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37|回复: 0

[【转贴】] 临床中舌诊的运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8 11: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舌诊主要有望舌质、望舌苔两部分。舌质反映五脏精气的盛衰,舌苔反映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舌尖部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一、望舌的方法
(一)望舌质
  望舌质,主要察其颜色、形态的异常。
1.舌色
  包括淡红、淡白、红舌、绛舌、紫舌等。
  淡红舌常见于正常人。无论外感或内伤杂病见淡红舌,均表明病情轻浅或为向愈之兆。
淡白舌主气血两虚或阳气虚弱。若舌白无血色者,主血脱夺气。色淡白而光莹洁净者,属气血两虚;淡白湿润,体胖而嫩者,属阳虚水湿内停;淡白少津的,属阳气虚损,津液不足。
红舌多属于热证,包括实热和虚热。舌体不小,舌色鲜红,多为实热;舌体瘦小,鲜红少苔,或光红无苔,或有裂纹为虚热;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舌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绛舌主里热深重,或阴虚火旺。在外感热病中,表明热邪入营血,里热亢盛,是热性病的极期。绛色越深,热势越重。内伤杂病出现绛舌,多属阴虚火旺证,常见于久病、重病。
紫舌主血行不畅。发病有寒热之分。如红舌而隐现紫色的,为紫红舌;舌绛隐紫的,为绛紫舌。这两种舌色都表明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致使营阴受损,津液耗伤,气血壅滞所形成。因此,舌面多干枯少津。舌淡白而隐现紫色者,称淡紫舌,也称青紫舌,多由淡白舌转变而成,舌面常现湿润。可由阴寒内盛,血行凝滞,或阳气虚衰,血脉瘀滞所致。此外,全舌青紫的,多为全身性血行瘀滞;舌有紫色斑点的,多为某局部血瘀。
2.舌形
  指舌质的荣枯、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方面的变化。
舌体明润的为荣,说明津液充足;舌体干涸的为枯,说明津液已伤;舌体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苍老的为老舌,多属实证、热证;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的为嫩舌,不管舌苔是什么颜色,多属于虚证、寒证。
  舌体胖大而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水湿痰饮停滞;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舌瘦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舌瘦薄色红绛且干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亏耗。
  点刺是热邪内蕴,点刺愈多,邪热愈甚。一般舌红而生芒刺的,为气分热盛;点刺鲜红为血热或阴虚火旺;点刺色绛紫,为血热血瘀。舌尖芒刺为心火亢盛;舌边点刺为肝胆火旺;舌中芒刺,为胃肠热盛。
  裂纹舌多由阴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若舌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伤津,阴精亏损;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为血虚不润所致。也有正常人舌上见有裂纹、裂沟,而无不适感,则是生理性变异,不作病论。
  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为脾虚,或水湿内盛。例如,舌淡红,边有齿痕,为脾虚或气虚;若舌胖大而湿润,边有齿痕,则为脾虚湿盛;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的,则为内有湿热或痰浊壅滞。
3.舌态
  即舌体的动态变化。常见的病理舌态包括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
痿软多因气血亏损、阴液虚极、筋脉失养所致。若久病舌淡而痿,是气血俱虚;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而阴虚火旺;外感后期舌干红而痿,是热极伤阴、肝肾阴亏。
  强硬多见于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常表现为语言蹇涩不利。一般舌色红绛少津强硬者,多因邪热炽盛;舌强胖大兼苔厚腻的, 多因风痰阻络所致;舌强语蹇,伴肢体麻木、眩晕者,多为中风先兆。
  歪斜,是指舌体伸出时歪向一侧。多是中风或中风先兆。
  颤动为肝风内动的征象。舌色淡白属血虚风动;舌绛者属热极生风;舌红少津的属肝阳化风。
  吐弄舌两者均属心脾有热。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为热极动风先兆。吐弄也可见于小儿智力发育不全者。
  短缩多是病情危重的征象。短缩兼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者,多是寒凝筋脉;或气血俱虚,不能濡养舌体。舌红绛干而短缩,多属热盛伤津、筋脉挛急所致。舌胖短缩,苔滑腻的,多属脾虚、痰湿内阻。
(二)望舌苔
  舌苔是胃气蒸化食浊而产生。因此,观察舌苔首先能了解胃气的强弱,进而可以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深浅。一般正常的舌苔是薄白均匀、干湿适中的,舌中部和根部可能稍厚。病态时,舌苔在苔质、苔色等方面有异常变化。
1.苔质
  指舌苔质地和形态。包括舌苔的有无、厚薄、润燥、腐腻、剥脱、偏全、真假等方面的改变。
有无 舌苔是胃中生气的表现。病人有舌苔,表示胃气尚存,机体具有抗病能力;无苔则表示胃气不足,抗病之力低下。如热性病后期,阴液亏损较甚的,舌面常为光而无苔。
  厚薄 观察舌苔的厚薄,可推测邪气的深浅、病情的轻重、病势的进展。如薄苔多表示正常或疾病初起,邪气在表,或病情轻浅,胃气未伤;厚苔或舌的中根部尤甚者,多表示外感病邪已入里,病情较重,或内伤病而有痰湿或宿食停滞等情况。舌苔由薄变厚,多为病邪由表入里,属病进;舌苔由厚变薄,则表示邪气内消或外达,正气胜邪,属病退现象。
  润燥 观察舌苔的润、燥,主要是了解津液的情况。润苔表明津液能上承。可见于正常舌苔,或虽有疾病而津液未伤者。如表寒证、湿证初期、食滞、瘀血等均可见润苔。但若苔面水分多,反光性强,扪之湿润而滑,张口时舌面流水,称为滑苔。表明有水湿内停,或阳虚不能运化水液。如寒湿、 痰饮、水肿等,常见滑苔。
  根据舌苔干燥的不同程度,又可分为燥、涩、糙三种。燥,是舌苔望之虽干,仔细观察仍有少许津液,苔白不厚,提示里热较甚;涩,较燥为甚,看上去津液全无,摸之涩而不沾指,病人渴而喜饮,但饮水后舌面仍干燥,口味及食欲差,舌苔干而厚,表明里热更重,津液严重不足;糙,是舌苔干燥起芒刺,干而且硬,犹如砂皮。表明热结肠胃、津液干枯,可考虑用清热攻下治法,如大承气汤的泻热存阴。
  燥苔虽然多与热甚伤津有关,但也有因痰饮、瘀血内阻, 阳气阻遏,不能上蒸津液所致的,属于津液输布障碍,不能误以为热盛津伤。
  一般说来,舌苔由润变燥,表明津液已伤,热势加重,或热邪化燥,或津液不能上布;舌苔由燥转润,表明热邪渐退,津液渐复,或湿痰渐退之征。
  腻腐 腻苔是胃阳之气被痰饮、湿浊或食积等阻遏的反映。其中薄腻的,多为食积或脾虚湿困;白腻而滑的为痰浊、寒湿内阻;黄腻而厚的多为痰热、湿热、暑湿内蕴。腐苔虽然也与痰浊、食积有关,但属阳热有余,所以有“厚腐之苔无寒证”之说。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苔,为正胜邪退之象;不能续生新苔的是胃气衰败的表现。
  剥苔 反映了胃气不足,胃阴亏损的病理变化。舌前半剥脱的,称前剥苔,为肺阴不足,阴虚较轻;在根部的称根剥苔,为肝肾阴虚,病情较重;舌中剥苔称鸡心舌,多属胃阴不足;舌苔斑驳脱落,称为花剥苔,多属气阴两虚。若花剥苔的边缘突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而苔的部位又时常变动的,则称“地图舌”,表明正气亏虚,痰浊未化,病情较为复杂。舌苔全部脱落,舌面光洁无苔的,称“镜面舌”。若其舌色红绛的,为胃阴枯竭,阴虚重症;舌色淡白如镜的,则为营血亏损,阳气虚衰,病重难治。若镜面舌能有薄苔新生的,则是正气胜邪,胃气渐复的佳兆。
  偏全 舌苔满布的多为痰湿阻滞,邪气散漫;偏于某一部位的,则表示该部位所属的脏腑有邪气停滞。如舌苔仅在中部,是痰浊、食积停于中焦;偏于左或右部,则是肝胆湿热疾患等。
  真假 真苔坚敛着实,紧贴于舌面,犹如自舌体生出者,称为有根苔。假苔则不紧贴舌面,似涂抹于舌上,而非自舌体生出者,称为无根苔。如果是厚苔一片,则表现为周边与舌质截然可分,没有薄苔紧连舌面。真苔揩之不去,假苔揩之可去。凡是疾病的初期、中期,有根的真苔比无根的假苔病情为深为重;疾病的后期,假苔比真苔的病情危重。前一种情况反映了邪气盛,胃气壅实; 后一种情况则反映了胃气衰败。有时舌面一层厚苔,望似无根,刮舌后却见有薄薄新苔生出,则是疾病好转的象征。
2.苔色
  苔色的变化主要有白、黄、灰黑三种,临床可单独出现,也可以相兼出现。苔色要与苔质、舌质综合观察。
  白苔 一般认为主表证、寒证、湿证,也可见于热证。白苔有薄厚之分。薄白而润的为正常舌苔,但也可以见于外感初起,或是里证轻病,或阳虚内寒;薄白而滑,多为外感寒湿,或阳虚水停;薄白而干,多因外感风热或燥邪。苔白略厚,可见于中焦寒湿;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痰饮、食积;白厚而干,是湿热内蕴或痰热;白厚如积粉,扪之涩而不燥,称为积粉苔,可见于瘟疫初起,或邪毒内盛,或有内痈等病;若苔色白,或薄或厚,干裂粗糙如砂石,表明燥热伤津,阴液亏损;若苔干裂而舌却不甚干,则是气虚有热,兼以内夹湿浊。
  黄苔 有淡黄、深黄、焦黄之分。黄苔主热证,且苔色越黄,热邪越重。黄苔又主里证,故外感病舌苔由白转黄者,表明外邪已入里化热。由于黄苔主热主里,因此,黄苔又常与红舌或绛舌并见。黄苔又有薄厚、润燥、腻腐、偏全的变化。如薄黄苔或淡黄苔均表示热势轻浅,可见于风热表证,或风寒入里化热者;苔黄湿润光滑的,称为黄滑苔,多为湿热内蕴兼有水饮的患者。苔黄而干燥,厚而粗糙的,称糙黄苔;黄厚干裂,裂纹如花瓣状,称花瓣苔;舌苔焦黄干裂,甚至舌上起芒刺,带有灰黑色的,称焦黄苔。以上均主热邪伤津,燥结里实之证。
  灰黑苔 浅黑为灰苔,深灰为黑苔,故灰黑苔常同时并见。灰黑苔均主里证。其中,灰苔可由白苔转化而来,也可由黄苔变化而成。若灰白而润,多为寒湿或虚寒,或为痰饮内停;若灰黑干燥,多为热盛伤津,或阴虚火旺。至于黑苔,可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若苔黑而燥裂,甚至生芒刺的,多为热极津枯;苔黑而滑润的,多为阳虚阴寒内盛,或痰饮内停。特别是久病、重病之人,出现黑苔往往是肾色上泛,阴虚或阳虚已到危重的地步。
(三)望舌下络脉
  望舌下络脉,临床主要望络脉颜色、形态的变化。
1.辨瘀血:舌下络脉青紫,脉形细短紧束,或粗长怒张有小结节,均是气滞血瘀或挟痰瘀阻之象。常见于疳积、鼓胀、猝心痛、痰阻血瘀喘急、咳血、吐衄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血瘀痛经及痰核等病。
2.辨热瘀:舌下络脉紫红色,脉形同上,是热壅血瘀或湿阻血瘀之证。常见于温病热入营血、痈肿、湿热黄疸、痹证等。
3. 辨寒瘀:舌下络脉淡紫或蓝色,脉形同上,是寒凝或阳虚不运、气虚血滞之证。常见于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不仁、水肿及闭经等病。
4.辨虚瘀:舌下络脉淡红或浅蓝色,脉形细小而短,是气血虚弱、阴阳两虚,或夹瘀滞。常见于虚劳、 消化不良、久泻久痢、妇女宫寒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病。
  总之,舌下络脉色深为瘀,色淡为虚。形粗大怒张为气滞血瘀,细短紧束为寒凝、血虚、血行不畅。
二、舌诊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一)诊舌方法
  舌诊以望为主,有时也要结合扪、摸、揩、刮等方法全面诊察。
  望舌时,要求患者头略仰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体,舌尖略下垂,舌面向两侧展开,不要卷缩,也不要过分用力外伸,以免影响舌质的颜色。望舌的顺序,一般要先望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并且要先望舌质,再看舌苔。医者望舌要迅速准确,一望即得,不宜让患者伸舌过久。若一次判断不准,片刻后再重新望舌。必要时也可以结合刮或揩的方法,以鉴别舌苔的有根无根,以及是否染苔。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光线 望舌要尽可能在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下进行。
2.注意饮食 某些饮食物常能使舌象发生改变,所以,观察舌象最好在患者漱口或进食前进行。或在进食后2小时再察舌。一旦发现舌苔变化突然或与病情不符时,应注意询问饮食情况。
3.注意用药情况 有些药也常常对舌象造成影响。如中药黄连粉、西药核黄素可使苔色黄染,长期服用抗生素,舌苔多呈黑腻或霉腐;正在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舌质多较红;服用含朱砂的丸散剂,可将舌苔染红。这些在望舌时均应加以注意。
4.注意口腔的情况 有牙齿脱落的一侧,舌苔往往较厚,这是因为食物磨擦减少所致,睡中张口呼吸者,可使舌苔增多、干燥。这些情况均应仔细鉴别,以免误诊。
(二)舌象分析
  在观察舌象时,还要注意对舌象的分析。首先是观察舌的神气,以把握气血、津液的盈亏,脏腑的盛衰和疾病的转归。舌有神,表明精神气血充足,虽病也是善候,具体表现为舌色红活明润,舌体活动自如;舌无神,说明阴阳气血精神皆衰,疾病预后较差,具体表现为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辨别舌有无神气的要点是舌色是否“红活润泽”。另外,要观察舌的胃气盛衰情况。舌的胃气可以从舌苔的有根无根表现出来,舌苔有根,提示胃气充足;舌苔无根,表明胃气虚衰。
  一般说来,舌质、舌苔和舌下络脉的变化所反映的生理、病理意义各有侧重。舌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盛衰;舌苔则主要反映病邪的性质以及邪正的消长和胃气的存亡。望舌下络脉可测知气血津液的盈亏瘀畅。
(三)舌诊的临床意义
  临床实践证明,舌象是反映疾病比较敏感的一种体征,舌象的变化能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反映病情,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判断正气盛衰 脏腑气血之盛衰,可在舌上反映出来,如舌质淡红柔软灵活,苔薄白而润,为气血充足,津液未伤;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舌干苔燥,是津液已伤;舌苔有根,是胃气充足;苔无根或光剥无苔,是胃气衰败,胃阴大伤。
2.区别病邪性质 不同性质的病邪,在舌象上能反映出不同的变化。如外感风寒,苔多薄白而滑;外感风热,苔薄白而干;寒湿为病,苔白腻;湿热为病,苔黄腻;食积痰浊,苔厚腻;内有热实,苔黄燥舌红绛;内有瘀血,舌紫暗或有瘀斑等等。
3.分辨病位深浅 从舌苔的变化中,可以分辨病位的深浅。如外感热病中的苔薄,多为疾病初起,病位浅;苔黄厚,则是病已逐渐入里,表示病位较深。苔黄厚,舌质红为气分热盛;若舌质红绛,属于热入营分;舌质深绛或紫暗,苔少或无苔,表示热邪已入血分。说明不同舌象可以提示病位的深浅不同。内伤杂病中,舌尖红起芒刺,属心火亢盛;舌边红属肝胆热;舌颤属肝风内动等,均提示了病位的渐次深入。
4.推断病势的进退 由于舌苔的变化反映着正邪的消长与病位的深浅,所以察舌苔可以推断病势的进展。这在急性热病中尤有特殊的意义。如舌苔由白转黄、变黑,多是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舌苔由润转燥,多是热盛而津液渐伤;若舌由燥转润,由厚变薄,往往是津液复生,病邪渐退的表现。
  但也应该指出,在临床上有时也能见到舌象变化与病情不相应的情况,如病情重而舌象变化不大,或正常人而见有异常舌象等。因此,在望舌的同时还必须联系病史,以及其他方面的症状、体征,互相参照,全面分析,才能做出确切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4 06:01 , Processed in 0.24772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