旁边有个四眼井。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蟹眼桥没有任何记忆,然而,四眼井却印象深刻,小时候经常去那边玩,为的就看看那个奇异的井。听说蟹眼桥跨越一道从山上下来的小涧,桥与路面平齐。这座桥得名于苏轼一首题为《试院煎茶》的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三思桥在五座小桥中被拆得最早。所以,大多数诸暨人从来没有见过它,年岁大一些的,大多也只闻其名而已,如今,恐怕连名字都让人慢慢淡忘了。三思桥在现今浣纱中路与红旗路东头交接处的“三叉路口”,这个地方旧时有个从学前湖(1958年填平建成跃进公园,后改称文化公园)通往下水门(旧城三水门之一)的地下水渠,三思桥就建在水渠之上。早年时节,过了这桥就可以进入县衙,之所以取名三思,意谓过桥入衙须三思而后行。不过,我小时候曾自作聪明,以为“三思”是在教导我们读书要养成多思考的良好习惯,因为,那时新华书店就在三思桥边上。
  孩提时代的记忆中还有一座桥,曾经十分地诱惑过我,遗憾的是,可望而不可及。那是一座小石桥,应该也是拱形的,有栏杆。这桥在当时的文化馆里,从大门看进去,正对着的,就是桥身。曾经无数次地想进去,上桥走走,看看桥下的小河流水,那时快很是想不通,文化馆四周根本没有江河可以进出,莫非那桥下根本就是干涸的?
  文化馆那地方以前曾经是孔子庙,也称孔圣殿,参照那张手绘地图,里面还设立过县立第一小学,据一位学长说,它就是我的母校城关镇中心小学的前身,要是我早出生几年,说不定就可以天天上小桥走走看看了。
  其实也怪我胆子太小,大摇大摆地闯了进去,又能怎样,那大门口好像根本就没人管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0 15: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暨木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5: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海市蜃楼于2015-01-30 15:21发表的 :
诸暨木头
是是是
诸暨木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0 2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城,旧城的消失各个地方都有存在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而又棘手的话题

一方面是历史文物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城市规划
虽然在我们老百姓的眼里,两方面应该没有太大的冲突,我们完全希望城市规划可以在原本面貌上面翻新或者重建,这样能够保持曾经大家都熟悉的记忆;
但是在城建局的工程师或者领导眼里,这些好像就是一些阻碍,是一条跨不去的鸿沟;

所以更多的古城都只能留存在一些老照片上,只能从一些文学作品里面或者从老一辈的口中获悉;
即使被保留下来的古镇,也被商业化的太过于厉害,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拿浙江一带比较熟悉的,西塘、乌镇、南浔古镇,现在虽然还在,但是处处是商家叫卖声,已经不再是老底子那种可以静静的躺在躺椅上晒着太阳喝着茶了,被喧嚣充斥,不再那么的恬静

遗憾万分,却又实在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1 04: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到了西安附近唐朝修建的蒲津浮桥,随着岁月流逝,串成桥体的众多小船消失了,只剩下拴铁索用的四尊巨大铁牛,每个重15吨,矗立于山西永济市蒲州城西的黄河东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1 07: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掉伞进去的那条河,现在的水还干净吗?河里还有鱼和蝌蚪吗?有没有变成排污河?伞掉进去捞出来给你,你还敢要吗?当地环保局长敢下河洗澡不?

以前各地县城里的河水是有鱼,有蝌蚪的,在很渴的情况下水是可以用手掬起来喝的,跳下去洗个澡也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全国各地的县城河流,水别说喝就是水可以让人洗澡的的有几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 14: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文啊,标题不抢人目光啊,建议改成西施老家的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0: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老师!
这是我已经整理得差不多的一部书稿中的一则。以后还将把其余篇什发上来。
书名暂定为《西施不曾远去》,内容为自己对诸暨这座号称西施故里的老城的记忆。
文中所写仅仅是记忆而已,作不得史料,而且,记忆也免不了会出错。
在这里,就是想请书园的各位老师多多指点,看有什么错误或不足之处。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 16: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暨,很好的一个地方,在历史上那可是越国的古都呢。在诸暨小桥流水那是给人们最深的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印象越来越模糊不清了,也只能在一些资料里来进行追忆了。谢谢梅芷您能够将其美好的回忆印记在字里行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 22:31 , Processed in 0.11052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