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79|回复: 7

[【辩证轩】] 有感于教育部对高校教师师德的“红七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3 17: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部10月9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具有警示意义的师德禁止行为“红七条”。其具体内容是: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上述的这些内容现在不允许,过去又何尝允许过?这些基本操守是无形的上岗证,如果做不到此,根本就没有资格站在讲台前,甚至没有资格走进校园里。把本应该做到的,必须要做到的,拿出来单独强调,写进“红七条”里,真让人感到无奈。
   名利思想重,育人思想薄一直是高校教师师德的突出问题。社会各种思潮通过各种信息媒体向学校奔涌而来。如果教师不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大学生们可能就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而这传道的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都成了问题,对大学生的引导就成了空话了。很多研究生都称其导师为老板,虽然无关紧要,但也能反映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和真正的学术关系不大。
   近十年来,大学扩招一直被人诟病,很多素质不高的学生都被分流到大学。其实,随着大学学生的扩招 ,大学教师队伍也出现了扩招。不少大学教师,其学术上基本没什么建树,师德上更是流于一般人,这样的人怎么能担负起教育的大任。
   很多年前,大师就说过,大学不是建筑之大,而是精神之大。但是,这种大学精神,现在还有多少留存着?
   现在言必称禁止,禁止,本来是好事,但是如果只有禁止的条令,而规范化程度不高,过于理想化、建设力度不大等短板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3 21: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聊聊另外一个案例来说明:

某五百强企业,前几年在中国区开疆扩土时候,对员工没有太多要求,就是保证完成任务就行,比如自己开车跑单子里程按照每公里多少报销,并且你要是觉得工作方便,开车时候完全可以使用其他交通工具比如飞机,出租车。同时配套的工程师也是可以这样办(自己开车带维修备件去现场,因为有的区域不通飞机,铁路,长途车次数时间也不一定配套)。

但是后来业绩趋缓了饱和了,公司这边就弄了新加坡的高管过来,上来就整饬员工纪律,比如按时报道,缩减费用,自己开车不行,坐飞机不行,只能乘坐高铁和长途大巴,出租车报销有上限,执行不到一年,就赶走了整个中国区最少一半的老员工,原先招聘最少都是硕士要有行业经验的,现在改成招收对口行业大专,取消原先奖励方案,原来整顿纪律就是为了缩减费用和淘汰高费用的老员工,现在换上的就是低成本的刚毕业的新鲜血液了(这个新员工的底薪水平只有家庭是本地户口的有自己住房的大专生才能承受,或者住群租屋不超过三位数房租的也能承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4 10: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七条,不过是将原来的基本规则作了明文规定,实际上如何去做到这红七条,是不是你说禁止,就能禁止,当然不行,自然规律表明,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而且还不能是同一利益体,否则再多禁令也枉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4 12: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代好像比较简单的道德层面的问题都被法律化了。是不是说明我们的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真的滑坡了。而法律问题又是传说中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层面,但实际上有第一个而不一定能有后三个,除非真的社会影响力极大,才会真的动用如此的规制。
归根结底,这红七条就是师德的一些方面而已,看来广提倡和引导是不能够解决问题,要标本兼治,可能还需要慢慢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5 18: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yaoyumeidyx于2014-10-14 10:11发表的 :
红七条,不过是将原来的基本规则作了明文规定,实际上如何去做到这红七条,是不是你说禁止,就能禁止,当然不行,自然规律表明,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而且还不能是同一利益体,否则再多禁令也枉然。

高校现在到处安装摄像头的动力不足,所以监管最多就是靠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录音笔之类器材,就建立监控体系来说根本不具备物质设备条件。
学生这边现在也是很有头脑了,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跟传统已经大不同:
最近听一个流行节目制作人的访谈,他就是仿照日本流行节目的思路,开一辆豪车在美女出现比较多的地方,包括高校周边测试搭讪成功率(全国选择了一线城市,国外选择了韩国美国),据节目制作人自己说现在很多女生都已经把搭车当成一个习惯了,车辆一停在路边,就有女生主动上车求结识求发展进一步联系,制作人说其中很多女生一听说话语气词汇都是经常搭车老手了,她们觉得没有啥问题,双方都是各取所需了。当制作人说明这是做一个节目测试后,很多女生直接飚脏话甩车门。

还有就是监管有什么好处,如果是为了高校员工裁员,估计这么监控有点理由有点利益驱动因素,如果真的为了学校建设,还要管理部门出这种规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6 16: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henry2000888于2014-10-15 18:15发表的 :


高校现在到处安装摄像头的动力不足,所以监管最多就是靠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录音笔之类器材,就建立监控体系来说根本不具备物质设备条件。
学生这边现在也是很有头脑了,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跟传统已经大不同:
最近听一个流行节目制作人的访谈,他就是仿照日本流行节目的思路,开一辆豪车在美女出现比较多的地方,包括高校周边测试搭讪成功率(全国选择了一线城市,国外选择了韩国美国),据节目制作人自己说现在很多女生都已经把搭车当成一个习惯了,车辆一停在路边,就有女生主动上车求结识求发展进一步联系,制作人说其中很多女生一听说话语气词汇都是经常搭车老手了,她们觉得没有啥问题,双方都是各取所需了。当制作人说明这是做一个节目测试后,很多女生直接飚脏话甩车门。
.......

再补充一点,这个节目制作人说了他们设置这个游戏节目的流程,就是开车到预计地点,等女士上车,交谈后亮明身份和节目制作的要求,如果女士女生不愿意上节目或者不愿意播出视频音频调查的就尊重对方意见删除相关资料,同时在韩国汉城和美国也做类似的调查。
制作人的感想就是:

中国这边跟国际学习速度超快,特别是女孩现在多了一个彼此交流的内容,就是识别名车,
部分女孩也是抱着多结识一些有用的关系的想法攀高枝,社会价值观多元无可厚非

高校这边如果总是抱着单方面禁止的愿望封堵,倒不如真的给学生们更多正常结识沟通有用社会关系的管道,让学生们从课堂教师的小圈子中间脱离出来,如果结合专业或者职业做一些预备的培训或者实习更好(前提还是家长和学生都能同意的情况下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6 17: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ccplq于2014-10-14 12:12发表的 :
这时代好像比较简单的道德层面的问题都被法律化了。是不是说明我们的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真的滑坡了。而法律问题又是传说中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个层面,但实际上有第一个而不一定能有后三个,除非真的社会影响力极大,才会真的动用如此的规制。
归根结底,这红七条就是师德的一些方面而已,看来广提倡和引导是不能够解决问题,要标本兼治,可能还需要慢慢调整。

学生教师之所以有这种灰色地带或者模糊的情况,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办事流程不透明,利益博弈对学生来说不利,并且教师的课堂外的一些东西没有制衡因素,所以光规定这些外表面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

不妨就做一个教师学生调查,学生觉得不清晰不公开透明的地方尽量做公示,还有就是学校学生组织也积极协调,尽量保障学生教师接触交涉有助于学生的权益和教师的权益,比如学生组织的代理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7 11: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多,做的少,无异于一纸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7:38 , Processed in 0.15025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