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22|回复: 1

[【随笔】] 【原创非首发】《天净沙秋思》中的“老树”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7 07: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非首发】《天净沙秋思》中的“老树”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马致远的名作。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诗人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其中的美妙前人早有论述。并且成为思乡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
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都是“小树”、“大树”,鲜见“老树”。为何马致远独用“老树”?其中有何奥妙? 这里,仅就“老树”一词,谈自己的赏析。
  本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古时多在住宅四周植树,为院中夏季避阳,同时,日后可以使用木材来打制家具。所以,住宅中的树木一般不到很粗、很大、非用不可不会砍伐,有种与家同在的感觉。所以,这些大树逐渐就成为自己住宅的象征物了。《天净沙秋思》中的“老树”是不是就是那位游子看到古道边的那棵大树,进而联想到自己家中的那棵大树,——不,是老树,从而产生浓浓的思家情绪呢?
  二、古时在住宅四周植树的多为父母。几十年后,合抱之木与苍苍父母何其相似?《天净沙秋思》中的“老树”是不是就是那位游子看到古道边的那棵大树,进而联想到自己家中的那棵大树,——不,是家中曾经植树的父母,从而产生浓浓的思家情绪呢?
以上两点不是杜撰。因为考以“桑梓”二字代称“家乡”,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盖古人住宅旁边常栽有桑树和梓树,是他们父母或长辈所种的,后人用来比喻“家乡”,是对它表示敬意。此外,东汉张衡在其《南都赋》一文中即有句曰:“永世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归里焉。”还有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离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诗:“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诗句中的“桑梓”、“梓里”即时以树木代指家乡。由此看来,树木和家乡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也是由来已久的。
  由此可见,《天净沙秋思》用“老树”来代指家乡、代指父母,从睹物产生思乡之情应该是较好的解释。
  三、从枯藤判断时令是秋末了。秋末的大树已经光秃秃的了,因为已经叶落归根了。远在他乡的游子睹树情动:落叶犹知归根,人却不能回家!这是怎样的痛苦怎样的愁绪呀!唐代马戴的《灞上秋居》用“落叶他乡树” 来表达诗人的凄凉愁苦。马致远此时的用意和马戴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
  四、结合第一句来看,“老树”也为下面的“昏鸦”做铺垫。小小的昏鸦尚且有合抱之树栖息安眠,堂堂七尺男儿家在哪里、情归何处?茫茫天空只有昏鸦凄惨的鸣叫,无人作答。凄凉孤单的游子心中肯定生出无限的思乡愁绪。禽犹如此,人何以堪?不用写情,景已溢情。
  五、结合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来看,“枯”、“老”、“昏”共同渲染悲凉的气氛,为全文主题服务。并且和下句其他的景物共同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赏析感悟,今天说出来,请各位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08: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只从“老”一字,而引申出这许多评述,楼主古文已经相当有造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14:25 , Processed in 0.2505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