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03|回复: 0

[【杂文】] 何以笙箫默当时———观看《大明王朝1566》的一点小想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6 10: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年过去之后再回过头来把《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这部46集的鸿篇
巨制的电视剧看完,依旧唏嘘不已,但是相比两年前,却也对整个电视剧有了一
点新的看法。就专业的历史学的角度来说,这部戏在很多地方有着脱离史实的问
题,但是如果尽是罗列史实那就是纪录片了,免不了枯燥无味这便失了电视剧应
该有的吸引力。而奇思妙想的构筑剧情,在大体的历史环境的符合之下,作出合
乎逻辑的艺术改造,这样的剧本无疑是成功的。

  看电影的时间已是不短,看过的电影却也不少。在我看来,对于一部电视电
影来说其成功无非是三要素:剧情,技术,演员。好的编剧,好的演员再配上能
整合协调并指挥着一切的哪个叫“好导演”的家伙。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在电影在
电视剧中整个故事要像我们表达出的是什么,没有画外音的电影就像没有中心思
想的作文,是永远得不到高分的。同时这种电影电视的价值追求也如同作文的主
题一样,不一定要一字一句的写清楚,讲明白。但是能让我们透过文章牢牢抓住。
最高境界也莫过于宋代画院御前考试的题目:深山藏古寺。虽全图没有画到一个
古寺的影子,却巧妙的通过小和尚打水来让人遐想连篇。“情到痛时已无伤”讲
的也是这个道理。而现在网络电视上所充斥着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大片”“好剧”
无疑都只是短视主义下追求利益的快餐作品。当时看起来,无非也就是看个新鲜,
然一部好的电影电视剧就如同有年份的酒,埋的越深埋的越久,味道也就越加醇
厚。所以一部电影,隔许多年来看依旧很有感动,那便是好作品。

  在价值追求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一部电影的精雕细琢就在于其他的东西,
例如剧本的故事情节的构筑和台词的细细推敲。在于道具的合服事宜,在于演员
的功底,再高难度一点就是特技的水平了。如果单纯的只看特技,只看道具,只
看演员,只看台词。那便是本末倒置,南辕北辙。好的演员无一不是经历过种种
磨练,无疑都是在岁月中积累。初出茅庐插科打诨这种现象如加以追捧无疑对电
影来说是个灾难。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票房毒药”存在了。人,关键是认
清自己,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首先说《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的剧情,整个剧情确实构筑的极其巧妙。
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整个故事虽说是讲1566年的一些事,但是实际上的
跨度远非这么点年份。但从编剧的安排来看,这种年代感的介入是及其恰当和适
合的。一切的一切源于宫廷的奢费,从而导致在严氏一党的运作下的国库空虚,
而裕王府徐阶,高拱,张居正与严嵩一党,司礼监在朝局的斗争直接影响到浙江
这个是非之地“改稻为桑”这一政策的推行。从而推出了胡宗宪,赵贞吉,谭伦
以及最下层的海瑞,王用汲。几十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在编剧安排的这个大幕下各
司其职,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明朝官场大剧。

  再说道具,且不论那些雷剧的各种无脑设置。就不说那些大秦军队的黑体字
军旗了,也不说拿着汉剑的六国军队了,更不是为了宣扬女主人公善于创造就把
白瓷的历史活生生推迟700 余年。也不说无论哪个朝代每个皇帝都一身亮瞎狗眼
的“明黄龙袍”,还有那些随剧可见的特异功能啊,电线杆啊,空调啊。这些与
其说是导演不小心,其实根本就是对创造的敷衍了事。从《大明王朝1566》诸多
的道具来看剧组还是很是用心的,各色官府,各种装饰,还有场景的布控,尤其
是嘉靖这个难伺候的主的各种辅助道具,确实是花了大心思的。

  最后说演员,如果单独列出演员的名录,除了陈宝国其他诸人绝非大红大紫
的当红明星,但是无论是陈宝国饰演的嘉靖老爷子,还是黄志忠饰演的海瑞,当
然还有倪大宏饰演的严嵩,徐光明饰演的吕方,徐成峰饰演的冯保,张志坚饰演
的严世藩,郭广平饰演的隆庆,闫妮饰演的李王妃,肖竹饰演徐阶,刘毓滨饰演
的高拱,郭东文饰演的张居,正王庆祥饰演的胡宗宪,陈之辉饰演的戚继光,郑
玉饰演的王用汲,徐敏饰演的赵贞吉。无一不是功力深厚的好演员。或许看完电
视剧之后你也叫不出主演的名字,但是就这部戏而言,他们确实做到了淋漓尽致。
一想起这部戏,一看到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些人。这就是
成功。而这种走情节的朝局斗争的戏目,对于演员的演技的考研确实比较大。通
观全剧没有任何感觉到演技不自然的情况,这也是该剧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编外的话上面算是影评的话下面就算是一些胡诌的话。

  整个嘉靖朝古语说开国之君不如守成之君难。大明朝的国运一直就是跌宕起
伏,开国太祖成祖打了大半辈子的仗终于攒下来广大的国土和殷实的家底,但命
运又是波诡云谲的,英宗的家教老师王振带着他到北边走了一圈,结果一丢就丢
掉了大明朝几百年的威名,要不是出了个千古名臣于谦,大明朝估计当时就走到
头了。英宗北狩归来虽然冤杀于谦,但还算是会当家的君王,而到成化一朝妖魔
鬼怪胡闹之后孝宗皇帝上来拼命干了几年,大明朝才算是中兴了。可惜好人不长
命,大明朝最能玩的祖宗上台了,玩到命丢了之后,他堂弟朱厚熜从安陆被调配
到北京当皇帝,这就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在位45年,历经了多少的权臣,从开
始的杨廷和,再到张璁,再到夏言,接着是严嵩和徐阶。也正是在这40几年大明
朝正如西下的落日慢慢走向衰落。从而在这种大环境下,朝局的争斗越发激烈和
变幻莫测。而正是在此时权谋之术不断上演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绝伦的鬼谷捭阖之
术。

  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叫朱厚熜。从小就聪慧过人,十五岁便继承堂兄朱厚照的
皇位,从湖北进驻北京成为大明朝的主人。嘉靖帝是个特立独行的人,能辨是非,
通晓御人之术。对权力的把握很强,对群臣的掌控也很强。事务天机无一不晓但
是却也放纵私欲置朝局于不顾。从一开始的与杨廷和的大礼仪之争到最后的罢斥
严嵩,都能说明嘉靖皇帝并非原本意义上的昏君,他只是一个称职的君主却不是
一个称职的皇帝。正如他戏中所说的“云在青天水在瓶”御人之道在于无偏,事
物总是相对的,既有忠臣直臣就必有奸臣佞臣。嘉靖帝无非就在用奸臣制忠臣,
用直臣制佞臣。外表或是不管世事,然而在暗处对整个大明朝的状况了如指掌。
用严嵩是因为严嵩能迎合他的私欲,用清流是因为这些人能注重国事。对有心眼
的人使心眼,对愚笨敦厚之人则能交心,这估计是对戏中嘉靖帝的最直观的看法
了。从小就从激烈的朝局争斗中走过来的嘉靖帝却是很恋旧的,对严嵩的所作所
为并非不知道,只是不舍得,所以对严嵩能致仕对严世藩则可杀可剐。陈宝国在
这部戏中饰演的入木三分。总的来说,嘉靖帝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却不是一个极
其聪明的皇帝。

  严嵩,严世藩严嵩无非是在明史上出了大名的人。如果单纯说严嵩专权所以
遗臭万年却是经不起推敲的。大明一代权臣无数,专权的也绝非严嵩一人,不说
其他,万历的首席活太师张居正难道专权不比严嵩厉害?再说严嵩贪污,其实大
明朝首辅中又有几人是干净的,杨廷和,张居正不也收黑钱么?再说抑直,死在
严嵩手里的确实不少,杨继盛,沈炼,但是杨廷和也打压过王阳明,张居正不也
贬斥多少清流。说严嵩罪大恶极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误国”拿钱不干事,
拿钱干坏事。官场贪墨横行,官吏上侵国帑下掠民财。外不能止战事,内不能安
民心,逢迎上意终究不能逃过天理循环。正如海瑞说的:我不审你,皇上不审你,
天也不能容你。天理魂环,报应不爽,这世界上民心就是最公正的法官。所以最
终这位首辅变成一个乞丐饿死在其生养之地。再看戏中,先抛开其他,倪大宏饰
演的严嵩都80多了,一个头发苍白的老爷爷,看着就让人尊敬吧然后戏中刻画的
严嵩却是一个知人善任,不断来给儿子干的蠢事擦屁股的可怜的老爷子。这显然
是对严嵩的“洗白”但是却也把某些东西转移到了他儿子严世藩身上去了。严嵩
为何20年不倒,根究还是戏中的一句台词:皇上要用我们的人去攒钱,用我们的
人去打仗,用我们的人去对付不听话的人。严党的发展壮大都只是嘉靖帝对自己
私欲的放纵的结果。而严嵩则恰好是抓住嘉靖帝软肋的人。再说严世藩,严世藩
长得肥头大耳而且还瞎了一只眼睛但是为人狡猾机灵,通晓时务,熟悉国典而且
还颇会揣摩别人的心意。在戏中却只突出了严世藩的浮躁,自私,好强,霸道。
一直惹是生非却越描越黑,不能有识人之才,没事还老是吃胡宗宪的醋,如此性
子在剧中活这么久倒是一个奇迹了。

  徐阶,高拱,张居正徐高张在剧中代表的是一股反严的势力“清流”。戏中
他们是朝局的未来,是大明的忠臣,确实也是,但是戏中三人同台相亲相爱却也
与史实相去甚远,更别说三个人一起齐心协力的对付严嵩,拯救天下苍生和江山
社稷了。徐阶的成功宝典是“隐忍”作为心学的传人,做事从不拘泥于方法,而
是结果,正如胡宗宪说的,论语平时用来看看修身治学还可以,用来办事就大错
特错了。徐阶从理想主义者到现实主义者经历的第一次蜕变是拜张璁所赐,因为
正言被贬官,这个代价确实比较大,但从此以后徐阶也明白了一个做事最重要的
东西,那就是“曲达”所以他可以把孙女嫁给严世藩做妾,他可以在内阁装作什
么事都不管,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在酝酿一个合适的机会,一击必杀。最终他做到
了,严嵩说徐阶是难得的老实人能熬到他倒台。却不知徐阶为了给他挖墓穴废了
多少工夫。高拱同志作为一个称职的家教老师完完全全的取得了裕王的信任和拥
护。高拱此人,不贪财,不好色,办事能力强,就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恋权。他
与徐阶没有本质上冲突,只是恰巧他喜欢首辅这个位子,又恰巧徐阶正坐着。高
拱从当裕王讲师开始就与世无争,韬光养晦,严党和徐阶都给他面子。他就像是
渭水边上钓鱼的姜太公,只等着嘉靖老爷子归天。所以上台之后也显示了他非凡
的办事能力,国家诸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转变,甚至还把海瑞当枪使阴了一把徐
阶。可惜,在他身后还有着一个更加杰出的人才——张居正。在用阴谋赶走高拱
后,张居正终于登上了明朝权利的最高峰。张居正也绝非清正廉洁之人,那些把
他拍的只差仰望星空的电视剧还是提早罢了。儒家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修学识,正心诚意修己身。做事知行合
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三个人都是宰辅之
才,也却是治世之能臣。若心光明,亦复何求?

  胡宗宪戏中的胡宗宪与其说是历史上的胡宗宪还不如说是导演编剧心中的好
官的楷模。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像戏中胡宗宪这种正心于人,实心用事的
官估计历史上找不出几个,历史上的胡宗宪何许人就不深究了,仅从剧中看,胡
宗宪出身严嵩门下,但是却是个奇特的人,从不贪污腐败,敬重天地君亲师,胡
宗宪都做到了。胡宗宪有着看事物非凡透彻的政治眼光。遇事能思量周全,而在
浙江官场多年却能严守自己的底线从不贪污。真算是全人也。改稻为桑这一国策
按理来说确实是该利国利民的,但是,在当时情况下的急于求成不考虑以后影响
之下这就是一步死棋。只单纯的考虑到丝比稻贵,却没有做好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与保障措施。所造成的必然会引起反对,政策的制定本不该如此草率。俗话说一
步错步步错,从制定便是错误的政策等到实行便更加是错上加错了。胡宗宪识大
局,做事能变通,有识人的本事,而且懂得急流勇退,不畏死,最重要的是他心
里装着光明。

  海瑞海瑞大老爷着实是大明朝立国三百年来最最特别的官吏。在戏中海大老
爷真是个会惹事的人,几乎给所有人都在惹事。从在浙江改稻为桑的任上对付严
党海大老爷的所作所为倒是大快人心,之后看到海大老爷在告诉高翰文如何做官
倒是着实诧异,按剧情来看海大老爷还是很懂官场的,可是为何屡屡作出不通人
情的事。在“钦案”审定中,在上“治安疏”中,这种执拗就有了“沽名卖直”
的嫌疑了。胡宗宪说明朝若有十分之一的官吏如海瑞则大明朝就有救了,知行合
一,海瑞始终没懂。做人能分清楚大是大非这点很重要,但是同样的会变通也是
极其重要的。人毕竟都是复杂的动物,佛家云: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所
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中国之大,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大明朝的
事即在于贪墨横行也在于尾大不掉。而要改革时弊仅靠海大老爷这等死命来抗逆
能达到的效果却不能算是最好的。张居正说海瑞是国之利器,利器既能伤人,一
个不小心也会伤己。一个海瑞能救几十万人,但一个张居正能救千万人。孰轻孰
重,自可思量一番。海瑞虽留名于青史,然于家之事,于友之行,竟奚落至此,
岂不悲哉。

  其他的人啰嗦这么久才发现还有些人没有写出来,就一并啰嗦完,先说抗倭
名将戚继光,在戏中完完全全就是个跑堂的,戏份还没齐大柱多。而且搞得戚将
军的戚家军也没有那么威风啊,打仗伤亡也不少,说好的阵型也没见到,说好的
各色兵器也没见到,哎可惜可惜。再说赵贞吉,有宰辅之才却无宰辅之量。是个
称职的官僚,却不是个标准意义的好官。但是却也是敢于担当,长于用事,为人
圆滑有余。要说是理学之士也难说得通。再说谭伦,也是个奇人。文臣有点特殊
爱好很平常,但是文人喜欢带兵,这点爱好确实了不起。若时局有机会的话,估
计古人说的真三:“立德”“立言”“立功”就能成就其二了。再说王用汲,史
书上说他为人正直,交友以义,戏中王用汲正直略有不足但仁义之本可成典范。
再说高翰文和芸娘这对心高之人,高翰文是个有才情有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但奉
命与危难之际,却陷在浙江的泥潭最终告别仕途,他与芸娘两个人的感情纠葛就
是那句歌词:“被伤透的心能不能继续爱我,我用力牵起没温度的双手。”从杭
州到北京,再从北京到杭州最终走在一起,对高翰文来说或许是最好的结果,正
如胡宗宪说的,高翰文不适合当官,官场水太深。最后说海瑞最后上疏那段。最
终的结果确实如此凄凉,不只连累了家人,连累了朋友。终究只气到了嘉靖一个
人。代价太大了。终于啰嗦完了。

  最后想起戏里胡宗宪,找了首李鸿章绝笔诗窃以为比较适合:劳劳车马未离
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10:02 , Processed in 0.14343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