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3|回复: 0

[【社会视角】] 陆正之:李克强河南防治艾滋创立成功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 16: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底,“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基本控制,艾滋病新发感染率比2010年减少25%,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20万人左右。”这是一个不易达到的目标。

  通过深入研究李克强当年在河南防治艾滋病的案例,笔者认为,只要认真借鉴河南的抗艾模式,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目标有望达成。最重要的是让群众知道实情,最关键的是防范疫情蔓延,最根本的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时序回到1997年前,那时内地包括河南在内的许多落后乡村出现卖血狂潮。豫东南6市13县38个贫困村的大多数农民深陷其中。驻马店市上蔡县文楼村,一时成为世界闻名的艾滋病村,也是河南首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村庄。1997年卖血狂潮时期,3000多人的村子中竟有1000多人在外地卖血,卖血者中年龄大的60多岁,年龄小的仅10多岁。有些人为了把血卖出去,甚至不惜给人送礼,一天重复卖好几次。

  受非法采血的暴利诱惑,一些血液制品企业在河南非法设立采血站,引诱河南农民卖血。由于采血卫生条件差、违规操作,引起交叉感染。一些卖血者感染了艾滋病毒,经过7—10年的潜伏期后,到2000年前后,逐步进入发病期。2002年以后,因非法卖血感染艾滋病者逐步进入发病高峰期,恐怖死亡的氛围笼罩着曾经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

  从“四有一不”到“四免一关怀”

  1999年,刚当选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从有关信息发现河南存在非法采血问题,就严肃责成有关部门,对非法采血实施全面打击,并从2000年开始,从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先后在18个地市建成标准化的血站。到2004年9月,全省医院用血全部实现100%来自于无偿献血。

  2002年,艾滋病感染者逐步进入集中发病期,一时凶讯不绝。面对集中爆发的艾滋疫情,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在听取有关方面情况汇报后立即明确提出:“一定要让艾滋病人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基本医疗保障,不使一个艾滋病家庭的适龄儿童失学(即‘四有一不’)。”同时,从省长专项基金中专门拨出1800万元投入疫情最重地区。 为切实掌握真实情况,李克强还将多年来致力于河南艾滋病防治的河南省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70多岁的退休医生高耀洁请到办公室,亲自听取她掌握的有关河南艾滋病疫情,共商艾滋孤儿的抚养问题,并就河南艾滋病防治工作征询老人的意见。

  2003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艾滋病防治工作,决定对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全部实行免费抗病毒和抗机会感染治疗、免费检测、免费母婴阻断,艾滋孤儿免费上学及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给予救治(即“四免一关怀”),走在了全国最前列。

  2003年提出的“四免一关怀”和2002年提出的“四有一不”指导思想,相继被细化为政策确定下来,成为河南官方指导艾滋防治、拯救艾滋疫区的既定方针,为河南救治艾滋疫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直主导着此后的河南防艾救艾工作,并成为全国的典范。

  2003年6月,河南省政府建立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组织、宣传、卫生、财政、民政等22个部门进行责任分工。10月,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省卫生厅也成立了艾滋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与此同时,全民普及型的讲座和培训班、全省各类学校的健康教育计划、中医中药艾滋病攻关行动、农民工防艾滋教育工程,以及计生部门的“爱心四项行动”(宣传教育、安全套推广、自愿咨询检测、关怀救助)、妇联的“面对面宣传教育”、共青团的“红丝带行动”也在河南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并成为今日各地艾滋病宣传防治工作的主要模式。高度负责 真情关怀

  “知政失者在草野”,为确保艾滋病防治工作更加有针对性,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发挥效能,从2003年2月起,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李克强同志先后4次到有22个艾滋病疫情高发村的驻马店市上蔡县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并深入该县疫情最重的芦岗乡文楼村。 李克强考察期间多次指出:“真心关心艾滋病人,改变社会歧视艾滋病人的现状,我们要首先放下心理包袱。握手、攀谈等细节,都能体现对他们的爱心。”每到一地,李克强同志都主动伸手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并与患者促膝攀谈。

  为切实提高艾滋病防治意识,帮扶艾滋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从2004年2月起,河南省委从省直30多个部门抽调76名机关干部,与市县干部一起组成38个帮扶工作组,进驻全省6市13县的38个艾滋病疫情高发村,与艾滋病患者做邻居,开始为期一年的驻村工作,到期进行干部轮换,确保帮扶工作持续有效。按照河南省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办公室印发的《驻艾滋病疫情高发村帮扶工作组管理办法》,每个帮扶工作组由省直部门2名干部和有关市2名干部共同组成,每个艾滋病高发村的帮扶小组至少有省、市两级4名干部。李克强在驻村帮扶工作相关会议上和深入艾滋病村考察时都反复强调:“干部要主动与群众交朋友,尽心尽力去关爱备受病痛折磨的艾滋病患者。要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要立足做事,不要‘做秀’”。时至今日,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仍被河南作为一项成功做法坚持下来,并被全国许多省区借鉴推广。

  河南省政府还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每个月都给艾滋病感染者家庭发放基本生活费用,对于他们所承担的农业税费实行全免。对于因艾滋病而出现的孤儿家庭,采取寄养、领养和集中供养办法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对所有来自艾滋病家庭的学生免除学费。

  在加大救治和救助的同时,河南省还在艾滋病高发村落和地区进行了相当数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其中包括道路、自来水、供电,有效改善了病患者的生存条件。

  直面问题 勇于担当

  2004年,艾滋病疫情日益严重,一方面疫情集中爆发,而广大干部群众对艾滋病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充满恐惧,许多干部群众“谈艾色变”,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病患者因担心受到社会歧视而极力隐瞒,设法逃避检查和治疗。上蔡县文楼村支书忧虑地说:“现在没有外村大人来我们村提亲了,男的娶不回老婆,女的又嫁不出去!”文楼村艾滋病感染者何玲说:“村里没有人愿提‘艾滋病’3个字,都用‘那病’代替,大多数村里人都拒绝检查,他们宁愿坐等死亡的到来,也不愿知道自己已经染上了艾滋病!”

  面对严峻复杂的艾滋病疫情和干部群众的“恐艾”心理,为对艾滋病感染者实施更加有效的救治和救助,同时也为了确保艾滋病疫情能够得到有效遏制,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明确提出,尽快组织最强的力量对全省曾有有偿献血经历的人员进行逐人排查,并在接受媒体关于河南救治艾滋病情况的采访时明确指出:“无论发现多少病人,必须面对现实”,“必须将底数彻底摸清,把所有的既往卖血人员的感染情况彻底查清,让医务部门有的放矢,让老百姓了解真实情况,切实增强防范意识,更有效地全面切断感染源。”同时,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群团组织,积极配合排查工作,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在尊重群众隐私权和自觉自愿基础上,尽最大可能让所有曾有过有偿献血经历的人都参加检查。

  按照李克强的要求,从2004年7月26日开始,河南省派出53名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进驻18个市和35个重点县,各级党政干部、医疗人员等100多万人直接参加,在全省范围内对既往有偿献血人员进行“拉网式”普查,在全国开启了艾滋病普查工作先河。当时河南全省共查出25000余名艾滋病感染者,11800余名现症病人。公开实情,不计一时“形象” 面对如此大的艾滋病感染者数据,一些领导和部门的同志忧心忡忡地提醒:“如果将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公布于众,势必影响河南形象和整个投资环境,搞不好还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面对这种情况,李克强在大会上坚定地指出:“艾滋病事关民族健康和未来,无论调查结果如何,最重要的是要将实情如实告诉群众,绝不能为一时‘形象’而危害人民长远利益”。

  2004年9月10日,在河南省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省卫生厅厅长马建中如实公布了河南省艾滋病感染者和发病者的最新数据,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并在一段时间内给河南的投资环境造成一定冲击,但河南这种实事求是的公开化做法,为全国其它地方树立了榜样,受到国际国内广泛好评,并为河南此后的艾滋病防治救助工作提供了非常珍贵、非常科学的依据,为全省艾滋病疫情防治工作打下重要基础。至2010年10月31日,河南全省累计确诊并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48744人,其中现症病人27400人,累计死亡14385人。全省总的艾滋病病死率从2004年9.23%下降到2010年10月的4.16%,河南艾滋病快速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机制独特可行 广受中外赞誉  

  艾滋病防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2000年面对严峻艾滋病疫情,到2005年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李克强的直接带领推动下,河南经过反复摸索和不断完善,开创出一系列独特可行的艾滋病防治机制,具体有:科学有效的领导机制、完善的防治救助机制、防艾资金监督管理机制、督导检查机制、政府为主分级负担的投入保障机制、“七个一”的医疗救治机制(对村民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向每户发放一本健康手册,向每位艾滋病人发放一份就医指南、发放一本治疗证,开展一系列抗病毒治疗教育,为每位艾滋病人建立一套健康档案,建立一套免费治疗制度)、“三种途径、三个确保”的救助机制(通过家庭寄养、收养、集中供养三种途径安置抚养致孤人员,确保艾滋病致孤孤儿在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学、大中专阶段比照特困学生给予救助,确保艾滋病致孤人员免费就医,确保向艾滋病致孤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130元、抚养服务费30元)、“六个一”的基础设施援建机制(帮助所驻村修一条入村道路、打一眼深水井、建一所学校、建一个标准卫生室、建一座福利院、建一个党员和村民教育活动室)、“三加一”的农民增收机制(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发展经济,使所驻村1/3的农户有致富项目,1/3的农户有劳务输出人员,1/3的农户依靠科技提高种田水平,人均年收入增加100元)、“三无两创一好”的精神文明创建机制(努力实现所驻村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集体、越级上访,无重大事故、重大纠纷,创建文明村、文明户的比例大幅上升,农民群众坚定战胜病魔、发展生产的信心和勇气,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做法,得到海内外广泛好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桂希恩教授,作为2000年在河南上蔡县文楼村发现有偿供血人员携带艾滋病毒的第一人,曾数十次深入河南艾滋病疫情高发地区,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及免费检查、诊断和经济资助。2004年2月28日因“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他获得2003年度艾滋病预防国际奖项“贝利—马丁”奖。2005年2月26日,桂希恩教授在武汉市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坦言:“时至今日,河南的政府部门已越来越意识到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艾滋病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76名省直机关干部驻守艾滋病高发地区农村,为当地村民修建了水塔、病房、学校、孤儿院,可以说,在农村能够有这样的设施很了不起,全国其它农村的防艾抗艾几乎都没有达到这样程度,5年来他们的工作效果已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当记者问他感觉河南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最具有里程碑式、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时,他激动地说:“从对老百姓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上来看,河南省2004年要求对全省范围内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拉网式’普查并公布艾滋病感染者人数的行动,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时任河南省主要领导,这种直面现状、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让我很欣赏!”

  2005年6月21日至24日,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卫生部疾控司副司长郝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查德忠一行到河南郑州、开封、驻马店等地调研防艾工作,通过深入疾控机构、村卫生室、艾滋病人家中,以及与防治人员和病人交谈,对河南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调研组指出,河南省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河南省情的艾滋病防治模式,艾滋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疫情总体稳定;艾滋病病人得到了及时规范的救治,大大提高了生存质量,死亡率明显下降;艾滋病病人家庭及致孤人员得到了切实救助,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河南的许多经验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了借鉴。

  多年后,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一行在卫生部领导陪同下,专门考察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在赴上蔡县考察卫生所、小学和阳光家园,并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家访后,彼得·皮奥特先生说,在河南他看到了“四免一关怀”政策的真正落实,看到了政府的真情救治和关怀,看到了艾滋病被有效阻止,对河南在防艾方面强有力的领导、强有力的政府、强有力的措施表示敬意。2007年9月18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代表魏英瑛博士在会见河南省有关领导时指出:“河南救助艾滋病致孤儿童工作成效显著,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河南的防艾经验值得在国际范围内推广。”

  如今,李克强在更高的层面关心艾滋病防治。11月21日,他专门给卫生部主要负责人打电话,要求卫生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既要保障艾滋病人接受医疗救治的权利,不得歧视,又要保障接触救治艾滋病病人的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祈愿中国早日实现“向零艾滋迈进”的目标,福泽苍生,社稷永固。 (文/陆正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11/t20121129_1829811.html

点评:艾滋病需要全社会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4 22:27 , Processed in 0.10356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