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71|回复: 5

[【文史类】] 读《白洋淀纪事》偶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30 08: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梨作品,朴实无华,他笔下人物个性鲜明,《白洋淀纪事》中不少篇幅描写了战争中的女性,坚韧、勤劳、善良并勇敢。先生笔下女性人物年龄跨度很大,从小孩到八九十岁的老年人,皆能笔下生花,对她们的个性把握十分到位,用现在的时髦词叫传递正能量,哈哈。可我发现他老人家描写汉奸老婆,地主老婆、小姐,看似着墨不多,但刻画的惟妙惟肖,简约的语言,足见先生文学功夫之深厚。

  《荷花淀》曾入选过中学课本,引狼入室,打埋伏的战斗场面,让人又紧张又兴奋。真想到白洋淀去看看那片密密的芦苇,硕大的荷叶,清香气味的莲子,河沟里的小沙鱼,淳朴的民风是否还在?
先生这部集子里,选择的大多是四五十年代的作品,事件发生地多为打土毫分田地的社会背景,在他作品里几乎没有说地主老财好话的,地主富农恨土改,这当然是事实。

  我家当地有户地主,解放后自学中医,成了有名的医生,他小老婆让本庄的地痞打的流产,后来上吊自杀。原来的老屋分光了,只能住在地边的小破房子,地产就不必说,他本来生活在城里,也靠种地生活的,农时抓的准,有知识,总看书,地没收后就看中医书,后来做医生,尽管在农村生活仍然可以。缺医少药的年代正是用人之时。他家在当地没有恶行,可是地多,财多,就给分了,现在看来没道理,有钱的都给分了谁还敢有钱呢?有钱不是罪,只要它们是辛苦赚来的就行。可事实上划分成分时往往不管这套。想要公平,其实也是不公平。

  我爷爷家当时差一点就划成地主,他老人家有先见之明,把地分给我大爷爷,他家做小生意,以前地少,挂在他名下,谁也看不出来。可是家藏的麦子、豆子等粮食不好办,太多了,这也是划成分的依据,怎么办?卖都来不及,窖藏埋地里,当时大人们做的事,小孩子不知道,我爸还不太大,雨后的一天发现自家地里土拱起来,不懂是什么,回家告诉爷爷说不好了,地里不知道长出什么东西?爷爷知道那是麦子发芽拱的,可惜啊,那么多麦子,不过也因此没被划成地主,连富农都不是。嘿嘿,少招不少罪啊。

  我听说爷爷的家产全是靠自已劳动赚的,和太爷一起下过关东,也就是现在的东北,给人家扛活赚了几巴掌袁大头(银元),回家买地,买的是抽大烟地主家的地,包括家里的大车,几匹牛,为了多种地多生产,单靠人力是不行的,活多干不过来。当时爷爷家属于典型的处于上升期家庭,因为爷爷能干,善于经营。

  我姥家就没这么幸运了。她家地主多,由她家老奶奶领家,家大业大,有油坊,地更多, 别人卖她家买,好在孩子多,分家分掉不少,可还是有几家地主,好在一个庄上都是本家,没能怎么样,我听老人们讲,姥家也雇工,做饭的、洗衣服的,地里长工短工不少,可是这些都是自已辛苦赚来的,最初家穷没钱请人做,都是自个哥们抡大锤赚油钱,到后来地多活多,干不过来就请帮工,帮工和家人都处的好,活忙时,最好的饭食供给他们,那时白面饼稀憾,家里人都吃不上,杂面窝窝给媳妇们吃,老老太太管着,不让随便做,手不紧真的管不了这么大的家业。大锅饭一起吃,姥爷家很少能吃饱过,人多抢不过来。又都是亲属,教书先生身份更不好上去抢。到后来一分家,情况反倒好转些。

  我是想说,地主家其实过的也不容易,省吃俭用的过日子,只是比别人家吃喝足够,不会饿着罢了。

  最有趣的现象是家里人口多,上的学校不同,导致派别不同,有当汉奸的,有跟共产党的,更有投国民政府的,不管那一派过来,家里人都吃得开,没受什么气,就是有事也能平下去。现在看觉得不可思议,可这就是当时社会实情,家族的力量往往超越党派。我以前没想写这类事情,前二天翻看莫言的《丰乳肥臀》,只看过前八章,就感觉看不下去,听说是他的代表作,好奇啊,可是怎么就提不上兴趣?落差太大?人名起的这个别扭啊,粗略翻过后面内容,我倒是相信他写的某些情况属实,大家族里成员党派不同,混杂在一起,相互照应的情况真有,姥姥家就是这样子吗,小日本在时,家里有汉奸,在当地算是有名,被抢了,打了都能找到怨家对头修理一顿,谁还敢欺负呢?国民党得势时,家里也不遭灾,后来失势了,一位国民党派的二舅跟当共产党的大哥去信商量,不走在家里能不能保住?我那大舅说走吧,不能待家里,他就跟着队伍跑台湾去了,又娶一房老婆,两边都有家,八十年代回来探亲,给大陆这边的孙子们都盖上房,谁能想到的事呢?原以为兵荒马乱的他早没了呢,因为一直没通信。几十年后活人回来了,世事难料。

  孙先生写的并不全属实,也可以说他没对整个社会做一个全景式的描写,当时的情况他也做不到,派性决定了他的眼界和笔,可能他看到了,也知道,但就是不写出来,有选择地过滤了,多数地主是当地修桥铺路的组织者,施粥救济灾民,功劳碑上常常有他们的名字,名字可不是白刻的,要出钱出力,不少人都是劳苦攒下的基业。世道变了成地主,一下穷到底,但这些人的后代,现在很多都起来,当干部的多,发家治富的多。当时分了房子,分到田的人家还是穷,这怎么解释呢?世事虽难料,不做恶行的人,终得有好报。

  不同政治主张的作者,描述的角度不同,选材不同,描写的社会现象就不同,这难免失于公正,因为不是对社会全景式的反映。只能说作品是作者写的社会,并非绝对真实的社会,宁信书不如无书,中医人常说这话,用在其它方面一样适用。不是我怀疑社会,是事实教会了我去怀疑它。

《红楼梦》出世就成禁书,淫书,因淫而屡遭禁,贾宝玉就是淫虫,其实这么想就错了,而且是大错,操笔在芹,宝玉幻象。淫根于芹,雪芹淫而非宝玉。不妨碍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莫言书亦如是。一位作家,一篇文章,写有其人其事,其人其事也真,未写入也是真,只是作者不作、观者不晓,历史就是这样被窜改的。小说如此、史书亦如此。

明此可笑看天下诸书。哈哈哈,你也可当这话是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二零一三年一月二十三初稿
      复审于二十五晚,作者金钱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0 12: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园地又多了个评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 04: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用一句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by葛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7 12: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反映一个社会真的很难,这也就是我的一个观点而已,不求所有人认同。单一的看法,一定有错误,这才是我想要表达的。都对,范围不同结果就不一样了。样本小了得不出正确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7 17: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二舅故事令人唏嘘。
希望能有啥真实全景式地反映社会,希望本身没有问题,不过把希望寄托在文学上要求就太高了,史学都难以做好的事,让文学情何以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8 2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划分为地主,根本的,是看“剥削程度”,而不是看你富裕程度。当然,这是在收入达到一定富裕程度的前提下。

如果剥削没有达到红线,那么,即便家境较为富裕,也不会划为地主,只能划为富农或富裕中农。

相对较穷的被划成地主,而相对较富的只划成了富农甚至中农的情况,比比皆是。原因就是前个家庭剥削所占收入的比例突破了红线,而后者没有。

当然,不排除个别有划错了,但是要“全景式”地看待问题,就不应该拿个别划分错误的情况来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1:03 , Processed in 0.2499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