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72|回复: 6

[【读书沙龙】] 【冬天里的一把火】读《残杀》之感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3 14: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冬天里的一把火】读《残杀》之感悟
  引子:以前在我读书计划中不敢收入小说。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想看爱看不敢看,现在仍觉得很遗憾。象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海明威、大小仲马、杰克。伦敦等作家的名字很有印象,可惜对他们的作品实在汗颜——绝大部分没读过。这方面的知识尚停留在初高中时语文常识中,只是了解作者及相关著作,也想看,就是没空看,也没如今的条件。今年动迁搬至新家,有些空闲时间,除了灵枢、伤寒论专业书之外加点小说,实在觉得文学底子太薄,尤其是外国文学方面,想多少补充一下,于是精挑细选借来几部书读,并做了些笔记,求读书有心得,不至于虚度光阴。
  《残杀》[美]杜鲁门•卡波蒂。作者自我定义称之为——“非虚构小说\",看到这几个字,引起我好奇,怎么个非虚构呢?就借它吧,哈哈!图书馆的书太多,我一进书库总是翻了这本挑那本,选书往往耗费大量时间,总想选一本最想看的最好的书,就是这个最字的想法,任凭时光流逝,走出馆就后悔,半天功夫没了。哈哈!后来想就当整理目录吧,为了能更方便找到想要的书。不是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吗?现在多看几眼目录,以后想看那类甚至那本可以有的放矢,一步到位借来用了,不至于书到用时恨难找。陈寅恪老先生的经验告诉我们目录学很重要,为了研究方便,他把需要的书列出目录来,并做了不少笔记,方便查找,这一点在后人记念他的论文集中写的很清楚。陈垣先生也做过类似目录的工作,很实用,对学术研究帮助大,我也来个照猫画虎!大师们就是榜样吗。
最初看到《残杀》以为是本侦探小说,细读序文之后才知道没那么简单。这本书太妙了,最大特点就是现实主义写法,真实性,真的让人吃惊,经久不忘。
  作者标榜‘非虚构’当然就是真实,所以作者为真实性做了大量辛苦的准备工作。“正如他在本书〈自序〉中所说的那样:”这本书的素材或来自于我的观察,或来自于官方档案,或来自于与此案直接有关的那些人。‘仅仅是为了收集书中的材料,就花费了他将近六年的时间!他采访了堪萨斯州调查局的侦探,该州州立大学校长,霍尔库姆镇中的各种类型的居民,芬尼县的律师和警察,翻阅了大量有关文件……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和书中所描写的那两个“冷血动物”——视杀人为儿戏的理查德.尤金.希科克和拜利.爱德华.史密斯交上了朋友,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一次又一次地听他们讲述自已的成长史,杀人动机和经过。最后,大约是由于一种拜利所谓的“还是让我当着我朋友的面,把我自已干掉”的心理状态吧,这两名凶犯竟要求作者参加他们的行刑仪式。”——《残杀》后记441-442 页译者
  瞧人家用了近六年时间收集材料,构思的过程自然也在其中,六年不短啊。想想我们有些作家是以领导的要求为准则,凭心而论有多少真正注重现实?为民发声,更多强调的是喉舌作用,为此制作了大量垃圾书,浪费时间和精力,想让世界认可你就更难了!而《残杀》绝不会那么快地被放到角落里,因为它会在你大脑沟回上深深刻上印记,想放都放不下去。
  卡波蒂对于“非虚构小说”材料的真实性十分重视,看过它一周之后,我脑海中还会清楚地显现出多才多艺的兰希,她乐于助人,完美的清纯少女形象,她也有生气的时候,有时候也不爱多干活。她对父亲命令很顺服,又不缺独立性,这一切是他能干的父亲影响,家教非常之严,她和弟弟凯尼恩受着良好的教育。这个小弟弟与人无争,默默地做自已的发明,很能干,没有人想过他做什么坏事,因为他就没做过。而他们的老父亲呢?更是乐善好施,勤劳朴实,积极参加教会活动和公益事业,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农民。他不可爱吗?不真实吗?他坚守做人的原则,热心助人是当地楷模,也成了地方贵族,从没有仗势欺人。再看看他的妻子,一位患抑郁病常年处于郁郁不乐中,脾气古怪,行为反常的让人不可思议。但她还能对小朋友表现出那么大的爱心,耐心。这说明什么呢?她是在克服病痛努力让小朋友感到安心,随口能举出一堆例子表明这一家人都是好人。
  以上这些都是作者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事实,与他们的邻居,朋友,雇工,教会组织,一切能找到的与这一家人有关的资料,收集整理。没有这种细致的工作是不可能写的如此完整,细腻,人物刻画的如此细致入微。
  不幸的是他们遇上了二个凶残的恶棍,杀人不眨眼,美好的一切就此结束,令人惋惜。血腥的做案现场,震惊全国,作者描写的非常细致。
  从感情上讲我不愿意多谈二位凶手,但又不得不讲,因为他们二人在小说中所占的比例比可怜的四口之家要多的多,因为他俩是小说的主角。他们是如此残暴,为了私欲不择手段,疯狂抢劫,无耻欺骗,然后挥霍一空,到头来还是穷困潦倒,一贫如洗。作者深入挖掘了两人的心理,上朔到他们父母的行为,以及家庭,社会上不良行为对他们的影响,探讨的深度广度都是值得赞许的。作者不惜笔墨,祥写了拜利的童年遭遇,他常常做梦,梦境中一只漂亮的大鹏鸟,那是他的守护神。说明什么?他也脆弱,需要爱护,面对不公他想报仇,他要反抗,无奈力量薄弱只好在梦中阿Q 一下,寻求一种心理平衡,这正是以后惨剧的心理根源。好在他还有几分良心,再恶毒再残忍但他仍旧心存善念,比如坚决反对强奸兰希的行为,想着让克拉特先生能舒服一点给他垫了纸箱,似乎是怪异的想法,如果不是他想逃避罪责粉饰自已,应该说他还是多少有点点良心存在的,没有他的阻挡,那位整个行动的总指挥好色之徒狄克就要染指可爱的天使了。我相信他,因为在他犯罪之前,他的战友,朋友都认为也都想证明他的可塑性,认为他是好伙伴,可后来一切都变了。
  狄克是位表面似乎规矩的流氓,他特别专注于犯罪来获得财富,不惜手段,他骗人总能成功,因为人们都相信他,这绝不是简单的状况,为什么美国人那么容易上当受骗,接受了他的假支票呢?其实这个课题蛮大的,这里不方便展开,他后悔没把拜利干掉,连同那位提供情报者弗洛伊德•韦尔斯,否则他就不会被发现了,发现也能懒过去,这在美国的司法中可能做到。“或者,这个证人会是弗洛伊德•韦尔斯,他的同狱难友?在他上次服刑的最后几周里,狄克一直想用刀子把弗洛伊德干掉,只要一把手工做的剃刀就够了,他多蠢啊,竟没有这样做。除了拜利,弗洛伊德•韦尔斯就是唯一的知情人了。……真正的证据必须是脚印,指纹和证言。”286 页
  “突然,他又悟到自已的过失:应该早点让拜利断气儿,或者在去墨西哥的那条山路上,或者在穿过莫加福草原的时候,唉,为什么当时没想到这一手呢?现在,一切都为时太晚了”287页《 残杀》
  我认为最可恶的就是狄克,他心理阴暗,贪欲无度,狡诈阴险而又不露声色,善于谋划,口似蜜饯心似蛆窝。他只是在利用拜利。而拜利也后悔,如果和狱友威利•杰伊重逢就不会同狄克在一起了,也就不会发生命案。而行凶时狄克没有亲自下手,但主谋是狄克,狄克从开始拟定计划到怎么样逃脱罪则,可以说费尽心机,几乎毫无破淀,凶残之性也暴露无疑。这些情况作者通过采访并与两人交上朋友取得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是百分之百,他所引用资料如两罪犯的自述材料——-来自警署罪案卷宗。
  作者以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收集整理材料,再加上作者细腻的实录式笔法,通过严紧构思最终写出让我们惊叹的这部作品。
  以上谈的是真实性--感动读者的源泉之一,下面仅就文章结构略谈一点。
  通览全篇你会发现——首尾呼应这个特点,这一点卡波蒂先生处理的非常好,在本书的22-23 页就交待了苏珊与兰希想在一起上大学学艺术,这一对小伙伴梦想着人生的路上走在一起,相依为伴,不离不弃。而在本书结尾重提原来的计划,多才多艺的兰希却已不在人世,多么令人伤感。作者如此安排无形中更加深了对那两位罪犯的恨。我不知道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按非虚构来说,应该有这事。这种安排真的太妙了,尽管我们都熟悉这种手法,看过后还是让我感动——精思妙想无雕不饰,自然流露。作者似乎平谈地讲述事情的经过,一节又一节的穿插着娓娓道来,悄悄地在克拉特一家人和二位罪犯身上下足了功夫。而辛苦的警察与众多邻人,朋友,甚至猎人,大自然都成了衬底,写的那么顺畅。
  明明知道谁是凶手,但作者并不急着交待。他们怎么做案一直是悬念,直到本书的后半部第三章才出现。在读小说时,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勤劳,快乐,诚实,富足的农民怎么能同两个罪犯联系上呢?实在是没忍住,我提前翻看了后半截。哈哈,单从这一点足以说明作者在构思上下了大功夫。细细回味这种布局确实令小说增色不少。
  悬念的处理一环扣一环,让你着急,让你想不到,等出现结果后却又是那么自然,感叹卡波蒂真的付出很大精力来构思,来安排各种角色,这一切似乎是不知不觉中完成。等你体会到后,剩下的只能是叹服了。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处理上。通过邮局母女俩的描写,猎人在事发前后的感觉,让我们明显感觉到该事件对当地人们心灵及生活上巨大冲击。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真象的出现而布置。不同性格人的描述,出事前后对生活态度的变化,原来的团结友爱与后来的惊恐心神不定,决定搬迁的举动。以及苏珊买下那只小猫,对那匹老马的留恋心情,为不能保住它的懊悔心情。这些细节反衬出对朋友的爱那样的真诚。对他们一家人深深的怀念很自然地表达出来。
  对比,对比还是对比,作者围绕着农家与凶手之间做了强列对比,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正与邪正是这种对比成为本书最大特色。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说明的问题都在这种对比中展开与增强。整本小说对比的性质非常明显,仔细思考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前段时间我读《三仲马传》,作者引用了大量信件来说明该自传的可信度。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我很喜欢这种方式。正是通过它我才了解原来《基督山伯爵》的创作是以一个真实案例引出的。但更多的内容纯是作家们编造的,而且是有计划和目的的去编造。他们的动力或者说是压力源泉是赚钱,是读者等待着报纸上的连载,有任务的啊!大仲马不得不去完成。虚构是小说完成的必须品,不虚构还称之为小说吗?
  但本书一反常态,突出真实性。小说写作的现实主义潮流,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正是人们所渴望的,因为没有人喜欢别人对你弄虚做假,人们爱诚实有信用,希望童叟无欺,交流中没有隔膜,不需要设防,坦率正直,才是人们所乐道的。
  为什么美国人能创作出这种类型小说呢?个人利益、人性中求实的内在要求、社会有基础——真实、诚信。
  “对中国读者来说,既然这是一部新闻报道式的生活实录小说,看了以后,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文明作一对比,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同时也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活动和社会问题增加一些感性的认识”——-本书序第八页,(施咸荣)

  序言的作者让我们认识二种不同的制度二种文明,按他的意思似乎只有美国社会才会有此犯罪现象,说明我们比他们文明优越?美国人自已能够剖析自身,毫不客气直指自已的缺点,他们的社会是有问题的,文中的主人公之一就说过如此的话“我只想说,我并不感到痛苦,你们这些人正把我送到一个比这儿好得多的世界去。”————狄克
  而我们就没有问题吗?没有人说出来不等于没有吧。因为谈这些必然涉及政治,当权者是不喜欢的,谈了就没好。所以就产生了莫言,看看诺奖的评语吧“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2012-10-11诺贝尔评审委员会颁奖词”。有人评价莫言是魔幻现实主义,现实就现实为什么加魔幻呢?加上魔幻后他和本书的特点截然不同了。预言又不敢直言,只能变换一下形式。从莫言的经历中能看出说真话有多难,有些话现实中不敢说,而在小说中就敢写了。这种现象不是独立的,这种社会现象到了反思其危害的时候了。
如何看待真实二字?小平同志早就用“求是”来警醒世人,《求是》党刊的创立极能说明他的想法,那个时代务虚的多,这点要改变,现在仍旧是社会大课题————弄虚作假的多,整个社会缺乏诚信。
  看看他的小说《天堂蒜苔之歌》当时事件所在县的领导直言,莫言要敢来他们那,决不放过他。揭露现实社会,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事后有很多读者,包括发生‘蒜苔事件’的县里的一些读者也给我写信,说‘你是不是秘密地到我们县来采访过?你写的那个‘四叔’就是我爸。当时高密县有一个副县长和我是朋友,正好在这个县里面代职。他回来悄悄地向我传达了当地某些官员对我的看法‘莫言什么时候敢到我们县来,把他腿给打断。’他叫我千万别去,我说我干嘛要去,根本不去,我又没写他们县,写的是一个天堂县——虚构的县名。——《我为什么写作——在绍兴文理学院的讲演》第12页,选自《传记文学》2012.11 (莫言专号)。
  从此以后莫言就不再写类似的体载,不仅仅是让他感到难受,而是现实社会也不允许他。(也有他对小说如何写的重新审评)
  莫言认为是他代表作的《丰乳肥臀》小说引起轰动后,领导出于某种认知,让他停止出版,已印出的全部销毁,这对作家来讲是多么惨无人道的事情,你要知道作品就是他的孩子啊,你让他灭了自已的孩子,还有比这更惨忍的吗?领导们不好直接下令,让作者自主做,那来的自主啊,是众多同事围攻下不得已而为之。用他的话说是可怜那位孕妇啊,他要顾虑的何止是孕妇呢?
“上官鲁氏对他们留下来的孩子都一视同仁,阶级之分,敌我之分,善恶之分在这里全都融化了,而对于革命现实主义的卫道者来说,这就是大逆不道的,老同志更是上蹿下跳,动用发动各种关系来给莫言找麻烦。”《莫言传》《传记文学》2012.11第100页(莫言专号)

“他们让我做检查,起初我认为我没有什么好检查的,但我如果拒不检查,我的同事们就得熬着夜‘帮助我’帮助我‘转变思想’,我的这些同事平时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根本就没空看《丰乳肥臀》,但上边要批评,他们也没办法。其中还有一既将生产的孕妇,我实在不忍心让这位孕妇陪着我熬夜,我看到她在不停地找哈欠,我甚至听到了她肚子里的孩子在发牢骚。我就说:同志们,把你们帮我写的检查拿过来吧,我在那份给我罗列了许多罪状的检查上签上一个名,然后就报到上级机关去了。第二天,我们头找我谈话,说光写检查还不行,必需要有实际行动。我说您指的实际行动是什么行动?他说你能不能给出版社写封信,以你个人的名义,要求出版社停止印刷这本书,已经印出来的要封存销毁。我说要禁你们去禁,我自已不能禁我自已的书。但我们领导知道我的弱点,就再次组织我的同事们帮助我,其中仍然还有那位孕妇。我这个人意志薄弱,一看到那位孕妇,我的心就软了。我想不就是一本书吗?禁就禁吧,与她肚子的小孩子相比,我的《丰乳肥臀》算什么?于是我就给出版这本书的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请他不要加印,印出来的也要就地销毁,出版社一禁印,盗版书就铺天盖地地而来,最保守估计盗版的《丰乳肥臀》起码有50万本。”

  “毫无疑问《丰乳肥臀》是我的文殿堂里的一块最沉重的基石,一旦抽掉这块基石,整座殿堂就会倒塌。”——莫言“很显然被迫自已写信去禁止自已的作品,这是一个作家所能想象得到的最大的伤痛。”《莫言传》——《传记文学》2012.11
  这就是社会现状,一本小说要受到如此攻击,事情办的相当有策略,领导并不出面,政府机构也无需露脸,逼着作家以个人名义禁自已的作品,惨无人道!你想自由表达观点?有这个自由吗?没有。站在道德的标尺上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也是当世的无奈之处。我的思绪一下转到范跑跑,范跑跑与郭跳跳相比(范跑跑事件发生后在一次辩论会上对决),我还是看好范跑跑,尽管他的做法我会不赞同,因为有郭跳跳一比,范还是真实的。郭跳跳也许是真心,但他让我看着就虚伪,希望他不是,希望我错了。而真实往往不融于这个社会,虚伪不缺土壤。诚信在那里?只有客观真实才能产生诚信,因为诚信这个社会才能更美好。都包层壳子,想想一个人双重性格,甚至于多重性格,时时刻刻需要转换,弄虚做假被称为练达老成,戴上道德的高帽子,结果每个人都带着一副虚假面具,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放不下面具是悲哀的,社会的悲哀,最终整个社会要付出昂贵的代价————那就是世风日下。
从小父母教导我们不要说谎,要诚实。我承认不是一直还好的听从教导,那时候相信教科书中写的都是真的,相信历史这是如此,从没疑问过。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近十几年资料看的多了,老人们口耳相传不见文献的实录事实推倒了一些从前的想法。向来我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国人和南朝鲜发动的,在九十年代新华文摘中看到一篇文章,真正的导火索是北朝鲜,而苏联是他后台。当年我们也求助苏联人帮我们拿下台湾蒋政府,真是台湾之福,因为苏联人认为先解决朝鲜对他们更有利,结果你们也知道,中国很被动,实际上我们让苏联人给玩了,在这场代理人战争中充当了冲锋陷阵的角色,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阵亡英烈的具体数量(目前为止,我没见到官方准确数据)。当年决策时林彪是反对的,温都尔汗事件之后,做为罪证之一揭发出来,但并不知道周恩来也是当年的反对派,我也只是在这篇文中才知晓。看看知道真象有多难!时隔近半世纪。
关露是我国民国时期知名女作家,在当年党的需要下,接触了日伪特务机关,——为了最终胜利的需要,这本无可厚非,可是为了党的荣誉,怕外界说中共与日本勾结,她的特殊身份一直被隐满,个人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胜利了,全国解放后她还在做着牺牲,这真的不公平。周恩来明知祥情,为了党的利益,没能早早为她平反。她的一生是悲剧,悲就悲在没有政治头脑,完全可以不接这任务,也曾顾虑过,就象《集结号》里那样太相信组织了。后来她死的很寂莫,心死了,虽然平了反,不是太晚了吗?我敢直言党对不起她,这是事实。党真的挡住了不少真象。
《大决战》影片出后,该片的编剧回忆了当年查找资料的辛苦,到第二档案馆有些资料只可看不可带出,没办法他们还需要就抄或硬用脑子记住。有许多秘密是不公开的。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些也是机密啊!是否还有更多?事实是有。
国家有机密也可以理解,只不要说谎就好办。讲真话,让老百姓明白才能同心同德。有困难不怕,中国近百年就是从困难中走出来的。只是别蒙人,更别让当领导的把骗老百姓当成习惯去做事,那就坏了。
  犹太人在许多西方的作品中(尤其早期作品)是狡猾的奸商形象(比如莎翁的作品),抛开他们的历史原因,他们中一些人的行为——骗、欺、唯利是图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中国人在步入这样的后尘,以为很聪明,实则绝了后路。虚假的终归是华而不实,会招唾弃的,也许会得利一时,糟殃可能不是你,但一定落到你后人身上,犹太人遭遇灭族之灾,原因绝不是单方面的。
  着重说明一点,用制度、阶级为讨论犯罪现象是不够恰当的,美国小说自揭其短,并不说明它黑暗的不行了,相反这样更有利于进步。文明不是你吹的,自吹自擂同夜郎自大没有区别。
  犯罪由私欲膨胀而来,社会中有各种途径创造财富,让你生活,你不走正路,埋怨不着别人。单单在小说内容所看到的美国社会现象,克拉特早先不是很有钱,并不富有,可他通过努力积累了大量财富,由租地到拥有土地成为地主。解放前我国许多地主家都是这样形成的,因为地多,就得雇工人,自然就划成地主了,许多地主自已也劳动,实际上他们都是靠勤劳致富的。这一点中外都是一样。而只想着贪欲享受,本来有工作总不安心做,超前消费的生活方式,无计划的支出,造成生活困难,这样的人活到最后只剩下犯罪一条路,狄克与拜利就是典型中的典型。对他们来说,钱总是不够花,那就只能不停的犯罪下去。他们一直没停止发大财过富有生活的梦,选择用犯罪手段来圆梦,道德和宗教的约束力对他们来讲显得如此软弱。
  用何种生活态度对待生活,是走正路与邪路的分水岭,往往一念之差,天壤之别。这正是本书所揭示的真理,作者并没有提炼出来,只是象复印机一样把案情真实地再现,他是想揭露现象的本质,可最终案情成了他赚钱的工具,很多作家就是靠此生活的。许多人从不同角度去探讨罪恶的根源,甚至讨论到疾病,可是同样的土壤为什么别人不犯罪,说社会冷漠是犯罪的根源,克拉特一家帮助过那么多人,难道冷漠吗?只能说路有千万条,他不选正路,你能奈他几何?他们同样有善根,但恶念及行为远远太于善。这种人可以存在任意社会中,不以社会制度而有别,任何社会中不同的人总有差别(人的智力水平是不同的,经济条件是不平等的),就会有不公及不满足,有不公不满足自然会有反抗,有追求满足的欲望。这种反抗这种追求在一定条件就能发作——实施犯罪。只要是人就有犯罪的可能,区别在于你承不承认它存在,你不承认又有什么用呢?回避它是错误的,它是现实存在的,你必须正视它。我们的当今社会也是如此,不要以为你比人家强。
  犯罪就象是肿瘤(癌),它二三千多年前就有,现在仪器先进能早些发现,查出患病的人多了,似乎这种病比从前多,其时不是这样的,千年前空气多纯,饮食也是纯绿色,想用化肥都不可能有,只有农家肥。但癌是存在的(这要感谢我们的老祖宗,有大量文献来证明)。将来还会存在,只不过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发现的早些,可治的多些。
  我的观点再说清楚些就是,按照我们所学人类社会分类法,就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甚至将来那更美好的社会,肿瘤都会发生在人体上。罪犯也一样存在,目的没有变,手段可能更新,后果最严重越不过杀死人。犯罪现象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关系(没有绝对的必然关系)。美国人解决不了,你也一样的。除非你自欺欺人,拒不承认。是强调制度优越性还是面对现实?带有色眼镜评价别人,最后总会咂自已的脚。
  作者在揭发社会的丑恶同时也宣扬了人间的善与爱,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爱不是编造的,是自然的流露。本书有不少自然风光的描绘,墨西哥的海滨,堪萨斯州的风光,丰富的狩猎资源,那只一见猎人就夹尾巴躲开的看家狗,和那匹任劳任怨的老马巴比,很幸运的猫。你会发现作者极其自然地引入这些素材,没有对生活,对家的爱是难以想象能够写出如此动人的词语,除了事件情节不得不忠于事实之外,大自然就是让作者自由发挥的地方。作者在本书多处,多个环节上都有对爱的记述,克拉特一家参加的四H 会议,就是一类互助互爱的组织。它发挥的社会效益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凶犯的父母,甚至于临死前还去看望儿子,虽然他们罪孽深重,可终究是他们的儿子——双亲之爱;二位罪犯许久没有联系过的早年朋友,不远千里自费来参加审判,目的是尽最大可能挽救生命,虽然我们可能不太理解他们的行动,但慎重对待生死的大爱是他们的出发点。警察为了破案,不辞辛苦千里追踪,苦苦搜寻证据,与罪犯在审讯时斗智斗勇,尽职尽责守护一方安宁,也是一种爱的表达——爱生活,维护社会安宁;克拉特亲属在报上刊登感谢信,说明什么?人们不是冷漠的。把愤慨,怀念转化成对亲属的安慰,照顾,以至于让死者亲属感动得登报感谢,当地百姓是热情的友爱的。一千多人参加克拉特一家的葬礼,这也表明爱的力量有多大,你要知道当地是个小镇不大的。凶犯在这些人面前是多么的渺小,邪不压正,千万别以为《残杀》只是揭黑的。我说对比方法是作者一手好戏,美丑,善恶,邪正的对比一直存在。不能看到众多书评只谈犯罪就忽视了它的正面因素,这是不公正的。这可以通过作者实地报道式的记录得到印证。从对比的角度看良善美也是本书的重点。谁不想过好生活呢?讨论犯罪也是为终止犯罪,让生活的更美好吗!如果把它理解成美化美国社会至少我不认同。因为它不是美国特有现象,以此做论据不够充分。
  有时这种爱又让我感到是种浪费。“婚礼过后,克拉特的亲友们都四散回家。他们中间最后离去的是邦尼。克拉特的哥哥。他是星期一才离开加登城的,当天的《电讯报》在头版刊登了他写的一封信。首先,他在信中对加登城居民们给予死难者亲属以‘种种方便并热情接待’表求感谢。接着,他又以请求的口吻写道:“此地(指加登城)的善良居民对于凶手的残忍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和深切的怨恨。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人说过:一旦拿获凶犯,立刻将其处以绞刑。我建议大家最好放弃这种想法。事情既以发生,再伤害另一条人命与事无补。相反,让我们象上帝宽恕我们那样宽恕一切吧!我们不应心存恶念。此案凶手一定会发现他很难再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当他们走到上帝那里去祈求宽恕时,他们才会感觉到良心上的安宁。让我们别再打扰他们;而应该为他们祷告,让他们能够很快找到这种良心上的安宁。”——-《残杀》128-129 页,这就是文化差异。如果不信教不接触过基督教你会难以理解,会认为他们一家人有病啊?怎么可以这样子呢?但这是事实。人家的文化决定他们的行为。逝者已往,面对现实。并非无情,绝非冷谈,宽容的大爱来自宗教的信仰。
  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发生的一起武斗中,一个学生捅死了另一个学生,被害者的爷爷是位老干部,他放弃追究死刑,说死了一个,不能再搭上一个了,这是社会造成的不能只怨他。听老人们谈过,这是真事。那时我们相当敬佩那位老人,最痛苦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了,而他选择了救仇敌一命的方式,宽宏大量,如此胸襟令人敬服。
  同样的事情在中西方都存在,区别是西方在教义的影响下做出此种举动。但因为这种爱,给罪犯带来生机。他们甚至于可以无耻地活下去。至少有罪犯这样想过。如果善良为恶人利用,那么善良的价值大大地打了折扣。权力的滥用,后果是可怕的,同理错位的爱同样可怕,是一种浪费。以上帝的名义,宽恕罪人,往往是罪犯借以重生的良机,如果这种重生起不到悔改的作用,带给社会的只能是灾难。他们还会重操旧业,事实在小说中多次提到重新犯罪的问题,有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也仍旧改变不了罪恶的念头。
作品揭露社会现实的意义,结构上的对比用法,人物的对比写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怀着对自然,对人,对国家的爱是作品成功的根源。
本小说还能告诉我们什么?
  美国司法死刑判决要反复庭审,讨论之后,相对来讲误判就少。真的是以人为本啊,相对于那可怜的一家人生命结束的那么快,只是一夜之间,前后也不过几个小时,是不是很大的讽刺呢?我有一个念头,你想犯罪吗?到美国去吧,从这一点来说,那里是罪犯的天堂,至少失败了也能多活几年呢!有时候编成小说,影视剧之类,那里的犯罪经济学也算发达。不过你要真做了,只怪你听不懂反话,别懒我,阿门。
  亲人死后(一家四口,四位亲人啊)不久还能举行婚礼,这点让我觉得意外,以我们的观点是无法接受的,老人死后家里的男丁三年内是不可以结婚,不能帖对子,凡是喜庆活动都不行。小说中表明,美国人不太在意这些,怎么方便怎么来。文化差异之一。
  注意!当你看到路边可能有危险的人时离着远点,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远离危险,就象本书中的那位司机,幸运的避开杀身之祸。帮助人也是要有区别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不要忘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爱生活,爱社会,爱国家;防火,防盗,防水,防小人。四防三爱,你看防有多重要,它比爱还多一个呢!
文后记:写下这篇文字最初目的,是留下记忆,我最近每看一本都做记录,记下心得体会,有了参赛的欲望当然更用心些,写时我努力避免在《三仲马传》读后感中出现的过于自我的表现,想当然的去评价别人。以自已的价值观看待上百年前的人物和社会,显然是不恰当的,突出原作写了什么,他表达了什么思想,而我去接受什么,进而想到什么,联系当前现状,这些列为重点,因为是想什么就写什么,很难说仔细去构思,说实话没那个本事有些观点脑子里已经思考很久,只是在合适的条件下谈出来而已。显得杂些。
文章中有大量的引用,申明的确是说明问题的需要,而且我没办法删节,因为一删你就发现面目全非不好理解了,很不理想,就只能原文照录。很对不起大家,害了大伙的眼睛,我也知道会很累很累,不过有一点放心,顶多你们和我一样成为四只眼,哈哈哈。陈寅恪老生先讲课写稿爱引用,每次都带着一大堆书(当然是他需要引用的书),来证明言有所本。非胡编烂造。《三仲马传》的作者,收集借阅引用了大量信件,目的只有一个,务实求真。中外的学者们是我的好榜样,依葫芦画瓢,您别烦,烦也没用,我是刚学会,不舍得不用。如果能耐心看过引文,我相信您一定信服我的观点,我是氯,希望你是钠,通过这篇小文最终形成稳固的氯化钠,这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共同语言。我的观点就成为你的主张。如果你我结合不成盐,不怪你,那是我写的不好,表达功夫不到家。
  看过西方的励志类书,感觉它们同圣经一个文体,反反复复,絮絮叨叨,车轱辘话来回转,转来转去还是那些话。让人烦,我国的诗词多好啊。一字千金,简明厄要,含义丰富。可是圣经文体的意义在于用重复来固化主张,让它成为你大脑中一部分,进而影响你的人生,我到没想影响你的人生,只希望我的主张获得认同。
  希望朋友们有空时读读《残杀》,或许你的观点与我不同,。观点的对抗,是真理确立的时机,独学而无友,穷极自已一生之力可能还在错误的泥泞中翻滚。期待着和朋友们一同学习提高。
  当老太太又臭又长的裹脚布终于缠裹到头时,我知道她一定感觉很轻松。象我一样长吁一口气,-----爽就一个字。
  免责申明:文中表达只是个人观点,与园地论坛无关。
  注:本书所引用文字出处是《残杀》美杜鲁门.卡波蒂 张增武 周嘉项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87年7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统一书号:10094.720定价:2.80  主要引用了序和后记  祥见于本文中有记录。
   《传记文学》2012.11(莫言专号)
据所用编辑软件统计准确字数为12666
  啊,我居然码了这么多字!一万多啊!我自已都有些疲劳,我相信各位看着也累。因为我没办法象鲁迅先生那样语言简练,废话不说;更不可能象李杜的诗句,一字千金,含义深远。很不幸,我经常接触基督教徒,不仅仅圣经的文体对我有影响,更可脑的是,总听教会讲道者的语言让我也絮叨不已。我似乎明知故犯,但真不是纯心纯意。很对不起让各位头晕眼花又心烦意乱,我由衷感激所有看完这万把字的朋友们,我也尽了最大努力,连续几天晚上零点才睡,虽说初稿一气呵成,但修改了不止七八遍,改错字,弄标点,颇为苦烦;尤其斟酌字句,去粗取精,成段地删除无意中带出的反动文字,更是牢心。仍然保证不了让朋友们不虚一观。便愿我的道谦词能消消您的火气。如果还是不行,就请喝点菊花茶吧,最好是杭白菊,一小摄就够了,胃寒者勿用,不听话的万一拉肚子就上医院吧,虽然我会治,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实在不知你的地址,只好如此建议了。晚安各位,祝各朋友梦中微笑,一下就好,千万别大笑,吓着别人。听说精神病院推行人性化管理,但最好别去——————-!!!
  下篇文争取一个短小,目前还没想好写啥。时间会长些,因为话痨的毛病至少需要一个疗程至少十五天的治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4: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题目是蓝色的,而我没能弄出来,请版主代劳或指示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8: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小荷,版主辛苦。

我用的电脑调不了字体,不知为什么?大小不等的字体发上去,就一个规格了!!

上传一份用word编缉时的底稿,保持我最初整理的样子。不至于看着太难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0 13: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你荣获“冬天里的一把火”读书征文活动二等奖:

所说的字体是不是这个意思?下面图片只说明方法,其中一些的代码似乎有问题
例如主题帖全文一般建议用 3号 楷字体,代码就可以这样(为了显示,空格是故意加上的):

[size = 3][font = 楷体_GB2312]打算发帖的文字[ /font][ /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5: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阿姨?我记得你不是只小白兔吗?怎么变了?如果是你变的真不适应了,还是想念那只兔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5: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如你所做一样。只是我不太上网,没弄明白方式。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6: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可惜不方便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1:46 , Processed in 0.18042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