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68|回复: 24

[【时事表】]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顶尖人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7 23: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顶尖人才?
http://news.163.com/14/1218/12/ADOG3N2800014SEH.html
   
  虽然我(原作者)没有接受过教育学相关培训,但是我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过教育经历。我教授过的学校包括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在我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担任院长。在我看来,自己可以说是个依靠直觉的敏锐的观察者,我观察的正是教育所起的作用。
  
  要将中国教育的现状直白地写出来那是做不到的,因为在过去得35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弄清楚,中国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从根本上说无法说明他们有才华。
  
  中国的学校对于大规模教授基本知识和技能非常拿手,从这点看,平均看来中国学生的成绩确实更高。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学生的“均值”更高,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大学阶段,相比同年龄其它国家学生,中国学生的分数都更高。
  
  这是中国教育领域很重要的优势之一,其它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看一看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最近几年上海的学生蝉联榜首。从这份全球评估中,我们看见许多贫穷移民家庭的子女在数学上的分数比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女要高得多。
  
  政府和家长花重金在孩子身上,重视教育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比其它国家的学生更多——这都是中国学生高分背后的原因。中国基础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在中国教师一向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即便在高等教育领域,总体看来中国在教授基础知识和重要的高端学术技能方便也是卓有成效。
  
  这种教育优势对国经济走出低收入发展阶段意义重大,因为这符合中国追赶发达国家的“拿来再改良”路线。
  
  不过,虽然中国学生均值高,方差却较小,用最简单的话说,中国真正杰出的工作者和顶尖的创意人才少之又少。
  
  虽然出现这种人才的几率非常低,不过不同民族的天赋异禀者或多或少几率都是相同的,杰出人才的数量应该与人口成正相关。
  

诺贝尔科学家在哪?
  
  中国有13亿人口,国内实验室却没走出哪怕一个诺奖奖获奖科学家。中国不需要和发达国家比,就和印度比比——两国人口基数相仿,印度的人均收入还不及中国。
  
  印度的平均教育水平不如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印度一流人才的数量比中国多得多。知名世界级商学院现任院长都是印度籍,包括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康奈尔商学院和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微软、百事、德意志银行和万事达等跨国公司的现任CEO也都是印度裔,然而没有一位中国人走到如此高的地位过。
  
  大家都觉得中国人在创意、领导和影响力上要弱一些。已故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对中美两国的导弹和太空项目都有重大贡献,钱老曾经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直觉告诉我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人才是能够“培养”的么?也许不能。与其说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不如说是从沃土中迸发出来的。所以,比起养育人才或者培养人才,不如说通过创造合适的条件培育人才。我之前的两次演讲,分别面对的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和中国的企业家,在演讲中,我强调中国学生缺乏好奇心、缺乏想象力、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至少对一些人来说,一部分好奇和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中国的环境却在腐蚀他们的好奇心,腐蚀他们的想象力。中国的情况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越弱。而且中国学生就不鼓励批判性思维,无怪乎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几个有创造力。
  
  所以,原因不在于中国的学校培养不出顶尖人才,而是中国的教育体系遏制学生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处在低收入阶段的时候,如果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拿来并改良”,那么人才方差较低的影响还不痛不痒,只要均值不要也低就不要紧。不过,一旦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区,创造力就是发展的驱动力量,方差低恰恰影响了创造力,阻碍了创新。
  

价值取向问题
  
  社会经济的基本原理解释了中国过去30年所取得的成绩,也预测了下一个发展阶段中国即将面临的问题。
  
  中国教育的病根在于一方面不去培育顶尖人才,另一方面制造出许多缺乏社会整体感的人才,看看现在公私领域随处可见的腐败就知道了。
  
  中国社会现在存在一种渴望人才的紧迫感,我们要求立竿见影式的成功,结果导致了轻视了培养人的素质,反过来又导致了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依我看,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还不是如何培育人才,而是如何用良好的行为去培养人。只有超越了教育所起到的独有的功利作用,中国才能挣脱限制,走向真正现代化的国家。
  
  (钱颖一是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院长,这篇文章是从他在北京的演讲中摘取,文章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有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16: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真正的对中国教育体系的反思,老师特别注重的是教和授(而不是独立思考),这对培养高分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使得学生在高考中游刃有余(我们注重的是标准答案),高考体制使得这种培养体系越来越失衡(对想象力、兴趣的忽视)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非常稀少,即使是这么庞大的留学队伍在国外顶尖人才却不一定比得上印度更不用说美国了,这也是越来越多有钱人和有远见的人提前将孩子送出国接受教育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20: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对一些人来说,一部分好奇和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中国的环境却在腐蚀他们的好奇心,腐蚀他们的想象力。中国的情况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越弱。而且中国学生就不鼓励批判性思维,无怪乎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几个有创造力。

========================

看乔布斯官方版本传记,乔布斯有个特长就是所谓现实扭曲力场,这是乔布斯后期扭转乾坤的法宝

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据乔布斯传记开头描述,乔布斯的养父是精通机电的工程师兼动手爱好者,每个休息日都带着小乔布斯去二手备件商铺淘宝,带着小乔布斯亲自跟店铺老板讨价还价并且回家后自己和儿子一起动手弄东西

乔布斯学到了两点:

第一从一大堆东西中间迅速找到自己这一次要找的东西
第二装着漫不经心的跟老板就相中的东西进行杀价(让老板以为自己东西没有被看上被迫降价)

我们现实中间城市父母怎么带孩子的,一般都是把孩子丢给保姆或者老人,也很少带着孩子去田野进行这样实践操作了,我们习惯带着孩子从一个学习班过渡到另外一个学习班,孩子的消化能力有限,并且很早就失去了接触自然和交易锻炼的机会

钱学森参加美国团队中间,据传记讲述,专门有一项基本功就是怎么给自己拉赞助要资源的*本质上还是人和人的交易承诺),乔布斯的养父带着小乔布斯淘宝时也是训练找资源和讨价还价的这些基本底子,因为每次东西都不一样,每次小孩子都特别有好奇心和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2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顶尖的技术实施封锁,分享的氛围也没有形成,所以很难像国外那样出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 18: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5 20: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主义大学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看了这个帖子,我知道中国出顶级人才的希望还是渺茫的很。如果大学要统一价值观,我不知道一个缺乏价值观碰撞和争论的地方,如何能产生出新的思想,没有新的思想,只是单一思想,我不知道如何能产生出顶尖人才。撇开这一点不说。就单纯就科学来说吧。如果我们考察科学家成长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更多的是求知的欲望,对权威的质疑,存满好奇心,一个从小培养着缺乏好奇心,缺乏求知欲,只知道追求成绩,只相信书本和老师的标准答案的教育理念,怎么能够培养出顶级人才。两方面综合,我看不出我们还有希望培养什么顶尖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6 11: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谈顶尖人才之前,我们应该先正视我们连钱学森之问的创新人才,如果连创新人才都缺乏,哪有资格谈什么顶尖啊?现在关于创新人才的讨论非常的多,从制度、内容、具体方式都有所挖掘,但总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多地方还是缺乏实施的勇气或条件。虽然我们会归根结底地说是制度的原因,是制度约束了我们创新的可能与空间,是制度让我们如何如何云云。但有没有讨论想过制度之外还有什么?或者我们能够在制度范畴内寻找改变的可能?中国人的性格是否本身就倾向于不做出头鸟,中庸之道的态度是否从生活延伸到其他领域, 包括教育中的内容、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呢?当然缺乏交流与碰撞的氛围,只能造就低层次的技术人才吧,至于创新还是需要慢慢来引进消化再吸收吧。改革的道路还很远,制度也好,观念也罢,总需要点时间与行动去改变,坐而论道的我们,还是洗洗睡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9 19: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顶尖人才的评判标准是诺贝尔奖,那么确实人才匮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2 17: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在于政治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弊端造成的,对比民国时期就知道,那时政局如此动荡、生活如此艰难,但民国却有那么多的大师,就说佛教界吧,真是群星灿烂!现在有几个真正的大师呢?没有真正的“自由”,就不可能有“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7 2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是通过教育制度实现的,教育制度确实会毁掉一大批人,教育方式又是这种教育制度下的选择,所以很多人选择去国外,有能力选择的话,我决的是赞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4 12: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自己成不了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8 20: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得全面来看:选拨考核制度是一方面;教学教育资源来得不均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国家或财政层面在教育方面投入不足;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很少人愿意去做枯燥的创新研究;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不高,对其激励机制也不完善,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0 12: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虽然中国学生均值高,方差却较小,用最简单的话说,中国真正杰出的工作者和顶尖的创意人才少之又少。  
  虽然出现这种人才的几率非常低,不过不同民族的天赋异禀者或多或少几率都是相同的,杰出人才的数量应该与人口成正相关。

这个观点很受启发。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

现在我国的教育整体上来说还是为了生存的教育,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为了高考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到大学之后后劲不足。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老师本身如果缺少创造力,又怎能形成良性循环呢?
要根本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其实都要触及制度设计的问题,而许多禁区是暂时无法突破的。此外,在计划生育使学生变成宝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本身也受到一些限制。中国当然也有优秀人才,从做研究的角度来说,一个中国的研究者如果在大学从事教研,各种制度会让他的研究充满功利色彩,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产生大批量的优秀成果。不排除还是有人会做出精彩的东西,但整体上毕竟是落后了。
讨论这些问题最后都要面临这一问:你这么不满,你怎么办?
我会说,我会在我的领域尽量做到最好,并且为学生保留创造的可能性。我们或许只是文明传播过程中的一环,但没有我们,文明的道路可能更加曲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4 07: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提倡的似乎是一种中庸教育,只要差不多就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4 20: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尖的人才在多数时候需要有能力鉴别客观事实,并且按照客观事实说话,并有公义和宽容的心来对待客观事实;而传统习俗要么习惯于文过饰非,最后失去方向;要么眼睛容不得沙子,睚眦必报,讲不得客观事实;最后导致社会失真,这样也就出不了科学上的顶尖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5 00: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有个重要的原因没有说到:哪个国家的大学是党代表说了算,哪个国家的大学校长搞行政级别,高校就是一个官场,而不是学术和思想至上的圣地,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吧。这种体制就是滋生层出不穷的高校腐败和遏制学术创新的土壤,不根除,中国教育永远没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6 22: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原因,大家看看文字统计:

惨烈的人口悲剧:90后比80后少40%


这个少40%的数据看似惊人,其实早就公开放在网上了。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在政府网站上就有(地址在此),其中把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总数都列了出来。我把这个统计中0-9岁、10-19岁、20-29岁的数量加起来,就是00后、90后和80后的人口总数。这些数字就这么放在网上四五年,所有人都知道人口增长慢了,却极少人注意到两代人之间能有这么吓人的差距。

请坐好不要被吓得摔倒:80后人口总数是1.14亿,90后是0.83亿,00后是0.67亿。准确讲,90后人口总数比80后少37%,00后又比90后少24%(这些数据只算了女性,准确数据详见勘误)。按照这个下降速度,80后退休之时,补充进来的20后劳动力总数很可能不足三分之一。


也有朋友看不出这个数据有多可怕,觉得我杞人忧天总担心未来。大家可以这么想,无论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各种产品的能力,想要总量大,可以靠人数多,也可以靠单个人效率高。问题是靠科技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是需要时间的,到80后这代人退休的时候,只依靠效率提升,后面的年轻人根本补不上这么大的人数缺口。

那么问题来了,生产各种产品的人数骤减,科技进步又填不上这么大的窟窿,80后的退休金该谁来出呢?别以为80后只要自己攒够退休金就万事无忧,针对个体的逻辑没法放大到整个社会上去。那么多80后都等着花钱买产品买服务,没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你手里的钱还能值钱吗?

可更怕的是,这样的麻烦是对整个国家而言的,只要手里准备的退休金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就很难逃脱这样的窘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大家手里都有的房子,按照新生代人口比例这么衰减一下去,以房养老的念头恐怕很难实现。除了北上广等少数几个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人口流入的特大城市,你在家乡的房子几十年后还能租的出去吗?尤其是对于双独夫妻又只生了一个的家庭来说,想想最小的孩子未来需要承担多少长辈的养老。当整个社会大面积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人都不够用了,留下的房子又能换回多少养老金呢?

继续换个思路,以房养老靠不住,多生几个养儿防老怎么样?很不巧,中产阶级的最佳选择恰恰不是多生几个孩子,而是继续只生一个,然后为他提供最多的教育资源,能够成为中产阶级中的金领。想想看,在养育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假如你给予孩子的教育资源和精力不够多,能成才当然是皆大欢喜,可一旦成为收入中等的小白领,他们那代人负担更重的税收之后说不定还需要长辈补贴呢。那时以你的积蓄,够贴给几个孩子的家庭?没办法,脆弱的中产阶级最不自由,你脚上有鞋子,很多小概率的事情赌不起更输不起。

很抱歉无法提供明确的建议,毕竟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只知道这样惨烈的人口变化会对所有人的退休金产生巨大影响。只希望各位80后能够牢记这个恐怖的数字,90后这代人比你们足足少了37%。而且过几年咱们还可以继续吓唬90后,00后这代人比你们足足少了四分之一。RAmen。

http://www.opsteel.cn/news/2015- ... 50080A7EC96EB9.html

换句话来说,中国学生和青年的数量是大幅下降的,这样带来的社会需求也是逐步萎靡的,所谓顶尖人才需要一定的基数来保障的,美国是利用政策吸引全球人口来保障,中国这些年则是纯粹人才出口大国了,所以中国教育已经扎实面临缩减规模裁员的现实需要了,这样环境下面教师的主动性是要大大折扣的,学生们则是有条件的早就海外求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6 23: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发展整合太慢和生存压力过大也不能忽视,好多同学都不愿意读博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5 23: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体制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6 13: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與應試制度有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21:49 , Processed in 0.1820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