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71|回复: 7

[【转贴】] 从疲惫到过劳死只差5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9 09: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health.sina.com.cn/hc/2013-10-28/0947110966.shtml
      生活中,疲劳无处不在。工作过量导致的自律神经失调,忧愁烦恼造成的紧张,喜欢甜食、运动不足导致的提不起劲儿等。但你绝对想不到,这些“小事”和可怕的过劳死之间,只有五步距离。这五步中,疲劳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最终演变成慢性病,甚至猝死。因此,我们要及时将疲劳消灭在“萌芽”阶段。

  第一步:打不起精神。这个阶段的人常觉得不如以往那么精神百倍。此时人体吸入的氧气量减少,血液中氧气浓度与血糖值下降。于是身体发出警戒,告诉你“我已经疲劳了”。

  要消除这种疲劳非常简单,每天深呼吸5次即可,能提高肺活量,增加脑供氧量,解除疲劳。吸气时,先使腹部膨胀,然后使胸部膨胀,达到极限后,屏气几秒钟,逐渐呼出气体。呼气时,先收缩胸部,再收缩腹部,尽量排出肺内气体。反复进行吸气、呼气,每次3~5分钟。此外,还可以摄取少量甜食,迅速补充体能。

  第二步:昏昏沉沉。这个阶段的人不但身上没劲儿,而且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甚至还会莫名沮丧。此时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与血糖值持续下降,导致肌肉或内脏组织陷入氧气与营养不足的困境。

  除了深呼吸外,每天还需做一些轻度体操,如打太极拳,让僵硬的部位获得伸展,恢复正常血流。还可以做广播操中的扩胸运动,坚持10~20分钟才有效果。此外,下班后最好泡个热水澡,坚持晨练,以恢复活力。

  第三步:浑身酸痛。这时的人会感觉体力透支,早上不愿起床,肩膀、背部、腰部等总是酸痛疲倦,皮肤暗沉,暴瘦或肥胖,焦躁易怒,有人还会拉肚子,体温低,睡觉磨牙。

  此时是抵御疾病上身的最后屏障,要注意保暖,每天睡够8小时,睡前不要剧烈运动,以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休假一周。依赖咖啡、浓茶、药物的人要改掉这些习惯,以免身体陷入恶性循环。

  第四步:开始得病。除了身上疼痛外,还会有青春痘、口腔溃疡、牙周病、胃炎、便秘与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还会轻度忧郁。

  这个阶段的人应及时到医院体检,解决已有的健康问题,并捕捉尚未“萌发”的疾病。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运动,至少坚持1周以上,让身体恢复原有的步调。出现忧郁情绪切不可滥用药物,可通过找朋友聊天,参加团体活动等方式调节,不能自我调节的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第五步:癌症潜伏。如果不重视疲劳的前四个阶段,任由其发展,40岁后大病就会不时缠身,颈椎病、胃病、冠心病等都可能找上门,甚至癌症也会悄悄侵袭你。一旦踏入这个阶段,轻者需要几个月,重者需要几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

  休息与运动是消除疲劳的关键。休息时要采取与工作时相反的姿势,例如工作时多半站着的人,休息时就要坐或卧;老是伏案工作的人,休息时一定要站起来,手臂举高,借此松弛肩膀肌肉。此外,除了要坚持日常运动,还要有针对性地运动,哪儿觉得僵硬、发凉,就着重锻炼哪儿。


关注身体,珍稀生命,重试健康,拒绝疲惫不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20: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的国人生活压力大,有时尽管知道这样子不好,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可以做到身体第一,工作第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1 06: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1 07: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总有疲倦感,我一同学就是过劳死的。太可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1 12: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新闻联播里的黄鹤云只有43岁就因脑溢血去世了,想来,还是因为长期工作劳累的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1 14: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为了生活也没有什么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1 20: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总觉得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疲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5 23: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就这样,有时候明知道累,也得干。干活干活,干才能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21:11 , Processed in 0.1736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