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golden21c

[【原创】] 米帝以乌克兰为由幕后离间中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4 11: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军士兵抢劫中国妇女 被当场枪毙就地掩埋

http://phtv.ifeng.com/program/zd ... /18/3156253_0.shtml

2010年11月18日 16:28 凤凰网专稿

核心提示:1945年,150万苏联红军挺进东三省,加速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改变了亚洲地区乃至中国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态势,同时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命运。

凤凰卫视11月13日《走读大中华》节目,以下为文字实录:

.。。。
解说:俄国人历隔14年,又回到了他苦心经营数十年被称为“黄俄罗斯”的哈尔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段光达:那么他来到哈尔滨之后呢,当时在哈尔滨有一个问题,就是苏联红军在很大程度上,不像在中国东北其它城市表现得那么糟糕,这里边有一个历史原因,就是中东路,有民族原因就是这里有大量的俄侨,白俄,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呢,就是当苏联红军在这一点上,由雅尔塔协议的签订,这个地方他们有点收复家园,或者回归家园,重建家园这个感觉,所以苏联红军在这个地方破坏的行为,带引号的破坏行为,显得不像其它城市那么严重。

解说:当时哈尔滨有十万俄侨,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城市中处处透露出俄式情节,苏联控制哈尔滨之后用心经营。同时斯大林利用进入东北的150万苏军向蒋介石施压,逼迫蒋介石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李随安:苏联占领了中国东北以后,斯大林就以一个可怕的事情来威胁蒋介石,他说如果你要是再,他说的话是暗示对方,如果你要是不同意签订条约的话,我就要让中国共产党占领东北,这是蒋介石最害怕的事,因为当时面临着国共内战,两党要争夺全国的领导权,像东北这么一个发达地,工地基地,人口这么稠密,如果让共产党夺到手中,那对蒋介石是很不利的,是不是。这是蒋介石做梦都害怕的事情,而斯大林恰恰用这件事来敲打蒋介石,所以蒋介石在这种高压之下,还有美国在旁边帮助苏联,吞下这个雅尔塔这个苦果,所以蒋介石不得不忍痛签订这条约,条约的签订是8月14号。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1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美国的黑人怎么来的?奴隶贩卖、偷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1: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说:历时一个多月,历经9次会谈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终于尘埃落定,斯大林认可了蒋介石提出的,保存东北主权完整,恢复新疆国民政府管辖权。苏联宣布不援助中共的条件,蒋介石则同意雅尔塔协定中维持外蒙的现状,苏联对大连旅顺的军港及军港铁路的权益要求。

李随安:这个大连港,大连商港,旅顺军港,重新处于另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另外这个中东铁路,就自己国家的一个铁路,也归另一个国家来掌控,虽然名义上讲中国参与管理,但其实说了算的还是人家,是吧。包括经营的收入,包括铁路的管理,都归苏联说了算,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失去了外蒙,永远的失去了外蒙。

解说:自此,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在斯大林的操纵下脱离了中国的管辖,蒋介石不得不吞下了这一枚苦果。

李随安:所以讲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作为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国家,这是一个耻辱,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大家只要知道中国近代史就知道,很多那些殖民地国家获得了独立,但是中国这样一个重要的同盟国,却失去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另一块很大的地方的主权,变得不完整了,就是中国的东北,所以讲这个,当我们谈起苏联出兵东北的时候,这一切都很让人沉痛,而我们过去却过多的谈到了苏联帮我们砸碎了日本的枷锁,但是苏联的确帮我们砸碎这个枷锁,在砸碎的同时,又给中国人套上一个新的枷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1: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 杀害中方军事将领

解说:盛大的阅兵式在哈尔滨市民中传为佳话。苏联红军的声望也达到了巅峰。然而,中共高级指挥员卢冬生的死亡,使苏军少数违纪士兵的丑行暴露出来。

杨锦麟:我们邀请到我们哈尔滨乡土文化沙龙的刘延年先生,他当然也是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家,他也是我们卢史馆这个馆员,苏联红军进入了东北,进入了哈尔滨,我们也知道有一段一直不被人们所提到的,就是红军的一些军气败坏的分子,在这里的为非作歹,在这里的侮辱百姓,做了很多暴行,中国人民一个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卢冬生,听说也是在这个地方,被军气败坏的苏军战士给害了,他的过程怎么样。

刘延年:事情发生在1945年的11月16号,当时这个中共中央东北企业北满分局就在这个楼里开会,决定任命卢冬生同志为松江省军区司令,可惜这个任命刚刚下来,卢冬生还没有上任就遇难了。

解说:卢冬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出身,后在苏军第88教导旅任少校,回东北后被任命为黑龙江军区副司令员。1945年11月16日中共东北地区的负责人们在哈尔滨火车站附近的一座两层小楼开会商讨东北局势。

刘延年:当天晚上开会以后,开得很晚,北方这个季节,到了4、5点钟的时候,天就黑得很早了,这个会议又开得时间很长,因为当时社会治安很混乱,这个散会以后,很多领导同志就劝这个陈云同志,和中央一些领导同志说,不要再回到原来的住处了,就在这就地休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安全,首长们的安全,后来这个卢冬生同志从外头回来的时候,就走到这个门口碰到谁呢,陈云同志的秘书,叫刘达同志,完了问他说你干什么去,他说要给首长去取行李,说你别去了,因为你不懂俄语,外头因为晚上要戒严,都是苏联的一些士兵来巡逻,他说我去吧,就这样卢冬生就带着陈云同志的警卫员,他俩就沿着这条路往下走。

杨锦麟:沿着这条路。

刘延年:往下走。就这条路,往下走,到道外。

解说:两人去时十分顺利,但就在回来的途中,他们碰上了游散在外的苏军违纪士兵。

刘延年:因为晚上很晚了嘛,他俩扛着行李,大包小裹的就往回走,就被两个苏联红军中的歹徒,搁枪就给挟持了,挟持当时因为卢冬生当时是在远东地区,88旅当过教官嘛,当时苏联给他授衔是少校军衔,他就掏出苏联红军的军官证,就斥责这个不法的士兵,说你们这么做是违法的,这两个苏联士兵一看事情败露了,就说以什么呢,押着他,搁枪押着他们,就到我们这个住地,一看核实你的身份,一看你是中国人,你怎么说俄语。

解说:在行至一处下坡路时,违纪的苏军士兵怕卢冬生告发自己,就从背后开枪打死了卢冬生。

刘延年:就这么的走到半道,虽然往下坡走,忽然有一个苏联士兵,就开枪,一枪就击中了卢冬生的头部,当时把卢冬生打倒了,陈云同志警卫员年轻啊,他一听枪响,他马上就地卧倒,正好那是个坡,就轱辘轱辘轱辘到山坡底下去了,听了半天没有动静,他就跑会了住地。

解说:留守在会场的中共领导人十分震惊,但由于天黑不能轻易外出,只能向苏方反映。

刘延年:就是马上报告给苏联军区,说有一个高级军官,被你苏联士兵劫持了,等天亮找到那个事发地一看,卢冬生头部中了一枪,牺牲了。

杨锦麟:这两个歹徒后来有找到吗?

刘延年:因为这个事情,就是事发不久,需要查,需要过程,咱们根据雅尔塔协议,苏联红军要求咱们东北的民兵连全部撤出哈尔滨,咱们就撤走了,后期的事情就不太了解了。

杨锦麟:枉死。

刘延年:嗯枉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1: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日战争结束后 苏军违纪行为时有发生

杨锦麟:整个苏联红军的军纪败坏的分子,在东北犯下了暴行,其实我们刚才谈到卢冬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因为他枪杀了是我们一个很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也应该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此类的事,在哈尔滨,在东北还有发生过吗?

刘延年:发生过多起,这个据我的父亲,我的母亲她都是老哈尔滨人,当年他们就他们那些老人讲,很多老百姓家里,有些女同志,就是蓬头垢面,就是用锅底灰抹上脸,穿一些破衣婆娑的一些衣服,门都用木条子,都把门打上十叉,从里面外推都能开得开,但是外人一看,看不出,苏联人他不了解情况,抢劫的,杀人的,这些案件,在哈尔滨时有发生。

解说:随着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各地,不仅在哈尔滨,在东北各个城市、乡村都上演着同样的惨剧,东北人至今仍无法释怀。

段光达:苏联红军进来之后,他表现的第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军纪上面的问题,这个里边东北很多当年的老百姓,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记忆犹新吧,东北人对这个问题也相当反感,因为东北地区在日本人14年的统治之下,刚刚小日本倒台了,来的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表现是不尽如人意啊。

解说:1945年,苏联红军沿黑龙江一路攻击前进。8月18日,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

杨锦麟: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哈尔滨市的道里码头,65年前,苏联红军就是从这里登陆,进入了哈尔滨市区,150万的苏联红军,不到一周就彻底的打败了关东军,但同时也给东北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多骚扰,带来了不少的祸害,个别或者少部分的苏联红军军纪败坏,每到一处任意的进行抢掠,甚至制造了很多强奸轮奸东北妇女的暴行,60多年过去了,上年纪的东北老人,每每提起在东北苏联红军的暴行,不免都要咬牙切齿。

解说:残酷的战斗使苏军士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战争结束后,苏军士兵违纪行为时有发生。84岁的刘润昌老人,自幼生活在哈尔滨,今天他依然清楚的记得当时苏军的所作所为。

刘润昌:南岔,南岔地区,就是苏联红军强奸了,外号叫中苏友好,什么中苏友好,就是苏联红军,一个女的在地里种地,一个兵进来以后,把她强奸的,她有孕了,生了个毛孩,所以以后大伙就说是,说中苏友好,大家叫中苏友好,所以这个外号很不好。

解说:当年在东北日本女人最怕碰见苏军士兵,溃败时,日本军队甚至给妇女们发氰化钾,以使遇到意外时服毒自杀。然而苏军的侵扰目标不仅仅针对日本人,刘润昌的新婚妻子也险些被侵扰。

刘润昌:刚结婚头一年,晚上的时候,就敲门,我爷爷有一个收音机,日本的收音机,不是有动静嘛,他听见外边他们巡逻听着敲门,开门,因为我爷爷他会说俄国话,说不能开,我们现在睡觉了,说开,不开我打枪,他们就赶紧趴在地下,趴地下以后,那时候我三弟跟他一个被窝,那时候没有被褥啊,我爷爷一个被窝,我结婚在那屋,劈叉子,他在那屋我在这屋,旁边,转到我的窗户下,用枪把窗户杵碎了,我俩,我老婆俩爬到那屋去了,趴地下了,你不敢起来,起来他正打枪不知道什么,这时候我们没起来,他没进来还好,要进来,进来找马达姆,他找女人。

解说:时任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中文翻译尤里·伊万诺夫后来回忆说,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满洲里一带悲凉的景象,城市、乡村到处都是一片凄惨,看不见妇女,她们都躲起来了。

刘润昌:你看我在道里菜市去,碰到纠察队,就是纠察队,管不了啊,谁的兵归谁管啊,他不听啊,不像咱们部队,是不是,穿军衔什么样的管,他不管谁,他该吃,不给钱就走啊,吃完不给钱走,人家能干吗,就吵吵,吵他说你再吵我就枪毙你,有时候不枪毙,就打一梭子,下回就不敢吵他跑了。

杨锦麟:常常发生吗?

刘润昌:嗯,经常这事。军纪不好。

刘润昌:我在王屯住,那不少军用仓库,军用仓库里边什么都有啊,大米,连牙刷什么都有啊,小牙膏什么都有,苏联是就看着装车,拉走,装一天一天,日夜装,机器,什么机器都要啊,不少东西都装走了,拉到苏联去,这个大伙也说,苏联帮咱们,都把咱们东西都抢走了。这个也有。

杨锦麟:你亲眼看到了。

刘润昌:是我看到了。

杨锦麟:他是用火车装的吗?

刘润昌:火车装,装火车,用汽车装完拉上火车。

解说:韩树敏,奉系将领韩光第的三女儿。回忆起苏军进城,她仍旧历历在目。

韩树敏:他们来的时候1945年吧,1945年,18、19岁的时候,反正那时候我是害怕,我是不太敢上街,我害怕。

杨锦麟:要装扮自己吗,要把自己打扮成。

韩树敏:那倒没有,我都不出屋。

杨锦麟:不出屋啊。

韩树敏:不敢出,不敢上街。那时候不敢上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1: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军士兵抢劫中国妇女 被当场枪毙就地掩埋

解说:中共领导伍修权曾回忆,苏军进入东北的部队,有的纪律相当坏,据反映在他们的连队里,有的士兵不是正规军人,而是一些刑事犯人,因为红军在苏德战事中兵力损失很大,就将这种人编入部队,让他们戴罪立功,这些人来华后以胜利者自居,不断醉酒闹事,骚扰群众。

李随安:昂昂溪这个城市离齐齐哈尔不远,在那个地方发生这个案子,当时这个士兵就把一个女子的这个手表给抢走了,中国女子的手表抢走了,这个中国女子非常愤怒,恰好驻扎在昂昂溪的苏联司令从那过,她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这个苏军司令,苏军司令马上亲手枪毙了这一个苏联士兵,然后让他的卫兵马上在路边挖一个坑,就埋起来了,这件事情,给了中国人很大的震动。

解说:苏军曾采取极端手段。凡抢掠强奸妇女的士兵立刻枪毙,然后将尸体运至野外扔掉,最多时一天枪毙了二十多人。1946年5月,根据协定,苏联从中国东北撤兵,撤退时,苏军对东北的资源进行了清扫式的掠夺。

段光达:就苏联红军最后走的时候,比如从北安到黑河,这个铁路后来在1987年,黑龙江政府开始重新把它修建了,叫地方铁路,那么这个铁路原来是1933年修的,叫哈黑铁路,就哈尔滨到黑河的铁路,这个铁路什么时候扒的呢,就是1946年苏联红军撤退的时候,就是随时撤随时扒,随时撤随时扒,所有的问题,所有的能拿走的,车皮,铁轨,砧木,道钉所有能拿走的,信号机,交换机,电线,全部拿走,全部拿走。

解说:在抗战后期,由于日本的大力扶持,东北的工业总量已超过日本本土,蒋介石在中苏条约谈判时,明确提出东北工业及机器应归中国所有,为日本对中国偿还战债的一部分,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但苏军占领东北之后,斯大林想削弱东北的力量,来换取苏联远东的安全,他宣布东北所有的日资产业为苏军战利品,由苏军全面接收。

段光达:像服饰,像鞍钢,像本溪了,这些城市,苏联能拿走的全部都拿走,就这局做得非常非常过分了,所以林彪当年给斯大林写的这封信,实际上是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就是说这些东西并不是战争期间摧毁的,而苏联人把它拿走了,那么如果按照苏联人当时口头宣称的国际主义,这恐怕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出入就太大了,所以这是让东北人感觉到很气愤,很不好接受的一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2: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结束 苏联延迟撤军隐藏大阴谋

http://phtv.ifeng.com/program/fhdsy/200808/0828_1720_752197.shtml

2008年08月28日 15:02凤凰网专稿

凤凰大视野——《红与黑—中日二战交锋录 》


美国《时代》封面

牋 (左上:日本天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2: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书目

[1] 蒋清宏:《苏军拆迁东北工矿业与战后赔偿研究》 载于《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7期
[2] 刘向上:《1946年苏军撤军东北内幕》 载于《档案天地》2009年12期
[3] 金东吉(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纪实》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第189页
[4] 胡清宁:《“张莘夫事件”与1946年初的反苏大游行》 载于《民国春秋》2001年02期 第62-64页
[5] 饶品良:《战后中苏东北问题交涉与国统区的民众反苏运动》 载于《俄罗斯研究》2006年01期 第67-71页
[6] 傅万杰整理:《苏军驻金县状况》 《苏联红军在旅大》王佩平、孙宝运 大连市史志办公室 第209页
[7] 汪宇燕 何明:《苏联出兵东北始末》 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版 第225-230页
[8] 刘秉荣:《贺龙爱将卢冬生》 载于《湖南党史》1999年第3期
[9] 卢冬生遇难过程参见 刘达:《我在哈尔滨工作的前前后后》 载于《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八辑 作者在卢冬生遇难时也是东北局的主要领导,又名刘成栋,是哈尔滨解放后第一任市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6: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1楼golden21c于2014-03-24 11:09发表的 :
还有美国的黑人怎么来的?奴隶贩卖、偷渡。。。

这个要问O8M,这是他夫人的演讲。

http://chinese.usembassy-china.o ... ing-university.html

2014年3月22日,米歇尔•欧巴马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向学生、教师和嘉宾发表关于教育重要性的演讲。(白宫官方照片,Amanda Lucidon拍摄。)



这是你们认识到我们都在彼此的成功中拥有攸关利益的途径——
既:在北京这里发现的治疗方法可以挽救在美国的生命......
来自加州硅谷的清洁能源技术可以改善中国这里的环境......
西安一座古老寺庙的架构可以激发达拉斯或底特律新建筑设计的灵感。

对世界而言,你们所有人都是最好的美国面孔,和最好的中国面孔。

每一天,你们都在向世界展示你们国家的能量、创造力、乐观,以及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

每一天,你们都在提醒我们,通过跨越边界 ……学会在彼此身上看到我们自己……和用共同的决心应对我们共同的挑战,我们可以取得多大的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17: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8楼oops1于2014-03-24 16:24发表的 :


这个要问O8M,这是他夫人的演讲。

http://chinese.usembassy-china.o ... ing-university.html
.......
这些是白人上层圈子和黑人融合的产物
奥巴马是混血,其母属美国一政经家族,其妻也类似。并非兄所见那么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8: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军被指在朝鲜战争至少200次屠杀平民

韩国“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又译“追求真相和解历史整理委员会”)历时2年半,根据解密文件资料和目击者讲述,完成针对美军在朝鲜战争初期多次屠杀无辜平民的首轮调查,揭开历史真相。

美联社3日公布部分调查结果。“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成员说,委员会将敦促韩国政府代表受害者向美国索赔。


“老根里事件”屠杀400人


1950年7月26日至28日,美军第七骑兵团在韩国忠清北道老根里的铁路桥下屠杀约400名难民,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美联社记者1999年在调查美军战时秘密文件后首次披露这一事件的真相,引起韩国民众震惊和愤慨。


美国军方在压力之下对此展开16个月的调查。五角大楼最终承认,“老根里事件”是“一桩悲剧”。调查认为,当年美军士兵在恐慌心态支配下,担心难民中潜藏有朝鲜人民军,在没有得到军令的情况下擅自开火。


“老根里事件”真相的公布成为一个开端。美联社说,在朝鲜战争爆发半个世纪后,不少受害者强烈要求调查美军当年制造的类似事件。


“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成员说,委员会成立2年多来,已收到数百人提供的线索,要求对美军1950年至1951年期间制造的超过200起屠杀平民事件展开调查。


多次下令向难民开枪


美联社3日报道说,韩国调查人员已收集一些屠杀事件的证据,包括美军方解密文件、美军老兵和目击者证词,以及美国一名检察官所做相关调查报告。


这些解密文件显示,美军指挥官多次下令向难民开枪。而这份检察官报告也说,实施轰炸的美军飞行员不会分不清士兵和平民。“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认为,种种证据表明,美军清楚自己的袭击目标是无辜平民。例如,美军1950年9月10日对仁川附近一个岛屿突然发动空袭,造成100多名平民丧生。调查人员发现,当天天气条件良好,不可能导致飞行员在低空飞行时难以辨认地面目标。


再如,1951年1月19日,美军对汉城(今首尔)东南100多公里的一个山谷实施3轮空袭。参与行动的美国老兵乔治·沃尔夫确认,他当时接到向难民开火的命令。“我对袭击平民感到非常非常抱歉,”他说。


这一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即1951年1月20日,11架美国空军飞机在忠清北道丹阳郡向躲避在一个洞穴中的平民投掷凝固汽油弹,造成300多人死亡。据时年9岁的幸存者赵炳禹(音译)回忆,受害者都是居住在附近村落的平民,因为担心村庄遭空袭而躲进洞里,一些人还带来家畜和家具堆放在洞口。


赵炳禹说,美军飞机事前已在当地侦察过好几天,“(美军)没有借口,根据那些牛和家具,他们怎么可能判断不出(目标是平民)”。


78岁老人要向美国索赔


时隔半个世纪,赵炳禹依然记得当年的悲惨情景。他向美联社记者回忆道,汽油弹产生的浓烟让洞里的人感到窒息,“我听见人们咳嗽、喊叫,一些人可能已经死去”。


他的父亲拼命把他推出洞外。他的头发被烧着。他看见美军飞机仍在追击那些四散逃向田野的平民。


另一名幸存者赵国元(音译)在当年美军制造的屠杀事件中失去4名亲人。现年78岁的他说:“美国政府当然应该给予赔偿。这是美军犯下的错误。”


美联社说,在完成第一阶段调查后,“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正敦促韩国政府向美国提出索赔。


此外,委员会还呼吁美国政府配合调查。

出处:http://news.qq.com/a/20080805/00010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8: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士兵屠阿平民人数上升为17人 嫌犯将被控谋杀
  环球网记者李娜报道,据美联社3月2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官员22日称,被美军士兵罗伯特•贝尔斯射杀的阿富汗村民的总数为17人,比此前报道多1人。而另据一位美国官员透露,该士兵将面临谋杀指控。


  据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调查者们将此前广泛报道的16人增加至17人,但并没有立即给出更改的原因。


  另据美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贝尔斯将面临谋杀指控,其中包括17项谋杀、6项谋杀未遂、6项故意伤害及其他数项违反军事法规的指控。由于指控尚未正式公布,这名官员拒绝透露姓名。


  本月11日,贝尔斯闯入阿富汗南部两个村庄,将睡在家中的阿富汗村民射杀。贝尔斯目前被关押在美国本土一个军事监狱中,将于23日面临控告。

出处: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2-03/254935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8: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军性侵伊拉克少女照片被曝光:内幕惊呆全世界

出处:http://help.3g.163.com/13/0717/00/93UPJKF600964KI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9: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埋挖心裸体过冬—美军虐杀志愿军战俘兽行

出处: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 60109/1301611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9: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战争中美军虐待志愿军战俘:向下体里灌辣椒水

出处:http://history.gmw.cn/2013-07/22/content_835728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22: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和国家亲密,其中有深刻的利益在。第三世界的穷朋友,也得拿钱去堆,何况大国和大国,动辄关系数亿人。
没有莫名其妙的朋友,要么有共同的利益,要么有共同的敌人。所以说不是说谁想离间,就离间的开。
表态这东西是给别人看的,既要符合身份,也要不损害朋友关系。
最好是表里如一的受益,不行的话保住里子,放弃点面子。那种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事情,大国基本不可能,村子和村子干仗才可能。
所以我一直不信什么大战是小事件引起的,想打你,小事件肯定会出现。不想打你,小事件就叫没事件。

中国作为唯一的弃权,已经是最大的支持。所以普京才特意感谢了中国,当然了,这感谢有很多、非常多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5 09: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克里米亚战争 俄罗斯的前车之鉴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 ... /kelimiyazhanzheng/

2014.03.16 总第11期 作者:兰台

引言:随着克里米亚越发紧张的事态,越来越多的人怀着这样的疑问关注着事态:普京想做什么?真的想用强力肢解乌克兰这个主权国家而将克里米亚这一战略要地吞并进俄罗斯吗?这不禁让人想起近两个世纪以前发生在同一地方的一场战争,与今天的形势有太多相似之处。那场战争的结果是,以保护他国内部少部分人群为借口试图分裂另一个国家,抢占其土地的俄罗斯被打败,从欧洲的霸主位置上跌落。为此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尽。今天普京也会服下克里米亚这副相同的“毒药”吗?兰台君就带你回顾一下十九世纪这场似乎“穿越”到今天的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用一场单挑整个欧洲的战争将自己打下霸主宝座)

战前形势:欧洲霸主俄罗斯 锋芒直逼土耳其

1815年,打败了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列强决定欧洲命运的维也纳会议重新划分了欧洲的势力范围。在此基础上,同年,沙皇俄国与奥地利、普鲁士缔结同盟,称为“神圣同盟”,以此为基础,俄国获得了在欧洲的优势地位。
1848年席卷欧洲的革命风暴中,革命的烈火燃烧到了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在沙俄出兵帮助之下,它们才勉强稳住了形势。1848年革命重要的影响在于俄国在表面上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因为俄国是欧陆大国中唯一未受影响的国家,作为“欧洲宪兵”更加深了俄国在欧洲大陆“称霸”的错觉。不只是外国人认为如此,俄国人自己也认为如此。尼古拉一世在镇压了1848年革命以后,更加不可一世,他傲慢地宣称:“俄国的君主是全欧洲的主人,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挡住俄国的道路。”
于是他决定乘机夺取君士坦丁堡,实现从彼得一世以来历代沙皇妄图建立世界帝国的传统野心。
俄国自彼得一世时代,就制定了南下侵略土耳其,占领君士坦丁堡和控制黑海海峡,以打通由黑海进入地中海,并占领巴尔干的计划。到了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位期问,于1768年发动了俄土战争。此后100年内,几任沙皇也力谋征服君士坦丁堡,掌握“我们房屋的钥匙”,先后发动了10次俄土战争。
1833年土耳其发生内乱,俄国乘机以保护苏丹为名,出兵3万侵入君士坦丁堡,迫使苏丹签订温加尔一伊斯克列西条约,规定黑海两海峡只对俄国开放,其它国家的军舰不能通过。英国对此大为不满,联合了普鲁士、奥地利和法国,于1840和1841年先后搞了两个伦敦协定,规定:“外国军舰应永远被禁止进入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而英、法、奥、普、俄等国均声明,“保证尊重苏丹陛下的决定和遵守上述原则。”这样由国际共同保证两海峡对各国军舰一律关闭,便剥夺了俄国所取得的特权,无疑是对俄国当头一棒。
随着沙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奥地利和普鲁士都拜倒在沙皇脚下,而经历了革命动乱的法国则尚未恢复元气,这些国家都不足以与俄国抗衡,只有英国才是俄国的强大对手。俄国谋求同英国达成谅解。

1844年尼古拉一世访问伦敦,曾一再劝说英国与俄国携手合作,共同瓜分土耳其。他对英国外交大臣阿柏西直言不讳地说:“土耳其是个垂死的人了……它应该死去,而且它一定会死去。”,1853沙皇接更亲口对英国大使乔·汉·西摩说土耳其是一个“病人”,有可能出现某种情势,迫使俄国去占领君士坦丁堡。但他不愿意本国单于,而希望同英国联手,达成瓜分土耳其的协议。
但土耳其作为英国的同盟国和朋友,英国并不希望与俄国瓜分土耳其,俄国的行为引起了英国的强烈反感。事实上,在瓜分土耳其问题上,沙俄走到了整个欧洲列强的对立面:如按俄罗斯的设想,土耳其被瓜分,俄国占领君士坦丁堡获得黑海通向地中海的入海口。则只有俄国获得了最大的利益,而分给列强的一点利益远平衡不了俄国势力进入东地中海和近东地区给列强带来的威胁。因此英法奥等国均主张保持土耳其的“独立和完整”,反对俄国瓜分土耳其。

导火索:沙俄要求“保护”土耳其“被迫害”国民 强吞土耳其属国

1850年,法国挑起了圣地保护问题,让俄国看到了可以强行插手宰割土耳其的机会。
耶酥坟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酥出生地伯利恒教堂自十字军时代以来一直拥有豁免权和特权,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也都把这里视为他们朝拜的中心。因此,一些政治统治者热衷于对圣地的控制以达到加强宗教统治和提高政治威望的目的,再加上土耳其境内教派纷争林立,互请外援插手,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圣地保护权”问题,即由谁来享有在耶路撒冷和伯利恒教堂内的一切权利和特权。
1850年路易#波拿巴想当法国皇帝,决定利用“圣地”问题把自己扮演成天主教利益的保护者,来取得国民议会中耶稣教派的支持。5月,法国政府照会土耳其,明确要求:应由天主教掌管“上帝陵墓钥匙权”。在法国政府的压力下,1852年,土耳其苏丹颁布法令,同意将“圣地钥匙权”转由天主教掌管。这一情形当然是一向以东正教的保护者自居的俄国所不愿看到的,于是,沙皇就此指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府迫害东正教徒,要求把奥斯曼帝国境内所有信奉东正教的臣民交给俄国“保护”。陈兵俄土边界。
尼古拉一世抓住圣地钥匙权的争执乘机向土耳其扩张。俄国当时力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对土耳其境内的希腊正教徒实行保护制度,二是控制黑海两海峡。派缅希科夫为特使,前往土耳其进行讹诈。沙皇在给缅希科夫的训令中指出,俄国已经作好战争准备,“土耳其帝国一经与我国武装力量发生严重冲突,就不可避免地要灭亡。”

在谈判中缅希科夫提出两点要求:一、恢复东正教僧侣对圣地的管辖权。二、签订俄土条约,确认俄国对土耳其境内正教教徒的保护权。俄国在边境集结兵力的消息和缅希科夫的肆意讹诈,使得惊惶不安的苏丹连忙向英法两国通报情况,恳求援助。
接到求援的英法两国派出舰队监视沙俄军队,同时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斯特拉特福德劝告土耳其把俄国的两项要求分开谈判。在圣地争论问题上,满足俄国人的请求,使希腊正教的权利得以恢复。至于缔约保证沙皇永远享有对圣地教徒的保护权,则予以拒绝。缅希科夫由于在正教徒保护问题上没有达到目的,便气势汹汹地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碟,限期5日内签订关于正教保护权的条约。土耳其依仗英法势力,坚拒俄国的无理要求。5月21日,缅希科夫宣布俄国与土耳其断绝夕胶关系,悻悻然离开君士坦丁堡回国。与此同时,俄国夕胶大臣谢尔罗德照会土耳其理查德帕夏,声称:“如果土耳其政府在一周内不履行俄国的要求。俄国皇帝决定命令他的军队占领多瑙河诸公国(土耳其附属国)。”
7月3日,俄国出兵侵占附属于土耳其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多瑙河公国。尼古拉一世认为,英国不会反对瓜分土耳其,法国虽然反对,但没有英国的配合不会公开援土抗俄,即使发生英法干涉的战争,奥地利和普鲁士也会支持俄国。它们将在西部莱茵河畔牵制法国,使它不能集中力量于东方,从而使战争局限于俄土两国之间,定能稳操胜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5 09: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者:沙俄失算盟友“背叛” 一国对全欧没有帮手


当土耳其苏丹向各国发出抗仪俄国侵略的照会时,对俄国的强硬行动感到震惊的欧洲各国立即作出了反应。7月6日,奥皇派专使赴彼得堡,敦促沙皇约束自己的军事行动。沙皇从他的“神圣同盟”伙伴那里也得不到支持,感到非常意外。

接着7月24日,又由奥国外交大臣出面,在维也纳召开英法普奥等国代表会议,俄国借口没有奉命,拒绝出席。28日会议公布了四国照会,即“维也纳照会”,这个照会采取了避开矛盾,维持现状的态度。它建议苏丹政府重申“对凯纳吉条约和阿得里亚那堡条约有关保护基督教条款的文字和精神信守不渝”,但没有提出俄国从多瑙河两公国撤军。俄国看到它可以解释为沙皇有保护基督教的权利,便改变初衷,同意照会。土耳其政府却反对这个照会,要求俄国首先撤退入侵多瑙河两公国的军队,并将照会词句修改为苏丹政府重申,“由土耳其政府保护基督教的条款信守不渝”。这就是说,保护基督教是土耳其的主权。
沙皇立即声明,他不能接受苏丹的要求和修改意见。俄土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了。苏丹政府的严正立场得到土耳其人民的积极支持,君士坦丁堡群情激昂,举行游行示威。10月4日,斯特拉特福德以保护英国侨民为名,受命把英国舰队从贝斯卡湾调往君士坦丁堡。10月5日土耳其政府要求俄军在15天之内撤出多瑙河两公国。沙皇没有答复,土耳其政府便于10月23日向俄国宣战。

奥地利和普鲁士的“背叛”有其原因。奥地利也对土耳其垂涎三尺,但奥地利政治家明白,衰弱的国力使奥地利在对土耳其的争夺中远不是沙俄的对手,一旦沙俄控制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将对奥地利南侧形成巨大的威胁,为此,奥地利宁可维护土耳其的存在和完整。
另一方面,奥地利主要依靠多瑙河与外界进行贸易,多瑙河口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公国控制在土耳其之手,因为土耳其的羸弱,不会对奥地利的贸易线构成威胁。而一旦两公国被沙俄吞并,奥地利的贸易生命线将被沙俄控制。奥地利之前不久刚刚争取到的在多瑙河地区对沙俄的贸易优势将荡然无存,这犹如扎在它心头的尖刀,自然无法容忍。

俄国占领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公国后,又于1854年3月23日渡过多瑙河,突破土军防御,占领伊萨克恰和土尔恰。俄军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行动遭到奥地利的强烈反对。奥地利为自身利益计,不惜同俄国翻脸。1854年1月,尼古拉一世派奥尔洛夫亲王到维也纳游说,但约瑟夫皇帝坚持俄军撤出两公国。随后,奥地利陈兵8万于两公国边境,威胁俄军后方,4月9日,英法普奥共同约定,不许单独调停俄土冲突。4月20日,普奥签订条约,互相保证对方领土安全。普鲁士明确支持奥地利关于俄国撤军的要求,如果俄军越过巴尔干山脉,威胁君士坦丁堡时,他们将共同对俄作战。6月3日,奥地利向俄国发出照会,强烈要求俄军从两公国撤走,并不得越过巴尔干山脉。6月14日奥土缔结条约。奥地利答应帮助土耳其把俄军赶出两公国,土耳其同意奥地利占领两公国至战争结束为止。与此同时,英法两国也于6月24日派遣联合舰队运兵5万在瓦尔纳登陆,并进军多布罗加。奥军从背后威胁和英法军队从侧翼包围,使俄军无法应付,陷人困境。6月23日俄军开始撤回多瑙河左岸地区。8月5日又从两公国拓旦,回到普鲁特河左岸地区。奥军随即于同月22日根据奥土条约加以占领。
撒丁王国不久亦加入反对俄国的行列。因此。从战争一开始俄国就面对主要欧洲强国的联合阵线孤军作战,没有同盟者。

转折点:土耳其奋起反抗遭惨败英法亲自下场战沙俄

俄军统帅部基于土军拥有比自己多2一3倍的优势兵力,打算速战速决,以期在边境地区一举歼灭土军主力,削弱敌人的战斗意志,把俄帝国的势力推进到巴尔干和中近东,取得欧陆的优势,分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军则指望在山民配合下顺利作战,尽可能拖延战争时间,博取西方国家的同情,等待法国参战。
土军于1853年11月初先发制人,企图向亚历山德罗波尔(今亚美尼亚的列宁纳坎市)和梯弗里斯推进。俄军成功地挫败了土军的这一企图。1853年11月26日,土耳其阿尔达汉军(1。8万人)被安德龙尼科夫将军的部队(7000人)击溃于阿哈耳齐赫附近,而12月1日,艾罕迈德总督指挥的土军主力(3。6万人、火炮46门)又被别布托夫将军的部队(1万人、火炮32门)击溃于巴什卡德克拉尔附近。1853一1854年初的冬季,高加索战区的战斗行动实际上已经停止。
在西线,整个10月俄土两军都在进行战略机动,以求在多瑙河下游取得相对于对手有利的态势,1853年10月28日土耳其军队战场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非常成功的率军从多瑙河南岸宽大的正面渡过多瑙河。1853年11月4日,土军在奥尔特里查击败匆匆赶来的俄军。整个战区在多瑙河流域,多瑙河航运发达,利用海运成为双方补给的必然选择。争夺黑海制海权显得尤为重要。
853年11月30日,纳西莫夫率领的黑海舰队袭击了停泊于锡诺普湾的土军舰队,全歼土军舰队,生俘舰队司令奥斯曼帕夏。土耳其锡诺普海战的失败,却促使英法两国停止观望,立即参战。
1854年1月3日,英法舰队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开进黑海。两国的舰队司令通知俄国当局说,他们负有保护土耳其的任务。俄国大为震惊。1月29日,路易·波拿巴在法国政府机关报《通报》上发表致尼古拉一世的公开信,声称:“锡诺普的炮声侮辱了法英两国的荣誉。”他向沙皇指出一条最后的出路:俄军从多瑙河两公国撤退,法英舰队撤离黑海,然后俄土两国举行和平谈判。接着俄国宣布同法国断绝外交关系。2月27日,克拉伦敦代表英国政府通知俄国外交大臣涅谢尔罗扫戮兑:大不列颠政府已经竭尽一切商讨的努力,现在不得不向俄国呼吁,要求俄国在4月30日以前完全撤出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英国政府的要求遭到俄国的拒绝。于是3月12日,英法土三国缔结军事同盟,“决心保卫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27日,英法政府对俄国宣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5 09: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孱弱巨人:俄军落后战斗力弱 对阵英法连续失败

当其他欧洲主要国家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的时候,19世纪中叶的俄国仍然是一个野蛮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的国家。它的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于西欧:俄国的钢铁产量在18世纪末还是世界第一,然而到了19世纪初就被英国赶上,随后,又被法国赶上;同期,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德国有1万公里;对外贸易的结构,也反映出俄国工业水平之低,俄国出口的是农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品,它已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农业生产也很落后,大量使用农奴劳动,据统计从1802年到1852年这50年内,有40年是歉收的,全国到处是饥饿、疾病和死亡。工业的发展缓慢和农业的停滞,充分说明了腐朽没落的农奴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时,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成千上百万被压迫被奴役的农奴奋起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从1825年到1855年这30年内,根据官方不完全的统计,农民骚动共674起,而且这个数字是逐年上升的:1826)1834年有145起,1845)1854年有348起。从1842年以来,根据内务部的统计,每年大约有60名贵族死于农奴之手,农民运动使农奴制度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

在军事上,俄国的军事威望也名不副实。毫无疑问,它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根据1853年1月官方数字,战斗部队有120万人,后备部队170万人,而当时全国人口不过6200万人。然而俄国落后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它军事实力的落后。英法军队当时大部分都已装备有线膛枪了,而俄国军队百分之九十五仍使用旧式的滑膛燧发枪,射程只有300步远。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基本上是供沙皇检阅用的。黑海舰队能够作战,但多数是帆力舰。当时在俄国全部舰队中蒸汽舰只有24艘,而英国、法国和土耳其共有281艘。由此可见,俄国这个所谓的军事强国,貌似强大,其实不堪一击。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俄国不得不靠借贷度日。

克里米亚战争是近代科技战争的开端,是兵力兵器、军事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许多新的战争手段登上历史舞台,技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在此之前,人力被认为是决定因素。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无线电通讯等科技发明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法首脑和军事部门利用无线电从千里之外指挥战争,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无线电也使得大众传媒可以实时传递战况,战争距离大众不再遥远,民意对战争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军事后勤体系发展为一个独立部门,工程保障、战地医疗、后勤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法军统一对表校正时间进攻马拉科夫要塞是指挥艺术的重大发明。各军事强国在这次战争后都加速淘汰旧装备,摒弃滑膛式武器及木制帆力战舰,进行新技术军备竞赛,企图以不对称的技术优势击败对手。而在这些方面,沙俄军队全面落后。

俄军在巴尔干撤退后,英法土在瓦尔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乘胜前进,攻打克里米亚半岛,消灭俄国黑海舰队,占领其海军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以阻挡俄国南下的势头。
1854年8月24日,联军开始登船,计划1854年9月2日完成全部登船任务。能够参加行动的部队包括27000英军、30000法军和7000土军。1854年9月7日,联军海军司令英国海军上将邓达斯下令起航。9月12日,联军舰队到达耶夫帕托里亚。俄军组织了3万余人进行反扑,在阿尔马河战役被英国主帅格拉伦男爵击败。联军一路稳扎稳打,向俄国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前进。

到1854年9月底,联军包围塞瓦斯托波尔。开始了为期11个月的围城战。
围城期间,俄军多次试图从北方攻击英法联军,打开联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包围,但在巴拉克拉瓦战役、小因克曼战役、因克尔曼战役中连续战败,无力解除塞瓦斯托波尔之围。而俄军黑海舰队为了包围塞瓦斯托波尔,也将主力舰只全部凿沉在港口以堵塞航道。
经过11个月的围攻,1855年9月8日,俄军守城的残余部队突围,塞瓦斯托波尔被攻陷。

大结局:沙皇绝望服毒自杀 俄国重挫吐出黑海

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接连失败,使妄自尊大的尼古拉一世完全陷于绝望,于1855年3月2日,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尽。其子亚历山大二世即位。随着塞瓦斯托波尔陷落,战争的结局已经可以看清。1855年11月14日,奥、法、英三国代表在维也纳开会签署了一份在东方问题上协调行动的备忘录。其中第一款规定,由奥地利负责向俄国提出最后通碟条款,并以这些条款作为未来和平谈判的基础。同时又确定邀请普鲁士参加联合行动。首先由普鲁士召回驻彼得堡大使,然后与三国相配合,向俄国施加外交压力。这个《最后通碟》1855年12月28日发出,内容如下:(一)列强共同保护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二)多瑙河及其支流航行自由;(三)黑海中立化,禁止任何国家舰队通过海峡进入黑海;禁止俄土两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并禁止在黑海沿岸建立兵工厂和军事设施;(四)俄国放弃对苏丹统治下的正教臣民的保护权,这些臣民的宗教和政治权利将由奥法英土四国政府讨论决定,签订和约后,俄国亦可应邀参加讨论;(五)俄国将比萨拉比亚邻接多瑙河的地区让给摩尔达维亚。这些条款较诸俄国曾经拒绝接受的《四项条款》更加苛刻,更加难以忍受。并且是用最后通碟的形式提出来的,如果沙皇拒绝接受,就会招致奥地利对俄宣战。

在奥地利的怂恿下,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也致信亚历山大二世,劝他接受奥地利的建议,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很明显,奥普两国都已倒向英法一边。俄国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大臣们和沙皇本人都认为,反对这些条件就意味着同欧洲列强作战,将会遭到更惨重失败。因此,一致决定接受最后通碟作为和谈的基础。次日,涅谢尔罗捷照会奥国驻俄大使斯特哈济,表示接受奥国“提出的五项建议,作为开始最后和谈的初步条款的草案。”

1856年3月30日,巴黎和会一致通过《巴黎和约》。主要内容如下:列强共同保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土耳其苏丹答应不分种族和教派改善其人民的状况,包括对信奉基督教的臣民也采取宽宏大量的态度;列强则保证不干涉土耳其的内政,不干预苏丹和他的臣民的关系;俄国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而把多瑙河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给摩尔达维亚,把卡尔斯退还土耳其,并放弃对土耳其境内东正教教徒的保护;摩尔达维亚和拉瓦几亚仍然属于土耳其苏丹,但由列强共同保护;黑海中立化,它的水域和港口对各国商船开放,但禁止军舰通行,并禁止在沿岸建立军火工厂;阿兰群岛中立化;多瑙河自由通航;恢复俄土两国战前的边界线等等。

鉴于俄国在军事上已经失败,这个和约可以说是非常温和的,不过对于一向习惯于掠夺他国的国家来说已经相当苛刻了。因为这些条款不但禁止通航海峡,而且不得在黑海沿岸保持军舰和军事工厂。不但如此,俄国还被迫放弃了对塞尔维亚和多瑙河两公国的保护权,并且把1812年夺取的南比萨拉比亚归还摩尔达维亚,使得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侵略势力遭到挫折。
可以说,经此一战,挑起战端的沙俄不但没有能够达到肢解土耳其,强夺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的的战略目的,反而丧失了原本在黑海地区得到的优势和实力,还吐出了之前侵略抢到的部分利益。并且被随战败而来的国内革命和农奴危机所困扰,再也无力和整个欧洲较量。
俄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霸气十足的扩张政策超越了其国家实力水平,而经过了工业革命的英法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已同俄国拉大了距离的结果。这一失败不仅表明俄国近东政策遭到严重挫折,而且实际上丧失了保持30多年的欧洲霸权。此后一段时间内,俄国被迫把对外政策的目标转向亚洲和远东。

历史轮回170年,克里米亚再次嗅到了火药味。相似的形势,相似的借口,相似的目的,只是土耳其变成了乌克兰……远不是上升期的俄罗斯,在近200年后的今天,能避免再次跌入同一个陷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5 19: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年美军击落伊朗客机:290条无辜生命葬身大海

转自:http://military.china.com/history4/62/20140312/18389127.html

  “轰隆”“轰隆”两声响,两枚SM-2导弹从美国“文森斯”号导弹巡洋舰射入空中。“打中了!”“直接命中!”“飞机坠落了!”巡洋舰上响起美国海军的一片欢呼声。

  突然,“文森斯”号巡洋舰驾驶台瞭望员发出一声叹息:“糟了,目标不象是F-14战斗机。”
  SM-2导弹击中的目标确实不是F-14战斗机,而是从伊朗的阿巴斯港飞往阿联酋迪拜的伊朗航空公司的655次班机(A300型大型客机)。导弹响处,机毁人亡--655次班机上的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这是1988年7月3日发生在伊朗水域上的一起重大空难事故。美国《新闻周刊》披露了这起事件的有关内幕。

  1988年7月3日,当地时间6时33分,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的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舰长威尔·罗杰斯接到正驶过海峡西面入口的美国海军 “蒙哥马利”号护卫舰报告,6艘伊朗革命卫队炮舰离开海岛基地。罗杰斯随即下令“文森斯”号巡洋舰进入作战状态,巡洋舰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前进。

  据美国海军后来提供的官方说法,“蒙哥马利”号护卫舰当时发现13艘伊朗炮舰。据说,其中几艘正围着一艘名叫“斯托瓦尔”号的利比里亚油轮转。

  “蒙哥马利”号护卫舰又报告:利比里亚油轮附近发出5到7声爆炸声。听到这些神秘爆炸声的报告后,设在巴林的美国舰队总部立即与“文森斯”号巡洋舰联系,中东联合特遣队司令安东尼·莱斯少将命令“文森斯”号巡洋舰前去支援“蒙哥马利”号护卫舰。

  “文森斯”号巡洋舰上一架“海鹰”式直升机奉命出击,20分钟后飞到伊朗炮舰上空盘旋。直升机驾驶员马克·科利尔发现,伊朗炮舰正围着一艘德国货轮转,没有射击,只是一般的骚扰。

  这时,阿曼海岸警备队通过无线电命令伊朗革命卫队炮舰返航,并希望美国的“文森斯”号巡洋舰也离开。

  巴林总部莱斯少将手下的水面战斗指挥官理查德·麦肯纳上校回到指挥中心,看到“文森斯”号巡洋舰越过他命令的位置40海里,非常吃惊。他很恼火,问舰长罗杰斯搞什么名堂。罗杰斯回答称,在支援“海鹰”式直升机,还说通讯联络出了故障。

  随后,“海鹰”式直升机机长罗杰·赫夫报告,直升机受攻击,正在逃避。罗杰斯当即命令“文森斯”号巡洋舰加速前进。

  在东北200海里处的阿曼湾口,美国“福雷斯特尔”号航空母舰指挥官莱顿·史密斯获悉“海鹰”式直升机受攻击以及“文森斯”号巡洋舰正在追踪进攻者的消息后,命令两架F-14战斗机和两架A-7攻击机出击。

  刚好在9时45分时,伊朗的阿巴斯港机场控制塔宣布,有一架民航班机准备起飞,目的地是阿联酋的迪拜。殊不知,两周一次往返于伊朗阿巴斯港和迪拜之间的伊朗民航班机的航线正好处于“文森斯”号巡洋舰的上空。

  此时,“文森斯”号巡洋舰的雷达也测到阿巴斯港机场有飞机起飞的信号。阿巴斯港机场是军民两用机场,从该机场飞往海湾的飞机自然就成了美国海军舰艇的“假想敌”。“文森斯”号巡洋舰负责观测雷达的安德森上士想弄清飞机究竟是军用飞机还是民航客机,结果得到了是民航客机的判断信号,但他在海湾民航班次时刻表上却看漏了655次航班。安德森对战友约翰·里奇说,雷达预测的讯号可能是伊朗的美制F-14战斗机。这话被他的上司佐契尔上尉听到,佐契尔立即向上级汇报了这个情况。

  当伊朗飞机距离“文森斯”号巡洋舰约11海里时,舰长罗杰斯伸手按了发射SM-2导弹的指示按钮。佐契尔上尉接到向伊朗飞机开火的信号后,按了20多次还找不到正确的发射按钮。一位有经验的军官过来帮他按下了正确的发射键。

  于是,从“文森斯”号巡洋舰发射的两枚SM-2导弹相继向目标射去。30秒钟以后,第一枚导弹击中了飞机,290条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葬身大海。

  就在“文森斯”号巡洋舰发出一片欢呼声的同时,附近的“蒙哥马利”号护卫舰的水兵却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什么F-14战斗机,而是民航机庞大机翼掉进了海里。
  “文森斯”号巡洋舰此时也察觉情况不妙,官兵们一个个都惊呆了。舰上死一般沉寂。罗杰斯只好下令巡洋舰驶离伊朗水域。

  美国首都华盛顿,当天下午1时30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威廉·克劳告诉记者,发生了很糟糕的事情,但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据罗杰斯向他报告,伊朗班机越过商业航线,无视“文森斯”号巡洋舰一再警告,高速向“文森斯”号巡洋舰飞去。罗杰斯是为保护军舰才向飞机开火的。

  事件发生以后,克劳任命中央司令部负责中东作战行动的海军少将威廉·福格蒂调查此事。他随后写出的报告掩盖了事实真相,在地图上把当时“文森斯”号巡洋舰的位置标在远离伊朗水域的地方。

  白宫决定当时的副总统乔治·布什(老布什)在联合国大会上为美国辩解。当年7月14日,布什在联大的讲话中声称,“文森斯”号巡洋舰当时是赶去保护受到伊朗袭击的一艘商船的。

  编译自美国《新闻周刊》 (美)罗杰·查尔斯 李有观编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4 14:25 , Processed in 0.15410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