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23|回复: 0

[【余香阁】] 关于钱梦龙“导读法”的实践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4 18: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法”是钱梦龙老师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重视训练,教会学生自学,不仅继承传统,也体现了许多新理念,与新课标的时代背景相契合。“导读法”有其规律性和合理性,也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但是在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流程”的操作也必然受到新的规范和要求。
  1、基础:语言训练
  首先,语言训练不同于机械操练。“导读法”的训练过程,不是死板的字词句操练,也不是习题战术、题海大战,而是师生互动的合作过程。其次,语言训练的必要性:语言训练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师生之间对话的有效途径。再次,“初读感知”是基本的语言训练。阅读流程中“初读感知”就是从语言品味的角度,进行的整体领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语言训练这个基础。最后,语言训练必须规范、高效。
  由此可见,在强调整体感悟和培养人文素养的背景下,语言训练不仅需要,而且必要。
  2、方向:价值引导
  无论是对文本的解读、阐释,还是对作品的接受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阅读的自由度给教学实践带来障碍。在越来越强调人文性,加强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今天,“导读法”的操作应该把握好一个方向,在规范性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规范的标准是前提。在阅读流程中,“深思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自由度大。中学语文课上的阅读,不仅是学生阐释文本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深思质疑”阶段,教会学生怎样正确地与文本对话,明确思考的规范性是教师的任务。二是价值的引导是方向。阅读流程中的“定向问答”、“深思质疑”也要注意把握方向。近年来,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多元化、个性化解读文本。
  但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教学有预设,它与单纯的文本阐释不同,在阅读流程的操作中要注意价值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目标:发展能力
  找到文本解读的限制和解读自由度之间的契合点,恰恰是阅读教学最能显示其魅力之处。因为阅读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导读法”以教会学生自学为立足点,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操作阅读流程中,必然把发展能力作为目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阅读流程的“五步”是导读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不当会产生弊端,“辨体析题”的形式单一,“定向问答”有局限于知识传授的弱点,“深思质疑”如果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不甚明显。用语文“导读法”进行教学是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一条转化途径,;实施“导读法”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反馈。发挥反馈的强化作用要求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如何用适当的办法对学生的自读成绩作出评价也是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4、优化:教无定法
  “导读法”发展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是钱梦龙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有其规律性和合理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时代的变迁,“导读法”的合理理念也应该被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教学有法”,要掌握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教无定法”,要总结经验,合理选择。语文教师应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悉心实践,养成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风格。
  “导读法”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兼顾教学过程的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革新了传统的教学观,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层面,学生为主体——“善学” 、教师为主导——“善导”、训练为主线——“善练”三者结合,对教学实践有导向作用。“三主”理念是语文导读法的指导思想,在操作层面上得到落实和保证才更能体现其价值。阅读流程的操作需要理论的完善,更需要教学实践的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07:52 , Processed in 0.1621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