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41|回复: 2

[【其它原创】] 理解也轻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2 21: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子
   学习的核心是理解,记不住的关键是理解的不够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时因为理解得不好,不能举一反三是因为理解得不好,一句话,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理解得不好!

  理解,有对人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理解,我所讨论的仅限于知识的理解。
理解是一种感觉

  理解是一种感觉,是学习者的主观体验,人类除了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之外,还有一种感觉------理解。
  
  当学习者说“我理解了”,理解是学习者的一种主观体验,是对新知识的一种特定感觉。这种感觉常常描述为“理应如此”,“理所当然”,“懂了”,“觉得有道理”,“感觉每一步都是那么清晰”,“说的不过是常识(大道至简)”,“顺理成章”,“合乎情理”,“感觉想得通,没有疑惑”,“醍醐灌顶”,“感觉到顿悟”,“感觉一通百通”,“感觉到无所不能”,“I see”。
  
  简单地说,理解的感觉就是“理所当然”的感觉。


理所当然
  理解一个知识就是觉得这个知识理所当然。
  
  理所当然的感觉有两种:第一种:知识是常识,1+1=2,苹果往下落而不是往上飞,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这些已经被我们当作常识,所以觉得理所当然;第二种情况:是新知识,不是常识,学习者无法立即产生理所当然的感觉,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常识,从适当的背景知识出发,合情合理地认为新知识理所当然。因为合情合理,所以觉得理所当然。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个人很善良,我们算是知道了,但不是理解了。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这个人常常施舍乞丐吃的、喝的;别人错怪了她,她也没有恶言相向;我们会自然产生这个人很善良的感觉,这种由背景材料(背景知识)得到的感觉也是理所当然的感觉。
  
  如果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会起反应,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背景材料)。那么我们就会觉得,“用吸管吹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就会变浑浊”是理所当然的,换句话说,我们能够理解“用吸管吹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就会变浑浊”。
  
  追求理所当然的感觉是学习者的一种需要,学习者不仅体验到理解的感觉,同时伴随着认知上的满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非首发http://blog.sina.com.cn/u/1763529745
是理解能力不够?还是背景知识缺乏?
  “朝鲜和韩国之间的柏林墙总有一天会倒塌。”
  对于这个句子,生活在中国的成人都能理解,但是孩子却感到无法理解,问题出在哪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低吗?假如孩子告诉你“她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办?你会认为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低,长大了自然会明白吗?孩子长大后能够明白,真的是因为理解能力提高所致吗?
  实际上,造成孩子不能理解的障碍并非理解能力的问题,而是背景知识的不够。
  看看我们是怎么教会孩子理解这句话的。
  从前呀,朝鲜和韩国是一个国家,现在分成了两个国家,两个国家的人民是同一民族,说一样的语言,生活习惯也一样。就好像兄弟俩吵架了,不说话,一间房子分成两半,兄弟二人各住一边。
 
  在欧洲大陆还有一个德国,曾经分为东德和西德,中间有一堵墙叫柏林墙,后来终于有一天人们把柏林墙推倒了,东德和西德统一了,变成了一个国家。
 
 
 
 

                 柏林墙
  经过这样的解释之后,你觉得孩子会明白吗?

  我相信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明白。是孩子理解能力突然提高了吗?当然不是,你的解释实际上是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足以让孩子理解这句话。一旦孩子知道朝鲜、韩国是什么关系,知道柏林墙是什么,他就立刻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总有一天,朝鲜半岛会统一”。理论上,只要背景知识足够,孩子就会理解。
  
  当然如果更小的孩子,即使提供了这些背景知识,也不能理解,因为在上述理解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孩子的生活常识也是必须的,她应该知道国家是什么,统一是什么,知道墙是什么,墙可以把两边隔开。如果墙倒塌了,两边也就成为一体了,这些就是孩子的常识,所谓的理解能力就是根据常识理解的能力。如果孩子具备这样的常识,就说明孩子具备了理解这句话的能力,之所以理解不了,完全是其他背景知识不够造成的。
  
   相信我,只要背景知识足够,理解不存在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20: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阅读,请下载http://iask.sina.com.cn/u/ish
知识是拿来用的
  知识是拿来用的,知识只有在寻找到应用的出路,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知识的合理应用,就是把知识作为背景知识来合情合理地理解其他知识。
  如在解剖学中,臀大肌是一个重要的肌性标志,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臀大肌的外上1 /4肌质丰厚,神经和血管细、少,学生只会机械性的记忆。如果指出“因为该肌的外上1 /4肌质丰厚,神经和血管细、少”,所以是临床肌内注射最常选用的部位(常识会告诉我们,在这里注射不容易碰到血管和神经)。
  这就是知识的应用,此处的知识是“臀大肌的外上1 /4肌质丰厚,神经和血管细、少”,以它作为背景知识,再结合常识,我们就能理解这里是临床肌内注射最长选用的部位。
  在因为所以的描述中,如果因为是我们熟悉的,我们就容易理解所以,如果所以是熟悉的,我们就容易理解因为,总之最好要保证其中一个是熟悉的,这就是以熟悉理解陌生。即使你不是医护人员,不熟悉临床肌内注射最常选用部位,但是相对来说,这更接近于生活实际,我们更容易看到,摸到,感觉到,也就是我们的感官容易把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5:51 , Processed in 0.3049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