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4|回复: 0

[【社会视角】] “沿江建设、跨江发展”大项目构筑长沙新格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6 08: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2012年,是“十二五”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长沙,这座中部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过去的五年,是长沙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本报从今日起推出16篇系列主题深度报道,对“长沙这五年”各领域的发展思路、探索经验、改革成效进行总结,助力长沙加快腾飞步伐。

  五年,弹指一挥间!

  翻开长沙城市建设的画卷,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这五年,是最为浓墨重彩、绚丽多姿的一个章节。首条湘江隧道顺利通车、地铁建设火热推进、南北货站迁建和黄花国际机场扩建顺利完成……过去五年间,长沙城市建设大思路谋划、大手笔投入,用一项又一项大工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整体功能明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长沙向枢纽城市、创新城市和国际城市跨越的过程中,“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正在成就长沙新一轮腾飞!

  大项目构筑新格局

  五年来,长沙以跨江大桥和过江隧道建设为支撑,展开湘江东西两翼,构建滨江城市新格局。“这五年,是长沙城市建设力度最大、标准最高、建设技术难度最大、亮点最多、效果最好的五年。”长沙市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陈鲁青表示,这几年实施的“一江两岸”、过江通道、地铁、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重大项目集基础性和先导性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将对长沙未来的发展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城市综合承载功能将得到不断提升。

  “一江两岸”工程位居长沙十大基础设施工程之首,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是展现长沙新面貌的重点工程,是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五年间,在长达数十公里的“一江两岸”工地,数十个项目同时展开、强力推进。目前,长沙三环以内全长88公里的“一江两岸”已全线贯通,南北延伸的湘江大道、潇湘大道成为最美的城市风景线,昔日落寞破旧的棚户区蝶变为时尚靓丽的滨江新城,以湘江为轴,“一江两岸”、互动共进、两翼齐飞的长沙城市新格局正变得更加清晰。

  与所有依水而生、江河贯穿其中的城市一样,过江交通是长沙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题。近五年,每一个长沙人都亲眼见证了长沙市委、市政府破解“过江难”的决心与力度。2009年9月20日,湘江首条过江隧道——营盘路湘江隧道开工建设,去年通车的这条隧道让人们初次体会到了从江底过河的快捷顺畅。2010年9月27日,福元路湘江大桥、湘府路湘江大桥、南湖路湘江隧道同时开工。到2013年,“两桥两隧”全部建成后,三环内的过江通道将达10条。届时,市区二环以内,几乎每隔3公里就有一条过江通道,将加速推进长沙沿江建设、跨江发展,走向风姿绰约的“滨江时代”。

  轨道交通乘势而上。2009年9月28日,横贯东西的地铁2号线在望城坡站率先启动建设;2010年底,纵贯南北的1号线宣告开工;与此同时,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段全面开工。明年,地铁2号线将开始试运营;两三年后,1号线、城际铁路也将陆续建成通车,长沙将初步形成立体交通网,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极大便利。

  对外交通的建设同步发力。随着武广高铁建成通车、沪昆高铁加快建设、南北货站迁址重建、黄花机场改扩提质……长沙正立足于打造高铁枢纽中心、国际航空中心、水陆联运中心,建设地上与地下、高铁与城铁、公路与铁路、空港与新港协调配套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

  高标准打造“两型”典范

  五年来,敢为人先的长沙人在全国率先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建设试点。为了建设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两型”城市,构建一个“用得上行得通”的标准体系,长沙从2008年开始启动了以绿色建设为核心的《长沙市“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大型课题研究,包括指标体系研究、政策研究、标准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共四个大项,形成规划设计、审批管理、技术应用、建设施工、建筑用材等全方位的绿色建设支撑体系,受到了国家住建部的高度肯定并列入科技示范项目。目前长沙已发布试行绿色道路、生态堤岸、绿色公园设计和生态湿地保护技术等地方技术导则,为探索出一条绿色城市建设之路奠定了基础。

  在高标准建设体系的指引下,大河西先导区实现了拉开道路框架、形成承载功能、展现新区雏形的目标,共建设重点工程800多个,新建城市道路百余条300多公里,完善了高度紧凑的“六纵八横”新城道路网络,滨江新城、梅溪湖、洋湖垸、岳麓山大学城等片区开发大力推进。住建部在2010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检查中评价:“长沙市作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方面的重要实践,对引导全国城市建设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寸土寸金,向来形容城市土地的珍贵。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面对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制约,充满忧患意识的长沙人,探索出独特的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在雨花区莲湖村,通过高层公寓式安置,省出土地为村民谋效益;在武广高铁长沙南站,通过立体分层有效整合空间资源;在隆平高科技园,建高层厂房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在宁乡县关山村,通过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多种节地模式在长沙这片热土上竞相实施,奏响了可持续发展的强音。

  新理念提升城市品质

  提升城市品质,不仅需要高质量的工程,还需要与城市气质相符的精品工程。山、水、洲、城是上天赋予长沙的特质,在大手笔、大投入的城市建设中,长沙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尽量做到“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 大力建设高品质、耐久性工程。自2009年在长沙城市建设中推行“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一批城建精品已呈现在市民面前,或节地,或节能,或节材,或节水——在大河西先导区,枫林路路幅由46米降到36米,6.3公里路节约土地75亩;在湘江大道二环至三环段建设中,通过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节省资金近亿元,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社区内外,曾经黄土裸露的杂草地变身为绿树成荫的社区公园,坑坑洼洼的小巷变得平坦一新……城市细节的变化接踵而至,居民更加满意、更感幸福。

  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绿色地铁”,颁布实施《长沙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绿色”这一理念在长沙近几年城市建设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地铁建设中,长沙专题研究全寿命期内节能、节电、节水、节材,环境质量,轨道运营管理、轨道交通服务及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等方面之间的关系,采用优化设计、节能设备、节能技术等综合措施,力图实现长沙地铁能耗比全国地铁平均能耗降低20%的目标。同时,长沙建立健全绿色建设发展保障机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制度,对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节能产品运用过程实行闭合式全程监管,建筑节能工作目标纳入每年的绩效考核,实现了建筑节能的全过程监管。未来,长沙还将把梅溪湖片区、黎托新城片区打造为全国的绿色示范新区,在新区中,将全面推广绿色规划、绿色市政和绿色建筑,从单体绿色建筑向区域化绿色建设推动。



这是不错的选择。


http://www.hn.chinanews.com/news/czt/2012/0916/14999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20:30 , Processed in 0.1931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