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51|回复: 21

[【时事表】] 《决定》:探索不分文理科 破除“一考定终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6 09: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网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天全文播发。《决定》于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共分十六项60条。《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有人提出质疑,说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但是如果整个录取和培养摸索都转变了,就不存在,负担不负担的问题吧,总比学生为了提供单科分数上辅导班,估计以后的教育摸索应该与实际结合,让学生掌握的实际能力而不是书本上过时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2: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考定终生这个现象在扩招之后,表现不是像上世纪80年代那么明显了。
重要行业的执业资格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考定终生的现象,比如学化学的可以当药师,学生物的也可以当药师等等。 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反省力和自学能力,有了这两个能力,社会再加以适当调节,就会减轻一考定终生的负面影响。一年多考的主要问题是担心考生作弊和考试机构的人会贪污腐化。

现在高等教育的问题是,低端人才培养时间过长;高端人才培养时间长、质量不高。不过社会对这两个问题反应还不是很强烈,这或许是报告没有提到这些问题的缘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6 16: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反省力和自学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8 07: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领域, 教育体制的关键是的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牢记百年大计的重要。
    如果违背教育规律,搞导弹上天方式的大跃进拔苗助长,只能是自毁长城。
    教育如果行政化,搞机关式的运行模式,人人唯长官意志而舍真理之追求科学之探讨,人人唯求仕途升迁而舍弃本职业务,那这样的学校只能是衙门。还有教育讲究真才实学,讲究敬业爱教。还有等等的问题,如果仅是呼喊口号,走走形式,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00: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矛盾啊,不分文理(就是都要学),然后还能减少科目。明明是两只跑向不同方向的兔子,抓哪个?说了“英语”之重要性,然后就放社会考,不管了。统考不考,各自院校、专业再要求?都要求雅思几点几入学?什么什么多少多少入学?可想见,新东方等培训机构笑了,这水要涨到哪里呢?不是不累了吧,孩子在英语上更得动真格的了吧?

中国的问题,不是教育自己单独的问题。

职业教育怎么样?高水平技术蓝领培养出来了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害死好多中国人啊!看现在的扩招吧,都把大学教育弄成什么了。而需求量极大的技术蓝领缺口很大,一般学生又不去学。举两个例子,我们这里一个有名国企,找本科干工人活,都挤破了脑袋!工作太难找啊!就这个国企,我初中一同学,干的很好,很钻,都省级劳模了,但徒弟上不来,只叫累啊。再有到国外的亲属,国内名牌大学,开机床(怎么了,活的自在啊,假期多啊,拍照片回来,看到了什么是生活……),挣的比国外大学的爱人多多了。什么时候,技术蓝领地位和收入提高了(有些高师的收入已经远远把本科毕业的甩开),职业技术教育像欧美看齐了,这块也才能消停和稳定。

高端,研究生,有那么多需要吗?有那么多“创造性”的需要吗?实业都怎么样了,都让房地产绑架的怎么样了?培养的博士,多回流进学校去了吧?创新不如“山寨”的情况下,哪些公司和企业愿意养着薪水需求高的研究生呢?说不服你,那就看公务员考试的火热吧。所以整个国家的产业转型,尊重知识产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等都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可仿照的就有SAT,高的要求SAT-II,II中不同的学校和专业要求的科目又不一样。所以,该累的还是累吧,谁让你孩子能力强呢?从出口想入口,我以为,分流将更细,选择将更多,一旦选择了某方向,就考那几门,比如新加坡就是那样。所以“专”的方向性选择将提前,向技术蓝领的分流将加大。(只注册就OK,都不考了)

而关于“考”,这个又是在说什么?似乎是什么都混在一起说的,似乎是“高考”又似乎是“职业资质考”?“高考”本就是选拔性考试,选拔还分多次吗?分阶段吗?都再来个“自主”?下一级别的中考呢?“职业资质考”本有自己专门的要求和特质,也不用到这里淌水吧?考是不够多吗?还要多次考?My God ,是不是把年终考核都弄进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0: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文理不分科,对社会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不论是目前还是长远,都是有利的。
但具体怎么改,还是要深思熟虑,避免变革中带来的副反应。现就社会角色和专业培养的技能的需求关系,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那些问题需要深思熟虑呢?

一是社会需要多少比例的人来搞研究和搞创新?这个比例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如何保持这个群体的良性竞争? 对于竞争中失利的人,采取何种疏导机制? 这个比例主要是研究生阶段数目,会将间接影响大学招生总额。对这一部分人,不仅英语和数理化需要保持较高的水平,而且对社会、人文、历史都需要有所了解。

二是大学培养阶段应该占多少比例?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候,大学的教育目标是什么?(个人认为,形成各领域内的能手,能有效地理解相关相近领域发展并有效沟通。)要达到相应目标,入学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入学后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这一部分人,需要保持足够的英语及数理化能力。

三是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培养目标实际上都是相对比较明确的,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一部分人,对英语、数学等的要求可以相对低一些。

四是制度弹性、社会公平和个性成长的问题。义务教育后的三层次区分,也需要有一定弹性;因为人们对学习知识的欲望,不是生来就有,很多时候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促成的;在这种欲望形成之后,应该允许低层次教育的人向高层次转化;显然,收入有时候是促使这种转换的重要原因,如何保持社会公平,就是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3: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5楼xie1于2013-12-09 10:39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4: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丘吉尔与弗莱明

  在苏格兰一个穷苦落后的荒郊里,有一个名叫弗莱明的老农夫。一天他在田间耕作,突然听到附近沼泽地里一阵恐怖的呼救声,他急忙朝呼救声的地方跑去。他看到一个小男孩恐怖地在泥潭里那里挣扎,当时烂泥已经没到小孩的胸部,他不断呼叫救命。老农夫奋不顾身跳入沼泽地,迅速救出了原本可能会缓慢而死的小男孩。

  第二天上午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老农夫家的茅舍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老农夫迎上去。绅士见到他说:“我是昨天你救了我儿子的父亲,今天我是来感谢你的,我想好好报答你的恩情”。老农夫说:“不,不,我不要你的任何报答”。此时从屋子里出来一个小孩,他就是老农夫的儿子—亚历山大·弗莱明。绅士对老弗莱明说:“这是你的儿子吗?”老农夫自豪地回答:“是的”。绅士说:“那好,我将他和我儿子一样接受同样好的教育,如果他有和你同样好的美德,以后将成会你我骄傲的人”。

  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伦敦受到极好的教育,毕业于圣玛莉医院医科大学。几年后他发明了盘尼西林(青霉素)。

   几年后绅士的儿子得了严重的肺炎,最后还是盘尼西林救了他的命。

   这个被父子二代人救了命的男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农夫的孩子只要愿意学,提供必要的条件,也可以有所成就;这和我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教育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我也赞同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体现在选拔了多少人,占多少比例。 有人才过剩的时候,会有一些符合要求的选不上,需要用教育把这些人培养成其他领域的能手;有人才匮乏的时候,会有部分被“拔苗助长”的人,需要用教育来补足社会需求的缺口;这个过程,按照西方的教育信仰是可以完成的,而按我们民间的信仰,那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4: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教育的困境之一:教育的时效性问题
  知识的海量增加和类别的高度复杂化对现代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人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各类学校中,推行分科教育,进一步窄化学生的受教育领域,使学生能够在一定领域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是面对科技革命、知识爆炸的形势,世界教育所做出的共同选择,也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的必由之路。
  我国自普通高中开始实行文理分科教育,其实,这种分科教育并不是完全的分科,现行的分科教育模式是,全体学生在高一年级要学习各门文理科课程,到了高二、高三年级,在共同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教育基础上,一部分学生主修文科,一部分学生主修理科。这种在文理融合基础上有侧重的分科教育模式既有利于全体学生在一定阶段学习普通知识,获得未来生活和职业生涯所必需的知识基础,又有利于学生节约时间,专注于一定范围的、一定性质的知识领域,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和专业发展做好准备。这是协调教育的时效矛盾,摆脱现代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设计。它本身并不是一种以削弱教育工作,降低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制度,在实践中,如果说我国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话,也不能由它来负这个责任。众所周知,民族整体素质水平是有历史原因的,并不是高中分科教育的结果。取消高中分科教育不但达不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而且可能激化教育的时效矛盾,使教育工作陷入难以自我控制的困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4: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教育的困境之二:教育的功效性问题
  到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这就是说,在同龄人口中,有接近70%的青年人只接受了中等及以下层次的教育。由此可见,教育对于绝大多数人的功用,除了培养一般的公民素养外,还应当使之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获得胜任技能型职业岗位的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生产能力。这就是我国现代教育面临的另一个困境,即满足绝大多数人所要
求的程度不高但十分现实的就业目的。这就意味着我国中等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应当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职业性向,或为养成一定的职业性向打好基础。高中文理分科教育是协调教育功效矛盾的重要手段,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未来职业倾向,分别选择在文科或理科接受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效率,较扎实地掌握文科或理科知识,为深造或就业做好双重准备。
  毫无疑问,科学家、人文学家等“大师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大师级”人才只是人才队伍中的极少数,如果真有一种培养“大师级”人才的教育的话,用它来改造我们今天的教育,让数以亿计的普通受教育者都来接受那种教育的话,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事实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针对数以亿计的受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是现实而迫切的,因为他们最终还要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普通岗位的技术人员、一般职员,那种“大师教育”对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恐怕很难说会是积极的。因此,将我国缺乏一大批‘真正的自然科学家、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师”的责任归咎于高中文理分科,是有失公允的。要培养所谓的“真正的自然科学家、人文社会科学大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让全国所有高中实施完全的综合教育。这样做不但可能培养不出真正的自然科学家、人文社会科学大师,而且还可能削弱数以亿计的学生的教育功效,使他们难以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理性的办法是推进高中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在部分高中、部分学生中进行教育实验,探索培养“大师级”人才的有效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4: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出路不在于取消分科,而在于教学改革.
  
  有人认为,高中文理分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因为“分科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窄,文科生自然科学知识不足,理科生则缺乏人文科学素养”。这种观点似是而非,极容易蒙蔽人们的眼睛。如前所述,我国高中文理分科是在综合教育基础上的有限分科,而非完全的、绝对的分科。众所周知,知识的交叉融合只是创新的充分条件之一,而非必要条件。
  解决问题的出路不在于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即便取消了高中文理分科,也不可能获得赞同者所期望的教育结果。我国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由来已久,问题不但存在于高等教育中,也存在于中小学教育中,只是由于高考竞争的激烈性,在高中教育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模式陈旧,教学被人为地严格限制在教师、课堂和教材范畴,学生只是知识记忆的“仓库”,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发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记忆知识的多少以及展示所记忆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简单到就是知识的授受关系,学生的创新思维、人格塑造、探究欲望、态度形成、社会认知发展等都被排斥在教学目的之外。为此,有学者呼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可谓一语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4 23: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科学也是同理。在分析科学发展到极致后,走向整体(不应该叫综合)这是一种质的飞升!可以预言的是,未来还会出现分析,但是更高层面的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5 00: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从小学、中学、大学这几个阶段都不要分科,全面提高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够知识面广,基础弄扎实,
后面就业和研究都非常有好处,比较知识都是相通的;然后在研究生阶段开始侧重专业深入,学习,毕竟这几年
的研究深入是专业方面深入,为后面科研提供几年训练。

过早的分科使得知识面的结构不合理,比如现在很多研究生的学生写论文都无法语言表达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5 10: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过早的分科,很多学生连一些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都丢失了,这对于一个人未来的成长有很多的弊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7 10: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4 13: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独立思考、探求真相等等人文类的精神是不被鼓励,是要被高校扼杀的(高校是书记最大,不出事最大),看看我们的当代历史研究多少是禁区,如果这些东西不改变很难有乐观的结果。各个领域的竞争其实到说到最后是知识的竞争,知识这个领域最重要的是知识的生产体系,如果整个知识生产体系的源头不做彻底的改变,这些细枝末节的改变无关痛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1 13: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不分文理科未必是解决教育问题的“良药”,因为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专门化,文科和理科虽然专业不同,也都在沿着各自的的学科发展道路不断走向细化。就学习者个体而言,本来存在着智商、天赋、领悟能力、心理品格等个体的差异,这一点从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学习中表现得很突出。
   文理分科正是为了适应学习者个体的实际情况而出现的,可以说是教育理念的一种进步的体现。虽然现实中不乏像苏步青先生那样的数学家而擅写诗词的文理兼通的全才,但这种现象只能是个别、特殊的,不会成为普遍现象。违背这一客观规律,就会出现像上世纪大跃进时期的“诗歌运动”,本指望“人人成为郭沫若”,人人写诗,村村写诗,全是低水平的顺口溜,最后成为一场闹剧。这样的教训太多了,文理分科只是相对合理地适应了学习者个体的实际情况,因为每一个专业的发展都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时代的进步和时间的有限不允许我们的学习者把每个专业都肤浅地涉猎一番,然后再去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试想一下,每个学科入门知识的掌握假设平均需要一年,学生从小学开始(假设平均年龄6岁)把这些过一遍得需要多长时间,单单文科的文史哲三个文科专业,一个人的一生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都远远不够。所以,不分文理科根本不是解决办法。
   目前的教育而言,个人觉得最迫切的是如何做到教育的公平、公正,包括受教育的资格、教育资源的分配利用,这才是真正需要教育工作者关注并努力推动以求解决的根本问题。
  至于“一考定终身”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都在逐步发生变化,会逐步得到解决。“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学习型”的社会正在逐步成型,学有余力者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学习跨行业、跨专业的知识,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21: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觉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与被迫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与利益驱动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7 21: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少年来一直见到因为分科导致的学生的痛苦选择,不能全面发展。还有很多实用主义的东西蔓延。

文理不分科真是大势所趋,也正说明我们的国家到了转轨时候。

如同十年前取消农业税一样,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文明生态的转型。个人将做何选择何去何从也到了转折点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9 09: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理科不分这种思维是错误的,人本来就有天赋差异性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08:20 , Processed in 0.2174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