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0|回复: 0

[【社会视角】] 从希拉里访澳所言看美国对华态度的转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7 18: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7_59457.html


观点中国 opinion.china.com.cn  时间:2012-11-17  人物:薛宝生

希拉里·克林顿在造访澳大利亚时的发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至少她看到了“零和思维”的危害,看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反驳了澳大利亚与美中加强联络是错误的选择等谬论。

“零和思维”这些战后的思想怪物和糟粕,不知道西方玩到啥时才能彻底地消除掉。“零和思维”就像绊脚石一样,成为西方与东方协调、和谐发展和合作双赢的一个大障碍,而且起到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中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多年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在深化改革开放、落实科学发展战略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经济增速提质和民生改善,都是数一数二的,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作用也是数一数二的。

然而,有的发达国家对于和平崛起的中国并没有用正眼相待,而是采取“零和思维”这些早就该放弃的错误态度和做法,消极地面对中国。更有甚者,荒唐地提出“中国崛起威胁论”,以求打压中国,抑制中国,阻碍中国。

这显然是一种敌对的举动,不得人心。当和平崛起的中国已经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理解、接纳,并谋求合作双赢的时候,西方不得不承认世界离不开中国,和平崛起的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有目共睹。

作为超级发达的大国美国,对此会有深切的感受。因此,美国的态度和做法与以前有所不一样。这可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澳所言看得到,而且很明显。尽管还有一些隐情的存在,但美国毕竟有了一定的觉醒,开始认识到“零和思维”是祸水,不可取。

据人民网11月15日报道,到澳大利亚参加澳美部长级年度会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当天前往南澳大利亚首府阿德莱德访问。在那里,她参观了具有3亿多澳元的潜艇制造等国防设施。在阿德莱德发表演讲时,希拉里·克林顿警告澳大利亚不要在牢固的澳美关系和新兴的澳中关系上作出“错误的选择”。

希拉里·克林顿讲这番话,主要是针对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11月14日晚讲话的一个回应。基廷指责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以牺牲重要的亚洲邻国关系为代价,死抱美国同盟,从而损害了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影响力。

对此,希拉里·克林顿并不认可。她说,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是“我们的基因所决定的”。她说:“我知道,有些人提出一个错误的选择,即:澳大利亚需要在其与美国的长期关系和与中国的新兴关系上作出选择。”

希拉里·克林顿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零和思维’只能导致负和结果。我们支持澳大利亚与亚太地区的每一个国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所有国家发展强健的、多方面的关系。这正是我们所寻求的。”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鲍勃·卡尔,也在15日对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说,澳大利亚有权与美国建立军事关系,而不必担心冒犯中国。澳大利亚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非以中国为焦点。两国都不担心冒犯崛起的亚洲大国。

希拉里·克林顿在造访澳大利亚时的发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至少她看到了“零和思维”的危害,看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反驳了澳大利亚与美中加强联络是错误的选择等谬论。

我们注意到,11月16日的外电报道很有利好效应。15日,习近平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美国总统奥巴马致函表示祝贺。同时,美国国务院表示,期待未来与中国新领导阶层的合作。

报道说,美国国务院表示,未来几年将继续致力于美中两国合作性的伙伴关系。国务院发言人唐纳说:“我们希望继续与中国保持密切的经济交往,希望与中国就区域问题进行合作,深化美中两国人民交流。美国期待与中国新的领导阶层合作。”

另据介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表示,奥巴马在第二任期将继续把处理美中关系作为首要议题之一。多尼伦称,中国在世界重大议题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美国希望中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更大贡献。

中共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和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美国来祝贺,释放出的和平友好信号值得期待。希拉里·克林顿与澳大利亚官员举行了部长级磋商会议,同时公布了一份共同公报。

这份公报明确表示,美、澳欢迎一个强大、繁荣与和平的中国,期待中国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发挥具有建设性的影响力。由此可见,美国对华态度的转变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合作总比对抗有出路。

应该说老美玩政治把戏比中国要成熟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5:28 , Processed in 0.1201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