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动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突然、快速、重复地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及行为改变等症状,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本病病情反复多变,多在儿童时期发病,目前已成为儿童常见病之一。兹就经验谈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辨证论治
1、平肝潜阳熄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风胜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又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凡一切抽动、抽搐、震颤、痉挛、都为风邪偏胜之象, 属于肝风内动之征。《小儿药证直诀•肝风有甚》曰:“风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胜任。”多由素体肝阳偏旺而肝肾阴亏,肝阳不能潜藏,风阳上扰,出现头摇不能自制,风阳横窜经络,阴虚筋脉失养,则肢颤手抖。表现为头摇眉动,眨眼努嘴,手抖足颤,头晕头痛,舌红苔白,脉弦或滑。治疗上应平肝潜阳熄风。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钩藤、黄芩、柴胡、僵蚕、生白芍、全蝎、生龙骨、生牡蛎、茯苓等。
2、清火涤痰,平肝熄风
多由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炼液成痰,痰火上扰而见诸症,一般可有明显精神因素。临床表现除抽动诸症外,尚见胸闷,痰多,面红目赤,喉间爆发性发声响亮洪大,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有力。治法为清火涤痰,平肝熄风。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黄连、黄芩、橘红、半夏、茯苓、胆南星、焦栀子、石菖蒲、郁金等。
3、滋水涵木,育阴潜阳
阴液亏虚,肾阴亏损,不能濡润肝木,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水不涵木而致虚风内动。证见挤眉眨眼,点头伸颈,撅嘴吐舌,手足时有抽动, 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治法为滋阴潜阳熄风,以大定风珠加减。药用生地、白芍、麦冬、五味子、阿胶、火麻仁、生牡蛎、龟板、鳖甲、钩藤、全蝎、炙甘草等。
4、扶脾抑肝
小儿生理病理具有其特点,明•万全《育婴家秘》称小儿“脾常不足”;《丹溪心法》言小儿“肝常有余”,是对小儿生理病理“脾虚肝旺”特点的高度概括。以脾气虚弱,肝木乘虚犯土。或病久肝木横逆克土而发病。辨证特点为面肢肌肉抽动,精神紧张或心情不舒即加重。伴精神倦怠、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不实、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主要病机为肝气旺脾气虚。治宜抑肝扶脾。方用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减,药用太子参、茯苓、白术、白芍、钩藤、陈皮、半夏、焦三仙、鸡内金、全蝎、柴胡、炙甘草等。
二、用药特色:
1、善用重镇潜阳之品
本类药物具有质重沉降之性,重则能镇,有镇安心神、平肝潜阳等作用,如石决明、生牡蛎、龙骨、珍珠母等,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抽动症。
2、善用平肝熄风之品
“内风宜平息”,本类药物主入肝经,以熄肝风、止痉抽为主要功效,如天麻、钩藤、白蒺藜等,适用于肝风内动之抽动症。
3、善用滋养心肝之品
本类药物具有甘润滋养之性,故有滋养心肝、益阴补血、交通心肾等作用,如当归、白芍、生地、酸枣仁、茯神、合欢皮、远志、夜交藤等,适用于心肝血虚之抽动症。
4、善用疏肝理气之品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本类药物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等作用,药如柴胡,郁金,川楝子,麦芽等,适用于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抽动症。
5、善用化痰涤痰之品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风动痰扰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常见病机。本类药物具有化痰熄风、定惊开窍的作用,药如半夏、陈皮、竹茹、天竺黄、胆星、礞石、菖蒲等,适用于风痰上扰之抽动症。
6、善用虫类药
“介类潜阳、虫类搜风”, 本类药物搜风止痉之力较强,常用全蝎、蜈蚣、僵蚕等,适用于久病不愈之肝风内动之抽动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