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06|回复: 1

[【图书推荐】] 共和国特殊年代的纸上历史:《证照中国 1966-197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0 10: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许善斌   
分类:历史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许善斌,北京的退休报人,名片上的头衔是“收集旧纸片的老汉”。他是北京最早致力于证照收藏的民间收藏家,十几年来蛰伏于潘家园旧货市场和报国寺文化市场“沟宝”,风雨无阻,北京市场上有价值的证照大多都被他搜入囊中。他因此赢得“中国证照收藏第一人”的美誉。许善斌老人的理想是,有朝一日可以成立一个“证照博物馆”,他希望能够通过证照展现历史,让大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这是一部新中国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间的纸上风云录。从“大字报”的出现到“最高指示”的颁布再到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巴黎公社式”国家机关的创立到和平年代军队新任务再到大喜大悲情形的交织出现;从“红卫兵”席卷校园到全国师生“大串联”再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书从全民狂热的时代、风起云涌的活动、席卷全国的浪潮、全国江山一片红、抓革命促生产、文艺悲喜剧六个部分记录了这十年间里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与历史。

作者以“向下看”的眼光和平实的笔调,忠实地记录了那些纸片上的历史。本书所收录的证照里,上自风靡全国的“毛主席语录”,下至普通百姓的个人证件、票据,从不同角度呈现出那个年代国家和人民的全景状态。

这本书也是作者集多年之功推出的一部力作,虽然只是一部“断代史”,但内涵非常丰富。这些“历史的碎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回忆那十年间整个中国的状况。

================================

证照中国第一章 全民狂热的年代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及前后,人们对上级领导甚至是单位头头的讲话和文件,都毫无例外地称为“指示”。据说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客气”,有的人主持会议时为了讨好领导,往往就在开场白里加上一句,说现在请某某领导给大家做“指示”。这种“逢场作戏”很快被人模仿并流传开来,“客气”久了如果再“不客气”就是对领导不敬了。这样一来领导讲话就成了名正言顺的“指示”了。



=======================================

证照中国第二章 风起云涌的活动

“文攻武卫”从词义上讲先有“文攻”然后才能“武卫”,可是在落实的过程就完全走了样。变成了没有“文攻”只有“武卫”了,再后来“武卫”干脆就变成了“武攻”了,动辄打人还能美其名曰“文攻武卫”。很快就使全国各地打人成风,这武斗的战场又很快由校园蔓延到全社会。开始的时候只是打“走资派”、打“阶级敌人”,这是些“纸老虎”只用拳头就可以出气了。


====================================

证照中国第三章 席卷全国的浪潮

“忆苦思甜”是“文化大革命”的“遗产”,它当初是为阶级斗争服务的“专用品”。那时的一场“忆苦思甜”报告,能把整个会场的人都发动起来,搞得个个义愤填膺,都认同“万恶的旧社会”就是“人间地狱”、地主和资本家就是“地狱里的魔鬼”。做“忆苦思甜”报告的人为了表现自己的阶级感情,讲的时候往往是“字字血声声泪”,大大激发了人们对地主资本家的深仇大恨。


================================


证照中国第四章 全国江山一片红

旧社会有句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可在改革开放以前,好男人没有不喜欢当兵的。男孩子从小就特别爱玩“枪”,长辈们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也是玩具枪,玩具枪上寄托着上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只要能当上解放军就算是“好铁”了。可惜社会上人太多兵太少,都喜欢当兵不可能都当上兵,很多人只能“望兵兴叹”了。


============================

图书前言

“文化大革命”结束三十来年了,当年“万里江山一片红”的“革命景象”已经消失了,参与过这场“革命”的人也“消失”了很多,时间离我们越来越远,景象越来越模糊,“文革”的印象现在多保留在一些白发人的记忆里。怎样才能让后代了解这笔“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思考的事情。
我是十年浩劫的参与者,我“劫”过别人,别人也“劫”过我,过去的“两败俱伤”已经变成了“精神财富”,也变成了我不遗余力收藏“文革”物品的动力。这些藏品都是“文化大革命”的“化石”,保存着“文化大革命”的“基因”。它能发挥“眼见为实”的作用,让我们的后代不仅能“听历史”还能“摸历史”,摸出“原汁原味”的感觉,永远记住这场惊心动魄的“红色内战” 。
“文化大革命”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我们用八年的时间打败了日本鬼子,却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消灭“阶级敌人”。如果说抗日战争伤的是“身体”的话,那么“文化大革命”伤的就是“灵魂”。“文化大革命”不仅使中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且使人民的权利丧失殆尽。
虽然“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慢慢地被抹平了,但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要痛定思痛、以史为鉴。好在“文化大革命”的“保健作用”已经显露出来了,它使共和国的肌体产生了“抗体”。一个不能从灾难中总结吸取教训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研究“病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全民狂热的年代
1、“大鸣大放大字报”
2、最高指示
3、形形色色的“忠”字
4、“走资派”
5、阶级斗争无处不在
6、“一斗二批三改”
7、特殊的芒果展览
第二章 风起云涌的活动
1、革命委员会
2、“文攻武卫”
3、另一种评判标准
4、军队的新任务
5、从“老大哥”到“苏修”
6、林彪与“四人帮”
7、大喜大悲
第三章 席卷全国的浪潮
1、忆苦思甜
2、“五七”干校
3、“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
4、红色的海洋
第四章 全国江山一片红
1、红卫兵风潮
2、全国大串联
3、复课闹革命
4、知青上山下乡
第五章 抓革命促生产
1、工业学大庆
2、农业学大寨
3、农村里的“金字招牌”
4、“养猪要有个大发展”
5、抓革命促生产
第六章 文艺悲喜剧
1、破“四旧”之风
2、八大样板戏
3、“批林批孔”
4、我在“文革”中的“悲喜剧”


===========================

点评:

今天还有一些妄图给文革美容粉饰的想着遮蔽一些历史材料,试着把文革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损失给缩小淡化还有试着妄图重回文革的,本书作者历经几十年详细收集了有关文革的各种实物材料,用生动的历史材料给大家还原了一个纸面上的文革历史,这是相当不易的。

所谓民族的痛苦有一种体现形式就是毁灭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与传承,文革作为中国文化的一次浩劫,我们到今天都能感受到当年文革的疼痛,时不时还隐隐的出现当年留下来的各种历史隐痛,我们现在这些作者回忆这些历史,正是为了我们这些后人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为我们民族的未来开阔出一个新的世界,我们总不能跌倒在同一个错误上面,所以本书的这些历史素材是非常宝贵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9 11: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挑选精华,自己阅读,次精华,保留,其余部分,共享给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6:31 , Processed in 0.14088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