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52|回复: 0

[【文史类】] 从几滴水珠折射太阳【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3 23: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电影、政治、知识分子和产业:新中国60年电影形态研究》

(图书信息:裴亚莉,饶曙光,电影、政治、知识分子和产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我用两天时间马不停蹄地看完了这本书。手头还有《文明的进程》待看,刚开了个头。和《文明的进程》相比,《电影、政治、知识分子和产业》理论性不强,冗余信息较多,适合走马观花式阅读。

  先说一说此书的标题:电影、政治、知识分子和产业,这其实是全书内容的四个章节,四个角度,中国电影的四种形态,即:作为电影的电影,作为政治意识形态工具的电影,作为知识分子抱负体现的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电影。对于每种电影形态,作者都是选取了三两个著名导演作为代表,重点分析了其代表作品,由此以点带面,辐射了新中国电影6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比如第一章“主流意识形态作为电影的内容和形式”,就是在分析作为政治意识形态工具的电影,涉及的是张骏祥、谢飞等导演,以及样板戏电影。

  而第二章,“谢晋:让电影成为电影”,则是抓住谢晋一个人来做重点分析,涉及《芙蓉镇》里对性的表现等。

  第三章,为“新中国电影与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则是关注作为知识分子抱负体现的电影,比如《小城之春》何以是经典的,因为它里面的每个人物在表现出符合传统道德的克己、仁义等精神之外,还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的承担精神,而这就是现代性来临的体现,这就是现代电影的特征。在全书里,“现代性”是多次出现的术语,可惜作者没有做出具体的界定,以致常常令人不解。作者对现代电影的界定来源于李少白,大意是,现代电影不专注于讲述一个故事,而是运用电影去思考。它不是着重于人物的命运和性格,而是专注于人物的内心世界,等等。由此而论,西欧的文艺片多属现代电影之列,而好莱坞大片则多属传统电影。由此而论,《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现代电影的传统,而从59年之后到文革结束,这一传统面临的是被中断和被压抑的命运,直到第四代电影导演如张暖忻、杨延晋、吴贻弓等人的出现才又得到接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13 , Processed in 0.2545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