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3|回复: 0

[【社会视角】] 外报:中德经济互补性强 两国关系成"不惑"典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4 06: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网10月12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发表社论说,10月11日是中国与德国建交40周年,作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两极,两国关系整体发展却契合“四十不惑”的中华文化经典表述,尤其是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欧洲饱受债务困扰的当下,两国间频密的高层往来、良性的经贸互动,更为外界称道,堪称共度时艰的典范。

  文章摘编如下:

  40年前,中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那时两国关系更多彰显的是一种政治意义:两个差异巨大的国家,能够摒弃分歧、冲破阻隔,具有开创性。40年后,中德已是战略伙伴,双边关系被冠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多揭示的是两国间的禀性互补,以及实实在在的共同利益。

  中德关系的这种变迁,最直接地体现在两国间的经贸交流上。40年里,中德贸易额从2亿多美元增加到将近1700亿美元,增长了600多倍。究其原因,德国是欧盟国家中为数不多的与中国在经济上互补性极强的国家——德国有中国急需的技术和设备,中国则为德国提供广阔的市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在“经济即最大政治”的氛围中,中德关系的这种变迁体现得更加明显。德国对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强劲出口,为其抵御危机提供了巨大帮助,而能够在欧债危机中应对出色,也使得中国更倾向与德国打交道。

  危机下的中德两国扮演的角色、承载的预期,都有相通之处。先说德国,得益于强大的实体经济和卓有成效的社会改革,德国不仅在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面对欧债危机也能保持一定增长,被视为带领欧洲走出困境的核心力量;再看中国,同样注重实体经济,在这轮金融与经济危机中也一直被认为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角。一个将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平衡角色,一个作为崛起国家正在推动国际战略格局的转变,肩负类似的责任,中德两国之间的密切关系意义更加凸显。

  中德关系的升温,除了现实需求及战略需求,还具有一定文化、社会基础。鲜明的对比是,今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更强,但两国关系却陷入本世纪的第二次低谷。与中日关系由于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等因素一直徘徊反复不同,德国留给中国民众的印象更为积极。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反思态度要比日本诚恳很多,这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德两国的民间互信。德国人的严谨精神和领先世界的制造水平,一直为中国民间称道。

  今明两年,德国领导层将换届,两国关系的发展又到了一个节点。我们相信:两国将抓住时机,变挑战为机遇,进一步推动经贸合作,加深高层互动,提升政治共识,拓展人文交流,那么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中德关系将再上新台阶,真正成为双边关系中“不惑”的典范。

http://www.chinanews.com/hb/2012/10-12/4243698.shtml
德国是一个比较理性的国家,中德关系还是比较靠得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7 17:50 , Processed in 0.1710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