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4|回复: 0

[【其它】] 罗军理性看待我国制造业出现的困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9 07: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hexun.com/2012-10-09/146542986.html
从第二产业转型第三产业不能急,要慢慢释放就业压力,主要还看第三产业是否能有效带动内需良性发展

   周济

  今后20年仍是我国制造业

  实现由大到强绝佳发展机遇期

  目前我国制造业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认为,我国制造业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后20年仍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在创新和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的绝佳发展机遇期。我认为,目前,我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具备了许多良好条件,比如,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着世界最为完整的体系,具备强大的产业基础;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在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形成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在自主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许多领域都显示出中国制造业巨大的创新力量。

  展望未来,我认为,到2020年,我国机械产品将全面应用数控技术,总体升级为“数控一代”,中国制造业基本普及数字化技术,并在若干领域实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到2030年,我国机械产品总体将升级为“智能一代”,中国制造业在主要领域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模式,整体上走到世界前列,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的贡献。

  郭田勇

  要不断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新型金融产品

  今年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严峻局势,一定程度上有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但凸显的自身弊端更为重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长期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循环形成的产能过剩;我国的要素价格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低)已逐渐消失;政府的垄断性太强,导致非国有经济成分的生产下降,以及形成效率效益不高的市场环境;生产者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由于各种因素而加强;劳动力素质与创新能力低下。

  金融机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我国制造业走出目前困境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首先,应积极调整信贷政策,重点支持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金融业要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基础,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金融机构在充分考虑制造业金融服务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加强金融创新,不断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新型金融产品,但必须能够准确地为金融资产定价,只有价格信号准确,市场机制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鉴于制造业生产周期一般比较长、风险高、投入大,设计信贷产品时可以为其量身定制。制造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化。为提高企业对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运用和产业化,我国金融机构可以设计特色化的信贷产品,例如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同信用等级、规模的企业贷款额度、期限差别化等。

  三、我国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同时支持优秀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

  四、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实现企业研发创新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允许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适当竞争并形成互补,提供足够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制造业的需要。

  综上,制造业实现向高端制造转型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应综合运用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品种,加大对制造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配套跟踪服务能力和研发能力建设。

  衡量制造业景气指数的PMI已连续9个月下跌,短期内还难以看到强势反弹的信号。江浙和广东一些中小制造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仿佛“哀鸿遍野”,中国制造业果真到了崩盘的时候?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火爆的时候,一些城市过早推行“去工业化”政策,而今却要重拾“制造业”老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中国制造业今天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在全球经济大萧条背景下发生的。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济严重下滑并将长期保持下行趋势下,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受到影响是自然的。而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还任重道远,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还是科技,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自主创新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同时,每一次全球性的经济衰退,都是国际政治版图和经济版图重新调整的机会,也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条件。

  无论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还是今天欧债危机导致的经济大衰退,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都是非常有限的,每一次危机的爆发,都会有企业破产倒闭,即使没有大的危机爆发,也会有企业被淘汰。因此,外部因素并不是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困境的唯一因素。从国际金融危机后倒闭的企业和今天倒闭的企业来看,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硬伤”:投机性,投机者要么把企业的流动性资金投在了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要么投在了高利贷等高风险行业。

  中国经济的转型重在实体经济,而中国制造业再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何为制造业提供宽松的融资环境、降低企业税负、鼓励创新,则是全社会都应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本报记者 张凤勤

  特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郭田勇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 罗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00:20 , Processed in 0.2197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