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99|回复: 0

[【其它】] "想划走就划走",曝露银行"操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7 09: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10月22日 09:52
来源:东方网 作者:毕晓哲  选稿:陆扬

  日前,市民殷先生的银行账户上打入了一笔3280元的款项,15分钟左右,银行又发消息说,把这3280元划走了。殷先生质疑,银行没经客户本人同意,凭什么可以私自操作客户帐号。(10月21日重庆时报)

  类似的事件并非孤例,前一段时间,王先生账户上莫名多出1700万元,当他去银行咨询想还钱时,却被踢皮球似的推来推去。第二天巨款终被银行转走,但王先生提出的一次性转走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和进账通知的近400条提醒短信相对应,王先生又收到近400条出账提醒短信。客户要求“一次性划走”,结果又被分成了“数百次划走”,性质同样属于个人帐户可以在未经客户授权之下,被银行随意“处置(划拨)”的现实。有人认为这类事件曝露出银行方面垄断性的霸道习惯,确实,在广大消费者和客户在选择银行上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培养出银行方面的霸气、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而会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利润和利益。如网民们总结的,银行员工因多给了储户钱而私自将储户账户冻结、强制划拨,少了不补、多了要还,离柜概不负责,刷卡手续费降费说过多次始终难产……就是垄断现实之下,服务心态变异和服务缺斤短两的缩影。

  但从公众道德和操守方面,却曝露出银行方面身为服务者的“操守”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如果将银行比做一个“大仓库”的话,所有客户的钱都会进入这个大的“仓库”,虽然金钱和资本不具有“特定性”,如无论谁的一百元一旦存在银行,任何一张“一百元”也就变成一样的了,不会像“仓库”存有特定货物一样依然还是“张三的椅子、李四的桌子”。但,即使是任何一笔存款或资金不具有“特定性”,理论上客户的“钱(存款)”却必须时时“趴”在帐户上,未经所有者授权同意“保管者”(银行)绝对无权动用(包括转帐、划拨等)。那么,这其实就是考验银行方面的操守问题了,“动与不动”考验银行方面的良心,“动与不动”,是炒股、买基金、还是“偷偷的拿去”投资房产,完全凭的是银行的良心。

  很显然,在这起随意的划拨客户帐面上多出来的3000余元时,银行方面不仅丧失了基本的“操守”,甚至已经将某种无法监管到的“潜规则”公然化和公开化了——无形中或无意中给动用客户资金留下的“马脚”。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客户设置了资金动用短信通知,客户的存款无论怎样“动用”,客户是根本无从知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身为“管家”的银行严重不称职、操守严重不高。

  “操守”不高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些银行对“规则”和“规定”的漠视。银行在行使账户管理权的同时,要履行好保障储户合法权益和账户安全的义务。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储蓄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银行及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对储户账户进行查询、冻结、扣划等操作。在没有客户授权客户也不知悉的情况下,账户的钱就被银行划走,是银行方面对严格的服务规定及转帐制度的践踏,也是对服务本质的背弃,进一步证明了一些银行服务观念的淡薄。

  银行服务品质低劣令人诟病,原因诸多。一方面有机制不健全和上级部门监管不力的原因,但更与缺乏一个最基本的服务心态和服务操守有关。“管理者”就是管理者,最多算是“管家”而不是“所有权人”,即使没有硬性的“规定”,凭借多年来的传统道德也应意识和自觉约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动”。银行方面如此“主次颠倒”地进行“服务”,曝露出国内银行服务整体水平不高以及亟待改观的方方面面。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21022/u1a6937633.html

国内银行的问题太多了,给老百姓点安全感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04:06 , Processed in 0.1757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