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67|回复: 6

[【辩证轩】] 教育弱县教师的投名状该如何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5 11: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个新闻,是关于教育弱县教育管理层勒令本县教师子女必须在本县就读,否则调整岗位,云云。。。
感觉有些像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吸收新成员入伙的投名状,但是是以自己的孩子受教育为代价的。生活中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情况,一些地方的各类学校一方面不顾教学质量和师资现状大肆吹牛并招生,大把收银子(国家银子和家长的银子),一方面暗中不让自己的孩子上本校,呵呵~有点像满口仁义的味道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些类似的事情?

知道贫困山区和落后县市教育搞好不易,但是这个要慢慢来,要自己苦练内功,让学生自己左右选择,不能把山大王的手法也使用上啊,拉上别人搞投名状的味道想必并不是很科学吧,呵呵呵~~~

河北多名教师因送子女出县读书被调偏远乡村工作

燵ur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7/25/c_125061184_3.htm[/url]
在将孩子从外县又转回南和就读后,作为家长的实验中学教师秦芳(化名——记者注)收到的一纸调令也被收回。之前,在她要将孩子转到县外上学的同时,秦芳接到了河北省南和县教育局的调令——将她从县城调至偏远的乡村任教。
牋牋秦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对于南和县教育局把教师子女是否在本县就读和教师本人工作岗位关联的做法,她能理解。“这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大局之间的关系吧。教育局也是为了把全县的教育搞好!”
牋牋而南和县的另外9位教师对此事的看法则不同。他们在被调离原岗位后,并没有将自己的子女从县外转回本县就读。同时他们还对该县教育局的这一做法提出了质疑。
牋牋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要求教师子女中小学阶段回本县就读的,并非南和一地。2012年8月,就曾有媒体报道距南和90公里的邯郸市大名县,多名教师也因子女不在本县上学而被调岗。
牋牋大名县教育局很快就回应称,在其向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发出了“从我做起,鼓励孩子在大名就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家乡教育发展”的倡议后,没有因此事处理过任何人,没有人因此事被调整或调动工作,也没有将此事与评先评优、晋升职称挂钩。
牋牋但记者注意到,还是有网友称:大名县有教师夫妇为此而选择离婚,将孩子协议给了非教师方,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孩子继续在外地上学,而作为教师的家长一方也可免于教育部门的处罚。
牋牋子女外县就读 9名教师从县城被调至偏远乡镇
牋牋韩真(化名——记者注)至今记得,他的工作岗位被调整与他将上初中的孩子从南和县转至县外一所更好的学校就读,发生在同一天。在这之前,韩真在南和县最好的高中——南和县第一中学已经任教14年。
牋牋韩真回忆说,在其工作被调整的前几天,南和一中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会上,南和县教育局领导宣布了一项规定:凡是教师子女,中小学阶段必须在本县就读。此规定传达后还将子女转学到外地的教师,将被调离原工作单位,到该县较偏远乡村任教,且不能再评职称、评优评先;对于子女之前已经转至县外就读的教师,不调动工作,但不能评职称和评优评先。
牋牋记者了解到,南和县其他中小学校也均开会传达了此规定。参会教师回忆:参会的教育局领导介绍说有“红头文件”,但他们并没有看到书面下发的有关文件。
牋牋作为规定下达后第一批就被调至乡镇工作的教师,韩真记得:南和县教育局领导和南和一中校领导几次找他们谈话。“对我们说,把孩子转回来就一点事没有,还可以挑班,挑老师;如果不让孩子回本县就读,就要把我们调走。”
牋牋最终,随着孩子正式转学到外县,韩真果然接到了一纸调令。“调令上只简单写着‘兹借调韩真老师到你单位’。”他补充说:没有原因。
牋牋韩真的新工作岗位是南和县史召乡中心学校——距他所住的南和县县城20余公里。每天上班,他要先坐近70分钟的公交车,再步行20分钟。
牋牋记者了解到,南和县为此共调动了9位教师的工作岗位,其中包括两对夫妻。据介绍,4位和韩真一同被调到史召乡工作,其他4位也在较偏远的乡村学校。
牋牋有知情者透露:本来还有十几位教师也要被调走,但后来又停止了。同时南和县教育局再次强调,8月20日之前所有在外上学的教师子女都得回本县就读。
教育局:此举意在留住优质生源
牋牋在韩真看来,该县教育局出台相关规定,就是“为了控制生源外流,把好学生弄回本县就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南和优秀生源流失的确太多了——好学生都到县外就读去了。”
牋牋记者调查了解到,优秀生源外流严重的确是困扰该县教育的一大难题。
牋牋“全县最好的初中学校是南和县实验中学,每年中考全县前100名中有80多个都是实验中学的学生。”有南和教师告诉记者:而这80多人基本都去了临近的邢台、衡水的重点中学就读。“全县中考前200名的学生大部分都不在南和上高中,留在本县的大多是中考成绩不高、不够资格到外地重点中学读书的学生。”
牋牋记者注意到,在南和县第一中学2012年的招生简章上,醒目地写着:2011年高考本二上线人数198人,创历史新高。同时,该招生简章中两项鼓励到该校就读的优惠政策,同样惹人关注——
牋牋一、在中考中前100名的学生奖励2000元;101名~200名的学生奖励1000元;同时免除第一学期学费。
牋牋二、依据县文件精神,从南和一中考入本一师范院校,医学本二以上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安排工作,考入其他专业本二以上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可优先安排就业。列入事业财政编制,解除学生及家长就业压力。
牋牋其实,优质生源外流严重并非只困扰南和一地的基础教育。
牋牋在2012年9月,针对网友对大名县强制教师子女回本县就读的指责,大名县教育局就回应称:我县有一部分干部、教职工子女在外上学,大部分是优质生源,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直接影响了我县教育的良性发展。我们举行“全县教育系统干部教职工子女返县就读”的倡议活动,目的是为了扩大我县优质生源。
牋牋大名县教育局表示,几年来大名教育在邯郸市所有县市区中一直排在后进位置。留住优质生源,让大名教育尽快走出低谷,踏上翻身崛起的征程,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全县教育系统干部教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牋牋大名县教育局在随后的回应中说:(2012年)8月28日晚,我县召开了各中心校长、中学校长及教育局全体机关干部参加的“扩大优质生源动员会”,局班子领导分别表态,提倡从自身做起,带动全县干部职工子女留在本县就读。活动开展过程中,县教育局领导班子、科室负责人和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以身作则,积极带动全县在外就读的教职工子女返回大名就读。
牋牋2012年的统计显示,大名县“全县教育系统干部教职工子女返县就读”倡议发出后,该县在外上学的173名教职工子女中有52名返乡就读。
牋牋南和教育经受“不均衡发展”内外夹击
牋牋记者注意到,有关教育部门近日在对南和县有教师称“由于子女到外县就读被从县城调至偏远乡镇”一事回应中说:南和县确实有部分教师调整了岗位,但与教师子女是否回本县上学没有联系。被调整教师今后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等工作,南和县教育局将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予以落实,不会因岗位调整受到影响。
牋牋该回应还强调:从师资条件较好的学校调整部分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不均衡的现状。
牋牋“乡镇中学生源流失比较多,不缺老师。我们到那儿没活干。”在韩真和与其一同被调入史召乡中心学校的4位老师看来,根本不存在该“回应”中所说的“支援偏远乡村教育”一说。
牋牋据介绍,6月上旬被调入史召乡中心学校后,两位教师一直从事学校的招生工作,而后调入的三位教师则没有具体工作。“史召乡中的学生不多,很多都去了县城读书。”与韩真一同调入史召乡中心学校的教师黄胜勇(化名——记者注)对记者强调。
牋牋记者调查发现,南和县教育本身受困于与临近地区的教育不均衡发展,而其自身教育也存在城乡间发展的不均衡。
牋牋据统计,在过去的10年里,随着农村中小学校撤并,南和县的200多所完全小学仅剩下了目前的60多所,过去分布于全县8个乡镇的8所乡镇初中如今也只剩下了两所。
牋牋南和县的中小学生源在向县城不断积聚。据统计,目前全县300人以上的小学共有10所,而在该县县城就有5所小学。“最大的学校有3000人,最小的学校也有1000人。”全县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就读于县城的“超级小学”。
牋牋在韩真和黄胜勇看来,现在南和县缺老师的不是边远学校,而是集中在县城的这些“超级学校”。 有学生告诉他们,“把我们调出去之后,学校又新招了一批代课老师,前几天还组织了一次试讲。”
燵u]教师个人能否承受南和教育发展之重?
牋牋尽管工作岗位可能被调整,但南和县的一些教师仍然选择把孩子送到县外读书。
牋牋“教师的子女就没有权力选择吗?”因为孩子没去一中报到,被调到三召乡中的教师贾一鸣(化名——记者注)对此很气愤。
牋牋虽然被调至较偏远乡村,但韩真不后悔他做的决定:“为了孩子,调走就调走吧。”一同被调走的黄胜勇也没有考虑把孩子转回本县的打算。“以孩子发展为重,不能因为我们耽误孩子。”
牋牋记者采访时发现,被调离教师送孩子到县外就读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 “县外的学校更好”。
牋牋对这些教师的选择,有网友提出质疑:你作为教师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上学,是不相信自己的教学水平吗?这让其他人怎么放心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
牋牋面对这样的质疑之声,韩真等人认为,靠一个教师不能够改善全县的教育环境。“与本县学校相比,一些县外重点中学教育环境更好。”他举例说:“好学生多、老师拓展多……”
牋牋记者注意到,也有网友对韩真等教师“宁可换岗位,也要送孩子到县外就读”的做法表示理解。
牋牋网友“HBJY”就评论说:教育发展不均衡,不是一个单位和个人能改变的,把孩子当做搞好教育的实验品,没有一个家长愿意。
牋牋网友“青晓茵”在留言中也表示:教育均衡不是靠政策强制执行的,更不能牺牲南和教师的权利。
牋牋7月24日,南和县教育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说,相关工作人员下乡不在,拒绝了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此事的采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5 11: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朋友认为:
学校和山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是态度、方法和心态不对,就是一回事情。
教师和骗子虽然也只有两字之差,但是态度、方法和心态不对,也是一回事情。
看到太多的“毁人不倦”的事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7 15: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其实和那些支持砸车抗日有理的朋友逻辑上同一个原理:

第一两者都不把个人正当合法利益当回事,以所谓漂亮的口号来做损坏个人合法利益的不当行为

第二两者都想着替代政府相关机构的权力,做出损坏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

第三教师必须站出来反对这些损坏自己合法利益的行为,不能听之任之,同样政府严肃处理砸车的暴徒(判刑新闻就证明了这点)也是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大快人心的事情

教师的投名状最起码要坚定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自己一定要站出来维护自己权利,今天缩着明天就会有更多侵害个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再漂亮的口号也要遵守基本法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7 15: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给大家一个凤凰台锵锵三人行的一期节目访谈的视频链接:

2013-07-25锵锵三人行

http://v.ifeng.com/news/society/ ... -bbf200be121a.shtml

其中徐子东老师用教育体系提拔的事情做了一个案例说明,徐子东老师说内地很多机构教师涨工资或者提干,很多地方不严格按照原先定制的规则来执行,弄得不少教师最后要上访到处反映情况,用这种闹的方式来维护自己权益,那么往往就是不闹的就认了,闹的往往第一年没有动静,第二年就悄悄给补偿了,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遵守规矩的往往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最后是吃亏的,只有主动起来自己找渠道反应情况主动找上级要求补偿自己合法利益的老师最后往往能要到一些补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8 09: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一些地方的土政策真是让人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教育界投名状的事情和做法多了。最为典型的就是高校教师的住宅,花和社会上同样多的价钱,却和小产权房的待遇类似,最好的也没有土地使用证,如果房子升值了想卖首先要原价抛除折旧费卖给校方,否则过户什么的想都别想,或者你想调走,原价抛除折旧费卖给校方,否则手续免谈,呵呵~~~,不知道学校调走的领导是否都是这个待遇?说白了教师其实就是个二等公民,和工厂的流水线上的工人地位没有本质区别,尊师重教喊得震天响,其实实际社会地位并不高,就和现在谈的工人阶级顶天立地意思一样。比如去年公安大学的那个纠纷,幸亏那位老师有法律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30 21: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golden21c于2013-07-28 10:19发表的 :
呵呵~~~教育界投名状的事情和做法多了。最为典型的就是高校教师的住宅,花和社会上同样多的价钱,却和小产权房的待遇类似,最好的也没有土地使用证,如果房子升值了想卖首先要原价抛除折旧费卖给校方,否则过户什么的想都别想,或者你想调走,原价抛除折旧费卖给校方,否则手续免谈,呵呵~~~,不知道学校调走的领导是否都是这个待遇?说白了教师其实就是个二等公民,和工厂的流水线上的工人地位没有本质区别,尊师重教喊得震天响,其实实际社会地位并不高,就和现在谈的工人阶级顶天立地意思一样。比如去年公安大学的那个纠纷,幸亏那位老师有法律意识。

有个案例请参考:

某地有航校,给家属配置就是类似高校教师这样的无大产权证书的房子,后来当地因为航校飞机噪音大影响本地房地产销售(天天都要做学员训练),动员航校搬迁到另外一地,同时承诺在家属院到期后拆迁时刻把居住其中有航校单位认可有正式证明文件的住户补偿给带有大产权证书的房子或者异地安置按照一定标准补偿现金,于是皆大欢喜。

拆迁是一个转换时刻,建议大家不要着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4:08 , Processed in 0.1506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