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兩方的教育在目的, 形式乃至教材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這裡分享一下我的個人觀察, 如有不足, 敬請見諒補充。我在美國一所公式大學教了兩個學期的理工課程, 學生由大學一年級到四年級都有, 來至美國多個州以及亞洲各地, 程度良莠不齊. 但在我跟他們接觸的過程中, 我可以明顯地體會到他們的教育背景是如何地影響他們在大學裡的表現. 首先談數學方面, 可以說這是亞洲學生的強項, 亞洲地區的教育大都以德志體全面發展為中心, 特別強調語文, 歷史和數理的基礎教育, 這不知是好還是壞, 很多的亞洲學生在掌握了數理基礎的同時, 還被深深地灌輸了一個觀念 -- 課本上教的就是對的, 是真理. 很多時候, 他們可以不假思索地背出元素周期表, 可以心算算出 一類复雜函數的積分等等, 但相對地, 美國學生還在苦苦地按著計算器計算那些簡單的分數相加相乘. 但在這種絕對的優勢下, 亞洲學生在大學的表現是不是真的名列前茅呢?這很難找出一個定論, 但是幾乎所有的教授都喜歡亞洲學生, 原因很簡單, 他們的基礎好, 不用培訓就可以上崗. 一個組裡面, 至少有一半是亞洲學生, 但總有幾個拔尖的老外, 而往往最後出最好成績卻不是亞洲人(當然, 總有例外). 也許我們來看看美國人的教育系統可以大概看出個端倪. 我侄女美國上小學, 開放日我去她學校參觀, 一進到課室就明顯感覺到跟國內的小學的差異, 美國小學很重視個人的發展, 課室的布局不是千遍一律的由前到後, 椅桌按行列排開, 而是根据學生的意愿隨意地組合, 每個桌子前有學生的名牌, 學生可以自己裝飾自己的桌椅, 而課室裡沒月教案, 老師要不跟學生同座在地上, 要不站著或座著小椅子上, 上課很自由. 他們也有課程安排, 每節課上堂內容不同, 但是多數屬於自由討論形式, 例如, 今天上自然課, 大家討論一下蝴蝶是怎麼由幼蟲變成成蟲的, 沒有標準答案, 大家按自己的想法去發表意見, 當然, 老師也會适當的提醒. 說對的, 老師會說你觀察入微. 說錯的,老師會說你創意無限. 反正只有鼓勵, 沒有批評。 所以在美國的小孩的教育中, 他們不去提絕對的對與錯, 沒有刻意地強調一種價值觀, 這對於培養研究型和藝術型的人材特別重要. 再看他們的中學, 國家不統一教材, 也不控制教學大網, 很多人可以接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好的課(必修課除外). 一方面, 這樣可以加強發展各自的興趣, 但另一方面, 這往往使得大部分學生的基礎能力不足(例如, 有些州, 數學甚至不列入必修課中). 我認為, 美國在中學以前的教育都是一流的, 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不形式地限制個人性格的發展, 但到中學階段, 繼持這種形式的教育方針卻大大壓制了國家人材的平均優勢, 造成的結果是大部分大在中學畢業時處於平均水平, 只有小部分人是拔尖的, 但這小部分所創造的價值當然是相當大的. 在我所教的班級中, 大概有這麼幾種類型的學生. 第一類是亞洲學生, 他們往往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所作業和研究課題, 但是答案和方法是很課本式的.第二類是程度很差的美國人, 他們連最基本的加減乘除都要用計算器來算, 甚至連英文書寫都是錯字文法連遍. 第三類是基礎不足, 但創意有餘的美國學生, 他們總愛挑戰書本和權威, 回答問題往往用自己的方式, 有時文字很笨拙但是卻能說理, 而且用不到半點數學. 這樣的學生最難教, 但我卻是最欣賞的, 布置給他們的課程項目, 他們會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念. 我有時會想, 教育到底是為甚麼? 是教會別人技能還是教會別人去創造技能? 在我們現在所處的大環境裡, 我們當前的教育方式是必須的嗎? 雖然, 適合別人的東西不一定適合我們, 但是我們天天在說教育改革, 都十幾年了, 看到的只是文章, 怎麼沒看到實質的成效? 而且, 這種全能型的教育方針似乎是變本加厲, 我真担心將來有一天我的孩子也會受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