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19|回复: 5

[【他山石】] 对高效课堂的三个追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7 09: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问一:语文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堂语文课上下来,就这堂课是否是高效课,或者说某个教学环节是否高效,往往有很多争议。为什么?原因很复杂,可以说是一果多因,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的评价标准不同。
  有老师认为实在的教学内容重要,但也有老师认为快乐的学习方式重要;有老师认为要充分的预设,但也有老师认为要注重生成;有老师认为要一课一得,但也有老师认为应一课多得;有老师认为要紧扣文本,但也有老师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有老师认为,语文高效课堂应该脚踏实地,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考出高分数,但也有老师认为应该仰望星空,着眼学生未来的高素质等等。当然,也有老师会把这些若干标准叠加起来。
  胡适先生说,历史像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笔者看来,语文课好像也是如此。于是当我们上语文课时总感觉很痛苦,但痛苦也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在争议中得以更深入地审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改造自己的课堂,提升自己的课堂。因此,笔者认为在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道路上,即便举步维艰,我们仍要维艰举步。
  追问二:语文高效课堂师生角色应该怎样定位?
  当今有一种教学理念呼唤师生平等,笔者认为这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平等应主要是师生人格上的一种平等,教师不应自我膨胀高高在上。但在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素养方面,我们是否应该有那么一点自信——大多数学生暂时无法与学科教师相比拟。笔者想,我们如果没有这种自信,那么还能不能算一个称职的学科教师?
  因此,在师生角色的定位上,我们是否更应该认同这样的观点——“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新课程提倡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观点,这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执行的方式却走向了一个误区。语文课堂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个学生说的是对的,那个学生讲的也有道理,最后是语文老师变得没道理,没主张。笔者想说的是,面对文本的多种解读,面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我们语文教师在经过自己的阅读研究与反复思考之后,是否应该大胆呈现自己鲜明的主张,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引?
  追问三: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果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那我们在问题的设置上是否可以坚持以教师课前预设为主,学生课堂生成为辅的方式来进行。
  笔者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来自教师的充分预设而不是课堂的临时生成。可能有老师会提出反对观点,认为以前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就是预设太多,才导致语文课堂成为一直被人诟病的灌输式课堂,课堂没有生机,教出来的学生也没有创造力。
  诚然,语文课堂的问题应该从学生中来,但这不代表语文课堂中的问题都要从课堂中学生的现场提问中来。语文老师是否可以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对学生问题的充分收集然后形成自己的预设。
  在笔者看来,即便是高效的课堂生成,说到底还是课前的充分预设。有些看似巧妙得隐藏地天衣无缝的课堂生成,实际上是教师课前的充分预设,是教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预估并形成了有效的解决办法。没有预设的生成,课堂就没有了救命的稻草——“教学机智”,但如果一堂课预设的生成太多,那么这样的课堂不是充满教学机智的课堂而只能算作处理教学事故的课堂。
  以上三个追问,其中第二、第三两个追问,笔者尽管没有下显性结论,但个人倾向已在其中。然而第一个追问,即语文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不但没有结论,好像连倾向也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7 09: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李炳亭的那个高效课堂,就不用追问了,那个东西基本就是搞笑用的,还被煞有介事地包装,忽悠很多地方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7 11: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富有表演欲的人设计的课堂可能极尽华丽,充斥噱头,但是大潮退去,我们就会知道谁在裸泳。
真的高效可能表面看来平淡无奇,但是仔细品味,才会发觉,看似拙朴的提问都是新思维的滥觞,举重若轻的点拨会让顽石成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7 11: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fenglong88于2014-07-27 09:47发表的 :
如果是李炳亭的那个高效课堂,就不用追问了,那个东西基本就是搞笑用的,还被煞有介事地包装,忽悠很多地方的人。
李炳亭的高效课堂就是一场大忽悠,完全是借教改之名,敛取钱财的“传销”演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7 14: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这种以欺骗的手段求生存、以不合教育教学理论的方式戕害学生、以虚假宣传敛财为目的的种种行为。

如果认识不到这种建立在“欺骗、戕害、虚假”之上的“生存”的危害性,那么这种不择手段求生存的方式将贻害无穷。

但令人遗憾的好是李大忽悠根本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只要摇身一遍即可以另一种身份继续的“生活”。

而很多地区依然把那些本应扔进垃圾桶的东西,当做先进经验来引进。唉。但愿人这些人早日走出雾里看花的泥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 19: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太多的表演成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4:29 , Processed in 0.19471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