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45|回复: 0

[【其它】] 《2012》&《阿凡达》:科幻还是魔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8 18: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文,当年以“闻意嚣”为笔名发表于《科学新闻》。很难想象迄今还有人把所谓的“2012世界末日”当真,贴出这篇写于近三年前的旧文,一是对此问题再做澄清;二则,这篇文章中所写到的诸多低级思维错误,在后来看到的其他所谓科幻电影中依然不断重现)



提要:倘若以科学的眼光来看,《2012》是一堂不合格的物理课,而《阿凡达》则是一堂给人带来诸多困惑的生物课。



岁末年初,好莱坞两部大片挟科幻之名冲进全球各个影院。

《2012》依据一则古老的玛雅预言,描述2012年地球面临的灭顶之灾:在2012年12月21日,太阳系九大行星排成了一个十字,太阳中微子爆发,加热了地球内部,整个地壳崩溃;人类制造出新一代“诺亚方舟”,种族得以延续。

《阿凡达》讲的是一个半世纪以后的故事:2154年,人类登上比邻星(距离地球大约4.3光年)旁边的一颗行星的卫星“潘多拉”,殖民过程中与这颗星球上的土著“那美人”发生冲突,殖民者出于谍战策略而造出地球人灵魂与那美人躯体的嵌合体“阿凡达”;但出乎决策者意料的是,打入敌人内部的阿凡达因不满地球人对土著的屠戮和暴力拆迁,结果集体反水,来帮助那美人对抗地球人。过程中发生了星际恋爱:身为“星际间混血儿”的杰克•萨利爱上了潘多拉星球上土著部落首领的女儿奈特莉。

《阿凡达》描述的事件过于遥远,人们不会当真,去影院图的是视觉享受;但《2012》离人们很近,描述的情景有鼻子有眼,并且夹杂了一些“科学依据”,结果让西方大量“不明真相”的民众信以为真,甚至产生了实质性的恐慌——这再次让人们领略到了影视剧的传播威力。

电影毕竟是电影,不能较真。倘若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则这两部戏,《2012》是一堂不合格的物理课,而《阿凡达》则是一堂给人带来诸多困惑的生物课。



《2012》:浪漫的幻想

让人略感奇怪的是,很多看过电影的人居然把《2012》中人类的覆灭归结为气候灾难。实际上,这部片子与全球气候变化一点关系也没有。

撇开玄乎的玛雅预言、九大行星组成十字不谈(科学角度上看,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单说太阳中微子,它会让地球内部变热吗?

中微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由大物理学家泡利在1930年预言、1956年在实验室中被发现。中微子具有极小的静止质量,不带电荷,穿透能力非常强——穿越地球直径那么厚的物质,100亿个中微子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作用。因此中微子极难被捕获,对它的检测非常困难。宇宙中到处充斥着中微子(大部分为宇宙大爆炸的残留,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0个)。如同影片中所表述,现实中的科学家确实是在废弃的矿井等通入地下深层的实验室中,用大量的水来捕获中微子进行科学研究。

但也正因中微子极难与物质发生作用,即便如同影片中所描述的,出现了太阳中微子大爆发,这些极小质量的中微子仅有100亿分之一被地球捕获,质量转变成能量,对地球造成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它不太可能超过太阳风对地球的物理影响。

因此地球由于中微子作用而在短期内急剧升温乃至于让熔岩层沸腾、进一步导致地壳分崩离析,至少在今天看来没有任何可能。

影片中还描述了导致人类文明毁灭的第二种可能因素,就是地磁倒转。不过在这部影片中,地磁倒转是一个副产品,它是地球内部的急剧变化导致的。

早在2005年3月1日,印度媒体曾经爆出惊人新闻:2012年,地球与太阳的磁极将同时颠倒,这可能将引发混乱——零磁力危机威胁地球,这个颠倒过程将在地球生物圈中引发一系列的灾难。印度方面的报道称,得到这一结论的是印度的一组天体和物理学家。他们与一些计算机科学家共同研究、以计算机模拟而发现这一结果。

实际上,地磁场发生倒转这一现象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被科学家发现。在最近几百万年间,地磁场至少发生了三次倒转,每两次倒转之间,最短的间隔是70万年,最长的则有150万年。不管怎样,地球磁场倒转是一种地质事件,是一个以万年作为时间尺度的过程。而每两次倒转之间更要经过几十万年到上百万年的间隔,依据已经研究得到的结果,这个周期还非常不固定。因此,这样的事件是无法预告到10年这样的尺度之内的。

另外,所谓磁力倒转、地磁“变得很弱”,指的是减小到现在地磁强度的一半或者1/3左右,这的确会影响一些高能粒子,它们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地磁作用进入不了地面附近,这时可能会下降得低一些;但由于还不是零磁力,大部分有害射线依然不可能长驱直入于大气层。

这部影片还有一些有趣的科学破绽:

火山灰从空中洒落,大块熔岩砸落在男女主角身边——事实上,液态熔岩冲向空中变成固态物质洒落,“块头大”的那些颗粒一般不太可能掉得太远,基本上会集中在火山口附近;细碎的部分才容易被抛出老远,影片中反映出来的场景与此相差甚远;

飞机在不断倒塌的城市高层建筑物中穿行,这些建筑的碎片纷纷洒落——但也太碎了!对比上海那栋完整倒塌的大楼(楼歪歪),这部影片中反映出来的美国人的建筑材料技术与中国相差何止百年。地震波再强烈,也不可能把现代抗震建筑震成那样的碎片,那只有很高频率、很短波长的震动才能办到;

最为荒唐的是:整个欧亚板块在天翻地覆的地质作用下被推出了几千公里,但这个板块居然还是那么完整,板块上的人们甚至于没有经受地震,四川人和西藏人还在正常生活!



《阿凡达》:真的超越想象了吗?

“超越想象”,这是《阿凡达》的宣传语。

但至少,“那美人”作为另一个星球上独立进化出来的智慧生命,其形象没有被超越:直立行走、双手双腿、口鼻眼耳,其基本器官的布局与人类毫无差别;它只不过是把地球人拉长、把皮肤变蓝、再加上一条毫无用处的尾巴而已;甚至,其宗教信仰的形式,也与地球上一些原始部落相似;观众观看一个那美人,可以单从其面部、躯干特征就能判断其性别——试问,即使是地球上的普通动物,除了狮子等少数几种第二性征明显的之外,一般的老虎、大象等动物,人类能够那么容易依据其面部、躯干特征判断出其性别吗?

另外,即使是潘多拉星球上面的兽类和禽类,也如同是从地球上拷贝、放大而来。

实际上,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第三类亲密接触》《外星人E•T》)、乔治•卢卡斯(导演《星球大战》)到罗兰•艾默里克(导演《独立日》)、再到尼尔•布洛姆坎普(导演《第九区》),这么多编剧和导演所塑造的外星人形象,没有一个逃离了地球人的影子。与人类差距明显的一种影视外星生物形象是《异型》,但它们还称不上是智慧生命。

诚然,人类今天的模样是经由亿万年进化而来的,在这颗星球上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个形象在这条进化途径上成了一个合理的结果;但把这条进化路径放到另一颗环境完全不一样的星球上,最终出来的结果还可能跟地球人如此接近吗?从影片中对潘多拉这颗星球的环境——迥异于地球的重力条件和大气成分——的描述看,这种相似性发生的概率应该极低。

影片中还描绘了一种挺有用的生物技术:“灵魂转移”。所谓的“阿凡达”,就是具有地球人与那美人混血躯体、同时将相应地球人的意识和思维转移进其大脑的一种动物;人类带着这个特制的躯壳进入那美人部落充当间谍,而其意识和思维(也就是所谓“灵魂”)可以通过一种机器控制,在人和阿凡达两个躯壳之间远距离瞬间转移。

灵魂在相隔甚远的两个躯壳之间瞬间转移,这是不可思议的。影片事实上预设了一个前提:精神可以独立于作为物质基础的肉体而存在,可以离开肉体而漂移。同时观众可以看到,灵魂在转换中还挺危险:这部机器一旦出了问题,灵魂的归属也将随之失控,片中男主角就差一点因此送命。

我们很难想象影片中那些失去灵魂、停止生命活动的躯壳可以长期躺在机器里等待精神回归。显然,从理论上说,如果机器拥有了全盘读取人脑思维的能力,则大可不必“灵魂转移”,而可以给出一种比这安全得多的做法:“精神拷贝”,即将人脑的思维拷贝加入阿凡达即可,不必影响被拷贝者的意识和思维。

这两个生物学问题之外,影片中还有一些普通观众就可以提出的思维破绽:

一个半世纪之后的人类,拥有先进的星际旅行技术,却还在用那么落后的近地飞行器,以及配备那么落后的武器;

由于潘多拉星球表面的弱重力作用,那美人可以长到3米高,一发千钧、几条藤蔓游丝连带的悬浮山可以安然浮于空中;但与此同时,一个人从树上掉落,其加速情况看来却同地球上没有明显差别;

小小悬浮山,接近山顶的部位却有偌大瀑布挂落下来——水从哪里来?

无论是《2012》还是《阿凡达》,尽管冠以科幻之名,但最终看来,都还是魔幻片。《2012》以玛雅预言作为开端,《阿凡达》则以圣母“爱娃”显灵作为结尾。与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阿西莫夫的《基地》相比,科学或者科幻因素在《2012》和《阿凡达》里面只是配角,仅仅是为了故事能够展开和发展而不得不加进去的作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ac6ff0101934i.html?tj=1
现在一些艺术作品的科学品质确实不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33 , Processed in 0.2111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