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42|回复: 3

[【杂文】] 为何“老不看三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7 08: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何“老不看三国”?
中国有句老话,叫“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前半句我能明白,后半句我以前一直不明白。

血气方刚时,读历史,看到的是千军万马、叱咤风云;霸王虞姬、江山美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以一敌千、快意恩仇。看到的是“大丈夫当如是”、“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迈,“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气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潇洒。但事实证明,未经过实践的想像,只能是意淫一般的纸上谈兵、问计赵括。说句脏口儿,这是愤青盲目乐观的一种2B主义:总把自己当上层、当英雄。年纪轻轻看三国,总把自己想象成孔明赵云、周瑜孙权,或是计谋迭出、英雄无敌;或是大乔小乔在抱,乐呵着呢。那种快感,如同今天青少年之热衷线上游戏。

如今,而立与不惑之间的年纪,牵挂颇多的内心,基本定型的社会位置,再读历史,无论国内国外、民主集权,先看到的都是那些体制内的,触目惊心的阴谋诡计、烛影斧声。看到的是那些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所隐藏的微言祸心、笑里藏刀。\"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看的是每个精英人物,其人格特征造成的机遇与风险,看的是历史上层人物走钢丝,谁的话少,会装孙子、扮娘娘腔,懂得藏拙、不当出头鸟,会过一种双面人生,谁最后的赢面就大些。危机重重、步步为营;赢者王侯、败者族诛,鸟尽良弓藏,功成走狗烹!

但我终究还是以底层人物的眼光看历史的,是从“地窖”望向“阁x楼x”,是从“萧墙之外”望向“萧墙之内”。我更关心的是,体制内的斗争一旦蔓延到体制外,遭遇灭顶之灾的是似我一般的升斗小民,个人抵抗社会动荡的能力真是累卵之于覆巢。

那个不是一般的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折骨为炊,易子而食”。据说民国时期和刚解放时期的中学老师,讲到此种中国历史改朝换代时的常见景象,都会热泪盈眶、哽咽难继。为何?因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被动挨打、一亿以上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沦丧,境况之惨,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有所见,有亲历,故为之动容。可惜,现在的老师讲到这个,无动于衷,轻轻带过,认为不过是海外奇闻、天方夜谭,距今遥远,征之无信。他们看不到波黑内战的灭族、科索沃难民的流离失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史前进或倒退的代价最后总是转移到平头百姓身上。

换句话说,《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豪杰、打打杀杀、争城掠地、三分一统,对有人生经历和历史意识的人来说,是苦涩、沉重和消极。万钟于我何加焉、富贵于我如浮云,是故“老不看三国”。

我这也才明白,为何有的老先生常年带着《红楼梦》而非《三国演义》到处飞来飞去地旅行。执子之手总好过与子同袍;大被同眠总好过同军共账;莺莺燕燕总好过刀光剑影;温柔乡,总好过英雄冢吧。

罢了,以后我也再看《红楼梦》吧。宁选“万花丛中过,寸草不沾衣”,也不选“梦回塞北,藏剑江南”了。

注:“阁*楼*”是论坛的违禁词?输入此二字,全部变成xxx。之后写成“阁x楼x”,但这岂不是更让人想入非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1: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閣楼

后面发挥的不够嘛,没写出老来悲秋伤春之慨呢。

感觉有点虎头蛇尾,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1: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喜欢看看三国,每次看诸葛亮领着刘备打游击战,低能敌军败退时都有一句“吾中计也”,觉得仗就是这么打的,老了看三国,发现是吾中计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11: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权谋都去看厚黑学了,三国落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5 10:17 , Processed in 0.26987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