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6|回复: 0

[【其它】] 京城亮起的第一盏电灯:慈禧太后寝宫仪銮殿电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8 15: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10月1日起,我国将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预计2016年我国将全面淘汰白炽灯。

  133年前,爱迪生点亮第一盏白炽灯。到上世纪30年代,电灯完全占据了道路与室内照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十里长街灯光璀璨,立交桥上装饰灯、景观灯,为我们点亮了前进道路。高楼上、小区里,一盏盏灯火,为我们打造出一个夜的美丽世界。

  我们不禁要问,北京第一盏电灯是何时,在哪里亮起来的呢?

  清初城市照明

  5000盏煤油灯点亮京城

  在爱迪生所处的年代,许许多多的科学家都在试图发明电灯。

  约瑟夫·威尔逊·斯旺爵士于185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白炽灯,并在1861年申请了白炽灯设计的专利。但是,由于当时抽真空的技术很差,灯泡中的炭丝一遇氧气,很快烧断。当时,爱迪生也在设计更高效的白炽灯,他最终说服斯旺加入他的公司,实际上获得了斯旺白炽灯的专利权。

  1879年,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具有实用价值的电灯。

  那一年,爱迪生以炭丝造灯泡,成功维持13个小时。到了1880年,爱迪生在试验了1600种材料后,终于用炭丝做成的灯丝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白炽灯,成功在实验室维持1200小时。

  此后,爱迪生找出了电流从干路分流到支路的方法,克服了电灯最初运用时统一开关的致命弱点,还发明了为每位用户独立安装开关、接线盒、保险丝的方法。只几年工夫,电灯就完全取代了煤油灯。

  在此之前,油灯照明在人类历史上占据数千年历史。在这期间,油灯照明经过了多次改进。用油从动物油改为植物油,最后又被煤油取代。灯芯也经历了草、棉线、多股棉线的变化过程。公元前3世纪左右,用蜂蜡作成的蜡烛出现了,到了18世纪,改进用石蜡制作蜡烛,并且开始使用机器大量生产。

  中国是灯具大国。《周礼》中已经有专司取火或照明的官职。战国时期的灯具以青铜质地为主体,多为贵族实用器。人俑灯是战国时期青铜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这些灯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为身份卑微的当地人形象,著名的灯具文物包括长信宫灯。

  此后,中国的灯具在材质上不断推陈出新。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灯开始取代了此前的青铜灯。由于青瓷灯造价低廉易于普及,具有一定造型和装饰的油灯开始为民间广为使用。隋末唐初开始盛行白瓷蟠龙灯,盛唐时期,实用兼装饰或纯装饰性质的灯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灯笼、灯轮、灯树、走马灯、孔明灯、风灯等品种繁多,材质包括铜、铁、锡、银、玉、石、木、玻璃等。

  宋代的灯具继续着盛世的辉煌,始于唐代的省油灯到宋代则广为流行,就连大诗人陆游也有记述“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一半”。

  明清时,青花和粉彩油灯逐渐成为新的灯具潮流。作为帝都,北京的照明系统,最早出现可上溯至康熙年间,1870年后,煤油灯相继出现在紫禁城及各大城门附近。作为城市照明工具,这些煤油路灯大多配有纱罩或六角型的玻璃罩,形如一个个微缩的亭子。此后,一些胡同也装上了煤油壁灯。每当夜幕降临,更夫搬着梯子为路灯添油。

  这种照明工具一直沿用到晚清末年,至1911年,散布在京城各处的煤油路灯达5745盏之多。

  皇家园林率先享用

  怀仁堂亮起第一盏电灯

  西方的电灯刚刚开始普及,这股新风就吹进了北京城。

  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将发电设备和电灯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包括直流发电机组及电灯材料在内,整套特殊的贡品耗资白银6000两。

  根据盛昱的奏折和翁同和的日记记载,安装在慈禧太后的寝宫仪銮殿的电灯,是京城亮起的第一盏电灯。安装在仪銮殿(今怀仁堂)西门墙外盔头作胡同北侧饽饽房。伴随着机房嗡嗡作响的发电声,仪銮殿的电灯照亮了夜空,京城第一次出现了电力照明。同时,成立了专门的供电机构西苑电灯公所。

  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政府又耗资白银1.22万两,从德国购进了一台蒸汽机带动的20马力(约15千瓦)的发电机组,并于次年安装在颐和园宫门外东南角的耶律楚材祠南侧,建立了颐和园电灯公所。据史料记载,当时,园内大戏台等处安装大炭精灯(弧光灯)2盏,普通电灯六十余盏。

  据清军的《神机营档》记载:颐和园、西苑电灯公所,官、工匠各二十名,户部每年拨白银六万两,用于电灯公所的维护费用。《颐和园电灯公所房间、机器数目册》记载:机器房院共屋68间、东院房18间,蒸汽发电机3份。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颐和园电灯公所两套发电机组及电灯设备均被毁坏。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同八国联军议和。翌年慈禧太后由西安回京驻跸颐和园内。为重修西苑与颐和园两处电力设施,清政府筹银12.49万两,向德商荣华洋行订购发电机设备。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苑电灯公所恢复发电;同年五月,电灯重新在颐和园亮了起来。

  为扩大宫廷电灯照明范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宫内廷总管崔玉贵口传太后懿旨,在紫禁城宁寿宫安装电灯设施。后在北池子大悲院寺庙内择空闲房间,动工兴建发电机房,安设了发电设施。翌年初,发电亮灯,并成立宁寿宫电灯处,隶属西苑电灯公所管理。

  至此,清宫廷1888年-1907年的20年间,先后在西苑、颐和园、宁寿宫建成三处电灯公所,发电机3台,发电装机总容量不足50千瓦,均属清宫廷官办官用。

  首盏私人电灯

  亮在菊儿胡同

  随着西苑、颐和园、紫禁城等皇家园林相继启用电灯照明设备,民用电灯照明的发展也进入了萌芽期。1899年,德国西门子贸易公司率先在东交民巷建立了第一家商用电气灯公司,开始向附近的领事馆、银行和洋行提供照明电力,几年后,照明的范围扩大到东长安街、崇文门大街、东单等处。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官商联营的华商电力公司在正阳门内的顺城街成立,为官府、街道、商店的8000余盏电灯供电,从此实现了城市大规模路灯照明。1921年,华商电力公司的石景山电厂2兆瓦汽轮发电机安装完毕,成为当时华北最大的发电厂。到1938年,京城电路灯数量达到了1.3675万盏。

  据史料记载,京城最早安装电灯的私人用户是安定门内菊儿胡同的怀塔布,其人在戊戌变法后曾任左都御史兼内务府大臣。随后,东厂胡同荣禄名下的宅院也装上了电灯。1909年,已经有600多户官员的住宅用上了电灯。随后几年,京城的富户人家都用上了电灯。

  虽然电灯在晚清末年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初期供电设施、电价等原因并未彻底改变市民的生活。据相关资料统计,到1945年前后,北平市民的住房通电率不足30%。

  供电稳定性的欠缺是电灯迟迟无法进入平民宅院的主要原因。“惟工程现状,殊欠整理,各处电压不足,灯光暗淡,有碍公用。”解放前,市民甚至将华商电力公司称为“黑暗公司”,意为即使安装了电灯仍然要常备蜡烛应急。

  电价过高是制约民用照明的另一原因。除使馆区归属东交民巷的电气灯公司经营外,清政府将市场供电份额全部划归官商联营的华商电力公司,致使随意操纵电价。1929年,在市民呼吁下,北平市政府就曾勒令电灯公司减价。抗战前的电价每度2.2角,到1947年,电价随物价飞涨到每度41000元,这一时期,安装了电灯的市民家庭也不得不选择停用电灯,重点煤油灯。


http://www.huaxia.com/zhwh/gjzt/2012/09/2990416.html

       现在是家家都点电灯了,历史是在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10:26 , Processed in 0.24270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