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38|回复: 13

[【传习录】] 学习为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2 11: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是为了什么?
   《论语.述而》说:“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显然,孔子不认为学习是为了俸禄和取得活命钱。
    至于学习的时机,孔子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困而学之,又次也”,就是说,遇到困难才去学,路走不下去了才去学,没饭吃了才去学,那就晚了,落于次着了;而且,也不符合学习的本质意义。
    那么,学习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光大人的善性,开发人的潜能也。当然,学得好了,“学而优则仕”,获得物质生活的保证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哪个是主观的目的指向,哪个是客观的顺承获得,是要区分清楚的。区分清楚了,凡俗和高尚也就显现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2 12: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肯定是为了收入和活命的目标的,或许有很多层次需要,但是最低的就是活命:

第一学习活动大量动脑,大量消耗人体营养物资,大跃进后三年自然灾害时代大学因为食堂供应吃不饱,后来补救措施就是大学医务室准备白糖和黄豆粉,万一学生突然晕厥,马上给白糖水和黄豆粉吃,如果不为了活命,学习消耗这么大为了啥。

第二正是遇到困难所以才要学习,如果我们轻松能客服困难了,确实不用学习了,我们日常生活里面老人为啥比较收缩,就是因为遇到困难,老人掌握慢,次数多了就丧失信心了,于是就越发的收缩不敢尝试了

第三孔子时代,学习的多数都是能经常食肉的所谓肉食者贵族,学习知识就是为了保持阶级差异,孔子自己开创的普及教育方式就是面向普通人,劝学的理由固然有所谓不为了俸禄和活命其实就是拉着普通人也来学习,当时这种广告词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放在现代,我们遇到是信息时代,就要必须随时学习随时使用,不会学习的就会被社会淘汰,举例:智能手机普及才几年,大家现在都打手机都必须学会触屏的各种手势,如果迟迟学不会,那就落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nem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5-24 14: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学习能活动锻炼大脑提高智商和智慧,能让人更加聪明机智。二、因为缺乏某方面的知识能力所以要学习(这方面的东西),没有缺乏自然就不会再去学习了。三、遇到困难或者有需要自己没办法解决除了求助别人,通过学习可能也是很好的解决途径。四、学习主要是获得知识和能力,有了知识才能沟通即别人说的东西你能听得懂看的明白,这是人与人互动来往合作的基础,所以学习是为了沟通。五、通过教学能够管理管教教化人(俗称管人),提高人的素质和品德才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从而塑造培养人。六、为了应对考试和拿证书,也必须去学习。七、其他还有为了挣钱吃饭和升官发财,为了技术研发为了发明创造,都要学习,挨,所以说,学习真是太重要太普遍了,就像人每天要吃饭一样。还是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1 22: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为了什么?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陷入沉思。和一位老师走在下课回教研室的路上,我问她,她说,是为了生存吧。我以为然,又以为不尽然。我开始回想我出生到现在对“学习”两字的认知。

小时候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在巷弄间疯跑,那个时候我不当自己在学习。上了小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为学习就是那些字,那些词,那些算术题,学习是为了老师、爸妈赞许的话语。初中,学习是背诵,是中心思想,是解几何难题后的狂喜,是证明了自己。高中,学习是高考那沉重的负荷和永远也做不完的题,一朝还愿大学的期许。常感慨夕阳的壮丽,学惆怅,学唏嘘,也学犀刀利笔,恨不能说尽人间词语。学慷慨,学激昂,学勇敢,学卧薪尝胆,只为东山再起。大学,学浮躁,学儿女情长,一曲情歌诉衷肠委屈,就是不愿意学那果腹的技艺。学忘记,学哭泣,学咆哮,学尼采的诳语,常常要问人生的意义。工作了,学低调,学友善,学忍耐,常揣摩领导的脾气。学围棋,学乒乓,学计算机,寻找生活的乐趣。学关爱,学照看老人,学尽孝心,为什么爸妈真一天天老去。学温存,学爱恋,才找到另一半的你。学买菜,学做饭,学洗衣,一起奏响生活的乐曲。学喂奶,学喂饭,再学唱儿童歌曲,惊诧新生命的奇迹。学拼搏,学高数,学英语,重温往昔的记忆,为上研究生,头悬梁、锥刺股也在所不惜。学感恩,学舍弃,学欣赏,人情冷暖中蕴含人生哲理。学投资,求财富,却怕股市的腥风血雨。学说话,学演讲,探寻教育的真谛……

学习,学习为了什么,却也早已不为了什么,它就是我生命的轨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 20: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的目的,首要的是寻找到立身处世的根本;其次是获得立身处世的生产生活技能;再三,将所获得的立身处世的技能升华为创新创造技能,为社会发展创造新的产品和建立新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xie1于2013-06-01 20:57发表的 :
学习的目的,首要的是寻找到立身处世的根本;其次是获得立身处世的生产生活技能;再三,将所获得的立身处世的技能升华为创新创造技能,为社会发展创造新的产品和建立新的认识。
很有见地。“首要的是寻找到立身处世的根本”,能否再详言之?是否就是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之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15: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恕我直言,以上各位对于论语中的学误解颇深

论语中的学,是学习做人。即学习“礼”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仁”
“仁”的内容就是“爱”
“爱”的表现,以我为中心,对长辈是忠(国)孝(家);对晚辈是恕悌;对平辈(朋友)是信义
而这些爱的表现如何做?既要靠“礼”
学习礼,要懂得礼的本质是仁,仁的实质是爱,爱的体现是忠恕 孝悌 信义
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智 也需要勇
因而,论语的学习根本是修身 是学做人。很多例子表明了这一点。
比方说:论语学而篇第七段: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16: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究竟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实际上要看个人的追求了,而这种追求又和文化传统、生活环境有关。有些人为了某个一官半职,进入仕途,改变命运吧,这大概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了吧。如果我说中国的读书人目的只有两个:吃饭和权力,我想很多人会喷我吧。不过,我总感觉大致还是如此的。有些人学习是为了追求一种知识,譬如罗素从小就有自杀的念头,但是为了了解更多的数学,追求一种确定的知识,他一直没有实施,显然也不是为了吃饭和权力。斯宾诺莎学习哲学显然就不是为了吃饭,如果为了吃饭,他就不会拒绝某个大学的邀请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点手艺之类的解决吃饭问题,其实学习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高尚,你学习的目的是否高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当然学习除了能解决吃饭问题之外,还有很多好处,譬如从小你认为是伟人的,学习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是个流氓,所以学习的目的还有培养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如果学习不是为了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那么学习就没什么用了。说的有点乱,不过我的观点是。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还是要看整个传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各人的追求,追求不同,目的也就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学习就是为了认清世界、培养一种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如果学习只是为了吃饭,那么学习也就没什么价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8: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学习是为了谋生,会觉得很累,也少趣味。而且,还会对自己潜能的开发形成阻碍。
如果学习能达到“无所为而为的玩索”的境地,获得乐趣和能力的双丰收,那就太理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19: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有“读书三境界”之言。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说.对于知识,对于自然人生,要有“独上高楼”的勇气,要有求的知欲,要有坚定的信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属于反复的异常艰辛的阶段,是人们正处于对个别事物的一船认识进入到对事物本质性把握的中途,但还没有完全进入自由王国,这里需要一点灵感,”灵感”未至,“衣带”再“宽”,“人”再“憔悴’也是无济于事的。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经过干锤百炼,反复揣摩,对于自己所研究的对象仿佛突然之间得到了“顿悟”,仿佛突然之间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造就是一种质的飞跃,看似很玄,其实正是量的辛勤积累的必然结果,是通过苦苦求索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的正当历程。
    王国维着重强调读书、成就大事业大学问,部需要知识的逐步积累,需要循序渐进,只有识累至一定得度,才可以出现飞跃,才能够显现奇边,发生质变.而企图定捷径,投机取巧,偷工减料,这是不行的。

   对照王国维的经典之言,不知我们的读书学习算是属于一种什么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7 21: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leechance于2013-06-17 15:05发表的 :
恕我直言,以上各位对于论语中的学误解颇深

论语中的学,是学习做人。即学习“礼”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仁”
“仁”的内容就是“爱”
.......

读书有两种境界,一种就是您说的类似贵族一样养生的读书境界,基本目标就是抬高自己,制造区隔,增加追赶者的难度,但是世界上更多是读书就是短期应用,充电然后快速上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因为谋生的缘故,没有太多时间沉静下来,上手就能用这是最低要求。对多数人来说,时间是奢侈的,谋生是要命的,只能匆匆而来匆匆过去。
论语是农耕时代前期的作品,那时候人的时间不值钱,要紧是体力,所以儒家劝学时候可以慢慢来,可以用学习礼教来吸引大家(这个礼教当时算是上等人的必备仪式),也有点追星意思

但是现在是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的时代,短阅读快餐类型的学习消费是主流,只要花钱,什么上流人士的花样都能找到山寨对应,原本缓慢严肃的东西都被解构成为无厘头一样或者放松或者戏谑类似的东西,各种花钱的短期培训班都能流水线一样培训出来需要的各种演技和各种情景模拟的标准产品。

时代已经变化了,我们其实也变化了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8 11: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大多数人教育孩子为什么学习都是一句话:不学习以后没饭吃!至于其余,肯定不是每人想过,可是,在这里,除了火热的竞争,你还有别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19: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 》中的“学”,若说只指学“礼”,是有些偏颇的。仅举两例:
    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季氏》)
    2、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
    这里,涉及到的“学”的方面显然要比“礼”宽泛得多。“诗”、“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些显然属于“学”的内容——即使不能完全和“礼”并列,也至少是“礼”所不能完全容纳得了的。
    再则,“礼”和“仁”一样,是需要“能力”做基础的。“仁”显于事,才能达到真正的“仁”;“礼”也只有把职分内的事尽心尽力地做好,也才能真正地尽到“礼”。那就需要学到真的能耐和本事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学”的、“习”的只是“礼”的程式化东西,又有什么可“乐”的呢?当然不是说“礼”就不需要学,而是说不用那么地去学呀学。“礼”,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需要有足够的行事能力去支撑它;若老是不停地去学呀学呀,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9 2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我回应以下
孔子的学为什么是礼?
1 学礼可以立 没问题
2 学诗可以言?但为什么要言?这里的关键是在“情”,学诗的目的其实是要“通情”
但“情”是最难把握或通的。怎么样把握或通呢?这就要学“礼”,用礼来调制情。因而学诗根本还是学礼
3 德是什么?德是无法直接学,只能够通过礼学到。通过礼到达仁,后才能有德
4 至于语言和文学,与礼比较都是其次甚至可以抛弃的,论语中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绘事后素、讷于言、焉用侫、巧言令色的耻之,另外弟子规来源于论语学而篇1.6,其中学“文”是 行有余力后才做的事情,如果没有余力,完全可以不用学,而且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在1.7中表现更为明显
5 至于政事,更是学礼,这在子张学干禄中看出。
6 把握孔子的思想,一定要记住他的一句话:吾道一以贯之。如果学的这么乱七八糟的,没有一个中心,那就可糟糕了。
7 礼很复杂,你的理解太简单了,礼很灵活,你的理解太僵化了
8 再补充一点,论语中 礼与能力没有一点关系,礼很人性的,礼从来不要求你做不到的事情。你不了解儒学的精髓。真正的儒学是宋以前的。
引用第12楼choumaobing于2013-06-18 19:33发表的 :
    《论语 》中的“学”,若说只指学“礼”,是有些偏颇的。仅举两例:
    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季氏》)
    2、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
    这里,涉及到的“学”的方面显然要比“礼”宽泛得多。“诗”、“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些显然属于“学”的内容——即使不能完全和“礼”并列,也至少是“礼”所不能完全容纳得了的。
    再则,“礼”和“仁”一样,是需要“能力”做基础的。“仁”显于事,才能达到真正的“仁”;“礼”也只有把职分内的事尽心尽力地做好,也才能真正地尽到“礼”。那就需要学到真的能耐和本事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学”的、“习”的只是“礼”的程式化东西,又有什么可“乐”的呢?当然不是说“礼”就不需要学,而是说不用那么地去学呀学。“礼”,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需要有足够的行事能力去支撑它;若老是不停地去学呀学呀,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0 15: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sdnulmx于2013-06-18 11:28发表的 :
现在大多数人教育孩子为什么学习都是一句话:不学习以后没饭吃!至于其余,肯定不是每人想过,可是,在这里,除了火热的竞争,你还有别的选择?

现在的人关键这么参加竞争也算是为了合群,跟上社会进步脚步,现在的孩子能有几个能退隐山林,有几个能成天不接触社会,接触社会就必须参加竞争,不是和同事同学就是和同网的网店,正是互联网放大了交际和竞争的区间,大家竞争时候多数是模仿和比较,所以这也是学习一种形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9: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leechance于2013-06-19 20:40发表的 :
呵呵 我回应以下
孔子的学为什么是礼?
1 学礼可以立 没问题
2 学诗可以言?但为什么要言?这里的关键是在“情”,学诗的目的其实是要“通情”
但“情”是最难把握或通的。怎么样把握或通呢?这就要学“礼”,用礼来调制情。因而学诗根本还是学礼
.......
也“呵呵”一下,还是您理解得又“复杂”又“灵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14: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来说

1,生活是本圣经,处处能学习,只要善于发现
2,人生难得有追求,陪伴自己度过每个岁月
3,修身养性,书生意气。

回答比较简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15: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学习是为了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3 00: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而优则仕,这在现代也不灵了
只要有关系,学习差又有神马关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3:58 , Processed in 0.3383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